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的年味儿作文1500字(精选18篇)

发布者:方天话戟 时间:2024-2-21 05:42

浓浓的年味儿作文1500字(精选18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浓浓的年味儿作文15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浓浓的年味儿作文1500字(精选18篇)

浓浓的年味儿作文1500字 1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任然保留着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可是它那火箭高速般的发展却让这中间的有些东西变了味道。

红包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这应该是每个中国人都熟知并常用于过年的一句话。红包起源于明清时候,是传统意义上的压岁钱,也是农历春节时长辈给小孩儿用红纸包裹的钱。起初,包的只是100块(约现在的1分,只能买颗糖果之类的)五六十年代,包的是几分、几毛;后来,包的钱财越来越多,用处也开始不单纯只是送一份祝福。

一位在香港读大学的'朋友说道:香港的红包包的大多数是10元、20元的港币,有的甚至是一条纸上祝福。

一位在内地读小学的孩子说道:我这些年收的红包储起来多达20万元人民币。

甚至,一些下层官员递给上司的红包,大吉大利、红包薄厚,诡异的笑脸相逢却笑里藏刀,互相一个握手点头,你我心照不宣!

年货

趁着特殊节假,商场抓紧时机、提早预备。一堆堆货品前后摆放的价格牌令多数人不禁赞叹:现在的一百块能买到些什么呢?物涨、货涨,唯独工资不涨!可是,这真的是物超所值吗?不!这都是人心惹的祸——大多数人选年货的标准是:拿出手的时候要显得阔气。各商家看准了这一商业契机纷纷给自己的物品包上一件件诱人的包装。由此,价格就仗着突飞猛升,不是一般人能买得起。那些所谓耀眼霸气的包装只能换来一句左耳进右耳出、从不进脑、从不深刻的“呀!这包装真漂亮”,过后还不是当成废物卖掉,有谁会留着呢?那您又多浪费了多少钱呢?

过年时节,走亲探访肯定少不了满手年货。有些人过年一家团聚普普通通便是福,从来不奢求;有些人一袋年货过百千,从来不吝啬。亲眼可见,要么是推推让让好不容易收下了,要么就是拿一袋去、提一袋回,反正结果都是多得吃不完,摆着堆灰尘——你若喜欢、你拿去,你若不喜欢就垃圾桶拿去。

年饭

自从东方的中国巨龙腾飞之后,经济迅速发展,一年辛勤劳动下来大家都挣得盆满捧满。

年饭大家各有各的选择、各有各的特色,而早已提早预订完毕的驰名酒楼敞开大门等待贵客某天大驾光临。要是迟了一步,就只能收到千篇一律的回复,通俗来讲就是:现在想订?对不起,明年请早!

但在中国这地大人多的陆地上,并非所有人都如此。

一些人,以幸福为名,一家只能吃条鱼、配些饭、带些谈笑,于是尝了富人们一顿中的小东西。

一些人,以“辛勤”为名,一心只想订间房、配上奢侈、带上银行卡、留下名贵剩菜,于是吃了穷人们一年里的所有饭菜。

谁还记得?那些年,钱财不多、单纯祝福的红包;

谁还记得?那些年,普普通通、互相交换的年货;

谁还记得?那些年,一家团聚、幸福满满的年饭;

今时今日,谁还会因为长辈给的一毛几分的红包连夜晚作梦都还满脸笑容?

今时今日,谁还会肆意地满街大跑只为在这新春佳节图个开心,玩个够本?

今时今日,谁还会大过年的在门口坐着,一边看着小孩子们玩耍一边跟左右邻居毫不吝啬地谈笑?

那时那日的过年味道真的寻不回了吗?

浓浓的年味儿作文1500字 2

近了,近了……盼望已久的春节终于近了,街上的行人多了,孩童的嬉闹声,商贩的吆喝声,买卖的讨价还价声,亲人之间的问候声交织在一起,给这美丽的小城增了一丝喜庆,添了一份热闹。男女老少总动员,为新年的到来做着各种准备,浓浓的年味洋溢在人们的笑脸上,弥漫在大街小巷里。但过年究竟是什么样的味道呢?

包饺子是我们家的拿手好技。每到过年,妈妈将擀好的饺子皮和炒好的馅儿放在朱红大桌上,一家人围绕而坐,将那薄薄的一沓饺子皮儿一分,各人就开始大显身手。我先将饺子皮摊在手心里,用手似蜻蜓点水般蘸一点水,均匀地涂抹在最外围,然后挖起适量的馅儿,放在皮儿上,将饺子皮外层对折,轻轻地捏紧,两端环形的一叠,再挤一些褶皱似的图案,一个白白胖胖的“小肥猪”就诞生了。接着将包好的饺子倒入冒着白烟的沸水中,瞧,一个个肥嘟嘟的小胖子在热气腾腾的水中打着转儿,白白的肚子晶莹剔透,不一会儿饺子就像调皮的孩子一样在沸水中窜上窜下、探头探脑。这时,舅母便将一锅饺子盛了起来,一股浓郁的芳香直扑我的鼻子,舅母看见我的馋样儿,笑呵呵地夹起两个饺子,我禁不住诱惑,夹起一个饺子整个儿送入口中,有滋有味地嚼着。弟弟见我的吃像,也连忙夹起一个饺子往嘴中送,突然“咯嘣”,清脆的响声从他的嘴中传出,他“呸”的一声将饺子吐出,一个闪着银光的硬币掉落到地上。他哭丧着脸,生气地跺着脚:“舅母,你怎么把硬币包进去?疼死我了!”大家见到他那囧样,纷纷哈哈大笑,这时姨夫走了过来:“你这小子还真是不懂事!谁吃到这个饺子,谁就在这年里有好运,当官的高升,做生意的发大财……”“哦,发大财啊,有玩具买咯。”大家又是一阵大笑。

年味是什么?年味就是包在饺子里的硬币。

贴对联是过年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现在的对联大多是印刷品,红纸黑字或红纸金字,还有的在边上配上几句小诗,煞是美观。可我偏偏更喜欢手写对联,这样的.对联原汁原味古朴自然。

爷爷年轻时是村里屈指可数的高中生,能写得一手好字,每年写对联的任务便交给了他。瞧,他将裁好的三块红纸平铺在水泥地上,把装满墨汁的墨砚放在一旁,手拿一杆狼毫做的毛笔,轻轻地蘸了蘸墨,在红纸上比划了又比划,嘴里还碎碎地念着什么,然后嘴角淡淡一撇,便开始落笔了。只见他大手下的笔突然活了,忽而快,忽而慢,忽而豪放,忽而内敛。“横”“竖”“撇”“捺”构成了一个个鲜活的方块字。接下来便要放到火笼里烘烤,熊熊大火不一会便将对联烤干了。“浆糊来了。”我端着浆糊跑到大门前。爸爸接过浆糊将对联贴在门上。“吉祥如意万事顺,富贵平安百福来。”一对红纸镶着遒劲似要飞腾的墨黑大字映入我的眼帘。“为什么不说千福来呢?福还多些呢。”我调侃道。“你这个调皮的孩子。”爷爷也哈哈一笑。

年味是什么?年味就是蕴含在大红对联里的墨韵飘香。

“恭喜发财,小舅。”我向舅舅贺喜道。“嘿嘿,那祝我的小侄子好好学习,考个好高中。”舅舅也笑吟吟地说着吉利话。这时,爸爸手拿一挂鞭炮走出屋来,将它缠绕在事先准备好的竹竿上。用火一点,“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空气中立刻弥漫着一股叫“年”的硝烟味,挥散不去。不一会,亲人们陆陆续续地都来了,小舅便叫我们吃团圆饭。饭桌上摆满各式各样色香味俱全的佳肴,大家开始坐下用餐,老辈坐上席,晚辈坐陪席。“外公,我敬您,祝您身体健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我端起饮料敬外公。红光满面的外公呵呵一笑,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在饭桌上,大家纷纷回忆着过去一年的诸般事情,谈论着下一年的美好计划。最后,酒足饭饱,家人们在笑声中散去。

年味是什么?年味就是飘在空气中的美酒佳肴。

年味是什么?是家人团聚的温馨,是亲人相处的和谐,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

浓浓的年味儿作文1500字 3

什么是年味?年味就是一家老小坐在桌前乐呵呵地享受团圆饭的味道;年味是母亲亲手做的肉糕,肉卷的味道;年味是家家户户贴上“福”到了,红对联,大家喜笑颜开,只要是相识的人都会送上一句“过年好”的味道。年味是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孩子拥有压岁钱的快乐之情,是老人享受儿女环绕膝下的幸福之情。

小时候,总是盼着过年,那时,母亲总会做很多好吃的。尽管母亲总是觉得过年办年货是他们大人比较繁琐的事情,还是不厌其烦的做几手过年必备的菜肴。

肉卷是我们家乡比较有名的当地特色菜。爸爸从集市上买来上十斤纯瘦肉放在案板上,妈妈两手拿着菜刀,“咚咚咚”地将肉剁成肉泥,拌上姜蒜盐和适量的鸡蛋清,将它们拌均匀后,捏成宽约5厘米,长约30厘米的条形,放在蒸笼格里。随后将灶膛里添柴火,将锅里的水烧开,再将蒸笼格放在水面上,约莫三十分钟左右,肉卷就熟了。妈妈将熟了的肉卷一条条放在案板上。这时,她总会叫我去村里的小卖部买点红色或是黄色的染料回来。把染料放在一个小碗里,加点水,趁肉卷还冒着热气,手指沾上染料均匀地涂抹在肉卷上,肉卷也因为这颜色的点缀而显得“秀色可餐”。每年过年,肉卷都会被切成薄薄的一片一片层层叠叠摆放在碗里呈圆形,待蒸热后,将碗的边沿靠着盘,快速的翻转将碗底朝上,将碗揭开,肉香扑鼻而来,夹上一片尝一口,香而不腻,入口即烂,温润可口,是老少皆宜的佳肴。

鱼糕的做法的肉卷差不多,只是材料有点区别。既然是“鱼糕”那就是用鱼肉做的。买来十斤重的大鱼,将刺剔掉,鱼肉剁成肉泥拌上姜蒜盐鸡蛋清,捏成长方形摆放在蒸笼格里,蒸熟后涂上颜料着色即可。蒸熟后的鱼糕比较筋斗,有嚼劲,当地人都喜欢下火锅吃。

童年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做糍粑。妈妈将蒸熟的糯米倒进之前早已经洗干净的一个有一米高的缸里。然后和父亲一人拿着一根棍子沿着缸底的边沿用棍子打糯米,边打边沿着缸边转动,直到糯米全部打烂黏在一起。妈妈趁热将他们捞起,揉成长方形,待冷却后就成“糍粑”了。因为糍粑放时间长了会干裂,妈妈就会将缸里放点水,将糍粑切成一块一块泡在水里,隔一段时间换一次水,这样,糍粑就能吃上大半年了。一般糍粑都是煎熟了吃的,其实,切成薄薄的一小片炸熟了吃也不错,酥脆可口,那香脆的味道比得上“薯片”了。

小时候过年,家家户户都会做“饼子”。几家人合伙做,一家家轮流来。一个大大的案板摆放在厨房,周围坐上七八人,各自分工,次序井然。先将面粉和上适量的油,放在锅内慢慢炒热,渐渐变成黄色,起锅,捏成团,我们称之为“酥”。将和好的面团捏成细长,一小段一小段的'扯掉扔给下家,大小均匀,接着就有人用擀面的工具将它擀开,这个工具我至今仍然记忆犹新,两遍是细长的,约10厘米,两只手刚好可以握住,中间是直径约有十厘米宽的圆柱形,两边用力,中间压出形状。面团擀开后,包上“酥”,再擀开,包上糖,捏成圆形,成饼状,一个一个放到锅里,摆满后拿到灶膛上将其烤熟,熟后将满锅的饼倒在之前已经洗干净的簸箕里冷却,这时,会有一个人专门负责包“饼子”。十个为一组,摆放在之前切好的正方形的红纸上,将两边多余的纸边折到中间,将饼滚动,纸头沾上米糊,封住。这一筒一筒的饼子就做好了。也成了过年走亲访友必带的礼品。“饼子”甜而不腻,酥香满口,也成了我们这个小城的特色小吃。“矮子馅饼”就是由家乡的饼子改良而来,如今,闻名全国。

在记忆里,每到大年三十这几天,家家户户是必定会贴上红对联的,大门口,房间门口,厨房门口,都会有,看着也喜庆。现在,却看不到那些红对联了。经济发展了,那些小吃基本上都不用做了,随处都可以买到。吃在嘴里,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我知道,那是过年的味道。记忆中的儿时年味,仍旧是那样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外公笑呵呵地发给我们这些孙子们崭新的压岁钱,母亲在厨房里忙碌年菜的身影,家家户户做饼子时谈笑风生的场景。如今的孩子过年,将会用电脑手机取代任何玩乐,成年人就是在一起打麻将,逝去的年味,是现在这些孩子们再也感受不到的,也是我们这些成年人向往却又难以追寻的。

浓浓的年味儿作文1500字 4

春节,这对于亿万华人而言最为浓墨重彩的节日终于到来,似乎是让人们期盼了一年。这样周而复始,不知过了几千年。

而年究竟是什么呢?是那头传说中的吃人怪兽,还是谷穗下垂的形象?到了今天,恐怕都不是了。年成了一个代名词,成为了一种符号,成了我们中国人的一个标记。然而,年味似乎正在慢慢地、渐渐地消隐,或是消失!连我自己都感到了可怖。

在记忆里,依稀还记得年长的姐姐说她不喜欢过年。那时,真的隐隐地刺痛了我的心,只是年少啊!尚未察觉。在回忆里,我又真的感受到了那种痛,不知为什么。

而现在呢?人们真的似乎都淡漠了,我甚至还听到过有的孩子说不喜欢过年。啊!原来不只姐呀!年究竟是什么?我无法解释,但就我个人的理解,我认为年是一种回归的象征。每个人无论到得何地,过年时总要回家的,或者至少都想着回家――那是心灵的一种回归的渴望。家,可是一个多么温暖的词呀!

现在,姐在北方的一个城市里工作,据说北方的年味儿很浓,那儿的人们都很朴实、和善,特别重视这样一个重大的特殊的节日。因而她才可以早早地回来与家人团聚,又不必担心归期过急了。还好不在南方,据说有的.城市只放三天假,那根本就不可能回家了。而我们中国人又这么重视家。家,不仅只是我们住的地方,那更是一份寄托,一份温馨,更是我们心灵的归宿、灵魂的休憩处。任凭风雨多大,只要有家就不怕。

如果过年了,家人还不能团聚,真的难以想象!而年味的消失,在我们这个小城里却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孩提时代的依稀而模糊的记忆里,我还可以看到一些过年的欢乐景象。伙伴们争着放鞭炮,嬉戏玩闹,最高兴的是领到红包,不论压岁钱有多少。火热的大红色就是过年的颜色。中国的红真的包含了太多、太多。而现在似乎都已不再了,鞭炮声显得单调而刺耳,全无热闹欢腾的景象,孩子们似乎也不大在乎压岁钱了。压“祟”,保一年平安,这层意义,我现在才明白,孩子们应是不知道的。

现在的过年,就好象是一个卸了红衣浓妆的老成持重的姑娘了。还记得,寒假前,一位寄宿的乡下朋友问我:“你们城里是怎样过年的?”我竟一时愣住了,答不上来。“是啊!我们现在究竟是怎样过年的?我应该好好想想了。”便随口告诉他一些时下正时兴的过年方式。例如:团年饭去宾馆吃,全家一起外出旅游等。

他感到很吃惊,也很不解,说:“那是哪来什么年味啊!我们村里的过年,那才叫热闹呢!只有回家的,没有向外跑的,团年饭都自己做,那才有年味儿嘛,就像吃年糕那样。”

我又向他解释,“现在城里人们工作都很忙,没有时间。像‘五一’、‘十一’这样的法定假期才能有些休息时间。一到过年,恰好一家人都有时间,便趁隙旅游了,偷个闲;上饭店吃团年饭,那样也方便,省时一些。”

其实,我也同他想的一样啊!小城里的年过的单调而乏味了,年味似乎在这儿消失了。只记忆里还依稀有些模糊的影子。

这样的生活究竟好不好呢?

我无法替别人下定论。但至少我还不习惯这样的趋于冷淡的春节,我还不适应。我倒宁愿看到一个热闹的春节氛围。即使是那热闹不属于我也好啊。

这个节日本该是如一位活泼俏丽的红妆少女那样盛装打扮的。像北方人那样,把喜庆传到每一个角落。几千年来的辞旧迎新史当如何延续?

我想,我们这一代应该做些什么,不要让中华文化里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我们手中渐次消失。到以后的孩子问我们时,不要只说“那只是一段陈旧的历史。”

现代社会进步飞速,但还是留下一些古朴的风俗要好一些。传统的节日风俗都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新年赠橘(吉),压岁(祟)钱……还记得苏辙有:“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那又是怎样的一派合家融融、一派祥和。

我想,我们都不希望中国的红变淡、年味消失吧!

浓浓的年味儿作文1500字 5

年已渐远,味儿渐淡,其实所说年味,已是久已不闻的味道,仅有存在记忆之中的丝丝念想还在执拗地飘着腊香。这味儿在这二十年或是更久远的三十年里渐飘渐远,以至极淡。

这丝味儿极淡,却恒远,恒远到记忆的最深处,最深处飘浮的都是腊月的各种香气。具体到哪一天做什么已没有考究,但是要做的年货准备却是必不可少,这香气便是各种年货存在脑海的味道了。家里现在依旧在腊月的时候准备年货,打糍粑,干鱼塘,做鱼糕,我早已没有再参与,只从家里兄弟姐妹的信息里知道今天家里做了什么,明天家里准备做什么。于是便在这信息里咂摸曾经有过的年的味道,而这味道也不是儿时熟悉的味道。

有一年在年前回家,看父母准备年货,头天听父母说明天要打豆腐什么的,于是第二天期待地等着喝豆浆,吃豆腐花,或是吃一顿很久没有吃过的豆渣,感受小时候嗅着豆浆在锅里被煮地翻滚的香气时馋涎欲滴等待的激动。结果等到第二天起床时,白白嫩嫩的豆腐已经一块一块整齐地摆在了装水的桶里。很疑惑地问我都没有听到声音,怎么豆腐都做好了?母亲很淡定地说现在谁还在家里磨豆腐啊,直接到街上的机器磨好,做好,拿回家就好了。听着母亲淡然的口气,心里怅然若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既为父母不用如此辛苦地准备年货而欣慰,又为失去准备年货的这种趣味而遗憾。

不仅仅是豆腐不用自家做,曾经贯穿整个物质匮乏时期的年内零食米糖也没有人再做了。进入到腊月,母亲便用发芽的麦子熬出琥珀一般晶莹剔亮的糖稀放在搪瓷缸里准备年前做米糖。往往在做米糖之前,糖稀已经被我们偷着用筷子搅了三分之一吃到肚子里去了。母亲每每看见便是恐吓说再吃再吃,就没有糖稀做米糖了,可往往在被我们偷吃后总有足够的糖稀来做米糖。如果这一年芝麻或是花生的收成好,便会多出两样吃食,便是花生糖和芝麻糖,有这两样吃食是非常奢侈的。米糖切成大块大块被装在暗红色或是黑褐色的大瓷罐里,这是平民的待遇,而花生糖和芝麻糖被切成精细小巧的样子,就像是被精心呵护的公主般,因身价娇贵,被装在精致小巧的青花瓷罐里。每次来客人时,米糖往往被忽略,那放在盘子一个小小角落里的几块芝麻花生糖总是被以最快的速度哄抢一空。如果谁家能够用盘装出满满一盘芝麻糖,花生糖,那是土豪!而我小时候最遗憾的就是家里怎么总是没有足够的芝麻糖和花生糖能让我大快朵颐!

荆楚一带还有一种春节期间和家里办喜事必做的一道菜,那就是鱼糕。从鱼塘里打上来的.新鲜草鱼剖开,去掉中间的鱼骨和头尾,接下来就是父亲大展身手的时候了。堂屋里搁一块长木板,长木板上放好做鱼糕所用的食材,鸡蛋,肉,葱姜蒜,生粉。父亲左右手各拿一把刀,挥舞双臂,“乒乓乓乓”的声音便有节奏地响起来,这是剁鱼肉,同做肉丸一样,要把鱼肉剁碎,这个就是刀功了。一时之间,家里拍打之声不断,如同擂鼓一般,远远都知道你家里正在剁鱼肉蒸鱼糕。最引诱人的时候就是鱼糕刚蒸出锅,圆圆一整块鱼糕放在桌上,底色洁白莹润,面皮金黄喜人,再洒几点红色颜料在表面点缀,便色香味俱全!香味绵长悠远;色泽洁白嫩黄艳红相间,艳丽喜人;吃进嘴里嫩滑爽口,齿颊生香!这些年来,家里依旧做鱼糕,却再也看不到父亲上下翻飞两柄刀剁鱼肉的热闹场景——鱼肉直接拿绞肉机给搅成鱼糜了,那味儿似乎也失了一半走了,我想鱼糕味中的那道灵魂应该就是这手工剁出来的!

年味,年味,其实就是年间吃食的味道,物质匮乏的年代,这股味道吸引老人大人小孩。欢天喜地地迎接新年莫如说欢天喜地地迎接这几天放肆地吃的日子。当我们感觉年味渐淡时,是因为这许多年来物质不断地丰盛,年味已经勾引不起平日已经被各种味儿充斥的味蕾了。物质的丰盛,文化的流失,科技的发达丰富了社会的各种形式,却也丢失了很多传统的东西,而这些传统的东西曾经那么喜悦过我们的内心!

浓浓的年味儿作文1500字 6

年味是什么?年味是一句真心的祝福语;年味是什么?年味是一家人团圆喜悦的心情;年味是什么?年味是久别重逢而相敬的一杯酒;年味是什么?年味是一阵炮响后的一层薄纱;不用太繁华,不用太复杂。如果刻意去装饰,反而失去了原有的欢乐。年味就是平凡、真心、又相互牵挂。

当一声声爆竹响彻天地,一个个灯笼飞上屋檐,一幅幅对联爬上墙壁,一件件新衣奔离衣柜,“年”就这样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年”是什么样的?“年”是彩色的。可不是?鞭炮、灯笼、红包的红,对联、“福”字的金,瑞雪的白,新衣服的彩,要是再加上烟花的绚、太阳的亮堂、心里的喜,一下子就凑成了一个彩色的“年”。

“年”是什么样的?“年”是香香的。可不是?没到大年夜,家里已经到处是糖的甜味、糕点的香味儿、腊肉的鲜味儿、海鲜的腥味儿……都一股脑地往你的鼻子里钻。要是在做年糕的地方,那味儿就更香浓啦!是啊,白雪的米粉,甜津的豆馅,温暖的灶火,欣喜的笑脸,伴随着揭盖而出的从锅里冒出的热腾腾的雾气;粳米粉,细细的、滑滑的,像冬天的雪,带着年的况味,闻一闻米粉在阳光下的味道,就好像闻到了“年”正踏来呢!要是到了大年夜,那就更不得了了!每家每户的餐桌上摆满了各色菜肴,各式点心,加上每个人桌前的酒水,哈哈,这次第怎一个“香”字了得?

“年”是什么样的?“年”还是暖暖的。可不是?只要“年”来了,爸爸妈妈就会好好地休息下来,陪我读书,陪我看报,陪我去做很多我想做他们又没有时间陪我做的事,有爸爸妈妈陪伴,“年”多么暖暖啊!只要“年”来了,我的“小小银行”就会塞得满满的,因为长辈们都要给我压岁钱,我可以趁机发一笔小财,这些钱我能用来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哈哈,这样大家都温暖了,“年”多暖暖啊!也只有“年”来了,很多外出打工的人才能赶回家里团聚,使他们品尝、享受着团圆的温馨和幸福,“年”多暖暖啊!

“年”,愿你的色彩,你的味道,你的温暖伴随着我,让我就这样一年一年地走过,长大,成熟变老。直到我很老很老的时候,依然会想起你的色彩,你的味道,你的温暖……

年味是什么?年味是一句真心的祝福语;年味是什么?年味是一家人团圆喜悦的心情;年味是什么?年味是久别重逢而相敬的一杯酒;年味是什么?年味是一阵炮响后的一层薄纱;不用太繁华,不用太复杂。如果刻意去装饰,反而失去了原有的欢乐。年味就是平凡、真心、又相互牵挂。当一声声爆竹响彻天地,一个个灯笼飞上屋檐,一幅幅对联爬上墙壁,一件件新衣奔离衣柜,“年”就这样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年”是什么样的?“年”是彩色的。可不是?鞭炮、灯笼、红包的红,对联、“福”字的金,瑞雪的白,新衣服的彩,要是再加上烟花的绚、太阳的亮堂、心里的喜,一下子就凑成了一个彩色的“年”。

“年”是什么样的?“年”是香香的。可不是?没到大年夜,家里已经到处是糖的'甜味、糕点的香味儿、腊肉的鲜味儿、海鲜的腥味儿……都一股脑地往你的鼻子里钻。要是在做年糕的地方,那味儿就更香浓啦!是啊,白雪的米粉,甜津的豆馅,温暖的灶火,欣喜的笑脸,伴随着揭盖而出的从锅里冒出的热腾腾的雾气;粳米粉,细细的、滑滑的,像冬天的雪,带着年的况味,闻一闻米粉在阳光下的味道,就好像闻到了“年”正踏来呢!要是到了大年夜,那就更不得了了!每家每户的餐桌上摆满了各色菜肴,各式点心,加上每个人桌前的酒水,哈哈,这次第怎一个“香”字了得?“年”是什么样的?“年”还是暖暖的。可不是?只要“年”来了,爸爸妈妈就会好好地休息下来,陪我读书,陪我看报,陪我去做很多我想做他们又没有时间陪我做的事,有爸爸妈妈陪伴,“年”多么暖暖啊!只要“年”来了,我的“小小银行”就会塞得满满的,因为长辈们都要给我压岁钱,我可以趁机发一笔小财,这些钱我能用来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哈哈,这样大家都温暖了,“年”多暖暖啊!也只有“年”来了,很多外出打工的人才能赶回家里团聚,使他们品尝、享受着团圆的温馨和幸福,“年”多暖暖啊!“年”,愿你的色彩,你的味道,你的温暖伴随着我,让我就这样一年一年地走过,长大,成熟变老。直到我很老很老的时候,依然会想起你的色彩,你的味道,你的温暖……

浓浓的年味儿作文1500字 7

春节马上就要到,似乎对于春节不像年少时期那样期待,甚至有着些微的恐惧。对于小孩子来说,春节的确是让人万分期待的日子,可以有新衣服穿,可以收到许多压碎钱。但是对成年人来说,除与家人团聚之外,春节还会有各种各样让人烦心的事情,比如说,离家在外的人必须烦恼春运火车票的事,单身的人得面对回家之后父母的催婚,一年到头本来就赚不到几个钱,回家之后说不定还要大出血,因为过年往往是亲朋好友们结婚的日子……

总之,春节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可以说是有苦有甜,冷暖自知。但是,年少时期对于年味的期待,即使在多年以后,也挥之不去。记忆中的年味,总是和老家密切相关。春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要回到土楼老家。得爷爷还在世的时候,他总是会准备好一桌子好饭好菜来招待那些远行回家的子女们。婶婶们亲昵地靠在一起拉家常,仿佛有着说不完的话,而叔叔们则是互相赠烟敬酒,谈论这过去一年的收获。当时的我,对这一切都特别感到新鲜。因为自己终于从空气污浊的教室里逃出来,觉得一切都是新的。毕竟,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最为让人关心的,莫过于两件事情,一为考试,第二个就是放假。

只可惜,如此热闹的`记忆,自从爷爷去世之后,就再也不会有。现在奶奶一个人住,一天只做一顿饭,连厨房的地板都生青苔,灯泡坏也没有人修,觉得没有比老年丧失老伴更让人觉得寂寥。只不过,奶奶似乎对那段时光特别回味。总是喜欢拉着我说爷爷在世的时候家里热闹的场面,当说起爷爷的一言一行时,眼角仿佛有泪花,但是双颊却泛红,仿佛回到羞涩甜蜜的少女时代。而现在呢?除春节,家乡可能要冷清许多,只剩下老人和孩子,老人们眯着眼在倚着圆楼晒太阳,浑浊的双眼仿佛千万年不变地遥望同一个方向,孩子们穿着胖胖的红衣裳在放鞭炮,他们都长得很快,当我的记忆还停留在那个擦鼻涕的小孩时,此刻的他们已经很拉风地骑着摩托车飞奔。年味对家乡的老人和孩子来说,应该就是在外打工的亲人回来吧,那是他们一年的期望。

在春节的时候,我总是会作为一个家庭的“小知识分子”,帮手脚笨拙的老爸给别人发短信。爸爸总是很搞笑又自认为很有创意地重复着,老牛在这里给你拜年,喝完酒就喜欢说一些胡话,但早已习以为常。在寒假的时候,喜欢听大人们讲那些琐碎的事,爸的一朋友因没钱还债被抓进拘留所,老哥的同学竟有孩子,还有的去贩毒……当时的我,自以为那是我觉得很烦很烦又不懂却迟早要懂的事,有点庆幸又一丝悲哀地想自己还可以装几年小孩,重复着要考好大学的希望,跟老哥去未来嫂子家,真的觉得每个人都不容易,我真的已经很好,我可以在家悠闲地吃零食看电视。

当时,也喜欢和朋友们去外面逛街,看那些鞭炮的残骸,听一群老人围在一起敲锣打鼓地进行木偶戏,觉得人间烟火的味道在某一时刻似乎轻易就滴到心里去,像在暖壳里的蜗牛一样,暖洋洋地缓慢爬行。虽执着于一个人的简单,但和家人在一起会有被宠的幸福感。或许,所谓的年味,给人的感觉,除团圆饭、鞭炮、春晚这些标志性的东西之外,对于年少的我来说,最重要的是从书本的束缚当中解放出来,静静地体会着家人对自己的爱,静静地观望这个烟火人间的点滴。

而长大之后对于年味的体会,可能与年少时期就很不一样,不再期待那漫长和无忧无虑的假期,不再渴望压岁钱与新衣服。而是更看重在春节是期间,和家人朋友的聚会,一起喝点小酒,互相寒暄一番,谈谈过去一年的收获以及彼此对于未来的打算等等。但是,童年时期对于新年的渴望,在一代一代孩子们的记忆中流传下去,他们等待着新年的到来,等待着穿上火红的新衣服,等待着伸出手来要压岁钱,等待高高兴兴地再长大一岁。我想,人类的繁衍,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长,更重要的是,我们彼此都有着相似的记忆,共通的情绪,比如说,对于年味的回忆。

浓浓的年味儿作文1500字 8

对于过年,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欢悦、欣喜,还有久久的期待。每年进入腊月,大人们就开始忙着采购年货了,吃的、穿的、用的。孩子们则是早早的盼望着新年的到来。腊月二十四过小年,从这一天起,空气中的年味儿渐渐弥漫开来。人们忙碌着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

“鞭炮声声迎新年,妙联横生贴门前”。新年迈着轻快的步伐,带着欢歌笑语,穿着多彩绚丽的盛装向我们走来……年味,便在不经意间飘散到了每个角落。

年味,弥散在大街小巷。家家门边贴上了春联,倒贴了‘福’字,还挂上了红彤彤的灯笼,那火红的颜色,像着了火一样。红红火火的商场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年货,买年货的人们在结账处排着长长的队伍,川流不息的街头涌动着购买年货的男女老幼,祝福新年的歌声不时飘进人们的耳朵……每个人的脸上,身上都是一片喜气洋洋,仿佛过年的快乐从人们的心里溢了出来流淌到了全身。

年味,飘散在拥堵的高速公路上,弥漫在火车站,汽车站,飞机场。归家心切的游子恨不得自己能插上一双翅膀,瞬间飞往自己的故乡,投入亲人的怀抱。无奈路途漫漫,但他们脸上没有焦虑和烦躁,有的只是宽容和忍耐,旅途的疲惫淹没不了内心的欢欣喜悦,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回家过年!

年味,盈满除夕守岁的堂屋。当夜幕降临,家家户户燃起一炉大火,不停地往炉里添柴,火烧得越旺寓示着来年福越旺财越旺。这时,大人们把饭菜端上桌,点上香烛,放一根长长的鞭炮祭祖。祭完祖,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吃丰盛的年夜饭,年夜饭必须有鸡和鱼,鸡意味着吉祥,鱼意味着年年有鱼。红红的炉火燃得正旺,杯光交错中,声声祝福里,幸福的滋味盈满酒杯!

吃完年夜饭,大家围着炉火看春节联欢晚会,打开手机微信抢红包,发祝福。千家万户都溢出了欢声笑语,‘噼噼啪啪’的爆竹声此起彼伏,天空中不时升起五彩缤纷的烟花。

随着春晚主持人激动地倒数着“五、四、三、二、一”。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呯,啪,呯呯啪啪啪……”鞭炮声响彻云霄,不绝于耳。外面成了烟花的世界。窗外简直是火树银花,格外绚丽。夜空仿佛一个偌大的电视荧屏,正在播放万家庆新春的精彩节目,真是“灯火辉煌庆佳节,欢声笑语迎新年”啊!

此时,手机微信异常活跃,‘新年快乐’的祝福语和红包、表情包刷满了屏,人们红光满面,喜形于色,大人们尽量守岁到凌晨几点,小孩也是‘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真是‘新年到,老幼尽开颜。倒数声声天地响,腾星点点世人欢。守夜不思眠。’

年味,从辆辆摇摆在乡间公路上出去拜年的车窗溢出,年味装满大人们的红包里,年味随着人们的‘新年好!’‘拜年啦’‘恭喜发财’……声声祝福飘荡!正月初一凌晨五六点,鞭炮声便会从四面八方响起,大人们早早起床,互相恭贺新禧。小孩子们早早被鞭炮声惊醒,纵使昏昏沉沉也一骨碌爬起来,给长辈们拜年,说许多吉祥话,大人们总会乐呵呵地掏出预先准备好的红包。

初一早上吃热气腾腾的汤圆,寓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吃完早饭,大家有的去亲戚家拜年,有的把桌子搬到院子里,在明媚的春光里打牌、磕瓜子、喝茶、叙叙旧。孩子们有的放烟花,有的玩游戏,打扑克,玩的不亦乐乎。

正月初二开始,就是每天开着车出去走亲访友,乡间公路变得更热闹了。有时路太窄,只能通一辆车,人们相互礼让,谁方便谁就主动退到宽一点的地方。认识不认识的都问声‘新年好’,大家没有怨言没有责怪,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这是多么欢快的时刻,这是多么令人偷悦的年味呀!

年味,是游子那一抹乡愁和牵挂;年味,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团聚;年味,是大年夜烧得旺旺的火;年味,是年夜饭丰盛而寓意深远的饭菜;年味,是对别人的宽容和自己发自内心的幸福快乐。

这么美好的年味,她带着欣喜的笑容,带着吉祥和祝福,带着和乐美满,一路欢歌向我们走来,成为中华民族一道亮丽的风景,我愿意沉醉于其中,我愿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沉醉于这快乐祥和的年味中!

浓浓的年味儿作文1500字 9

宁波,我的家乡,一个不起眼的海滨小城。虽然它不大,但春节却处处充满了火热与热闹的气息。

腊月二十三,春节的前戏就如火如荼地开始了。第一个重要的活动便是祭灶神,民间传说灶王爷在腊月二十三要升天,为了让他在天上为我们多说点好话,人们便用糖或饼之类的食品给灶王爷吃,好让灶王爷甜了嘴巴。祭灶果深得大家的欢迎,它是由各种糯米的零食和糖豆组成的,小孩子尤为喜爱,吃下去一口,幸福的滋味便蔓延开去。

腊月二十四掸尘,也是春节之前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家中每个人都拿起了扫把和抹布,把家中打扫得干干净净,也预示着把今年不好的事和坏运气全部都扫了出去,来年一家人定能平平安安健康美满的生活。

廿六、廿八就要开始办年货了,这也是春节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大家都到超市里,购买自己所需的年货,像瓜子、核桃、糖果,这样的零嘴,这是拜年时招待客人用的;又如鱼干、虾干、海鳗之类的海产品,这是年夜饭上的必备菜。每一次去一趟超市,都会看到大家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回家,念叨着哪一份送给谁,好不热闹。

大年三十那一天不易杀生,于是宁波人便在廿八、廿九开始准备过年的菜肴。红膏炝蟹是宁波人最爱吃的一道冷盘之一。这蟹并不是熟的,而是生的咸蟹。先从市场买来一斤左右的白蟹,用清水洗干净,把盐放入水中,用手把盐水搅拌均匀,再把清洗干净的蟹放入水中,用一块大石头压好,静静等待24-48小时,炝蟹就完成了。用力把蟹切开,蟹肉已经和原来大不一样,晶莹剔透的蟹肉上面点缀着大块大块红如宝石的蟹膏,夹起一块,沾上米醋,放入嘴里,那滋味又咸又鲜,让人忍不住多吃几口饭。

“炮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办完年货后不知不觉便迎来了除夕。春节的高潮到了,大门上早已贴好了红红的对联,雪白的墙壁上贴上了喜庆的年画。天才刚暗,外面的鞭炮声就断断续续地响起来了。一大家子人围坐在餐桌前其乐融融,大人们忙着聊天、喝酒、划拳。小孩子们则不停地往嘴里塞着美味的食物,好像生怕这些美味会瞬间消失。不知不觉,桌子上的菜少了,外面的鞭炮声更响了,全家人也渐渐地安静下来,都紧紧地盯着厨房的大门。突然,一个身影从厨房走出来,手中端着一碗汤,笑眯眯地看着大家,那是外婆做好了老宁波的特色菜---美味三鲜汤,大家都忍不住咽了咽口水。汤端上来了,里面琳琅满目,有白菜、青菜、龙口粉丝、香菇、鸡丝……不过最为突出的要属三鲜了。金黄酥脆的熏鱼,柔滑劲道的肉圆,还有鲜香十足的蛋饺,轻轻抿一口,鲜得舌头都要掉了。这一碗汤,代表了长辈对我们的寄托,也代表了这一年的酸甜苦辣,这浓厚深沉的.滋味,代表了太多太多。

正月初一,守了一个晚上岁的人们也该是好好犒劳犒劳自己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猪油汤圆就再好不过了。在这天,小孩子都穿新衣,戴新帽,洋气又喜庆。他们挨家挨户地给亲戚拜年,说好听的话,亲戚们用香甜的糖果盒零嘴来招待他们,当然还有孩子们对喜欢的大红包,每次回来口袋都装的满满的,里面都不知道装了什么好东西。

过了初九,春节还没有完呢!还有一场压轴大戏等着你们。正月十五闹元宵,整座宁波城市仿佛又回归春节的热闹。小区中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彩旗也都重新竖起来了。一盏盏花灯挂在大街上,灯中的烛光好像两条火龙。仔细看,灯中的名堂还真不少,有白型的,有青蛇型的,还有纱灯和纸灯,看得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姑娘和小伙子们都兴致勃勃地猜灯谜,而小孩子们却拿着一盏盏花灯,在街上到处乱跑。花灯跟随着他们的跑动左右摇摆,里面的小铃铛发出“叮铃叮铃”的声音回荡在大街上。

不知不觉,灯笼收走了,彩旗也摘下来了,大家都恢复了正常的作息,春节时的火红与热闹仿佛一去不复返了,只有家中那芬芳扑鼻的菜香却弥漫在我的鼻腔中,久久不能散去。

浓浓的年味儿作文1500字 10

常言道:“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去年中旬研究生毕业后,我来到深圳寻找机会,终于在深圳燃气集团下属的华安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落下脚。很感慨的是,我家乡在江苏,读研究生时在东北,如今又在深圳,这一南一北离家都隔了半个中国,因而每年回家的机会并不多。

一年一度的春节盛事很快到来,在听说了深圳这边春运抢票特别难之后,我早早的就在网上学习了抢票攻略,然而即便作好万全准备,在春运火车票真正开抢时,我才体会到现实的残酷。考虑到深圳直飞徐州的机票价格非常之贵,而第二选择飞到临近的上海或南京再转汽车回家,也不是那么容易,旅途折腾不说,更难的是火车票早已售罄,而汽车票难买的同时高速路上又很堵,我想既然这么麻烦,干脆就不回去了。

不回家的决心开始动摇是一次和我母亲通电话,聊聊家中近况的时候我试探性的说了下:“妈,今年我不回家过年了吧,抢不着票。”这句话说出口之后,电话那头一阵沉默,很明显,我感受到了她的失落。“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蓦然的出现将我惊醒,像匕首一样刺痛着我。这家,还是要回!

距离春节越来越近了,把公司发的年货寄回家后,本想着给父母买些东西,但还是决定把这半年攒下的些许工资交给他们更好。回家的这天终于到来,1月26日凌晨3点,我搭车赶往宝安机场,那个时刻的街道上,没想到跟我一样提着行李归心似箭的人不少。飞机在早上7点准时起飞后,于9点30分到达上海浦东机场,上海的温度要比深圳低不少,我却满头大汗的赶往汽车站,换上转乘的长途车,回家的高速路上如预期的一样,很拥堵,所幸的是,我最终在当天深夜12点到达了久违的家。

今年春节,我弟弟将他丈人全家都接到了我们家中过年,所以整个屋子里是很热闹的。丰盛的年饭上桌前,父亲带着我们兄弟俩去扫墓,给故去的亲人烧纸钱,这在春节是必须的。祭坟之后,我们回到家中落了坐,大家一起举杯恭贺新春,欢声笑语之间,我发现母亲头上的白发又多了不少,父亲似乎也比以往苍老了许多,不禁涌出一丝心酸,庆幸的是,我赶回来了,没辜负他们的期盼。

如今过年,虽比不上儿时快乐,但是稍微动点心思去找回那种感觉,也是可以办到的。一个微风晴朗的天气,午饭后,我找了弟弟和村子里的小伙伴带上红薯、腊肉和扇贝,去到离家不远的废黄河滩涂地,那个我们小时候经常玩的地方。分工协作,刨坑的刨坑,捡柴火的捡柴火,搭架子的搭架子,准备就绪后开始烧火,火烧的很旺,我们喝着啤酒聊着过去一年的趣事。架子上的腊肉流油滴在火中劈啪作响,铁板上的扇贝也接二连三撑开了壳,在它们熟了之后,腊肉我们轮流着一人吃一口直到吃光,扇贝一人分一个直到分光。最后,等坑里的.炭火差不多足够了,我们就把红薯埋在里头,然后离开去河边观看冬钓,等待香喷喷的烤红薯。

正月初四,天空飘起大雪,我带着家里的小狗在外面跑了一圈,回来后我俩身上全是雪,它在屋檐下抖落的那个兴奋,我仰望天空,很期待明早天地间白茫茫一片。在东北待了几年,冬天下雪的频率是很高的,按理说时间久了会产生厌倦感,可但凡下雪,心情总会无比舒畅。不好的一点是东北的雪较干,堆不了雪人。第二天一早,地上的雪果然落有想象中的厚,瑞雪兆丰年,今年的收成不会差。吃过早饭,姨表哥带了两个宝贝来我家,果断邀请一起去外面堆雪人,他们欣然应允。在我专心堆小白兔的时候,调皮的小侄女在我脖子里放了个雪球。

春节,是我们很重要的节日,同时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虽说短短几天,但对于在外的游子来说,这些天足以释怀所有对家的思念。

每次离开都是为了更好的相聚。春节,它让飞逝的时间变缓,它让亲人的情义更浓。它将紧挨着的两年分隔开来,让我们短暂休整,让我们蓄积能量。它使我们满怀斗志,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昂首启程!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愿在外拼搏的人,终有一天能把父母接在身边!

浓浓的年味儿作文1500字 11

“年”,在城市里,一家人吃吃年夜饭,逛逛庙会,看看春晚似乎就是“年”所有的涵义。可在乡村,“年”这个特殊的节日,又向我们翻开了阅历中的新一页,它有着与我们这些城里人完全不同的角度,带来了一种新的诠释,又包含了一种浓浓的年味。

在四季的结尾,也是年的开始,与其去感受“冬”来作为对一年最后的留恋,似乎中国人更倾向于迎接,包含着喜气与吉祥红色就是一种印证。在乡村,这种辞旧迎新的观念跟是被展现的淋漓尽致。刚过小年,村里的各家就挂起了盏盏红灯,伴着洒下的日光与屋檐下愉快地谈笑,它似乎像是一个果实,里面包含了一年以来的五味杂陈,让人赞不绝口,却又让人有一丝酸涩于心,这就是一种年味。比起红灯,鞭炮,这个创造的诞生,更是让热情似火的中国人将自己的喜悦用声音带给了世界。在我江西老家的村子里,人人都铭记着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过年间,无论是做什么事,出门前,都要放条鞭炮。当在这里的每个人离开家去驶入世间的烟尘中时,他们的耳边都会传来这清脆响亮的爆竹声,在外漂泊时,他们的心中都会有着如同鞭炮般势如破竹的精神,里面更包含了家人的牵挂和一份浓浓的年味。

如果说鲜明的红色还不能代表那一份浓情的年味,那么一桌可口的年夜饭总是能让人吃出一份家的年味,一口一口,饱含着的并不只是丰富的菜肴、妈妈的手艺,还有一份说不出的调料——爱。在我南方的老家——江西杨圩周家村里,从小年开始就飘出了年夜饭的香气,全村手艺最好的主妇都会齐聚一堂,从她们的手中出来的都是一道道精品,一份份年味。丰富可口的主料、五光十色的配料、看着就累的清单、无与伦比的手艺、全村动员的欢乐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的晚上,等最后一道菜上桌时,饭菜、祝词似乎都已经成为了我们心灵的作料,从饥肠辘辘,到已经满腹饱足,飘出的都是不可多得的乡村年味。而在我北方的老家——陕西宝鸡的小屋里,洋溢着的是一种相似又不相同的味道。炕上一张圆桌,就是年夜饭的出处。一个低扁的搪瓷盆里是刚拌好的肉馅,一张不大的油纸上放着几块隔夜发酵好的老面,以面食为主的北方人正在制作着一种特殊的美食——饺子。在乡村,这就是年夜饭的`主角,也是全部,它并不像在城市中那么复杂,而是简单、淳朴。在南方人眼里看似单调的旋律,转换角度,却能在北方人的嘴里吃出别样的滋味,这恰恰说明了北方人豪爽直率的个性。在饺子里包上几个特殊的“嘉宾”,预示着来年的好兆头。就连那多姿多彩的年味也全部包在这一个个形似元宝的水饺里。在年夜饭饭桌上的每一口,都是年味的体现,一年就在这给了我们饱足感的饭菜中悄然流去。

一觉醒来,就是初一,走亲访友的时候早已悄然而至。拜年,是一种如磐石一般屹立不动的年俗。“初一拜娘家,初二拜婆家。初三初四平辈见,初五初六不拜亲。”这种习俗在乡村都已编成儿歌传唱起来。“进门就要喝碗汤”,这种不成文的规定在村里的每个人都是心知肚明,象征吉祥的鸡、生脆鲜嫩的笋,炖上几个时辰,当一碗热汤成出来时,代表了主人家的心意,无论你有多么的饱,也要一口气喝下去,一直见到碗底,这又包含了客人对主人的尊重。无论你的高低贵贱,也无论你的礼物是多少好坏,只要你踏进了别人的家门,就要大方的向主人家的老老少少一一拜年,而主人家也要不惜一切的款待你。一主一客,一来一往,从这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浓郁的年味油然而生。拜年中,人们互相祝福、互相鼓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种美好的境界,正是在这种境界中,亲情与幸福不断提升,年的味道也越来越甜蜜。

年味,是美好的,是真切的,是快乐的,是甜蜜的。乡村的年味,让它重新返璞归真,达到了年味最归本最纯真的境界,不需要任何修饰,它依然是最绚丽的。乡村年味让人们感觉是一种释放,是一种喜悦,只有体会到乡村年味,才能寻找到自己心灵中那份年的印象。

浓浓的年味儿作文1500字 12

过年我想炸点年货,丈夫不愿意,说油炸的食品不健康卫生。他哪里知道,我是想在烹炸中寻找点年味。心理学上,有个极具浪漫意味的“普鲁斯特效应”:只要闻到曾经闻过的味道,就会开启当时的记忆。

随着黄灿灿的炸蘑菇在煎饼垫底的篦子里渐堆渐多,空气里飘荡起诱人的香味,我的思绪也开始飘飞。

远的先不说,首先想到的是我结婚前后几年,为了不让怕冷怕呛的母亲受累,每到过年炸年货,我都参与其中。结婚前,都是我和父亲炸;结婚后,我拽了丈夫让他和我炸。每次都是从头到脚全副武装起来,一是保暖,一是安全。在半露天的厨房里土灶旁,一干就是一下午,累得腿脚发麻手抽筋,脸热得通红,脚冻得冰凉。

母亲也闲不住,她总是提前准备好要炸的食材,荤的猪肉鸡肉带鱼黄花鱼,素的蘑菇香椿粉丝豆腐丸子。猪肉切成小长条,鸡肉要剁小块,带鱼切成不大不小的菱形,黄花鱼不扒肚子要全的;蘑菇撕成小片,用热水焯一下,再沥水;香椿是春天里留下来的,用保鲜膜包扎好放冰箱里,过年拿出来让它慢慢醒过来,和新鲜的差不多;粉丝用红线绑成一小把一小把,过一过油,像散开的花;豆腐加了葱姜细细地剁碎弄大半盆子。家里所有的碗盆这时节都上阵派上用场,还觉得不够用。母亲根据食材多少精心调配着,最后要留出俩小盆调制面糊用。母亲往往用整个上午准备这些东西,等吃了午饭,我们才开始炸。

母亲把面糊调制地不稠不薄,正好用。食材进了油锅,不溅油不散花,上色快且均匀,炸货外酥内嫩口感好,这都是调制面糊的功劳。这时父亲就表扬母亲,面糊调配地好。

我们烹炸的过程中,母亲总是不放心地一遍遍问,怎么样,炸得好看不,烹油不,脂落子多不,面糊好用不?我说,很好,俺爹表扬你面糊调制地好。她就像个小孩一样,恣地不得了:“那就中。”然后安心地在屋里看炉子,清洗用过的家什儿了。母亲一辈子总渴望得到父亲的表扬,但不多,会调制面糊算是一件。写到这里,想起离开我们三年的母亲来,我情不自已,潸然泪下。

我得了母亲的真传,这次面糊调地也不错。温白开里调好面糊再打两个鸡蛋,干面粉裹好腌制好的蘑菇倒进去,顺时针搅拌均匀,起火,油烧好,一双筷子夹生的,一双筷子捞熟的,一炸一锅,有条不紊不急不躁,我一个人就能干当年俩人的。那时为啥必须俩人?其实是需要一个添火的;锅大,一个人也捞不过来。

我又想到小时候父亲和母亲在西边厨房里炸年货的情景。那时我家里没有电视,也没有多少闲书,名义上是在屋里做作业学习,实际上度日如年,心里急躁得了不得。我和弟弟一趟趟跑出去,蹲在父母后面看他们,假装关切地问,怎么样。母亲往灶塘里添几根玉米骨头,一边和父亲拉着闲话,一边抓几块炸肉给我们解馋。吃完了,过会儿再去,母亲就说,好了好了,留着过年伺候人的。我是不大好意思去了,就派弟弟去要炸鱼炸蘑菇炸豆腐丸子,各样都想尝尝。一个下午吃下来,晚饭就不大想吃了。

父母过年聚在灶塘边炸年货的场景像个电影特写镜头,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里:一个往里夹生的,一个往外夹熟的,谁得闲谁就往灶塘里添把火,平时难见的`和风细雨地说着闲话。

有一年,父亲的一个同学寄给他一封信,要他再抄五遍寄给另五个人,可以保佑他全家安康,否则,就有祸患。父亲一辈子不迷信,不知道为什么那一次他却让我替他做了这件事。在那个清冷的下午,阳光里没有多少暖意,父母在灶房里炸年货,我在屋里抄信。信我是抄完了,不知道后来父亲有没有把信全寄出去。

还有一次,那应该是我上师专时,父母在灶房里一边炸肉,一边说些关于我的事,我隐隐约约能听到一点。他们知道我有个男同学和我谈朋友了,俩人就在弥漫着烟火气的灶房里憧憬着我的未来。我听了,更不好意思去抓肉吃了。

今天我在厨房里炸了一个多小时,十几岁的儿子竟然一次也没来讨炸肉吃。真有点失落!我的年味可以在记忆里找寻,而儿子他们的年味哪里去找呢?

浓浓的年味儿作文1500字 13

融情于景的时候,总能嗅到些,尝出些,想念些什么,毕竟那专属味道是可以涌上心头的。

在阳台上,吹着夜风,看着眼前黑黑的天还有拼命照亮它的路灯。虽然关着门,但也能隐约听见屋里的吵吵嚷嚷……今非昔比,这个鼠年没了年味,“福”也成了“蝠”,眼里也不再是一片热闹景象。只有偶尔驶过的小汽车。

大概是太怀念了,竟看见了记忆中的烟花在云层里绽放——“咻”“砰”“咻”“砰”。汽车驶过几辆后,火药味弥漫,视线里的烟花不再若隐若现、藏觅云中,而是切切实实的了。周围的景也不经意地变了,我竟置身于老家!

沿着熟悉的街道,游走在田中小径,嗅着泥土的芳香和火药味,我走到了圆河桥上。这儿的景色是最美的,四处的烟花这都看得见。河水偶尔随微风泛起涟漪,靠近些便是不令人排斥的鱼腥味,还有“迷雾”中的'星辰同月亮倒映在水中央的梦幻美。烟花升空的声音接连不断,欢笑声也从身后传来。我看见了小时候的我,大概是九、十岁的样子,她正同一群哥哥姐姐点火玩仙女棒呢。颇冷的夜晚,偶尔起风。他们一边商量着明天去集市买食材烧烤,一边围成一个圆挡风。火光摇曳,刹那间,漆黑的夜晚燃起了更多光亮。欢欢喜喜,打打闹闹,幸福的味道。我不忍打扰,只好沿着桥走到对岸,偶尔羡慕地回头看他们嘻闹。

四处张望,走在陌生而熟悉的路,脑海里浮现出各种不知是想象还是过往的画面:我面对年夜饭的佳肴却钟情于冬酒。喝那温热过后的酒,其实只剩下嗓子里的温暖和心中的舒坦;积极地拜年,拿着压岁钱数个不停,总是能多数出些;在河边打水漂拾瓦片,玩不过就多数几个,急了便从地上抓一把丢进去,导致指甲盖儿里都是泥和沙;追赶着鸡跑,等它们扑腾翅膀又吓的跳起来;哭着闹着要烤红薯,但又不会,还嫌红薯吃起来又烫又脏,大概我只钟情于红薯的喷香诱人吧;霸占着水井、石磨,帮各家各户舀水,就连别人打年糕也要插一手。从不说累,乐在其中;跑到棋牌室,扎进烟味缭绕的老大爷老大娘堆里搓麻将、斗地主……

还没多久,就走到头了。还没回忆够,就听见公鸡打鸣了。随之而来的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这一早的炮仗应该是新婚,毕竟桥下已堵不动道了。这等凑热闹,我是很积极的。按人头涌动的方向连跑带跳地寻了过去,门口的人各个伸长脖子踮脚看,像被拎着脖子的鸭子。第一眼见着的就是我自己,这倒也不为惊奇,当时帮新娘拦新郎的就是我。那稚气的嗓音说着“不土不洋”的家乡话,足足拦了30分钟。等接走新娘后还放了一通鞭炮,泼了三盆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噼里啪啦”,响起喜庆,炸出习俗。新娘的父母还要哭着看女儿离开,哭不出也要扯着嗓子喊。这等是我无法理解的,明明是好日子眼角却带着泪?便不禁摇了摇头,身后突然传来熟悉的声音-—“姐姐,我能和你玩么?”回头看,她正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我,单纯的笑。她眼睛里有星星……

“起来了!十点了还睡,直接吃午饭吧!”我妈冲我吼着,我压根没心思回应,只是久久回不过神来,始终不敢相信这是场梦。真实到比现实还真切的梦,尤其是里面的味道:泥土芳香,红薯喷香,炮仗味,鱼腥味,年糕味,酒味,钱味,烟味……就连梦里的渴望和怀念都一直揪着我的心,眼角边早已干了的泪大概也是种纪念。我还记得,我与自己交谈甚欢。她羡慕我在城市过年有大电视看、可以不用走泥泞的小路,我羡慕她在老家拥有的一切。最爱的,大概是年味里的纯真美好,而不是如今得到不珍惜的情丝缠绵。

那个我说了:“姐姐你心中的味道好奇怪啊!只要你还喜欢,味道就可以一直在你身边啊。吃的闻的摸的心里想的,不都是吗?我有时候想吃糖但没有,就想想以前吃出的味道和感觉,心里也是甜甜的很满足。”

如若味道真是这般简单,那我何曾不喜欢过年味,而年味又何曾离开过我呢?以前都知道的,如今却没丝毫记忆。城市的一切都是那样遮遮掩掩不忍说破,就连年味也是如此。

好在,我找到它了。

浓浓的年味儿作文1500字 14

年味,顾名思义就是过年的味道。过年的味道又是什么呢?就是弥漫在家人心头的那种团聚喜庆的氛围。

在我家,“年味”是可以吃的到,闻得着的。

我的老家新化,那是一个十分注重“吃”的地方。过年的饭桌上家家户户都少不了闻名遐迩的“新化三大碗”,其中的“雪花丸子”就是我的最爱,一个被糯米包裹着的丰富的肉馅的“小雪球”,为什么说是丰富呢?因为肉馅的内容可不简单,肉猪肉末要选肥瘦适均的前腿肉,还要按照一定配比加入鸡蛋、茨菇、藠头、香葱、芡粉;别看它萌哒哒的可爱外形,味道也是一绝的。

过年做“雪花丸子”,是一家人同结协作的工程,是我家过年隆重的盛典。

大年三十前一天,奶奶必定赶个大早去把上等的前腿猪肉买好回来交给爷爷,猪肉原本是可以在市场里用机器搅成碎末,但是爷爷说,用他那几十年的.砧板和那几十年的菜刀加上他几十年的切菜功力,剁出来的肉末味道会与众不同。好吧!他姑妄言之我就姑且信之吧,谁让我痴迷“雪花丸子”呢。

切肉馅可是一门技术活,这丸子的松软程度和口感完全取决肉馅;先将肉切成块,再将块切成粒,再将肉粒剁肉浆,这种高难度技术活我这“小懒虫”可做不来。接下来的一部分程序是由我那心灵手巧的奶奶来完成。她带上手套,搅着肉浆,将各种配料依次放进去,一边搅拌一边加入酱油、盐、味精、葱头、芡粉,这活技术精深,食材多少?份量几何?全凭眼力和手法,需要多年操作累积。更厉害的是芡粉的份量,放多了丸子口感梆硬,放少了丸子就会松散,粘合不到一起,不成形。奶奶掂量着每一份配料的加入,那神情如同一位科学家在实验里做着重大的实验。

馅料终于完成,只见奶奶大手一挥,对着围在她身边观摩的我们:“快来,滚丸子啦!”-呼三应,我和爸爸妈妈立即动起手来,首先拿一个带柄的杯子,再将里面放一些糯米,这些糯米是经这浸泡了的。再将奶奶做好的肉馅团成球,放入里面晃动,而且要用力,使肉馅球左右上下滚动,粘紧糯米。别看这看起来简单,但这也是一个丸子使之完美的重要途径。如果偷工减料,那么到最后一步好蒸丸子的时候,你吃到的就只可能是一个松松散散的肉球,而那香嫩的糯米你就无福享受了。

开始,我还觉得这工作像游戏,挺有意思的,那丸子如同小球一样,在杯子中碰撞,翻滚,我乐在其中。我将肉球放入杯中,小心翼翼地开始运作。意外发生了,肉球一咕噜滚出了我的杯子,我连忙双手一合,纵身一跃,心里还暗暗念叨:要接住,要接住…一个弧线我将丸子接入手中,但脚下一滑,摔了个嘴啃泥。

时间潺潺流过,有趣的游戏成了机械运动,卡在杯子手柄的中指,有了一条深深的凹痕,手指也酸痛了。看着大人们在灶台上忙忙碌碌,桌子边两个妹妹在叽叽喳喳,窗外不时传来零零星星的鞭炮声,屋子里弥漫着“雪花丸子”的香味,我心中充满了甜蜜。

那一排排整齐“可爱”的丸子蒸了半个小时,待出锅之际,只见爷爷拿着个大蒲扇靠近等在锅边的奶奶,奶奶揭开锅-刹那,爷爷拿着大蒲扇对着锅里-阵猛扇。我十分好奇地问:这是为什么?爷爷卖着关子笑着告诉我,YOYO啊,这可是让“雪花丸子”好看的重要诀窍啊。“哦?这么神奇,快说。”爷爷一边给我夹出一颗丸子放到我眼前,“你看,我家的丸子上的糯米是不是都泛着光啊!”好像是的哦,糯米颗颗饱满的粘在肉球上,闪着油光。原来,扇风让丸子急速降温,免得糯米互相粘连。

我和两个妹妹最最喜爱的就是刚出锅的丸子,夹起一个园园的雪花丸子,用力一咬,糯米淡淡的清香参杂着肉馅特有的味道伴着腾腾的热气在口中乱窜,糯米入口即化,肉团外感很筋实,其实它很松软,一口下去,你舌头立刻被藠头、香葱揉在一起的肉香包裹,一股浓香弥漫口腔;里面的茨菇把肉末变得蓬松,嚼下去你能还能感觉到茨菇在嘴里发出脆脆的声响。吃着这美味佳肴,我心中彼有成就感,这丸子还是我做的呢!

年味,可能是一串串的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也许是姊妹们穿新衣换新装的仪式,或是长辈们塞来的一个个鼓囊囊的红包,也是满屋子孩子们嬉戏的欢笑,还有爷爷写爸爸贴的春联………

对我来说,年味就是制作和品尝“雪花丸子”。它平和,甜美,厚实,香浓;那是家的味道,生活的味道,幸福的味道。

浓浓的年味儿作文1500字 15

我的家乡在安徽省西南部的一个小山村。家乡的年俗,就像他们的人一样,沿袭着古老的习俗,透射着纯朴的民风,散发出一股淡淡的乡野泥土的味道。

进入腊月,家家户户清扫房屋。挑个晴好的日子,男人们把家里的东西搬到院子里,用鸡毛掸子一遍又一遍地掸墙壁,房顶,清扫沉积了一年的灰尘,唯恐有尘埃藏在旮旯里。然后是一件一件地洗家具,擦玻璃。女人们一大早就开始浆洗床单,晾晒被褥。收拾过的屋子,亮堂了许多。乡村上下就有了过年的感觉。

腊月初八,一大早,乡村小路上人流不断,他们赶往自认为能保佑一方平安的小庙里喝腊八粥。许多善男信女早就自发地赶来帮忙,支好了大锅,烧好了稀粥,洗好了碗筷。喝过腊八粥,农活渐渐少了,年味慢慢有了。

女人们间早就相互约定哪个时候蒸米粑了,她们要做好前期的一切准备。大米得提前一天浸泡,用石磨将浸好的大米碾成浆,再把发酵好的米浆在模盒里印出周正的样式,之后排放在专用的蒸垫里。男人则把一捆一捆劈好的柴禾填进灶膛,火苗吐着红红的火舌在跳跃,变成袅袅炊烟缭绕在天空。一股热气腾腾的香味从厨房冒出来,弥漫在小院里,飘在村子的上空,飘向遥远的.田野,年的气味越发浓了。

米粑蒸好了,还要炸油果子。用自家地里种出的油菜籽,榨出黄澄澄的油。女人把发酵好的面粉擀成方方正正的一大块,再切成一样大小的正方形。这些方形的面块被她一摆弄,放进油锅炸出来,像一个个喜庆的喜字;又把面揉搓成长条,拿起剪刀,不一会的功夫,从油锅里跳出了黄酥的“麦穗”、金色的“玉米”。

蒸好的米粑、油果子,用一个大筐,一层一层摆好,像是一件件工艺品,放在没有烟火熏烤的小房间里,隔三差五进去看看。男人早就买了大红纸,找人为自家写好春联。年越来越临近了。

大年三十家家户户再次清扫一遍院落;给牲口们喂好食料;拿出写好的春联,买好的门神,按次序贴好;村子里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年味越来越浓地聚集在村子上空。

三十晚上,家家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在外漂泊的游子们赶回来,和家人一起过团圆年。主菜里一定有鱼,鱼头一定朝上,并且只能是象征性的动动筷子,寓意“力争上游”“年年有余”。年夜饭要吃够时间,吃出一年辛劳后的喜悦,吃出庄户人家的实在。

三十晚上是不大串门的,辛苦了一年的庄户人,这天晚上家家过得最快乐,最开心。围着火炉,熬一壶浓浓的香茶,装几盘瓜果点心,那个香味,至今想起来都馋。“噼里啪啦”的炮竹声响彻了夜空,星星点点的亮光在村子里闪烁。过年的气氛浓郁地弥漫开了。

大年初一早晨,开门的吉祥鞭炮声唤醒了沉寂的村庄。各家的大门开了,厚实、凌乱的脚步声响起来了。这是乡亲邻居穿着新衣服新鞋登门给长辈们拜年。小孩子们的嘴巴早被大人教得甜甜的,“爷爷过年好!”“奶奶过年好!”“叔叔过年好!”“婶婶过年好!”女人间相互说着她们认为最祝福的话。男人们对长辈的礼节是作揖;双手抱拳,双脚合拢鞠躬,千万句的祝福,都包含在这个恭恭敬敬的动作中。

一句句问好的话语温暖着亲人,一声声祝福增进了乡邻之间的友情。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人人沉浸在年的祝福声中,家家包裹在年的欢乐气氛里。孩子们吃着玩着,嘴乐呵得像裂开了的桃。更有亲朋好友间的走动,大人脸上的皱褶里也写满着幸福。“孩子望过年,大人盼插田”,在新春的雷声中,他们祈祷新年的风调雨顺,期盼幸福生活的开始。

在年的轮回中,父母一年年老去,我们一年年长大。自从离开老家,生活在城市里,每年我都会带着妻小回乡过年。那些古老的习俗,繁琐的礼节渐渐少了;穿着时髦的衣服,品尝着一年比一年丰盛的年夜饭,但始终找不出当年新衣服穿在身上温暖的感觉,吃不出当年粗茶淡饭的香味,更没有了当初浓浓的年的氛围。现如今回乡过年,只是多一个探望长辈,亲朋聚会,晚辈沟通的机会而已。

浓浓的年味儿作文1500字 16

小年一过,意味着年味更近了,我们家的年味是南北混杂型。

腌制咸肉

不管是新疆还是南京,冬天家里都要腌制咸肉。肉面上扒着花椒和盐霜,挂在晾衣架上,随手切下几片,炒菜或入汤。

过节吃得太复杂,有时想吃简单点,就切几片咸肉焖在白饭里,米粒上都沾着些咸咸的肉味,那肉也连肥带瘦的一起吃下去。家里有人来拜年,若正赶上饭点,得快速凑齐一桌菜,切一盘咸肉,也能救救急。

汽水

过年过节,爸妈才会主动问:“想喝什么饮料啊?”然后怀揣着他们给的钱,到小店捧回几罐健力宝。那还不是可乐和雪碧的时代,小伙伴们的首选是这个罐上画着运动员形象的橙味汽水,就像它的名字一样,似乎和体育竞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喝了能活力充沛。新疆过年,桌上摆的都是大盆大盆的肉,吃得火气直升,便大口大口灌健力宝,豪迈地打个嗝,都是带着气泡感的橙子味。

去年还是前年,在南京郊区上班的同学兴奋地打电话说,她竟然在那的小店里发现了健力宝!虽然包装不一样,但味儿还是那个味儿。于是周末回家的时候,就重腾腾地给我们背了几罐回来。

高粱饴

其实小时候最爱吃的糖是高粱饴。不似奶糖那样甜得有些发齁,用舌头的温度化掉那层细腻、神奇、薄如蝉翼的纸,就能咬到又软又糯的糖果啦!明黄的包装纸,透红的糖果色,高粱饴咬在齿间筋筋道道,觉得热闹得很。而且,“高粱饴”这个名字,太有场景感!仿佛能让人看到开阔的田地,庄稼有力生长,生机勃勃,自然的属性,植物的气味糅合在糖果的甜香里。

后来看冯唐的小说里写到“饴糖厂的`臭味”,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因为在自己的经验里只有“造纸厂的臭味”,那臭味随着厂门口河沟里泛着诡异颜色的污水,把那一块空气浸得臭烘烘,那是一种洗不掉吹不散、浸透了一方空气的臭。

饴糖这么甜香的食物,怎么会散发臭味呢?

年年有余

除夕夜,家里拗不过父亲,不管白天在哪,饭点到了,都要回家吃。这一天晚上不按北方习俗,而是听父亲的——吃米饭。桌上一定有条鱼,且不能吃完,最好留着鱼头鱼尾。父亲对取意“年年有余”这一点很固执,也许是一辈子过得勤俭节省,便一辈子都抱着这个美好的夙愿吧!

酸辣白菜

腌制酸辣白菜是母亲的任务。这是每年必做的功课,到南京后也不例外。大白菜码好,佐以配料,入缸,用大石头压着,同样存储在阴凉低温的地方,时不时检查检查,腌制不好,面上会起一层白毛。

新疆的冬天寒冷,也耐不住我们一片一片撕扯下腌好的大白菜,拎起来,一仰头,从菜叶吃到菜帮,沁凉透心。肉吃多了来上一口,别提有多爽了!

有时候也会用酸辣白菜配着咸肉炒着吃,可还是偏爱直接从缸里撕扯下来的那一片,原生态的野蛮和快乐。

什锦菜

什锦菜应该是父亲带在家中的习俗,因为新疆其他人家里未曾见过。每年过节,父亲要准备一盆什锦菜,黄花菜、腐竹、木耳、萝卜丝……豆芽菜表如意,红萝卜寓意满堂红,豆腐干又称平安干……追究起来炒制的顺序其实也有讲究。初三或初四,有南京的支边青年到家里拜年吃饭,端上一盘什锦菜,大家纷纷说好吃。

我还没找到这道菜好吃的点,因为觉得实在没什么味,要是为了解腻,我可以扯酸辣白菜吃啊!大人们说这菜健康有营养,可为什么有营养的菜要难吃要么没味呢?回南京后,每年依然要拌什锦菜,叔叔阿姨之间还会相互赠送。倒觉得互赠什锦菜实在比赠那些包装精美硬梆梆的礼盒要有年味得多。

饺子和汤圆

过年,饺子和汤圆当然还是少不了的。饺子最爱猪肉白菜馅,蘸着醋和辣椒,一口气能吃一大碗。辣椒一定得是自家用热油浇在辣椒面上泼出来的,才辣得够香。吃完后母亲都坚持让我们喝几口饺子汤,说原汤化原食,于是我喝得总像完成任务。可现在不用她要求,都自己找饺子汤喝,开始理解原汤化原食的那种感觉。饺子这种比较大个滞涩的食物,吃完后来口热汤,才觉得化解了食物,无比舒畅,否则就吃得不够畅快。

汤圆最爱黑芝麻馅,豆沙馅太腻,芝麻馅虽甜,但有细细沙沙的颗粒感,和软塌塌的面团混在嘴里,便吃出些层次感。

正月十五吃完一碗汤圆,年味才慢慢结束啦!

虽然现在过年的感觉越来越难找了,记忆里的倒还清晰得很。

浓浓的年味儿作文1500字 17

临近岁末,当大街上开始了人潮涌动,当对联的喜庆洋溢着农人的喜悦,当大红的灯笼高高挂在朱红的门前,年味飘着香气在这个岁末的冬日洋溢着醉人的欢快与祥和。

走在街上,我看着形形色色的人,看着那些商贩为了生计不得不动用各种促销的手段。在服装商店里,那些为了招揽顾客不断的劝说,任你是恐龙也一定会在导购员的嘴中因穿上了他家的衣服变成了天仙。看着那些喜滋滋的试衣人,再看看老板口中的言不由衷和眼中的狡黠,总觉得有一丝遗憾在心上爬满。购买的人群有的拖家带口,一看肯定是忙碌了一年的农民在置办过年的新衣,在那长像粗糙,像黑铁塔一样的男人目光中,我看到了“咱们不差钱”!在女人羞涩的笑容里,我读到了恋恋不舍对血汗钱的珍惜。再看,另一家商铺里,那些转来转去试衣的女孩,在镜子中展示着最娇美的容颜,那明亮的.黄色、火焰一般的红、湖水一样的蓝,在她们年轻的面孔中跳跃着青春的光鲜和靓丽。

犹记儿时过年,从放假开始第一天就数着日子盼过年,因为过年可以穿上新衣,那时候,衣服是那种叫做的确良的薄薄的花衣,在母亲的裁剪中浸满了温情,那些简单的样子,却是每一个孩子心中最美的服饰。如今,在我心中新旧的衣服已经和过年拉不上什么关系。因为,在物资满足的今天,新衣时时有,再也没有了盼的心态和那份期待。

儿时过年还有最丰满的记忆,每到腊月二十八九,母亲总是炖了满满的一锅肉,我和弟弟在飘香的院子里一次次咽着口水,一次次在嬉闹中不时去厨房添柴,只想在熟后,可以抱着那个大骨头在满嘴满脸都是油的邋遢样中,满足的品位着年!过年还可以在长辈们包容的目光里读到满满的幸福,过年可以和小伙伴们在疯狂地嬉闹中收获又一个明媚的假期。那些时候,总是简单着、幸福着、快乐着!

转瞬,来到了菜市场,看着那些叫卖的小贩,听着他们的吆喝声,我也开始了在菜市场的巡逻和购物。那些青翠的油菜、菠菜,那些带着泥土芬芳的萝卜、那些带着不和时令季节的蔬菜,也在那里静静地守候着,好像满脸含笑的说:带我走吧,肯定是你们家餐桌上又一盘可口的佳肴。我在人群中不断的找寻,找寻那些忙碌后的幸福和充实的目光,找寻那些生活中平静的因素在这个年味飘香的岁末点燃最后的激情,也找寻着生命中最真实地味道,体味着一个烟火女子最真实而又平淡的生活。

蓦然,我看见一个用那种小石磨磨花椒面的中年妇女,忙碌的身影在炒锅和石磨之间盘旋。看着她娴熟的摇动她手中的磨,再看磨下那已经变成粉状的花椒,一丝好奇在心上溢满。我也买了一些花椒,在她忙碌的时候,我拿起锅铲,在众人异样的目光中,不断翻炒着渐渐冒出香味的花椒,在花椒不断变化的颜色中,在噼里啪啦的响声中,体会着一份年的喜悦和对没有经历的这些事物的好奇和新鲜。我接过那个大嫂手中的石磨,转动了起来,在花椒变为粉末的瞬间,感悟着一个烟火女人最真实的味道。也许一直以来生活在梦里,虚幻的世界在这一刻突然走远!“王老师”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抬头看,我看见了学生家长带着不解的眼神看着我,那一刻,我没有了羞涩,没有了虚荣,没有了所谓的面子,我告诉她:我只是觉得好玩,只是好奇!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宛如真的脱离了那个不切实际的梦,做回了一个最真实的女人-----烟火女人!

当目光接触每一个街角、每一张笑脸、每一个忙碌的身影,总是能感觉到那些年味在缕缕飘香,那些从岁月深处溢出来的富足是年的丰满,那些一张张的欢颜是年对光阴最好的答卷,那些从时光中打磨出来的安静和恬淡,是年最美的心想事成,那些在红色映衬下的红红火火,是年最丰收的喜悦和幸福。午后的时光中品味年,品味年的味道,让我感知年味,其实就是真味,是烟火红尘之味,是饮食男女最盼望、最欣喜的味……

年味飘香,飘满在每一个人心中……

浓浓的年味儿作文1500字 18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过小年,就要祭灶。记得小时候,奶奶都要做一个花馍,蒸好好,摆放到灶神旁,上一柱香,拜一下。老妈不信这个,所以分家后,家里也不祭灶神了。过了小年,大人们就开始为过年准备了。每年的冬天,会裁缝的老妈都是最忙的。村子里的左邻右舍,这个给孩子做件外套,那家做条裤子。老妈都会答应。每晚,踩着缝纫机做到半夜。老妈说,以前我们小时,家里经济紧张,做衣服给家里补贴家用。后来,日子好了,碍于邻里情面,还是要帮忙做的。每年,我们姊妹几个的衣服,老妈都是忙到年三十夜里才给我们赶制出来。

相对老妈的忙碌,我们可是悠闲多了。常常几个小伙伴相约,走上2里路,去镇上看大戏。那时还是公社,在镇里建了戏园子。平日里是镇上开大会,或者审判会时用。腊月里,就开始唱大戏了。小孩子,对秦腔的热爱,源于可以顺理成章的向家里人要几角零花钱,买一毛钱的瓜子,或者一个米花糖。那时,兴高采烈的我们,在戏园子玩够了,拿一角钱,从小贩手里接过用旧书卷起的一小筒瓜子,站在台子地下,一颗一颗放进嘴里,砸吧一会,再吐掉皮。一把瓜子,慢慢地吃,等戏散了,还有一多半,有时就带回家给家里笑的弟弟妹妹吃。我对秦腔的了解,也就从那时开始吧,记忆中最深刻的秦腔名曲,《周仁回府》,《铡美案》,就是那时深植于记忆中。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戏院就荒芜了,记得初中的学校就在戏院旁边,每日放学都会看到孤零零矗立在那里的舞台,台下空落落的,几个小孩在玩耍。而戏台上那些,红脸的关公,黑脸的包公,蓝脸的道尔顿,那被遗弃的秦香莲,那骄横的公主,成了永远的记忆。后来,戏园子也拆掉了。前段时间回家,路过镇上,以前戏园子的地方,开发成了家属区,盖起了高楼。年味,就在人们追逐好生活的路上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对于中国人来说,过年可谓是一年中最期待的事了。每到过年,无数的`无论是海外还是内地的中国人,都会想尽办法与家人团聚。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物质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的思想也在发生的很大的改变,而正是由于这些种种的原因,使得过年期间浓浓的年味成为了回忆。

什么是我们以前我们所留恋的年味?穿新衣,放鞭炮,吃团圆饭,看新年晚会,甚至是邻里之间一起聊聊自己的经历都会成为新年的期盼。记得小时候,父亲总是跟我说那个年代的他们生活很拮据,最期待的就是过年了,因为过年有肉吃。然而到了现在,物质水平迅速发展,人们告别了贫乏的生活,吃不吃肉都无所谓了,即使每次都会有大鱼大肉,非常丰盛的菜肴,但是根本没人愿意动筷子,只是应付式的吃几口。

小时候总是喜欢跟着哥哥姐姐一起玩鞭炮,放烟花,每当外面的声音响起来事,我总是搬个凳子和爷爷一起看着天空中那绚丽的颜色,和那美丽的一瞬间,甚至可以边看边聊一个晚上都不睡觉。然而到了现在,因为一句污染环境,大到城市,小到乡镇中都贴着“禁止鞭炮”的标志,走到外面再也没有看到过烟花带来的色彩,也没有听到外面人们的欢笑声了。

小时候也总喜欢在电视前等待着新年晚会,看蔡明和潘长江的小品,听着明星唱歌,然而现在,小品和歌曲已经变成了青春偶像剧,而更是因为手机的存在,已经不在局限于看晚会了,更多的是朋友之间微信聊天和抢红包…

新年之际,走亲戚是最常见的事。然而新年初一的晚上我只是个父母在电影院看电影,接下来几天哪都没去,一个人静静的坐在电视机前,吃着零食,烤着火。时不时的有个亲戚发个红包来,给个祝福,一天两天就这样过去了…当别人来家里送节,母亲拿红包给别的小朋友时,我才反思到,我好像很久都没有感受过亲自拿红包的感觉了。

也许真的时代的节奏太快,物质水平提高得太快,我们的思想改变的也太快了,但是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是否还能找到属于记忆中的年味?

Copyright © 2022-2023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