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于泰山是不是褒义词

发布者:春天来临 时间:2023-9-4 01:51

重于泰山是不是褒义词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看到过成语吧,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还记得都学过哪些成语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重于泰山是不是褒义词成语解释,欢迎大家分享。

重于泰山

【解释】:比泰山还要重。形容意义重大。

【出自】: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造句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2、为人民而死重于泰山。

3、为人民利益而死,虽死犹生,重于泰山。

4、绿色孕育生命,防火重于泰山。

5、他为抢救国家财产而牺牲,他的死重于泰山。

6、那些烈士们,是为人民而死,死得重于泰山!

7、死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有识之士,应该死得其所。

8、安全生产,负责重于泰山。

9、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

10、可以说,奥运通信保障的重任重于泰山。

故事

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历史学家,莫过于司马迁了。司马迁的父亲病危时曾对他讲,自己想写一部流传后世的史书,希望儿子替自己完成这个心愿。后来,司马迁继承了父亲的职务——太史令,就开始创作《史记》,想把上迄黄帝,下至汉代的历史记载下来。

公元前99年,汉将李陵吃了败仗,投降匈奴,司马迁好心为李陵辩护。汉武帝盛怒之下,将司马迁抓入监狱,要对他实施腐刑。司马迁是个清廉的官员,没有钱来为自己赎罪,结果受了腐刑。

受刑后的司马迁感到受了非常大的耻辱,内心异常痛苦,甚至想到用自尽来了结生命。可是《史记》还没有完稿,为了写完史书,他忍辱含垢,顽强地活了下去。出狱后,司马迁担任了中书令之职。他在悲凉的心情下,继续创作史书,想给后人留下一部可信的历史。到了公元前91年,《史记》这一浩大的工程,终于完成了。

司马迁曾经给好朋友任安写信,在信中谈到对死的看法。他说,人都会有死去的那一天。有人的死比泰山还要重,有人的死却比鸿雁的羽毛还要轻。

Copyright © 2022-2023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