笑声传奇高晓攀小先生台词

发布者:红衣大砲 时间:2024-3-29 21:43

笑声传奇高晓攀小先生台词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能够利用到台词的场合越来越多,台词是戏剧舞台上唯一可以运用的语言手段。你所见过的台词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笑声传奇高晓攀小先生台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笑声传奇高晓攀小先生台词

(背景音乐:“问莲鱼说”月照枝头映君来,纷纷扰扰相思台。隔窗相问夫君啊,云罩碧月君影衰。)

高晓攀:月照枝头相思台,纷纷扰扰净水白。隔窗相问夫君啊,鱼儿倚莲释情怀。

嘻哈包袱铺:你到底是谁?为什么总让我们叫你“小先生”?

高晓攀:为何我叫小先生呢?因为这样称呼甚是可爱。

嘻哈包袱铺:咦......

高晓攀:月照枝头......

嘻哈包袱铺:小先生小先生,既然您是先生,就得给我们解惑。

高晓攀:这是当然。

嘻哈包袱铺:小先生,什么是禅?

高晓攀:想吃菜吗?

嘻哈包袱铺:不想。

高晓攀:想吃肉吗?

嘻哈包袱铺:想。

高晓攀:这就叫做馋,叫做穷。

嘻哈包袱铺:为什么自古红颜多薄命?

高晓攀:没有人在意丑的人活多久啊。

嘻哈包袱铺:我女友是摩羯怎么办?

高晓攀:人固有一死,或死于天蝎或死于摩羯。

嘻哈包袱铺:何为帅哥?

高晓攀:纤手、眸坚、修于心。

嘻哈包袱铺:可否具体?

高晓攀:颜值与才华。

嘻哈包袱铺:可否再具体?

高晓攀:我我我!每次上这样的课啊,总是弄的我低血糖,谁能说两句甜言蜜语呢?

嘻哈包袱铺:小先生!背诗到底有何用?

高晓攀:有何用?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相红鉴,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浦。

《小先生》是高晓攀、嘻哈包袱铺团队在“笑声传奇20170618期”表演的小品,小先生高晓攀忆年少青梅,艺术比作爱侣求之而不得,尤其小品中的背景音乐“问莲鱼说”太好听了,耳朵都快怀孕了,小品整个文艺风简直不摆了。

表演者:高晓攀、嘻哈包袱铺

小品时长:13分09秒

(高晓攀在《小先生》中的造型)

坐在台上的“喜剧人”嘉宾有人直接表示:“看不懂,太深奥了。”只有大兵的发言,让高晓攀的眉头舒展了一下:“这个作品娱乐性很薄弱,牺牲了相声的命根子,是非常大胆和反传统的创新做法。我在这个作品里,没看到爱情,其实是对艺术追不可得的无奈。因为艺术最后谁也不会嫁。”

高晓攀深深鞠躬:“懂了就是懂了。”

的确,这是一个形式上反传统,内容又非常传统的喜剧。为了这个创新节目,高晓攀读了73本书,为了确保每一首诗,每一句话都有迹可循、符合逻辑,前后一共修改过47稿。

《小先生》是一出独角戏,主角背后有一幅不断变化的幕布,幕布里根据情节会伸出玫瑰花、油纸伞,甚至步枪。而不变的,是高晓攀饰演的“小先生”。

现场,有摄影师拍到台下有女观众流泪的画面。

这的确不算是很好笑的喜剧,但却有一种扎在你心里,挥之不去的力量。

此刻,坐在我们面前的高晓攀说,比赛当天虽然对落败有所预料,但他没料到的是《小先生》中引用的古诗、经典句子,观众除了一句“一人我饮酒醉。”(那是周星驰的电影《大话西游》里至尊宝的一句经典台词)外,竟一无所知。“真的是我输了吗?还是这个时代有些东西输了?”

(比赛现场坐在嘉宾席里的高晓攀认真看每位喜剧人的表演)

喜剧可以模仿的内容、段子很多,想用包袱填满一个节目迅速“红起来”更是不难。但是每一次,高晓攀都选了那条最难的“原创+创新”的路。

比如之前某个喜剧节目里,高晓攀为了推广中国戏剧文化,冒着低分风险创作过一个《梨之园》的节目。此次,经过反复雕琢的作品《小先生》不仅没有过助高晓攀过关斩将,最终还成了外界争议他的那支“枪”。

一个相声团队,凭什么估值1亿?

“也不能每天都是不开心的事儿吧?但就是因为很多个不开心,才促成一件开心的事。”高晓攀所说的这件“开心事儿”,就是今年5月16日 嘻哈包袱铺在“九年义务教育”毕业典礼上,宣布嘻哈包袱铺完成A+轮光信资本7500万融资的消息。这个相声界第一个融资成功的团队,如今估值超过1亿。

(嘻哈包袱铺团队制作的海报)

创业九年,嘻哈包袱铺团队在高晓攀的眼里,是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这个团队也到了蜕变的转折期。晓攀传媒和嘻哈包袱铺一路起起落落,有人离开,有人加入,但团队如今越来越团结。“在蔡元培先生的《中国人的修养》第一篇,就提出有集体才有个体,这是中国人的修养之一。”高晓攀庆幸,九年的发展历程,嘻哈包袱铺的演员们将最真挚的感情投入在这里,大家没有功利心的度过了这九年。

对于资本屡屡青睐嘻哈包袱铺的原因,资本方宋城演艺的徐总曾说过:“之所以和嘻哈包袱铺合作,是基于双方有共同的愿景和战略。我们将让嘻哈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抱互联网的喜剧团体。”高晓攀的“互联网思维”和创新精神,或许也是资本一掷千金的重要因素。

创业之初,高晓攀坚持以创新内容、原创内容树立嘻哈包袱铺的品牌形象,而“嘻哈”二字已经强调了这个团队“年轻化”的属性。当年,红极一时的原创相声《70、80、90》、《向往富二代》、《如此幸福》、《超级新白娘子传奇之有碘咸》等作品,既能紧跟社会热点,潮流,又讲出当下年轻人的现实境遇与心声。嘻哈包袱铺的知名度很快在北京土著年轻人里打开。

在市场增容,自身定位清晰的双重优势下,嘻哈包袱铺迅速在几十个相声团队中崭露头角。当时有媒体采访高晓攀时,对自己团队脱颖而出的形势,他显得信心十足:“传统的相声就那么100多段,要吸引当代观众,就得有新形式新内容,正因为如此,我们花了两年时间,组建了一个独立的创作、编辑团队,创作出来的作品新,区别于所有剧场的风格。”

的确,在嘻哈包袱铺听相声的观众可以通过手机发弹幕吐槽;微信增加打赏功能,与演员互动;开办培训班、生产衍生品等。这样基于打通线上线下的商业模式,看上去很像“互联网+相声”。而嘻哈包袱铺鲜明的“新锐”标签,为它在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受众群体。

2015年,北京保利剧院举行的嘻哈包袱铺首届粉丝节上,高晓攀在“海阔天空”的背景音乐下,进行过一次五分钟的演讲。那是嘻哈包袱铺至关重要的发展节点。“很多人认识我,但不了解我,我一共有八十多个相声作品,其中有三十几段获得过全国大奖,我们怎么可能没作品。”那次演讲结束,高晓攀宣布嘻哈包袱铺成为中国第一个与资本牵手的相声团队,并获得A轮融资。

A轮融资成功后,高晓攀不时出现在科技、商业媒体的论坛上,无论是以主持人、或演讲者身份,他都愿意参与其中。“相声是我的专业,这方面我很自信。但是企业管理需要先进的理念,所以我要不断的和前辈去聊,去学艺。”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次商业论坛上,高晓攀结识了当时任万达影业任副总的陈洪伟,此后还将《兄弟,别闹!》拍成了电影。

小剧场变迁的见证者

“如果相声演员、明星、老板、导演……最后只能留一个身份,你选哪个?”

“相声演员。”

(舞台上零距离和观众交流是一个相声演员最幸福的时刻)

从背着一床被子进京之后,高晓攀就没给自己留退路,相声对他而言,就是根,而离开舞台的相声演员,就是连根拔起的树苗,不会保持长久的生命力。所以,高晓攀给自己定了一条底线:要说相声,就一定是在剧场里说,一定要和观众以最近距离去说。

相声从业者刘先生告诉记者,2005年,北京的相声小剧场除了早期的德云社,几乎没有能叫得响的品牌。“最多的时候,北京有五十多家小剧场,相声演员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相声演员李伟健回忆,2009年北京小剧场的活跃是基于此前对市场的培养,而彼时的相声小剧场门槛相对较低,一千多元就能组织一场小型演出。

2009年是北京、甚至京津冀地区相声团体的第一次爆发期。而2008年高晓攀已经创建了嘻哈包袱铺,从这一点足以看出高晓攀敏锐的市场判洞察力。

然而,小剧场在野蛮生长的同时,也因为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伤害着市场。当年,高晓攀对行业冒进的弊端提出过自己的思考:“也正是因为行业内越来越没有底线,一味地去阿谀奉承,使得现在相声艺术越来越不值钱;此外在形式内容创新上,有的剧场也走偏了,一味地注重包袱,比如一些伦理包袱,就不适合携带全家人去观看,也不是给社会传递一种正能量。”

果然,小剧场相声市场在2012年开始呈现萎缩的趋势,一些小剧场和相声团队开始倒闭、解散,即使“德云社”这样的金牌招牌上座率也开始下降。而2013年,关于嘻哈包袱铺的各种传言,也困扰着高晓攀。

“俗话说:艺人没地,在外受气。”高晓攀说,嘻哈包袱铺在经历了与场地租赁方的种种博弈后,更加坚定建立自有剧场的原则,“我们承诺过观众看相声不涨门票,可是房东的租金水涨船高,演出再火爆,算下来盈利还是杯水车薪。”想让嘻哈包袱铺可持续的良性发展,保护团队利益,就必须有自己的剧场。

2015年,宋城演艺集团的投资对于嘻哈包袱铺来说,犹如雪中送炭。融资成功后,嘻哈包袱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线下剧场从租赁模式转为自营,并先后把3家小剧场整合到公司体系当中。“小剧场是好内容的孵化器,绝对不能丢。剧场是最能够直观和观众互动的地方。一个在剧场里,面对面上百次都把观众逗乐的段子,放在其他渠道也可以达到同样效果。”

所以,高晓攀至今都迷恋站在台上的感觉。当台下观众嘀咕:“这段我听过了!”时,他当即对观众抖出包袱:“对,上次你带的好像不是这个姑娘。”而这种只有在小剧场才会出现的即兴表演,是各种电视节目、甚至电影都无法满足一个相声演员的终极体验。

Copyright © 2022-2023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