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的故事(精选15篇)

发布者:逸飞而过 时间:2022-11-19 00:17

成语的故事(精选15篇)

成语的故事1

我看过很多成语故事,有《拔苗助长》,有《画蛇添足》,还有《铁杵磨成针》,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亡羊补牢》。

成语的故事(精选15篇)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人养了一群羊。一天,羊圈破了,羊丢了几只。邻居好心劝他修好羊圈,以免再次丢羊,可他却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第二天,他再去看时,又少了两只羊。这时他才后悔没听邻居的劝告,赶忙修好了羊圈。从此这个人再也没有丢过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及时纠正错误,听取劝告,就不算晚。

看完了这则成语故事,我不由得想起了二年级的事情。那时我的口算成绩非常差,可我漠不关心,总认为只要认真就可以了。但我的口算不但没有提升反而下降的更猛了。爸爸劝我:“赶紧练习口算吧!别再让口算成绩下滑了。”但我仍然置之不理,最后口算亮了红灯,我才抓紧练习口算,终于又取得了好成绩。

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要及时纠正错误,还要听取别人的劝告,希望大家也可以知错就改。

成语的故事2

一诺千金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

成语的故事3

我们来看看它的出处,《诗经·国风·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七月的时候能够看到大火星向下走,九月的时候就要把衣服交给裁缝们做了。十一月的时候大风把东西吹得呼呼作响,十二月的时候天气冻得人瑟瑟发抖。要是没有衣服,怎么过完这一年啊?

“七月流火”里面说的“流”是落下,移动的意思;“火”则是大火星,这是中国古代天文学里面对天蝎座α星的称谓。“七月流火”的意思就是在七月的时候能够看到大火星落下,那这又有什么特殊含义呢?

实际上,夏历的七月相当于我们现在公历的八月份甚至到了九月份,而豳则在现在的陕西一代,地理位置也算是北方了,夏天比南方要短暂。中国古代人民主要是以农业为主,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在那个时候,普通人民手头也没有什么精确的月历,基本就是靠着各种天象和自然变化来判断日期。农历的七月,天气还带着暑气,农民们劳作了一天之后,天开始黑了起来,他们就看见一颗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就知道,夏天就要过去了。

所以,“七月流火”的真正含义就是天气转凉,大家千万不要用错啦!

成语造句

七月流火,秋天渐渐到来,天气也开始转凉了,看来又要把秋裤穿上了……

成语的故事4

沧海桑田

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从前仙人王远和麻姑,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王远一行很快就到蔡经家,但没见到麻姑的到来,就派使者去请。麻姑到来说她奉命去巡视蓬莱,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成桑田,现在海水又退了一半。王远说那里又要扬起尘土来了。

成语的故事5

诸葛亮,字孔明,襄阳人。刘备,字玄德,涿县人。东汉末年 天下大乱,豪杰纷起,群雄争霸,刘备为实现自己统一天下的宏愿, 多方搜罗人才,特意拜访隐居在隆中卧龙岗的诸葛亮,请他出山。他连去了两次都未能见着,第三次去,才见了面。刘备说明来意,畅谈了自己的宏图大志,诸葛亮推心置腹,提出了夺取荆州、益州,与西 南少数民族和好,东联孙权,北伐曹操的战略方针,预言天下今后必 将成为蜀、魏、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刘备听后大喜,于是拜孔明为军 师。孔明竭力地辅佐刘备,而刘备对孔明的信任和重用,却引起了关羽、张飞等将领的不悦。他们不时在刘备面前,表现出不满的神 色,秉性耿直的张飞,更是满腹牢骚。刘备耐心地作了解释,他形象 地把自己比做鱼,把孔明比做水,反复说明,孔明的才识与胆略,对自己完成夺取天下大业之重要。他说:“我刘备有了孔明,就好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希望大家不要再多说了。”

成语的故事6

舍本逐末的意思

抛弃根本,追求枝节。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在细枝末节上下功夫。

舍本逐末的故事

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经常有使节往来。

有天,齐襄王派出了一名使者到赵国去问候赵威后。这位使者没有到过赵国,更没见过赵威后。但他早就听说赵威后是一位很贤德的王后,所以愉悦地接受了这一差事。他想,我作为齐国使者去向赵威后问安,赵威后一定会很高兴。她一高兴,说不定会赏赐一些贵重的小礼品。因此,他觉得此行是一件十分难得的美差。

使者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了赵国的都城邯郸。

邯郸,在齐王使者的想象中是十分漂亮的:那雕梁画栋的梳妆楼,那清水碧透的照眉池,那热闹非凡的市桥,那巍峨秀丽的丛台他听人描述过很多次,可就是没有见过。因此,一路上盘算着,等办完了公事,一定要好好地游览游览邯郸,饱饱眼福。

到了邯郸,他直奔赵王城,去问候赵威后。

赵威后果然不负贤名。当齐王使者被一位美丽的宫娥引进后宫时,赵威后早已端坐在一个绣墩之上等候了。她一身威严正气,满脸的慈祥。

齐王使者以礼拜见之后,便把随身带来的齐王亲笔信呈给了赵威后。但不知怎的,那赵威后竟然没有先去拆阅齐王的信,却躬身对齐王使者说:你们齐国今年的收成好吗?

好。齐王使者答。

赵威后又问:老百姓们好吗?

好。齐王使者答。

赵威后再问:齐王也很好吗?

也很好。齐王使者答。

齐王使者回答完问话,心里感觉很异样。他是个心直口快的人,心中想什么,便直接问出来:尊敬的威后,我奉我国大王的旨意,专程向您来问安。照说,您若回问的话,也该先问候我们的大王。可您先问的却是年景和百姓,您怎么把低贱的'摆在了前头,而把尊贵的放在了后面呢?

赵威后笑着说:话可不能这么说。我之所以先问年景和百姓,后问候你们大王,自有我的道理。

齐王使者更是一脸迷茫,问:您有什么道理?可否详述?

赵威后慢条斯理地解释说:你想想看,假如没有好年景,那老百姓靠什么活下去呢?假如没有老百姓,又哪里有大王呢?所以说,我这样问才合乎情理;不这样问,便是舍本逐末。你说是不是这样呢?

这齐王使者哑口无言了。

召见一结束,齐王使者,一没有去观光那雕梁画柱的梳妆楼,二没有去踏看那清水碧透的照眉池,也没有去游览那巍峨的丛台和热闹的市桥,便直接回齐国去了。

在归国的路上,齐王使者一直觉得肩上沉甸甸的。虽说那赵威后什么礼品也没有赐给他,可他并不认为是空手而回。他觉得,赵威后那舍本逐末的话语,比什么礼品都贵重,都沉重

《战国策·齐策四》

【舍本逐末造句】

写文章只追求形式,不注重内容,那是舍本逐末。

【妙语点拨】大儒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这是因为,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国家;有了国家,才需要有个君。国家是为民众建立的,君的位置是为国家而设立的。这里,轻重主次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国家政治,一切以民为本。要说真有什么天子,那么民众才是真正的天子。在古代社会,赵威后抱有民贵君轻的情怀,是难能可贵的,无愧于贤德的美誉。

【近义】本末倒置

【反义】追本穷源

成语的故事7

庄子的妻子死了,他的朋友惠子得到消息后,怕他过分优伤,便跑去劝慰,谁知一进门就见庄子屈着两膝蹲坐在院中,手捧一只瓦盆边敲边唱着,似乎并不哀戚。惠子生气地说:“你们夫妻共同生活了几十年,生儿育女的,总该有些感情吧!怎么她死了,你一点也不悲伤?不哭也罢子,竟唱起歌来,真太绝情了}庄子说:“不,你错了。世上的人都是悲死乐生的,对于她的死,我哪能不悲呢?妻子刚死时我也悲痛过,可转念一想,人当初没生时,也就没有形体,没有形体之前,也就没有气,到孕育造化出了阴阳二气,二气又凝成形,这就从无生命而变为有生,因有生而又有了死,如此生生死死,循环变化,也就像春夏秋冬的季节更换一样。既然如此,人死了为什么还要为之悲伤呢?人死后在大地上长眠,他们的亲人却要为他们悲痛欲绝,我认为这是不懂得自然造化的道理。所以我不再哭了,而是捧着瓦盆和着节拍为之歌唱。”

惠子见他说得有理,一也就没再说什么了。

故事选自《庄子·至乐》。文中有“庄子方箕踞鼓盆而歌”之句。后用“鼓盆”或“鼓盆之戚”代指丧妻。

成语的故事8

【成语】南辕北辙

【拼音】nan yuan běi zhe

【解释】心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处】《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近义词】分道扬镳、各走各路、天南地北

【反义词】异途同归、殊途同归

【成语故事】魏王想攻打赵国,季梁劝他说:"我在太行山下遇到一个赶着车向北走的人,告诉我说:‘我要去楚国。#39;我问他:‘你要去楚国,为什么要向北呢?#39;他说:#39;我的马好。#39;我说:#39;您的马虽然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39;他又说:#39;我的路费很充足。#39;我说:‘你的路费虽然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39;他又说:#39;给我驾车的人本领很高。#39;他不知道方向错了,赶路的条件越好,离楚国的距离就会越远。现在大王动不动就想称霸诸侯,办什么事都想取得天下的信任,依仗自己国家强大,军队精锐,而去攻打邯郸,想扩展地盘抬高声威,岂不知您这样的行动越多,距离统一天下为王的目标就越远,这正像要去楚国却向北走的行为一样啊!"

成语的故事9

本典故源自《史记.项羽本纪》。故事发生在楚汉相争的时期。由于彭越断绝了楚的粮食,项王(项羽)十分忧虑。于是找到了一只高大的俎(古代祭祀时盛牲肉的器具),把太公(刘邦之父)放在上面,告诉汉王刘邦说:"如果不肯服输降我,那么我就把你的父亲烹死。"汉王说:"我和你接受楚怀王命令伐秦,曾经结为兄弟,这样我的父亲也就是你的父亲。现在如果一定要把你的父亲烹死的话,那么希望你能分给我一碗肉汁吃。"项羽大怒,就要杀死太公,这时项伯劝项羽说:"天下形势如何,现在还定不下来,这样的人对他家庭的人不会看得太重,杀死刘邦的父亲我们得不到什么好处,只有坏处。"项羽听从项伯的意见,没有杀死刘邦的父亲。

现通常用此典故来说明不甘受别人的威胁、要挟。

成语的故事10

【注音】zhuān xīn zhì zhì

【成语故事】从前,棋坛高手弈秋收了两个学生,他给他们细心讲解和分析,一个学生专心致志地学习,另一个则心不在焉,观察窗外的天鹅。弈秋让两个学生对弈。那个专心致志的学生攻守有序,那个三心二意的学生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了。

【典故】夫今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孟子·告子上》

【释义】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聚精会神

【近义词】聚精会神、专心一志、一心一意

【相反词】心不在焉、心猿意马、魂不守舍

【歇后语】王羲之看鹅;姑娘绣荷包

【英文haveeyesonlyfor

【其它使用】

◎ 人家是如何把抽屉拉出的?我旁边一位梳短辫的姑娘,正专心致志地在查卡片。

◎ 他把死老鼠往墙边一扔,脱下大衣,挂在椅子背上,然后就专心致志地看起文件来了。

◎ 在他专心致志努力一种工作的时候,他会把其他的一切都给忘掉,他常是这样的。

◎ 为了提高识记的敏捷性,在识记时应尽可能集中注意,专心致志。

◎ 你路经一楼的学生餐厅时放慢了脚步,你专心致志,步履细慢,留神着脚下湿滑的油渍。

成语的故事11

上个星期五下午,我们304班举行了讲成语故事比赛,班上共有20位同学参赛。为体现公平,贺老师特地请来了方何文浩、沈博、李博、陈奕萌的妈妈来当评委。

首先,小主持人章文昊走上讲台,给我们介绍了比赛目的和评分细则。当章文昊说:“有请一号选手吴卓凡上台,二号选手阮铭轩准备。”同学们就依次上台将自己精心准备好的故事讲了出来。有的讲得很流利,还加了自编的动作;有的讲得结结巴巴,紧张得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了。

终于到我了,我紧张地走上讲台,敬了个队礼,大声说道:“敬爱的老师、家长们,亲爱的同学们,我今天要讲的故事是《磨杵成针》。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讲的时候,由于紧张,我停顿了几次。讲完了,我又敬了个队礼,长吁一口气,轻松地走下台,坐到座位上,等主持人报我的成绩。当听到自己只得了8.925分时,我心里很失望……

经过两节课的激烈比赛和那些妈妈评委们的公正评分,比赛结果很快出来了。贺老师即时公布了获奖的等次。当我听到张婷婷二等奖时,心里特别开心,觉得这几天的努力没有白费。

成语的故事12

成语释义:

一个名叫叶公的人爱好龙。比喻表面上爱好某种事物,但并非真爱,甚至实际上惧怕它。

来源追溯:

汉·刘向《新序·杂事》: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故事链接:

春秋时楚国人沈诸梁,字子高,自称叶公。这位叶公爱龙成癖,他身上佩带的剑、凿刀等武器上都饰有龙纹,家里的梁柱门窗上都雕着龙,墙上也画着龙。叶公爱好龙的名声传扬四方。

上界的天龙听说人间有这么一位叶公对它如此喜爱,决定到人间看望叶公并表示谢意。

这天,叶公正在午睡,一时风雨大作,雷声隆隆,把他惊醒。叶公忙着起来关闭窗户,不料天龙从窗口伸进头来,叶公吓得魂飞魄散,夺门而逃。逃进堂屋,又看见一条硕大无比的龙尾巴横在面前,挡住了去路。叶公面如土色,顿时倒在地上,不省人事。

天龙瞧着半死不活的叶公,感到莫名其妙,只得扫兴地飞回上界。其实,叶公并不是真的爱好龙,只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

学以致用:

喜欢什么,嘴上说的仅仅只是表面现象,只有心中实实在在的喜欢,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那才是真心地喜欢。在对于业余爱好的选择上,我们一定要真心实意,否则只能犯叶公好龙的毛病。

成语的故事13

这个典故见于《论语.述而》。其中的冯读ping音(凭)。春秋时,孔子的学生子路虽然身强力壮,勇敢无畏,但做事考虑不周,缺少智谋。为此孔夫子不太喜欢这个学生,子路知道后心里也不太服气。有一次,子路有意来询问孔子:"假若你来指挥军队,那么你将需用什么样的人呢?"孔子回答:"徒手和老虎搏斗、徒步过河、死了都不埋怨的人,我是不能用的,因为这种人有勇无谋,拿自己的生命随便冒险,我所需用的是办事小心谨慎,善于筹划并能认真完成任务的人。"

现通常用此典故讽刺那些冒险行事,有勇无谋之人。

成语的故事14

天真烂漫

南宋末年,有位姓郑的画家曾以太学生的资格,参加博学词科考试。后来北方蒙古贵族南侵,他向朝廷上书主张抵抗,但未被采纳。南宋灭亡后,他改名为“思肖”。原来,宋朝是赵姓打的天下,“肖”是赵的偏旁。画家表示自己永远思念南宋,并隐居在苏州的一所寺庙里。郑思肖在自己的寓所里挂了一块大匾,匾上是他亲笔写的“本穴世界”四个字:原来,“本”由“大”、“十”两字组成,把其中的“十”字放在“穴”字中间,就成为“宋”加上“大”就是”大宋”。说明自己仍然生活在“大宋”的疆域内。有一次.他画了二卷高五寸,长一丈多的墨兰。画上的墨兰,自然全无土根的。他还在画上题上八个字:“纯是君子,绝无小人。”大家欣赏了这幅画后,赞不绝口,一致夸它画得纯真自然,生气勃勃。

【释读】“天真”指单纯;“烂漫”自然的意思,这则成语常用来指人心地单纯,坦率自然。也用来比喻青少年或儿童心地单纯善良。

【出处】元·夏文彦《图绘宝鉴·五·郑思肖》工画墨兰,尝自画一卷,长大会,高可五寸许。天真烂漫,超出物表。宋·龚开《高马小儿图》“此儿此马俱可怜,马方三齿儿未冠。天真烂漫好容仪,楚楚衣裳无不宜。”

成语的故事15

【成语】刻舟求剑

【拼音】ke zhōu qiu jian

【解释】比喻人的眼光未必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也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

【出处】《吕氏春秋;察今》

【近义词】守株待兔、墨守成规、郑人买履、表水涉澭、引婴投江、按图索骥

【反义词】看风使舵、见机行事、随机应变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楚国人做事很死板,书上怎么写的他就怎么做,甚至遇到事情别人怎么做的,他也学着怎么做,从没想过变通一下。有一次,他经过山林,看见一樵夫在砍柴。忽然,樵夫一不小心。斧头从手上飞脱,掉进山谷里去了。樵夫不慌不忙地在斧头落下的地方做了一个显眼的记号,然后从旁边的小路绕下山去,对照着山上L的标记,很快在草丛里找到了斧头。这位楚国人对樵夫仰慕不已。这位楚国人喜爱剑术,总是随身佩带一把宝剑。一天,他搭乘一条渡船过江。他立在船舷边,江两岸景色令人目不暇接。船行至江中,陶醉于美景的他不小心,让那把宝剑滑落到江里去了。只见他紧盯着剑掉下去的地方发呆。旁人劝他赶紧跳下江去打捞,这位楚国人却笑着摇摇头。他眼前浮现出樵夫刻记号的一幕。接着便镇定地说:别慌张!我自有妙法。只见他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一道深深的记号,并且自言自语道: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继续前行,待船家停船时,这位楚人站起身,面对惊讶的目光,从容不迫地脱了衣服,从船舷边所刻记号处跳人水中。他在水中捞来捞去,怎么也捞不到那把剑,于是浮出水面抚摸着船边的记号,如梦游般喃喃着:我的剑明明是从这儿掉下去的,怎么找不到了呢?

Copyright © 2022-2023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