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上学期科学《小飞艇变小汽艇》教案

发布者:宝贵光阴 时间:2024-5-26 14:35

大班上学期科学《小飞艇变小汽艇》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上学期科学《小飞艇变小汽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上学期科学《小飞艇变小汽艇》教案

大班上学期科学《小飞艇变小汽艇》教案 1

重点领域:

科技、语言

活动方式:

集体 小组

活动目标:

1、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感知空气对流成风产生动力,并可以推动一些物体运动。

2、通过小飞艇变小汽艇的环节,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让幼儿在玩中不断探索,体验科技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的小飞艇若干过。

2、大水盆6个、餐巾若干。

3、火箭升天的图片、人游泳的图片。

活动重点:

感知空气对流成风产生动力,可以推动一些物体运动。

活动难点:

通过小飞艇变小汽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过程:

一、小飞艇

1、出示小飞艇让幼儿观察。

2、提问:

它的名字叫小飞艇,谁能知道它是怎么飞的?

(让幼儿充分的说)

3、动手操作

(做成功的幼儿来给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是怎么做的然后再继续操作)

二、小汽艇

1、这个小飞艇可神奇了,他不仅可以飞起来,他还可以变成小汽艇,在水里游,我们来一起试一试!

(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引导)

2、请做成功的幼儿来讲述自己是怎么做的,然后让其他幼儿在试一试。

三、总结

1、提问

小飞艇为什么可以在空气里飞?

小汽艇为什么可以在水里游?

2、总结

气球时有弹性的,当气球里的'气像外排时,和空气或水盆里的水对流成风,产生动力就可以推动一些物体运动。

出示图片,其实就和火箭喷射燃料的同时向上飞,还有人们游泳时把水往后推的道理是一样的。

大班上学期科学《小飞艇变小汽艇》教案 2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孩子们能够理解物体在水中的浮沉原理,以及空气对轻物体的支持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制作小飞艇和小汽艇的实践活动,学习使用简单的材料进行科学实验,培养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好奇心和创新思维,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材料:气球、塑料瓶(剪去底部)、纸片、胶带、水盆或小型游泳池、剪刀。

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真实飞艇和汽艇的图片或简短视频,帮助孩子理解概念。

安全提示:确保所有材料安全无毒,使用剪刀时成人需在旁指导。

活动过程

1. 引入(约5分钟)

故事导入: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比如“小飞艇云中探险后想要到海里看看”,引出从“飞艇”到“汽艇”的转变概念。

展示图片或视频:展示真实的飞艇和汽艇图片或视频,简单介绍它们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2. 讲解与示范(约10分钟)

讲解原理:用简单的语言解释浮力的概念,即为什么有些东西会浮在水上,而有些则会沉下去。

制作小飞艇:示范如何将气球吹起并绑紧,展示它如何在空气中飘浮,模拟飞艇。

转变为小汽艇:将塑料瓶底部作为船体,用胶带固定气球(已放气)在瓶底,模拟汽艇,放入水中展示其浮力。

3. 动手实践(约20分钟)

分组操作: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分配材料,尝试自己制作小飞艇和小汽艇。

观察记录:引导孩子们观察并记录小飞艇在空中和小汽艇在水中的表现,讨论为什么会这样。

创意发挥:鼓励孩子们尝试不同的材料或形状,看是否会影响小汽艇的浮力。

4. 分享与讨论(约10分钟)

分享成果:每组展示自己的小汽艇,并描述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总结原理:老师引导孩子们总结物体浮沉的原因,强调浮力的重要性。

延伸思考: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利用了浮力原理,比如救生圈、船等。

5. 结束活动(约5分钟)

回顾活动:快速回顾今天学到的知识和乐趣。

鼓励探索:鼓励孩子们回家后继续探索身边与浮力有关的现象,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

注意事项

确保所有活动在成人的监督下进行,特别是使用剪刀等工具时。

强调安全第一,比如不要将气球吞咽,操作水盆时注意防止滑倒等。

鼓励孩子们多思考、多提问,营造开放、积极的学习氛围。

大班上学期科学《小飞艇变小汽艇》教案 3

【活动目标】

让幼儿了解小飞艇与小汽艇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通过动手制作简易小汽艇模型,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引导幼儿观察并理解浮力、推进力等科学概念,初步建立物理科学的基础认知。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小飞艇和小汽艇的图片或视频资料、PPT演示文稿、泡沫板、塑料瓶、小马达、电池、电线、胶带、剪刀等材料。

幼儿准备:好奇心和探索欲。

【活动过程】

一、导入(约5分钟)

故事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小飞艇和小汽艇的小故事,引发幼儿对两种交通工具的好奇心。

提问引导:小朋友们知道小飞艇和小汽艇有什么不同吗?它们是怎么动起来的呢?

二、认识小飞艇与小汽艇(约10分钟)

展示图片或视频:展示小飞艇和小汽艇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外形特征和工作环境。

讲解原理:简单解释小飞艇利用气体(如氦气)的浮力升空,而小汽艇则依靠发动机产生的推力在水中前进的科学原理。

三、科学概念介绍(约5分钟)

浮力介绍:通过简单的实验(如让幼儿观察漂浮在水中的物体)来说明浮力的概念。

推进力介绍:展示小马达如何通过旋转产生推进力,让幼儿理解小汽艇前进的原理。

四、动手制作小汽艇(约20分钟)

示范制作:教师先示范如何利用塑料瓶、小马达、电池等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小汽艇模型。

分组制作:幼儿分组,每组分配材料,在教师和助教的指导下,动手制作自己的小汽艇。

测试调整:完成制作后,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将小汽艇放入水槽中测试,观察是否能顺利前进,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五、分享与讨论(约10分钟)

邀请各组展示自己的小汽艇,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发现和遇到的问题,以及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讨论不同小组的小汽艇在水中表现的差异,引导幼儿思考影响小汽艇行驶的因素。

六、总结与延伸(约5分钟)

总结本次活动中学习到的科学知识,强调动手实践的重要性。

家庭作业: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更多关于小飞艇和小汽艇的信息,或者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再次制作小汽艇,看能否有新的发现。

【活动结束语】 “今天,我们不仅了解了小飞艇和小汽艇的奥秘,还亲手制作了属于自己的小汽艇。科学的世界充满了无限可能,希望小朋友们保持好奇心,继续探索更多的科学知识!”

通过这样的活动设计,不仅能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还能有效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