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1篇)

发布者:湖光山色 时间:2024-3-21 04:01

《陈情表》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1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陈情表》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陈情表》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1篇)

《陈情表》教学设计 1

教学目的: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

1、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2、分析本文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第一节

一、导入:

古人曾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今天我们一同学习李密的《陈情表》。

二、解题: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用于臣下向君主陈情谢贺。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读起来如对面谈心,颇为感人。“陈”是陈述的意思,标题中的“情”当为辞不赴命,终养祖母的衷情。

三、作者简介: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西晋犍为郡武阳县(今四川彭山县)人,文学家。李密祖父李光,东汉末做过朱提太守。但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六个月丧父,四岁时舅父又强迫母亲改嫁。他是在祖母抚养下长大成人的。祖母对他关怀备至,他对祖母也十分孝敬。

李密幼时虽体弱多病,但甚好学。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称于世。年轻时任蜀汉尚书郎,曾多次奉命出使东吴,以能言善对著称。李密在祖母去世,服丧期满后出仕事晋。先为尚书郎,后为温县(河南温县西)令。在任政令严明,政绩显著,以刚正见称。李密很有才能,本望在朝担任高职,充分施展其才能。但李密刚正不阿,当权者惮其公直,无人推荐,不久竟去官,为州大中正,后任汉中太守。只任了一年太守,被罢官归田。

四、写作背景:

公元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晋武帝笼络的对象。且李密当时以孝闻名天下,而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理天下,推重孝道,因此李密屡被征召。267年,晋武帝立太子,慕李密之名,下诏征李密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当时的李密对出仕新朝有所顾虑:李密的祖母年事已高,年老多病,无人供养;李密有忠臣不事二主的蜀汉旧臣思想;李密可能有亡国之臣顾虑新朝而暂存观望的谨慎,更何况司马氏有篡取天下之嫌。李密的这些想法,多少被晋武帝觉察到,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在这种情况下,抓住“孝”字大做文章,写下此文。

五、诵读课文,感知课文:

1、指定学生朗读课文,指出要重要字词的读音:

衅闵悯鲜

祚期强茕茕孑立

夙蓐诏洗马

猥陨首逋慢矜

拔擢优渥盘桓庶

2、精读课文,感知以下问题:

A、是谁陈情?

李密。

B、向谁陈情?

晋武帝。

C、陈什么情?

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先尽

孝后尽忠的衷情。

D、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至于作者是如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我们学习文章时慢慢体会。

六、讲解第一段:

1、讲解第一段词句:

2、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那么作者从小遭遇了哪些不幸之事?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3、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

总摄作用;

正是基于上述四个原因,故作者不能“废远”。所以这一句又为下文埋下伏笔。

4、围绕“夙遭闵凶”,作者的叙述的层次是怎样的?

纵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

横的方面:(外、内)

5、作者为什么要向晋武帝陈述这些不幸的遭遇?

由当时的处境看,如果李密一开始就向晋武帝提出辞不赴命的请求,不但达不到目的,而且可能性命不保。因此,李密先不谈辞不赴命之事,而是从自己幼年不幸的遭遇和家庭困境说起,营造一种悲戚的情感氛围,使晋武帝的恼怒斥责化为同情,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

因此这段文章的朗读基调应该是——凄苦,悲凉。

第二节

一、导入: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所有人的同情了。但是他一再推辞,这样很容易给晋武帝产生误会——你李密不识抬举;甚至很容易被误解为不肯与新兴的晋王朝合作,就很危险了。那么李密在这段中又是如何陈情的?

二、第二段词句的学习:

1、指定学生朗读该段。

2、讲解该段中重要词句。

3、巩固整理该段词句。

三、问题解析:

1、同学概括该段主要内容:一方面写朝廷对自己征召之殷的感激之情,另一面写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2、所以本段分为这两个层次来写,在第一层中作者反复陈述朝廷对自己的知遇之恩,表达了自己的感恩之情。同学们说说哪些是说朝廷对自己的恩遇,李密对朝廷的恩遇持怎样的态度?哪些是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的语句?

知遇之恩: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臣郎中;除臣洗马。

辞不赴命,辞不就职。

表达感恩:寻蒙国恩,非陨首所能上报。

3、面对郡县的逼迫和州官的催促,李密陷入了怎样的境地?

进退两难的境地。

4、大家思考:李密的“进”难在哪里?“退”难在哪里?

进,无以报祖母的养育之恩;退,不能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

5、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坚决辞不赴命,还是他的哀婉陈情?

词意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

四、第三段词句的讲解:

1、指定学生朗读该段。

2、讲解该段中的重要词句。

3、巩固整理该段词句。

第三节

一、问题讲析:

1、本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但本段文势有个三转折,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

伏惟、且、但。

2、据此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

A、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

B、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不就职与“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

C、正面陈述刘氏之现状,是“不能废远”的惟一原因。

3、品味第一层,作者为什么扯起“孝”这面大旗?“凡”“况”句有何含义?

A、晋武帝治国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谈“孝”就给作者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提供了“理论依据”,使自己供养祖母的要求既合情合理又合法。

B、“凡”是指一般情况,是凡是的意思;“况”是指特殊情况,是何况的意思。行孝道既然遍及一般,对于特殊情况就更应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

4、李密不为官事晋,他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

李密怕晋武帝认为自己是矜守名节。因为古代崇尚一种“忠臣不事二主”观念,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

5、那么作者提起自己在前朝为官的经历,是否是多余的?有何作用?

作者表明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的人生目标,打消了晋武帝的疑虑;作者一再称颂君恩,“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帝明白自己的辞不就职与“名节”无关,完全是为了供养祖母,为了“孝”。

6、最后作者以“祖母病日笃”是想向晋武帝表达什么信息?

让晋武帝明白: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为祖母病重。

二、讲析最后一段:

1、学生朗读该段。

2、讲解该段词句。

三、问题讲析:

1、本段中哪一句话表明了全文的主旨?

“愿乞终养”。

2、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种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

先尽孝后尽忠。

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

3、由本段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的原因是什么?

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言之切:愿乞、愿矜悯、听臣微言、明知、共鉴。

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四、讨论: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1、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

2、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五、“陈情表”,文中主要陈述了什么情?

陈述了孝情、忧情、惧情、忠情。主要是孝情和忠情,因为,忠孝难以两全才“忧”,才“惧”。

六、梳理课文结构:

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陈情表》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研读全文,体会作者至诚至真的情感。

2、学习用至诚的语言打动别人。

教学重点

1、分析内容、结构,把握陈述的层次

2、分析语言上的特色,体会情之深,语之切,理之透。

教学难点

在吟诵中解读作者所陈之情和陈情的艺术。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游必有方”就是要有远大的志向,要去做有价值的事情,这样才对得起父母的期盼,离家的艰辛。

“人孰能不老,百事当以孝为先!”所谓孝顺,就是说为人子女应该对父母长辈能够时时嘘寒问暖,父母年老体弱,应该多抽出闲暇时间陪伴左右。《论语》中对“孝”的强调,注重的是情感与精神的慰藉,而非物质的满足。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几千年来,“孝”一直是整个民族精神的支柱。孝不单单是让人可以老有所终,老有所养,孝更是对每个人自身责任感,家庭责任感乃至社会责任感的一种要求和约束。

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陈”是陈述的意思。

二、读课文,回答问题(文中找)。

1、作者为何上表陈情? ——除臣洗马,辞不就职。(不想到晋朝为官)

2、为什么不想到晋为官?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3、为什么祖孙如此情深似海,可以使李密放弃高官厚禄不愿废离?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扶养。

穿插介绍李密生平(作者详细介绍见课文):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其才气在当时也是出类拔萃的,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4、进一步发问:李密在文中明确表明不想到晋为官吗?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忠”与“孝”的矛盾,也许是每个朝代的文人都会遭遇的困境。事实上,李密之所以拒绝出仕,不仅仅是为了祖母,还有自己避祸的因素。李密对蜀汉还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那个时代是一个人人自危的年代,多少有一点本事的人,都遭遇了惨死的结局。问题就在于,在那样一个君臣猜忌、相互不信任的`年代,你就算陈述的是真情,也是会遭到人们的怀疑的。于是,作者反复表明心迹,申述自己的苦衷。我是不矜名节的,我的本意也是愿意做官的,实在是为了尽孝。

《陈情表》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理解所陈之情,体会陈情方式。

2、品味作者在文中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情感。

难点: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悟以情动人的陈情艺术,进而分析作者是怎样通过陈情达到“愿乞终养”的目的。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理解“为何陈情”

1、释题

2、请用文中的语言回答:他是在什么样的处境下陈情的他所陈何情,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PPT)

(1)“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适当翻译)

【过渡】他在进退两难狼狈不堪的处境中向皇帝陈情。那么他所陈何情,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2)“愿乞终养”“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三、合作探究,研读“如何陈情”

(一)既然李密“愿乞终养”,想请皇上同意自己的辞官请求,为什么没有在第一段中直接表达这样一种愿望,而是曲折迂回地从自己幼年的经历写起他又是用哪些语句来具体表现的

1、为什么从自己的经历写起

动之以情。

2、那李密在第一段中通过哪些语句表现自己的悲苦经历的呢

3、小结:第一段中,李密的幼年经历重在突出他的孤弱,进而突出他和祖母生死相依血肉相连的情感;成年经历重在突出无人侍亲,所以自己责无旁贷、不能废远。他想以此来打动晋武帝。

4、李密仅仅想用情来打动晋武帝的话,也许晋武帝会稍动恻隐之心,而这种恻隐之心很快就会从搞政治的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心中溜走。你尽孝但不能不尽忠?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舍孝而全忠!李密用以陈情的第二手就是“晓之以理”——“喻之以孝道之大义”

(二)请大家默读第三四段,找出说理的语句

1、学生默读,思考,并作回答。

(1)、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2)、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3)、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三)陈情结果

文章写完了,我们也读完了。我们再来设想一下,皇上看完文章会不会同意李密辞官,在家奉养祖母

(学生讨论,并作回答)

——教师小结

①皇上也是人,并非铁石心肠,李密如此感人的陈情,应该可以打动他;②多次征召表现出自己求贤若渴,笼络人心的目的已达到;③“圣朝以孝治天下”,树立李密这一典范,更好地在全国推行“孝道”;④准许李密的'请求,显示出作为皇上的宽容大度。更何况李密已经做出承诺:“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当然,这只是情理之中的推想。现在我们来看看历史上的晋武帝是如何批复的。

(ppt):《晋书李密传》中记载,帝览之(《陈情表》)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诏。

《古文观止》中则说,“晋武览表,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

教师总结:

北宋大文豪苏轼就这样评价说:“人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人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四、拓展延伸、感悟“孝”

1、假如你也处于忠孝两难的境地,你会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2、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胸怀壮志,但也应该注重亲情,珍视身边的点滴美好!在当代就有人将“忠”与“孝”完美结合起来,感动了整个中国。

(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陈斌强:用行动注解孝德的好儿子)

齐读颁奖词。

五、课堂小结

跨越千年的沧桑,孝仍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基和脊梁,仍然是支撑我们一路前行的重要力量。孝心其实就是一条河,上游是我们的长辈,中游是我们自己,下游是我们的后代。伸出双手,攥紧两端,让孝心之河长流不息!

六、布置作业

1、阅读《弟子规》,找出描写孝的语句,并写下阅读感悟。

2、背诵第一段,明天抽测。

《陈情表》教学设计 4

教学要点

一、体会本文作者准确、生动、形象的用语,节奏的抑扬顿挫。

二、学生诵读能力训练。

三、深化学生对“忠”“孝”的认识。

过程设计

一、巩固强化

1、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前课布置的作业1、2。

2、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回答情况适时评价、点拨。

二、咬文嚼字

有好的构思,还要有恰当的语言表达,这样文章的力量才能发挥出来。请从文中找出你认为富有表现力、感染力的语句,从句式、用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等方面品味其艺术效果。

例如: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四字骈句,按时间顺序叙述,语势连贯紧凑,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2、“既无伯叔,终鲜兄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以长幼、内外皆无,显示自己的孤苦伶丁。用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富有表现力。)

3、“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以落日喻人命,贴切的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富有感染力。)

4、“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的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

(解说:品味本文的用语,丰富学生的词汇和表达。)

三、诵读训练

利用多媒体播放乐曲《感恩的心》(学生都很熟悉)作诵读配乐,为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的深情营造氛围。

1、全班有感情的齐读课文。

2、诵读能力强的学生范读课文。

3、师生交流诵读方法。

四、拓展延伸

1、思考讨论: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参考理由一: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味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挚情,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

参考理由二:对蜀汉有念旧之心,不愿出仕新朝;或因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集团内部勾心斗角,矛盾错综复杂,不愿介入;或因深感做官如履薄冰,对官场厌倦;或想做官,但因对晋武帝不甚了解,不敢盲目做官;……总之,此刻他不想奉诏仕晋,于是就抓住“孝”字大做文章。

(解说:此为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圆其说的阐述独到见解,发展创新意识。)

2、思考讨论: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有这么一段话:“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关于“忠”与“孝”,有人认为,是统治者用于维护自身统治提出的封建思想观念;有人认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至今仍未过时。请自选角度,谈谈你的看法,可联系古今人物、事件、有关论述。

(解说:此为实践性问题,针对本文特点、目前“忠孝”观念日益淡薄的社会环境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发展需要,通过讨论,引导学生陶冶性情,提高道德修养。)

五、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小结。

六、作业布置

1、查阅资料(如任继愈先生《谈谈孝道》等),将自己对“忠孝”的认识加以整理,写成文字。

2、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陈情表

李密

诉苦情(……)求体恤

明孝情(……)告心愿

情感恩情(……)讨欢心 动之以情

文本框: 层层深入 表忠情(……)消疑虑

引法理(以孝治天下)找依据

理说情理(先尽孝后尽忠)解矛盾 晓之以理

《陈情表》教学设计 5

【教学目的】

1、掌握文中的文言词语,积累相关文化常识。

2、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和语言表达的委婉、畅达。

3、体会文章深挚朴实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本文陈述的层次及语言上的特色,体会情之深,理之透

2、在较短时间内把握文意且背诵全文;对“忠”“孝”的理解。

【教学方法】

以诵读、点拨为主,辅以讨论和练习。

【教学手段】

多媒体展示部分提示语句以及结构框架,为加强理解、识记之用。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今天我们走近李密的《陈情表》,看李密是如何陈情,说服晋武帝的。

二、题解

《陈情表》:

陈——陈述、表述;

情——隐情、苦衷;

表——奏章,古代文体,属奏议类,臣民对君主有所陈述请求时所用。

三、作者简介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犍为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为人正直,颇有才干。曾仕蜀汉为郎,蜀亡以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他上表陈情,以祖母年老无人供养,辞不从命。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四、研习课文

1、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默读全文,然后分组讨论:

疑难文句:学生画出自己不能理解的句子,小组讨论解决。

提醒学生注意“鲜”“期”“强”“洗”“有”等读音变化的字,以及“闵凶”“见背”“祚薄”“儿息”“逋慢”“盘桓”“希冀”等词语的解释。

2、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速读全文,由题目展开思考:为什么要“陈”?“陈”什么?如何“陈”?

(1)为什么要“陈”?

明确“陈”的原因:除臣洗马,辞不就职(或:不想到晋朝为官)。

(2)“陈”什么?

明确:文中李密陈述的自己对祖母的孝情,对晋武帝的忠情,还有自己内心当中因身世凄苦,因不能做到忠孝两全而产生的苦情、为难之情。

(3)如何“陈”?

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李密陈情的对象不是一般的.读者,而是靠杀戮和阴谋夺得政权,为人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司马炎,那李密要如何去表达才能既不招祸,又达到自己的目的呢?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李密是如何来陈述他的“情”的:

①历述自己的悲惨遭遇,,祖孙更相为命

②叙写感激朝廷,进退两难的处境愿乞终养

③提出孝之大理,表明自己不矜名节不能就职

④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先尽孝、后尽忠

在李密这一番以“孝”为中心,环环相扣,入情入理的陈情之后,标榜以孝治国的晋武帝,就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情了,所以我们就看到了这样一篇精心构思的文章,以情动人,以理喻人,合情合理,环环相扣,不仅打动了晋武帝,也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

(解说:引导学生理解本文层层深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表达技巧)

3、小结:

《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陈孝情情真意切。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十七八岁的年纪始终关注的永远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爱情,最易忽略的却常常是亲情、孝情。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行动。在我们学习闲暇的时候,想想父母在背后默默的付出,不要忘了他们在我们身上寄予的殷切希望

五、课外拓展延伸

1、阅读材料

(1)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

(2)20xx年最美孝心少年事迹

2、各抒己见

(1)看完以上两则事例,你有什么感想?(略)

(2)我们应该怎样孝顺父母呢?

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很多人总是把它挂在嘴边,说说而已,请同学们想想,我们应该怎样去孝顺父母呢?

①孝顺从现在做起

“子欲养亲不在”,同学们,珍惜这仅有的时光孝敬自己的父母吧

②孝顺从小事做起

每天主动给妈妈倒水,捶背;母亲节给妈妈买朵花、少顶嘴。父母是最容易得到满足的,就像歌里唱的那样:“常回家看看,帮爸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足以让老人家得到安慰。

③孝顺从心灵做起

“每月给父母寄点钱花花,就尽到孝心了”这是一些人的“常规做法”,如果只注重物的供养,那么人与动物的区别又体现在哪里呢?

不要把孝顺父母当作一种责任,“有父母可以孝敬是儿女的福气”——孝顺父母是我们一生的最伟大的事业。

3、观看公益广告《妈妈洗脚》

六、总结

珍惜眼前所拥有的

为父母尽一份孝心

为父母尽一份孝心。

这孝心,也许是一声轻轻的问候,也许是一张灿烂的笑脸,也许是一碗热气腾腾的素面,也许只是一次次短暂的陪伴。

七、布置作业

1、背诵《陈情表》。

2、结合现实,写写你学完这篇文章的感受。

附板书:

陈---陈述,表述

情---隐情、苦衷

表—奏章

身世孤苦

(孝情)祖母病笃尽孝日短

祖母情深

先尽孝后尽忠

沐浴清化

(忠情)孝治天下尽忠日长

蒙受国恩

《陈情表》教学设计 6

学习目标:

1、掌握积累课文中出现的虚词、实词、文言句式以及文化常识;

2、体会课文真挚的感情和语言艺术;

3、学习课文缜密的构思和寓情于理的说理艺术。

学习重点:

积累重要的词句,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学习方法:

朗读、背诵、讨论

学习过程:

一、预习提示: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陈情表》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让人如此评说,请允许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一)了解背景,高效预习

1、试译全文,圈出难解的字、词、句,注意通假、活用、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

2、是谁陈情?向谁陈情?陈什么情?如何陈情的?

3、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二)预习检测

1、下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臣以险衅(xìn) 夙遭闵(mǐn)凶 终鲜(xiǎn)兄弟

常在床蓐(rù)

B、猥(wěi)以微贱 责臣逋(bǔ)慢 犹蒙衿(jīn)育

宠命优渥(wò)

C、岂敢盘桓(huán) 有所希冀(yì) 日薄(bó)西山

除臣洗(xiǎn)马

D、逮(dǎi)奉圣朝 过蒙拔擢(zhuó) 门衰祚(zuò)薄

更(gēng)相为命

2、对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项有:

A.行年四月,舅夺母志 。 夺:夺取 B.而刘夙婴疾病。 婴:缠绕

C.谨拜表以闻。 闻:知道 D.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笃:病重

E.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孑:孤单,与“茕茕”同义

F.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及、至。

G.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薄:“厚”的反义词

H.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卒:终

3、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字的意义:

A.①凡在故老,犹蒙矜育。②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③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B.①诏书特下,拜臣郎中。②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③拜送书于庭。

C.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②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③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D.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②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③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4、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B.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C.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D.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5、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同形异义词:

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B.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C.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6、根据课文,在下列各句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内容。

《陈情表》是李密写给 的一篇表文。“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 李密上表的目的就是 ,希望 体谅他祖母刘氏 ,答应自己 。

二、研读课文,回答问题,理清思路,体悟情感(思考与探究)

1、第一段“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李密围绕这八个字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为后文那句作了铺垫、设了伏笔?“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为后文那句作了铺垫、设了伏笔?

2、第二段为什么要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八个字起笔?陈述太守、刺史对自己的荐举,其用意是什么?“臣具以表闻”,这奏表的内容是什么?本段文字要说明的中心是什么? 这段文字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3、第三段李密以“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有什么意图?李密为什么要申说自己出仕蜀汉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4、第四段,李密解决尽忠与尽孝矛盾的办法是什么?李密向晋武帝提出了什么请求?李密又是怎样表白自己的“愚诚”的?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是什么意思?李密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5、亚里士多德说:“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下,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作者正是运用了最恰当的抒情方式,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诏”,允其不仕,并当即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下令郡县承担供养李密祖母的责任。根据课文内容,简要概括《陈情表》使晋武帝深受感动的`原因。信任。

三、当堂测试:

1、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的原因在于:

事之实—— 之真—— 之诚——言之切—— 之巧。《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陈孝情情真意切。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十七八岁的年纪也许始终关注的永远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爱情,最易忽略的却常常是亲情、孝情。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行动,为亲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却真诚的回报。

2、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如:诸葛亮的《出师表》等。

B、在古代,“拜”是授予官职之意,而“除”则是免去官职之意。“东宫”指代太子,因为太子居于东宫,故称。

C、“孝廉”是指善事父母、品行方正的人。从汉武帝开始,令郡县每年经考察而推举孝、廉各一人,晋时仍保留。

D、“期功”是古代服丧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服丧的长短可表明亲属关系的远近。

3、根据课文,在下列各句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内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以刘 , ,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

③ , ; ,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④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 。

四、学习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疑惑:

《陈情表》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行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教学重难点:

本课主要是以情动人,在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之后,让学生找出叙述作者苦情、亲情、忠情的语句,进而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怎样逐层深入,达到乞终养的目的。

教学方法:

朗诵法、讨论法

一、导语设计: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苏轼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陈情表》这篇文章,感悟李密所陈述的情。

二、赏析构思艺术

1、讨论: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

引导:“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处于忠与孝的矛盾中。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了“孝情”?

第一段,请一二组同学朗读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忠情”?

第二段,请三四组同学朗读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2、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下面我们来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的。

提示:作者首先陈述个人遭遇,祖母情深,作为陈情依据;继写进退两难的狼狈境地,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再抬出“孝治天下”的理。

3、思考:假设你是晋武帝与李密面谈,此时在此处李密直接提出了终养祖母的请求,你晋武帝能不能一两句话就把李密驳得哑口无言?

引导:晋武可能会说,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迹: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明白自己的忠心。

4、朗读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

引导: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

提示: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忠后尽孝。(投影)

5、小结: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个位置,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

引导: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总之,全文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如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三、体悟本文情感。

有好的构思,还要有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文章的力量才能发挥出来。《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有人说,《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读《陈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看到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你还可听少年的无助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孝子恳切的哀告,帝王严厉的呵斥……

请轻声朗读课文,学生找出叙述作者苦情、亲情、忠情的语句引导:“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以狼狈比喻进退为难的情境,形象生动。“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似犬似马,忠恳之情,怖惧之态溢言表。“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

四、作品拓展

讨论:有人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引导:1、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把两者相提并论,有“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的说法。

引导:2、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

五、小结:

《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陈孝情情真意切。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行动,为亲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却真诚的回报。

六、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陈情表》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积累成语。

2.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含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3.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及语言表达的准确和生动形象。

4.通过分析使学生理解“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在叙述中蕴含的真挚感情。

2.通过讨论、探究、教师点拨等方法,讨论文中的关键内容及李密散文的艺术特色,理解作者陈情的思路及妙处,点拨关键的字、词、句,使学生在深层意义上领会出于情字,归于理字;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的要义,进而达到鉴赏的目的。

【教学重点】

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字里行间蕴含的真切情感。

2.把握文意,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通过对文句的理解,剖析“情”的含义,即:苦情、亲情、忠情。体会作者融情于事的巧妙手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2.总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我们已经在初中学习了《出师表》,领略了诸葛亮的忠君思想。今天我们来学这篇被人誉为美文的《陈情表》,感受李密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

二、解题

1.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李密(224~287),字令伯,又名虔,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人,晋初散文家。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年轻时师事名儒谯周。曾任蜀汉尚书郎,多次出使东吴,甚有才辩。蜀亡后,屏居乡里,以孝闻,累举不应。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司马炎建立晋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逼迫。李密作为亡蜀之臣,心存疑虑,进退两难。若辞不赴命,必引起皇帝猜疑,受到怪罪;若赴命任职,又非李密的本意,于是以“乌鸟私情”,祖母“供养无主”为由,写了此表。文章选自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

2.文体介绍

表:又称“奏议”,是古代臣属给帝王所上的陈述己见的文书。本文是作者李密向晋武帝陈述实情的文章。

三、整体感知,初通文意。

1.听读。放录音,学生边听边注意体会文章的节奏感和文中抒发的感情。

2.诵读。再放录音,学生跟随录音读课文,注意字词的读音,句间停顿,读出关键词的韵味来。

3.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出示投影:

(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险衅闵凶门衰祚薄期功应门强近之亲床蓐陨首

猥以微贱逋慢优渥茕茕孑立拔擢盘桓矜育

(2)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并解析:

1)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和词义: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门衰祚薄日薄西山茕茕孑立床蓐猥以贱微生当陨首责臣逋慢犹蒙矜育过蒙拨擢宠命优渥期功强近终鲜兄弟除臣洗马刘病日笃更相为命

2)解析以下虚词的词义和用法:

以:臣以险衅臣以供养无主猥以微贱臣具表以闻圣朝以孝治天下但以刘日薄西山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3)解析以下划线的实词:

慈父见背二州伯牧所见明知形影相吊晚有儿息逮奉圣朝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臣郎中拜表以闻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犹蒙矜育不矜名节愿乞终养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不胜……之情臣之辛苦

4)注意以下句式: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3)词类活用:

夙遭闵凶:名,忧患,不幸的事察臣孝廉:动,作孝廉,为孝廉

臣之进退: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举臣秀才:动,作秀才,为秀才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动,远离猥以微贱:名,社会地位低下之人

凡在故老:名,年老之人谨拜表以闻:使动,使皇上闻

沐浴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则刘病日笃:状,一天天地

(4)成语:

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皇天后土

(5)句式:

1)判断句:

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②今臣亡国贱俘

③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2)被动句:而刘夙婴疾病

四、理清文章的思路

提问: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作者为什么要向晋武帝陈情?他陈情的内容是什么?用了什么方式?(师生共同讨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疏理内容。)

明确:(1)李密“陈情”的理由是因为皇帝下诏任命他为太子洗马,“寻荣国恩,除臣洗马”,而他又不想应诏就职,“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2)李密“陈情”的具体内容

①述父丧母嫁,祖母收养,祖孙相依为命之悲惨遭遇。

②述因祖母病重,太守举孝廉不就,刺史举秀才不从,皇帝下诏、官府逼迫也难以应诏的两难处境。

③述圣朝以孝治天下,而自己孤苦无依,祖母又“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祖孙“更相为命”,因此“不能废远”的理由。

④述祖母年事已高,“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祖母百年后,自己再对国家“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报效犬马之劳的愿望。

(3)李密陈情的方式是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感人至深。

(解说:理清课文的思路,才能对课文有个整体的认识。本题在思考过程中应尽量把握文章的脉络,了解文章的大意,初步理解本文写作的内容及意图,感受作者融情于事的思想特点)

五、反复诵读课文,思考“情”在本文中有几层含义?

引导: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陈”是陈述的意思,情:

(1)情况(事实);

(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

(3)情理(忠孝之道)。

六、课堂小结:本文的关键是体会李密融入字里行间的“情”即悲情、苦情、亲情,而诵读是最好的方法,因此本课应以诵读为主,读出文中的感情,读懂作者蕴含其间的用意。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赏析构思艺术;

2.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投影基础知识检测题,请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补充后,引入新课。

分男女生读课文。

二、具体研习课文

(一)研习第1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段

2.提问: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起?下面哪些内容都属于“闵凶”?(学生讨论后回答。)

明确:夙遭闵凶:父丧母嫁、多病零丁、门衰祚薄、夙婴疾病。正是基于这四个原因,故不能“废远”。

3.小结:作者通过对不幸家境的动情叙述,意在说明自己孤苦零丁,家族人丁不兴,父亡母嫁,祖孙相依为命,刘氏对自己有养育之恩,而如今刘氏疾病缠身,常卧病不起,自己侍弄汤药,不曾离开。那么,既然“未曾废离”,后文出现的“不能废远”就不显突兀。此处实际上是为后文埋了伏笔。

4.学生自由读本段,在理解的基础上,最好能熟读成诵。

(二)研习第2段。

1.学生集体读课文。

2.提问: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学生分小组讨论后自由发言,教师点拨。)

点拨:二层:叙朝廷征召之殷;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3.提问:前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由这些词可见什么?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就职(赴命)”?

(学生找出相关的词语,并思考、讨论后,指定一学生回答。)

明确:按时间顺序

表时间:逮、前、后、寻

表征召:察、举、拜、除、当;

官名:孝廉、秀才、郎中、洗马

(解释、积累有关文化常识。“孝廉”“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辞不赴命”;“郎中”“洗马”是官职,所以用“辞不就职”)

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

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张下文“日薄西山”)

4.提问:第二层如何见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学生分小组讨论后自由发言,教师点拨。)

点拨: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

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品析:诉说自己辞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境),“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情辞悲切,动人心肺。“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

5.小结:朝廷多次征召而自己却辞不就职,作者自然会想到自己可能引起皇帝的不满,于是本段一开头便歌颂皇帝,以使其平息心中之火,“逮奉圣朝,沐浴清化”,接着便具体地列举了“沐浴清化”的事实,说明郡县和州司“催臣上道”“急于星火”的紧急之情,自己也“欲奉诏奔驰”赴王命,但因“刘病日笃”,家中无人侍奉刘氏,自己是她惟一的亲人,无法远行。在封建社会里,“忠”“孝”同样重要,而自己又不巧处于既想“报国恩”又想“顺私情”的“忠”“孝”两难全的境地,感叹于“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句句在理,处处合情,令人无法不信,这自然使皇帝减少了对自己不仕的疑虑。

6.学生自由读本段,在理解的基础上,最好能熟读成诵。

(三)研习第3段。

1.指定一学生读课文。

2.学生思考:本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开的?

(学生讨论,指定一学生回答。)

提示:三层,分别以“伏惟”“且”“但”来转换文意。

(1)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

(2)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

(3)正面陈述刘之现状,是“不能废远”的惟一原因。

①本段首先提出了晋朝“以孝治天下”这个治国纲领,这既是热切称颂朝廷褒扬孝行态度坚决,更是为下文铺设道路。“凡”是故旧遗老,都还蒙受怜悯养育,“况”自己孤苦零丁,尤其厉害,那就越发应当而且必须“蒙矜育”了。(合理)

②作者很坦率地说出自己是亡蜀之臣,是只为功名不为名节之人,“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并不想为亡蜀尽忠守节。而武帝对自己这“至微至陋”的“亡国贱俘”以“过蒙拨擢”,自己理应为朝廷效命,回报皇帝的知遇之恩。(合情)

③然而刘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自与祖母相依为命,没有祖母的抚育,自己不会有今天;祖母没有自己,也无法终残年,因此作者水到渠成地提出了“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的心愿。即使今天的读者读时都要为作者的亲情、苦情感动得热泪盈眶,自然也能使皇帝完全消除疑虑,同情李密这个“忠孝”之臣的。

3.品味第一层,作者为什么扯起“孝”这面大旗?“凡”句有何含义?

(学生思考后回答。)

(1)借孝来掩饰自己的观望之意,从而解除晋武帝的疑忌之心。

(2)“凡”是指一般,“况”是指特殊。“凡在故老,犹蒙矜育”是指当时的一般情况,“况臣孤苦,尤为特甚”特指自己的特殊处境。孝既已及于一般,对特殊就更应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孤苦”一词承首段,又为下文“臣之辛苦”张本。

4.品味2、3层,看本段的语言特点。

(学生自主品味后,自由发言。)

点拨:

(1)“至微至陋”“岂敢”等词委婉动人,至为恳切。

(2)“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更相为命,……”,一组四字句,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特点:委婉、流畅。此段中反复表明心迹,叙说衷曲,解释不能“废远”的原因,情辞恳切。

5.学生自由读本段。

(四)研习第4段

1.男生齐读本段。

2.思考下列问题。(学生思考,教师点拔。)

(1)本段中哪句话是表文主旨?

明确:“愿乞终养”

(2)贯穿全段的是哪两个词?

明确:“尽节”“报养”——忠孝两全

(3)用语有什么特点?

点拨:“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无比恳切

(4)由本段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原因是什么?

点拨: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言之切: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明知、共鉴。

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3.提问:作者是怎样为两难境地寻找合适的出路,使自己既能尽“忠”又能尽“孝”呢?

学生思考,教师点拔。

点拨:李密要想真正达到自己“愿乞终养”的目的,还必须向皇帝具体表明自己的心志。于是他便从时间上来谈“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的实际情况,况且“乌鸟私情”,希望皇帝能允许自己为祖母养老送终,并指天为证“皇天后土实所共鉴”,祖母百年之后,自己定当不遗余力地为国家尽忠,报答皇帝对自己的恩情。至此作者才完全提出了自己的先尽“孝”后尽“忠”的.主旨。对于一个想“忠”“孝”两全的臣子,晋武帝还有什么疑问和理由拒绝他的合理又合情的要求呢?

4.学生自由读本段。

三、探究阅读

文中的孝表现在哪里?你如何看待李密的“孝”?(结合课文来谈。)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迴指导。讨论结束后,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点拨:表现:

1.臣侍汤药,未曾远离

2.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3.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4.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作者比较真实地写出了自己的境遇和终养祖母的愿望,这种在长期艰难生活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骨肉之情,在利欲熏心、尔虞我诈的封建统治阶级中,应该说是少有的,因而是可贵的。

封建统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的伦理,其根本的目的在于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今天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态度。另一方面,孝敬父母、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至今仍未过时。

四、课文总结

写文章的目的,在于影响对方(读者)。或者是宣传一种主张,或者是表达一种愿望,都要使对方接受。而在实现这一目的,就文章的表现手段来说,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篇《陈情表》就是这样情理兼备的好文章。

文章详尽而委婉地叙述了李密和祖母刘氏相依为命的处境,申述暂时不能应召赴任的衷情,言辞恳切,表情达意淋漓尽致。学习本文,我们既要学习作者融情于事,真切感人的“情”,又要理解作者作为“亡国贱俘”对新朝国君陈情时的谨慎、得体,恰如其分的语言;既要读懂李密的“孝”情,又要领悟其中的感激之“情”。

板书设计:

身世孤苦悲凉祖母情深似海孝情

沐清化蒙国恩圣朝恩重如山忠心

祖母病笃(情)尽孝日短

孝治天下(理)尽忠日长

先尽孝后尽忠

《陈情表》教学设计 9

预习指导

独立研读文本《陈情表》。依据导学案要求,做好标记和勾画。

学习目标

1、在诵读中体会李密祖孙之间真挚深厚的感情,继承孝敬父母长辈的传统美德;

2、理清课文思路,学习本文劝说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等文言现象

重点难点

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等文言现象

2、学习本文高超的劝说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景导学

“忠则出师,孝则陈情”,我们今天来感受一下李密的拳拳赤子孝心。

一、作者及相关知识

1、“表”:这种文体,我们在初中就接触过,学习过《出师表》,表:古代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内容多为劝谏、辞免、庆贺、贡物等。它与一般上书奏折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常含有表示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

2、作者:

李密(224—287),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二、朗读疏通课文,归纳知识点

1、第1段

2、第2段

3、第3段

4、第4段

三、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文章脉络。

探究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章的艺术手法。

2、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重点难点

1、学习文中设事明理的写法,注意以传记的方式说理、用类比说理、用鲜明对比说理的特点。

2、理解文章深刻的思想意义。

情景导学

结合现实,谈谈本文的现实意义。以小组为单位,大家交流探讨。

学习活动

一、深入学习理解《陈情表》

1,请用文中语言回答,李密在什么样的背景下陈情?

2,请用文中语言回答,李密所陈何情?想达到什么目的?

3、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

4、题目中的“情”字有几层含义?

5、讨论: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陈情表》教学设计 10

学习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见、夺、婴、逮、矜、听、拜、除”等重点词语的意义。

2、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背全文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知识链接

1、解说文体:陈,陈述。表,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本文是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上的表文。

2、背景资料: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明贤到朝中做官。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

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3、四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

臣以险衅(xìn)()悯(mǐn)()臣孤弱夙遭闵(mǐn)()凶终鲜(xiǎn)()兄弟常在床蓐(rù)()猥(wěi)()以微贱责臣逋(bū)()慢犹蒙衿(jīn)()育宠命优渥(wò)()岂敢盘桓(huán)()有所希冀(jì)()日薄(bo)()西山除臣洗(xǐan)()马逮(dai)()奉圣朝

过蒙拔擢(zhuó)()门衰祚(zuò)()薄

2、解释加点字词:

(1)门衰祚薄((zuò):福分)

(2)茕茕孑立(孤单的'样子;孑:孤单)

(3)形影相吊(安慰)

(4)终鲜兄弟(少,这里指“无”的意思)

(5)夙婴疾病(缠绕)

(6)猥以微贱(自谦之词,犹“鄙”)

(7)责臣逋慢(逃脱;慢:怠慢,轻慢。)

(8)犹蒙矜育(怜惜)

(9)刘病日笃(病重,沉重)

(10)寻蒙国恩(不久)

(11)逮奉圣朝(及,到)

(12)日薄西山(迫近)

(13)宠命优渥(优厚)

(14)不矜名节(看重自夸)

(15)听臣微志(准许、成全)

(16)岂敢盘桓(徘徊、逗留。)

(17)沐浴清化(蒙受润泽)

3、翻译下列各句,并解释画横线的词语。(课文练习二)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3)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4)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5)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6)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7)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二、分析课文第一段

1、找出重要的实词、虚词,然后口译本段文字。

2、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不必拘泥固定答案。以下为参考答案)

总摄作用

第一:父丧母嫁;第二:多病孤苦;

第三:门衰祚薄;第四:祖母年迈多病,三、分析课文第二段

1、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

提示:起用——前太守臣逵(kuí)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xiǎn)马。

诏书切峻,责臣逋(bū)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应对——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ǔ);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四、分析课文第三段

1、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1)矜守名节。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

(2)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

五、分析第四段

讨论: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六、赏析语言——有好的构思,还要有恰当的语言来表达,《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请轻声朗读课文,把你认为好的语句画下来,读出来,说说这些语句有什么特点,好在哪?

1、提示: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如“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引导: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2、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如“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引导:对偶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3.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如;“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

4.提问:你能说出哪些成语出自本文吗?

“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草结”

《陈情表》练习1.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答案.1、B(B项“气息奄奄”中“奄奄”是气息微弱的样子。指人生命垂危,即将断气。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应改为“日薄西山”,用日落比喻人的寿命将终,修饰“暮年”恰当。)

2.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答案.C(C项“除臣洗马”应译为:任命我为太子洗马。)

《陈情表》教学设计 11

设计背景:

在前面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本节课试图通过教学,唤起学生对亲情的感受,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挖掘到文字背后的泪水。整节课以孝穿情,真正使学生走进了文本,用心灵触摸了文学形象。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经过初中三年和高中一年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对文意和词句的理解并不是太困难。在疏通课文语句的过程中,主要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进行。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以诵读、点拨为主,培养文言文阅读、翻译的能力,背诵全文。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情于理的构思艺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章真挚朴实的感情色彩,正确理解“孝”的含义;

学习重点、难点

讲解表达作者苦情、亲情、忠情的语句;讨论作者说理周密,表达感情淋漓尽致委婉陈情的'方法步骤。

教学方法:注重诵读,点拨引导,讨论分析,PPT展示

设计目的: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案例过程:

教师导入:今天,我们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分析李密的《陈情表》。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晋武帝的同情了。李密用以陈情的第二手就是第二段的“喻之以孝道之大义”。那么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我们来看文章。

文本研习,探究问题

探究一:晋武帝看到文章这里,应该能有点被这份苦情、孝情、忠情打动了,但是,李密此时并没有直接提出“终养祖母”的请求,为什么呢?

朗读并口头通译第三段。

学生:时候还不到,时机还不成熟。

教师:因为啊,李密知道,如果马上提出要求,凭他蜀汉旧臣的特殊身份,晋武帝一句话就可以把他驳得哑口无言。下面我们就假设一下,你们就是晋武帝,李密说我和祖母都挺苦的,我现在要奉养祖母以尽孝心,所以我不能出去做官,你们会怎么说?

学生:……

教师:晋武帝可能会说,既然你要奉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时你又出来做官呢?其实大家一下子就能想到,这也就说明这个问题是很明显的,李密之前多次“辞不就职”“辞不赴任”,晋武帝产生猜疑之心这很正常。古人讲,一臣不事二主,如果李密不出来做官,就有不事二主的嫌疑,不事二主就意味着对晋武帝不满,这就极其危险了。李密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下面他必须去把这个问题解释清楚,打消晋武帝的疑虑,表明自己的忠心。他是怎么说的?那么,哪些句子体现了这一点呢?

学生:“臣少仕伪朝,历职朗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实际上说了这么多,李密的中心意思他想说明什么?谁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生:……

教师:中心意思就是想说:自己现在不出仕做官,绝不是要保守什么名节,唯一的原因就是祖母年纪大了,已经气息奄奄,朝不虑夕了。况且我对新朝给我的恩遇,充满了感激,我一个亡国贱俘,怎么敢有什么非分之想呢。

你想,听了这样的表白,感激之词,晋武帝还会有疑虑吗?

学生:(没有)甚至还有可能龙颜大悦呢。

我们再看这一段的第一句,李密还提到了“圣朝以孝治天下”这一晋朝的治国纲领,这又有什么作用?

(生:……)

本段小结:为自己孝敬祖母不能立即赴任,找到了理论依据,将自己的行为纳入到晋武帝的治国体系中,使之产生认同感。就是说,我李密尽孝心,顺应当时潮流,符合晋国的国策,虽是个人私事,但也是忠于晋武帝的表现。

探究二:李密是怎样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的?

现在,大家按屏幕提示来读第四段,字词下有划线的表示重读。

(PPT显示):(全班齐读)

教师:同学们读出了文章的感情,读得很感人。可以听得出,同学们的领悟能力很强,有很高的诵读能力和水平。

李密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

学生1: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孝后尽忠。

学生2: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

学生3:目的是愿乞终老。

教师进一步引导:在这样一个左右为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那么,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

学生1:祖母九十六岁了,活不了多久了。

学生2:祖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学生3: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学生4:先养祖母,然后再去就职。

本段小结:很好,同学们回答非常正确。如果李密不出来做官,就有“不事二君”的嫌疑,不事二君就意味着对晋武帝不满,这就极其危险了。李密很巧妙地解决了这个矛盾,即先尽孝,后尽忠。等我把祖母刘养老送终之后,再向您尽忠,合情合理,这样晋武帝也就无话可说了。

(ppt显示):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孝后尽忠。

课后作业:背诵全文

教学反思:

我在教案设计时,紧紧结合课文内容打亲情牌,巧妙渗透亲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朗读背诵突出外,对古文言知识的检查落实稍感不足。另外,古文背诵对学生来说是难点,学生都有畏难情绪。我发现解决的较好的方法是:一要逐段推进,通过默写检查落实;二教师示范背诵能消除学生背诵的畏难情绪。

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调动学生兴趣时,尽可能地采用多种方法,尊重他们想法,指导他们活动,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Copyright © 2022-2023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