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
(优选)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1
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 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2
在我的家乡,春节热闹非凡。按照家乡的风俗,春节舞龙,一年四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于是,大人们舞黄龙、青龙,小孩舞草龙。今年,我们几个小孩就来个“孙悟空带领小猴舞草龙”。
正月初二上午,我们几个小伙伴分工,有的用稻草做龙身,有的用彩色纸糊龙头、龙须,有的用旧日历贴龙珠,最后还安上矿灯,一条精致的草龙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眼前。
初二晚上,夜幕降临,小明穿着孙悟空的衣服握住龙头神气地说:“俺齐天大圣带领猴子来舞龙了。”我们几个扮演猴子的小伙伴披着黄衣服跟在孙悟空的后面舞草龙,在大街上游动着。刚走到军属张大妈的家门口,张大伯马上点燃鞭炮,随着“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孙悟空舞着草龙龙腾虎跃,小猴东东举着“龙珠”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地引逗龙头,孙悟空舞的龙身不停地扭动、翻腾,像海上的波浪翻滚着。看的人越来越多,不一会儿就围得水泄不通。“齐天大圣的草龙舞得真妙!”喝彩声响彻夜空。
孙悟空唱起了“军属张大妈,送儿参军保国家,立功受奖戴红花,光荣军属人人夸”的'顺口溜。张大妈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忽然,青年们舞来了一条青龙,草龙和青龙在一块空坪上比舞,一个像腾云驾雾,一个似兴风作浪,各显神通。一位老大爷跷起大拇指夸奖说:“孙悟空的草龙与青龙比舞,真不赖。”孙悟空眨眨火眼金睛,高兴地说:“谢谢乡亲们的夸奖。
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3
过年了,人人都喜洋洋的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人们正穿梭于繁华的街道,逛商店、去超市……办年货,看到玲琅满目丰富多样的商品,大人们的脸上更是喜滋滋的;小孩子穿着新衣服,放花炮,拿红包、看春节晚会、吃饺子、那高兴劲真是胜过以往的每一次。总算可以开开心心的玩几天了,别提有多高兴了。
除夕之夜,听见外面振耳入聋的鞭炮声,看见窗外夜空色彩斑斓的焰火,我再也耐不住性子了,拉起爸爸就往外跑,也想去凑个热闹。“嗬,太美了!”万家灯火通明,无数盏形状不同的街灯和路灯全亮了,大放异彩,与五颜六色闪烁着的霓虹灯交相辉映。一个个大红灯笼高高挂起,举目望去,一片纱灯点点透着火红。楼下空地上满脸喜气的大人和孩子在放烟花,鞭炮,“嘭,彭”一串串烟花拔地腾空而起,缤纷的烟花如花绽放,又宛如流星,“孔雀开屏”,“百鸟朝凤”,“千年富贵”十几种眼花在夜空中争奇斗研,把整个天空映得五彩斑斓,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吃饺子了”奶奶把我和爸爸唤进屋去。一家人团团圆圆,津津有味地吃着三鲜陷饺子,欣赏着丰富多彩的.春节晚会节目。爷爷,老叔还有爸爸举杯畅饮,奶奶笑眯眯的双眼变成了两条缝,一家人都是满面春风,其乐融融。
午夜的钟声响了,鼠年在一片欢乐的祝福声中走来了。这钟声就像金鸡在长鸣报晓“春天来了”,预示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万物祥和,生活富裕,小康连年。
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4
春节又到了,在孩子们的欢呼声中,在响亮的炮竹声中,它再一次悄然而至。
每年春节是我最开心的日子,家家户户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对联,小孩子穿上新衣服,大家坐在一起吃团圆饭,最开心的事就是放烟花。
吃过团年饭,我和弟弟便搬出许多宝贝烟花,出门找乐子。我拿出一支礼花,小心翼翼地点燃了,礼花“扑哧、扑哧”地响,我们伸头缩颈地望着。忽然,这枚大大的礼花冲上了天空,如晶亮的清泉,洒向人间,如彩色的珍珠贯穿天地,如盛开的秋菊缀满夜空。
这时,弟弟拿出一个小灯塔放了起来,片刻,小灯塔放射出五颜六色的火花,红的、黄的、绿的……—圈—圈,接连不断地往外冒。临完了,小灯塔里又滚出好几种颜色的`烟火,把小灯塔打扮得更漂亮。弟弟拍着小手,高兴地叫着笑着……
我的胆子渐渐大了起来。我点燃了一个“二踢脚”,跟着便跑出五六米外观看。只听“咚”的一声,“二踢脚”便升上了天,又是“咚”的一声巨响,一片耀眼的火花在空中绽放,绚烂至极。弟弟可没闲着,他又点燃了一支“钻天猴”,“钻天猴”拖着长长的尾巴,呼啸着窜入夜空。我也不甘落后,点燃了“闪光雷”随之响起,“噼里啪啦”了好一阵子,这才落到地上。
再瞧左邻右舍的伙伴们,也赶到各自的场院里放起了烟花,响亮的、清脆的声音,接二连三地响起。夜空中闪闪的火花,惹来一阵阵尖叫和一阵阵欢笑,我和弟弟连手心都拍疼了。
还没到午夜,鞭炮声便赶来凑热闹。所有的声音搅和在一起,汇成了一支支欢快的迎春交响曲,回荡在夜空中……
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伴随着新年的钟声,伴随着爆竹声,一年一度的春节又一次来到了人间。
大年初一早上,一打开手机,就看到了一条祝福的短信:“新年快乐!”因为这次过年不回外婆家,我就通过微信上的视频通话和哥哥姐姐们一起聊天,也是快乐无比呢。以前我们都是一家一家地串门拜年,现在一个电话,一条短信就能传达自己的祝福,我觉得方便多了,但是又好像年味淡了不少。
人们对于春节的庆祝形式也有所改变。相比于以前的传统习俗,现在的新习俗也更加有趣。比如有看春晚,上面动听的歌曲,搞笑的小品,动人的`舞蹈,让观众们觉得精彩极了。不过,现在人们的文化程度越来越高,对春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旅游也是现在人们非常重视的一个新习俗,它给人们增添了许多乐趣。而且正是因为有那么多美丽、好玩的景区,有像汽车,地铁那样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为基础,才会有这样的旅游习俗。
我觉得应该有不少人认为年味变淡了,但是正因为国家经济上的发展,政治上的稳定,文化上的繁荣,才会有这些新习俗,才会有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如果我们连吃都吃不饱,穿都穿不暖,那我们还会花钱买电视机看春晚,去各地旅游吗?
春节象征着一家人和谐,团圆,即使人们的习俗变化再大,我相信这一宗旨也永远不会变。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
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6
在我的记忆中,过春节有很多习俗,春节是最热闹的节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早、最浓重的节日。早在春节前好几天,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家家户户都在买鞭炮、买烟花、包饺子、包汤圆、给小朋友们买新衣……
到了腊八节这一天,我们全家人都要喝腊八粥。过了腊八节就是农历的十二月二十四日,这天是小年。过小年的时候小朋友们最喜欢了,因为家家户户都开始把吃的糖果摆出来了,有的还开始放鞭炮了。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你听,除夕已经大笑着走来了,家家户户都在家里面看着春节联欢晚会,给守岁增添了一些快乐,门外已经贴上了对联,屋里还贴了几个大福字。除夕快到十二点了,屋外有好多人在放鞭炮。除此之外,家家户户的灯都要通宵开着,人们都在聊家常,看春晚准备守夜呢,除夕真的`热闹极了!
除夕过了之后就是大名鼎鼎的大年初一了。这一天才是最热闹的呢!我们村子里都会举行很隆重的活动,大人们都会比赛跑步、拔河、喝啤酒、打篮球,小孩子们会玩抽奖游戏,大街小巷都充满了节日的气氛。爷爷奶奶会在家里包饺子,还会把硬币包到饺子里,谁吃到了,谁今年的福气就会很好。吃过饺子后就开始拜年了,我开始给家里所有的人拜年。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给我发了大红包,我乐得合不拢嘴。大年初一真是太热闹了,我永远也忘不了大年初一这一天。
春节这些习俗带给我很多欢乐,我希望这些习俗可以永远的保留下去,每一年都过一个开心快乐的春节。
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7
我的故乡有很多的风俗,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其实在这些节日里我最喜欢的还是过春节。
在我的故乡,春节是一年中最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为他是新的一年中的开始,所以春节我们就会办的很热闹。一般春节的前几天我们一家人就会老家,然后,再去买一些过年用的东西。我们一家共有十几口人,所以干起活来很快,也很热闹,一点也不感觉累。还不到一天的功夫,我们就把所有的是都安排妥当了。第二天,我们几个小孩一起去街上买烟花,我们逛了一天买了很多的烟花。距离过年还有两天,我们总觉得时间过的太慢。终于,打了大年三十,我们都怀着激动的心情,包起了饺子,有好多种口味的。我奶奶包的饺子是吃的。到了傍晚该下饺子了,但是小饺子之前要先放炮竹,这是我们老家的风俗。一会饺子熟了我们就开吃了,我们吃这自己亲手包的饺子真香。到了晚上我们全家人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开开心心的。
到了大年初一早晨就会起得很早,4、5点就得起床,然后还得吃饺子,吃完饺子就去拜年了。我们挨家挨户的去拜年,当然我们也可以拿到压岁钱。不知不觉一上午就过去,在中午我们一家人还要在一起吃一个团圆饭。大家在一起很开心,难的在一起一次。新的一年我们都该更加努力的做好自己的事。
这就是我们故乡的春节。
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8
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
春节期间,江苏地区的旧习俗中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学的习俗也逐渐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却一直延续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