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手抄报(精选8张)

发布者:留在记忆中 时间:2025-5-17 13:49

小满手抄报(精选8张)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手抄报吧,手抄报能有效帮助我们获得信息,培养综合能力。那些被广泛运用的手抄报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满手抄报(精选8张),欢迎大家分享。

小满手抄报

小满手抄报

小满手抄报

小满手抄报

小满手抄报

小满手抄报

小满手抄报

小满手抄报

小满手抄报

小满气节的来历:

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径60°时为小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二十四节气之一。

我国古代将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是说小满节气中,苦菜已经枝叶繁茂;而喜阴的一些枝条细软的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此时麦子开始成熟。

南方地区的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小满不满,干断思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

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因为“立夏小满正栽秧”,“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华南的夏旱严重与否,和水稻栽插面积的多少,有直接的关系;而栽插的迟早,又与水稻单产的高低密切相关。华南中部和西部,常有冬干春旱,大雨来临又较迟,有些年份要到6月大雨才姗姗而来,最晚甚至可迟至7月。加之常年小满节气雨量不多,平均仅40毫米左右,自然降雨量不能满足栽秧需水量,使得水源缺乏的华南中部夏旱更为严重。

俗话说:“蓄水如蓄粮”,“保水如保粮”。

为了抗御干旱,除了改进耕作栽培措施和加快植树造林外,特别需要注意抓好头年的蓄水保水工作。但是,也要注意可能出现的连续阴雨天气,对小春作物收晒的影响。西北高原山地区,这时多已进入雨季,作物生长旺盛,欣欣向荣。但有较强冷空气南下时,使赣、浙、闽、粤等省5月下旬至6月上旬出现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0℃,日最低气温低于17℃的低温阴雨天气,会影响这些地区的早稻稻穗发育和扬花受粉。俗称“五月寒”,又称为“小满寒”。

小满的气候特点

南方地区

“小满大满江河满”反映了这一地区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小满”,俗话说“立夏小满,江河易满”,这句话正反映此时华南地区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同时,随着端午节临近,广东也进入一年一度的“龙舟水”时期。当龙舟水来时,江河水位迅速上涨,为扒龙舟提供了良好的场地条件。

长江中下游

“小满不下,黄梅偏少”、“小满无雨,芒种无水”。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来说,如果这个阶段雨水偏少,可能是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弱,位置偏南,意味着到了黄梅时节,降水可能就会偏少。因此有民谚说“小满不下,黄梅偏少”;“小满无雨,芒种无水”。

黄河中下游

“小满不满,麦有一险”小满节气时,黄河中下游等地区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所谓“一险”就是指小麦在此时刚刚进入乳熟阶段,非常容易遭受干热风的侵害,从而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粒籽干瘪而减产。防御干热风的方法很多,比如营造防护林带、喷洒化学药物等都是十分有效的措施。

小满时节吃什么养生

1、饮食上以清淡为主,常食具有祛湿化痰作用的食物,如红豆、绿豆、冬瓜、芹菜、扁豆、莴笋、胡萝卜、西红柿、鸭肉、豆腐、猪肚、鸡肉、猪瘦肉、鸡蛋、海带、黄鱼、草鱼、枣、杏、枇杷、牛奶、蜂蜜、樱桃等。

2、常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养生食物则宜偏清凉,可多食菊花、芦根、沙参、元参、百合、淮山、桑葚、鱼腥草、荷叶、薏仁等药材或时蔬。

禁忌吃什么

1、切忌过于温热,以免损伤阴津,忌吃狗肉、獐肉、麻雀、鹿肉、龙眼肉、荔枝、韭菜、洋葱、芥菜、花椒、肉桂、人参、白酒、炒花生、炒黄豆、炒瓜子等。

2、忌食各种生冷瓜果、冰淇淋、冰冻饮料等。这类冷食有碍脾胃,对水湿运化不利。

3、宜过于寒凉滋腻,以免暑热内伏,不能透发。

4、忌吃隔夜、油腻、不易消化的菜肴。

素食更健康

夏季的天气较为炎热,尤其是小满过后,人体汗液的分泌会相对较多,在选择食物的时候应以清淡的素食为主。但要注意的是,素食所含有的营养元素较为单一,所以应适当搭配其他的食物,以保持营养的均衡。

要达到广泛摄取营养元素的目的,就应该选择不同的素食品种,最常见的就是蔬菜和水果,其中以颜色较为浓烈的营养较丰富。在功效上,应该选择有养阴、清火功效的蔬果,如冬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木耳、胡萝卜、西红柿、山药、西瓜、梨和香蕉等。另外,最好搭配一些仿荤的素食一起食用,使营养更加均衡,如豆类、菌类、坚果类等都是比较好的选择。

吃冷饮要注意

在夏季,人体会因为天气炎热而出现一些不良生理反应,如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等。此时应该在膳食上进行合理的安排,可以适当吃些冷饮,在解渴去火的同时,也能促进消化。但吃冷饮的时候要注意卫生,也要适量,否则有可能诱发食物中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疾病。

下面是吃冷饮时的注意事项:

第一,切忌食用过量的冷饮。如果食用过多冷饮,不仅会稀释胃液、不利于消化,还会使肠道蠕动加快,缩短食物在肠道的停留时间,减少营养的有效吸收。尤其是急慢性肠胃病患者,更要少吃或者完全不吃冷饮。此外,婴幼儿也不宜过量食用冷饮,这是因为婴幼儿的肠壁比成人的薄,肠道表面的肠系膜通常比较长而且柔软,比较难把肠道固定在后腹壁,如果冷饮进入肠道,会使得肠道不规则地收缩,可能引发肠套叠。其症状为腹部阵痛、呕吐、间歇性哭闹、腹部出现肿块等。当这些症状出现时,应该及时就医,避免发生肠坏死。

第二,切忌剧烈运动后食用冷饮。由于人的体温在剧烈运动后会逐步升高,而咽喉部位也会处于充血阶段,如果此时受到过多冷饮的刺激,人体便会出现腹痛、腹泻或者咽喉疼痛、声音沙哑、咳嗽等症状。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