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写雷雨的高分读后感

发布者:追索 时间:2022-11-15 16:16

大家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八年级写雷雨的高分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八年级写雷雨的高分读后感1

《雷雨》是中国话剧史上的奇葩,关于《雷雨》品析赏鉴也是不胜枚举,但是在我看来,《雷雨》更像是一部具有极其浓重的预言性质的话剧巨作。

《雷雨》是作者曹禺在他23岁那年创作的,可以说,这样一部在中国话剧领域有着标杆性质的作品出自一位年轻人之手却是极其的寻常,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出名趁早,曹禺当时或许不知道这句话,但是他却做到了,他用与其年级极其不相符的洞察力和思考力,让自己的这部《雷雨》一举奠定了其“中国莎士比亚”的美誉,直至现在。

抛开别的因素不谈,从我们现在的眼光看,在《雷雨》中,确实是有曹禺人生写照的影子,虽然这样的说法会被诟病为马后炮,但是从这个角度来赏析《雷雨》,解读曹禺,也不失为另辟蹊径。

《雷雨》中,繁漪是这样被定义的,“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女人”,是的,我想表达的就是,在我看来,曹禺的性格,人生经历和繁漪却是那么的雷同,曹禺出身在一个外表近代实质却封建的大家庭,从小接受的是西式教育,是“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员”。甚至,有学者将曹禺纳入自由主义作家的行列,我们由此可以得见,曹禺的的确确是自由的斗士,他的《雷雨》经过无数演员的深情演绎,将自由和民主的呼喊以最直接最深刻的方式传递给了无数普通大众,或许曹禺受的不是“一点新式教育”,而他更像是一位领头人,是装备着新思想,用力的将旧社会的围墙砸烂的那个人。

当时曹禺极其敏感的内心世界与乱尘翻滚的社会激烈的碰撞,碰撞出的火花点燃了他的创作之灯,这盏灯又为无数人照亮了路,而《雷雨》中的繁漪虽然身处封建家庭的深处,但却能洞察其虚伪罪恶的本质,于是相继做出了反抗周朴园,与其儿子周萍相爱等一系列在当时或许在现在看来也是惊世骇俗的举动,繁漪用这样毁灭性的方式寻求自己的.出路,极端,更多的却也是无可奈何。内心极度敏感的曹禺或许也是将自己不曾或不敢实施的想法寄托在了繁漪身上,用一种更加夸张和无所顾忌的形式表现出来,旧社会的种种毛病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当时的中国已经是病入膏肓,唯有先破后立才是救国之路,繁漪的毁灭带动了整个封建家族在一夜之间瓦解,其中的隐喻不言自明。在天津这座承载着血与泪,中外各个方面都激烈摩擦与交融的城市,在封建与现代,新时代与旧社会边缘游走的曹禺,自然而然的对于冲破旧社会的黑暗,寻求光明这样的时代命题有过深刻的思考,而《雷雨》毫无疑问就是其思考的精华。

精品文学永远都是精品,不管创作年纪是23岁还是13岁,一部《雷雨》成就了曹禺,让曹禺在以后的60多年的人生中做到了“天下谁人不识君”。

曹禺确确实实是尝到了“出名趁早”的甜头。

那么,为什么又说曹禺生不逢时呢?

八年级写雷雨的高分读后感2

我喜欢曹禺先生的《雷雨》,因为曹禺先生通过了一篇简短的戏剧,透露出当代社会的现实,揭示了当时的人性家庭悲剧。这篇话剧运用了通俗而又特别的语言营造出整个话剧的背景,同时也带动着情节的发展,我只需要通过文字,就能够想象到故事发生的情景。诚然,《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家庭悲剧。通过血缘伦常与性-爱纠葛冲突,探索人性的复杂性欲人的悲剧。戏剧集中于一天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两个舞台背景,从周朴园的家庭内外各成员之间,前后三十年的错综复杂纠葛深入进去,写出了封建家庭中人性的悲剧,故事被安放在长达三十年的背景下展开,悲剧的冲突建筑在历史的积累与酝酿中,从历史发展的过程探索人性的复杂性欲人的生存悲剧。

周朴园是《雷雨》的中心人物,周朴园的形象的复杂性在周朴园对妇女与家人的态度中被揭露的淋漓尽致,他年轻时爱上了女佣梅妈的女儿侍萍,就三十年前的情况而言,侍萍的年轻美貌的确能牵动这位青年的心,但为了娶一位有门第的小姐,周家人就逼迫侍萍跳河自尽,尽管此事是封建家长做主,但周朴园默认了。

因此周朴园后来内疚、忏悔,但后来侍萍活着站在他面前时,他立即逼问“你来干什么”这就暴露了他的本性,通过它逼繁漪喝药就可看出他的封建家长统治本性,因此,它是整个戏剧矛盾的集中点。

周繁漪在剧中是一位善于反叛和追求自由的新时代女性,她在周家陷入了周朴园的精神折磨和压抑,同时,周萍的背弃使她追求爱情自由破灭,周朴园和周萍的双重打击使周繁漪成为一个忧郁阴鸷性格的女性,从而,使她那颗受尽蹂躏的心灵中,腾起了一个不可遏制的力量,是当时社会新时代女性的典型代表。

戏剧主要分为两条线索进行开展,第一条,是周朴园与妻子繁漪的冲突,通过这一冲突表现出家庭的内部矛盾。从周朴园强行逼繁漪喝药这一情节可以看出这一矛盾。第二条,是周朴园与矿工鲁大海的冲突,从而表现出他与工人的对抗。这两条错综复杂的线索,构成了整个故事的框架。另外,加上周朴园和侍萍关系的这一条暗线,悲剧就因此而生了。

看到故事的最后,我感受到故事的凄惨,虽然不忍心看见: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鲁大妈痴呆了,绝望的繁漪疯狂了,倔强的鲁大海出走了,罪恶的家庭崩溃了。但在当时,这个可能才是最好的结局。其实,无数多篇小说的结局也是如此,结局好像都不尽人意,但是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之后就会知道,那才是必然的结局。

八年级写雷雨的高分读后感3

读完《雷雨》之后,我久久无法回神。如同一场下在心灵上的骤雨,迅猛地冲刷过后,只余一地狼藉。

一个压抑阴沉的雷雨天,两个千丝万缕的家庭。各种矛盾的集中体现,鲜明的人物个性冲突,急转直下的剧情无不像刀刃一样划过我的心,抖颤出不息的余音。

剧中我最喜欢的角色是周冲。在那样一个混浊黑暗的环境里,父亲周朴园虚伪专制,母亲被父亲逼得神经质,而大哥也只是个懦弱逃避的胆小鬼,整个周家就像是一潭死水。相比之下,周冲就像是清晨里的阳光,他冲动、热情、天真、善良、富有同情心,这是一个纯真可爱的少年。他有着理想化的进步思维,与对真正爱情的憧憬。在剧中他会想到分给四风一半的教育经费上学,在鲁大海与父亲争执时为工人抱不平。这是一个那么美好的角色,他应该出现在青春励志偶像剧中,而不是和那些世间罪恶一起出现在这部家庭狗血伦理悲剧。这是多么令人难过的一件事——他死的那么无辜,他最大的过错就是出生在这样的家庭,这样的时代,而这却不是他能改变的。

周冲,“冲”。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他有一种信念,冲破这个肮脏的时代,他的理想如同澄澈的水晶,美得安静,美得纯净,在那个世界人们“没有争执,没有虚伪,没有不平等”,幸福而安宁。看他给四凤描绘的“海燕似的白色小帆船”“带点腥味有点咸的大海”……可他遇到的是四凤,一个同样无辜但已痴迷于他大哥的女子——一个注定的悲剧。

曹禺用他的笔作刀,在我们面前残忍地,一刀一刀地杀死了周冲。周冲的理想化,这本是每个年轻人都会有的可爱之处,但在这样的环境里,这成了他最大的弱点,也是他的悲剧之源。当他美丽的理想被黑暗的现实打破,水晶的壳后直面的真实世界是那样污浊……就像《雷雨》序中所说“连续不断的失望绊住他的脚,每次的失望都是一支尖利的锥,那是他应受的刑罚。”不知当周冲被蘩漪唤出来,阻止四凤与周萍逃奔时,他是怎样一种心情?那是他憧憬的恋人,却已经怀了大哥的孩子准备私奔;那是他的母亲,“17岁孩子的梦里,幻的最聪慧而慈祥”的母亲!却和自己暗恋的人是情敌,和大哥纠缠不清?!于是他彻底“死”了,他单纯的如同朝阳般的灵魂不复存在…….其实当我看到他为救四凤触电而死的时候,我是有些微的庆幸的,因为我更不愿意看到一个行尸走肉一般的周冲,或是重蹈他父亲的覆辙向世界妥协——那将是更大的悲剧……

我不想站在道德之高点上去批判些什么,《雷雨》毋庸置疑是一场悲剧,它由很多因素所决定:无常的命运,个人的性格缺陷与大环境……但作者绝不只是为了批判“万恶的旧社会”和“丑恶的资本家嘴脸”,如果是这样,《雷雨》没可能经久不衰。《雷雨》不是专属于某个时代的悲剧,它值得我们警醒与深思。

八年级写雷雨的高分读后感4

周蘩漪是一个中国旧式女子,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她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她的明慧。周朴园用卑劣的手段将她骗到周公馆来,十几年来受到周朴园的专制,她被渐渐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她难以忍受周家的沉闷空气,她变得乖戾。正因为她受到过新式教育,新思想对她的冲击使她不能安于“三从四德”所规定的命运,她要摆脱思想的束缚,挣开行动的枷锁,远离这个令她喘不过气的地方,远离那个专制蛮横的周朴园,去寻找她真正想要的东西。

周萍的出现唤醒了她的热情,他的出现对于蘩漪来说,就像是在炎热的沙漠中出现的一股甘泉一样,她狠狠地抓住了这根救命稻草,抓住让她“活”过来的他,不肯放手。蘩漪是矛盾的,她爱着周萍,却也恨他,他的生命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她拥有行为上许多的矛盾,但没有一个矛盾不是极端的,“她会爱你如一只饿了三天狗咬着她最喜欢的骨头,她恨起你来也会像条恶狗狺狺地,不,多不声不响地恨恨地吃了你的。”

蘩漪懂得反抗,她大概是整个周公馆唯一一个敢反抗周朴园的人。在四风端给她煎好的药后,她虽然犹豫了一下,但最后还是让四风将药倒掉。在周朴园让她喝药的时候,她反抗地说她不想喝这种苦东西。她并不是真的因为药苦而不喝,她只是受够了周朴园这些年来的专制,不想什么事都依着他,最起码在自己喝不喝药的问题上,她想自己做主。所以才有了对周朴园的反抗。但当周朴园叫周萍跪下劝她喝时,她没法再坚持了,只得“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哭着,跑出了客厅。

虽然十几年在周家沉闷的生活让蘩漪变得乖戾,阴鸷,但在她身上,最本质的东西还没有散去,她有她的善良。在她知道周萍是鲁妈的儿子后,她逐渐开始同情周萍和四风,而且“不由自主地悔恨地望着自己的冲儿”。在四风难以接受现实的打击而跑下中门后,蘩漪很不放心而叫冲儿出去看她。

蘩漪是个可怜的女人。她是一个做事情一条路走到黑的人。她本以为周萍会一直留在她身边,却没想到,即使没有四风,周萍都以为那是他做过最后悔的事,他对不起自己,对不起弟弟,对不起父亲。而蘩漪却没有后悔过,她做事情从来都不后悔。她是一个极端的女人,她最爱周萍,也最恨他。因为她关上了四风房里的窗户,鲁妈才发现了周萍与四风的事。也是因为她叫周朴园下楼,周萍的身世的秘密随之解开。或许后者她是无意的,但确实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曹禺说,“(蘩漪)她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她敢于冲破一切桎梏,做一次困兽的斗。虽然依旧落在火坑里,清热烧疯了她的心,然而不是更值得人的怜悯与尊敬么?”。

八年级写雷雨的高分读后感5

看完《雷雨》后第一反应就是和张艺谋的《黄金甲》很像,也许就是照雷雨的版本拍的。毕竟年代不同所以无法真正理解那种家庭下的人的生活,不过还是有点感触。

我比较欣赏剧中的周冲,至少他还具有他身边人所不具备的纯真和善良,尽管他有些懦弱,无法强硬的去反抗自己的父亲,但至少他并不是一味去接受。当父亲让他劝不肯喝药的母亲喝药时,他也试图反抗,只是在父亲强硬的态度下无法坚持。对于四凤他付出了真心,即使知道四凤另有所爱,他仍坚持对她的爱希望她幸福,并希望她可以上学。甚至对鲁大海,他也抱着一种尊重的态度去对待。只不过在那种特定年代,性格本不坚强的他,即使再有想法仍无法改变什么。

本来对蘩漪这个人没什么感觉,后来仔细阅读了原著,觉得她其实也是一个不幸的人呢。她崇尚自由,受过一点新的教育。她向往爱情,可是周朴园和蘩漪并不是因为相爱而在一起,周朴园比蘩漪大那么多,对待她的态度更是毫无夫妻之情可言,根本就是不平等婚姻。在丈夫一系列的精神摧残下,爱上了丈夫与侍萍所生的儿子,只可惜周萍喜新厌旧导致她最后不顾一切,当爱变成恨时,她的恨如同一团火伤人伤己。我在书的前言上看到说蘩漪是一个最具有”雷雨”性格的人。热情好似浇不灭的火,然而,上帝偏罚她枯干地生长在砂上,于是,她美丽的心灵被环境窒息变成了乖戾。实在是极恰当的比喻,她有斗争精神,她是不屈不挠的,只是用错了方法。曹禺也说:“我会原谅她,虽然她做了‘罪大恶极’的事情——抛弃了神圣的母亲的天责。”是啊,算不清旧中国有多少这样的蘩漪,但她们又不是蘩漪,她们多半没有她勇敢。这类遭遇不幸的女人,被人嫉恶,受社会制度压制,抑郁一生,最终竟吸不着一口自由的空气。蘩漪与她们相比,自然是值得赞美的。坚定的信念与不屈的意志塑成了她一颗强悍的心,满蓄着受着压抑的阴鸷的力。她带着这颗心,披着如火的热情,出发上路了。她要去冲破桎梏,做一次困兽的斗。

说实话,比起周朴园,我更不喜欢周萍这个人物,就像《黄金甲》中比起周润发饰演的那个皇帝我更讨厌大皇子。他崇拜父亲,继承父亲衣钵,走着父亲的反动道路,但是与其父不同的是他生来就有现成的地位、荣誉,除了寄生性之外,又养成了懒惰性。对鲁大海他没有其父那样的“雅量”,而是赤膊上阵,又打又骂。他玩弄女性,较其父之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与后母乱lun,始乱终弃,又玩弄四凤,寻求寄托,事情败露后,先准备逃走,后举枪自杀,自私怯懦,不过是“一颗弱不禁风的小草”。 这个所谓的健全的子弟其实荒唐至极,过着花天酒地的放荡生活。对于他,实在是一点优点也无法挖掘。

我想《雷雨》想表现的应该是一个不正常社会下的一个典型家庭吧。

Copyright © 2022-2023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