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中学语文教学实录范文

发布者:青山一角 时间:2023-5-13 16:53

优秀中学语文教学实录范文5篇

想念您,怀念您——老师!对您的怀念与祝福将于日俱增,让一幕幕脉脉深情与祝福盈满,好人一生平安!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优秀中学语文教学实录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优秀中学语文教学实录范文篇1

昨天我们分析了两首婉约派的作品,今天我们一起分析下剩下三首豪放派的作品。

其实上,婉约派与豪放派并不都是绝对的!

比如婉约派的典型代表人物李易安李清照,她曾经就写过一首诗非常豪放的诗: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非常豪放是不是,我们根本就看不出来是这样一个多愁善感,人比黄花瘦的纤弱女子所做!

所以啊,我们看问题要一分为二。

但大体上婉约派和豪放派的界限还是非常鲜明的,所以大家也不要害怕!

好,我们一起读一读今天的这三首豪放派词作!

大家读得很慷慨激昂,唾沫横飞,好啊,有豪放的味道出来了。

还是按照上节课的老规矩,这三首词也是可用一个字概括。

好,不错,一些同学都记得,是愁字,对不对?

愁,我们再来看看三首里面,哪首更愁?找出具体证据,说出观点和理由哦,胆子大些,来!

好,这位同学找到一处了: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将军的头发都白了,士兵们天天泪流满面。是这样翻译吗?

呵呵,老师觉得不对!难道就将军有白发,士兵就没有?难道就士兵流泪,将军就不会流泪?

所以啊,这句话的翻译是将军和士兵头发都白了,将军和士兵都流泪了!

大家说,像这样的修辞手法我们学过吗?

学过,当然学过,这叫什么啊,

这就是互文!两句话里面可以相互交替使用的。譬如有同学说的木兰诗里有没有啊,有对不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如果按字面解释是将军百战后全部都死了,没一个活着,而士兵们一个都没事,全部都活着回来了,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打仗如果打成这种状况,那才真见鬼了,是不是?呵呵!

那应该怎么理解,应该是将士们经过百战,九死一生,有的战死,有的凯旋归来了。是将士们,将军和士兵都有,他们各有死的,各有活着回来的!

再来一个最典型的互文,叫:战城南,死郭北!这句话怎么翻译?

难道要翻译成:在城南打战,死在城北?在南边打战却死在北边,诈尸了不成?

所以,应该怎么翻译啊:战城南,死城南。战郭北,便死郭北!

明白没有?这就是互文。

我们接着回来看将军白发征夫泪这句。头发都白了,士兵们都泪流满面了,愁不愁啊?

很愁啊,对不对!哪位同学再说说,哪首更愁?

优秀中学语文教学实录范文篇2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大量的阅读可以陶冶情操,培养语感,增多积累。今天我给大家推荐的诗歌就是永嘉四灵之首的南宋诗人赵师秀的《约客》。

现在我们请两位学生表演哑剧——用动作和表情表达出“等人,久不至”的心情。看看谁表演的最传神。

生:上台表演(鼓掌)

师评价:两位学生表演的都很好,第一位同学的表情特别到位,把“等人,久不至”的无奈和焦急的心情都表达出来了。

生:鼓掌。

二、初读感知

师:有人说三分诗七分读,诗歌的朗读很重要,对于这首诗老师已经让同学课前先预习,背诵。所以会背的背,不会背的齐读诗文。

生:齐读诗文。

师评价:很整齐,古人说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我相信经过反复的朗读,大家今天能达到这个要求。好,下面我们听录音,欣赏别人有感情的朗读。(放录音)

师:听完录音,相信同学们都有不同的感想,现在我把时间交回给大家,我们一起来初步感知,疏通全诗。

布置讨论任务:1、正音2、解决字词疑惑3、介绍作者

生:学生同桌互相读,合作指出对方问题,共同解决字词疑惑。

师:指名学生读诗文,教师正音,指出重点字词读音。

生:自由练习读诗文,勾画出生僻及不理解的字和词

师:请一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作者。

生:我代表第5小组介绍作者:赵师秀(1170——1219),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他同徐照、徐玑和翁卷并称“永嘉四灵”,人称“鬼才”。有《赵师秀集》二卷、《天乐堂集》一卷,已佚。仅有《清苑斋集》传世。我的回答完毕,谢谢。(鼓掌)

师:好,这位同学介绍的很到位,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做好课前预习。

三、品读赏析

师:有人说读一首诗只读懂字面上的意思只是浅层次的阅读,真正会读诗之人不仅会背会写还要读懂文字背后的千山万水,今天我们这堂课就想让同学们以《约客》为例举一反三,做一个真正会读诗之人。

幻灯出示

设疑引思(学生讨论并解决问题):

1、前二句交待当时的环境和时令,营造了怎样的气氛?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请同学们再细细读读课文,看看诗文后两句主要写了些什么?有谁能发表自己的意见觉得作者的心情在漫长的等待中有着怎样的变化?“闲敲棋子”时诗人沉静在一个怎样的心境之中?

师:(提示)应抓住关键字,词来进行品析,悟出作者的情感。

生:展开讨论

师:好,时间过的好快,同学们的讨论真热烈,我相信接下来你们的回答将会很棒,很精彩。现在请准备好的学习小组派代表来展示你们的讨论结果。

生1:我代表第2小组展示我们讨论的结果,我们认为前二句交待当时的环境和时令,营造了一种雨声不断,蛙声不停的气氛,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引出后面的两句诗。我的回答完毕,谢谢。(鼓掌)

师:回答的很好,老师提示:既然是这样寂静的夜晚,处处蛙太吵了,能否改成几处蛙?为什么?从这一角度来思考,更有利于我们去明确营造这样气氛的写作目的,好,有谁要进行补充的?

生2:我们第3小组认为这里蛙声鸣叫实际上是想衬托周围的安静。我的回答完毕,谢谢。(鼓掌)

师:太聪明了,那么老师问大家这种写法你们以前有学过吗?

生:(全班回答)这样的诗词的写法我们学过,叫“以动衬静”。

师:对,“以动衬静”我们在以前学过,如辛弃疾《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小结)诗的前二句中的“黄梅”、“雨”、“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

师:紧接着我们赏析后二句,请同学们再细细读读课文,看看诗文后两句主要写了些什么?

生:我们第1小组认为诗文后两句主要写了人物的心情。我的回答完毕,谢谢。(鼓掌)

师:很好,有谁要补充的?

师:没有其他小组要补充了,看来大家都同意第1小组的看法,都认为诗文后两句主要写了人物的心情,那作者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赏析时我们应抓住哪些关键字来品析呢?我们结合第二题一起来回答。好,那个小组来展示讨论结果?

生1:我们第4小组觉得作者的心情在漫长的等待中变的烦躁不安,生气。赏析时我们应抓住“闲”字重点品析。我的回答完毕,谢谢。(鼓掌)

师:很好,有谁要补充的?

生2:我们第4小组觉得作者的心情在漫长的等待中除了变的烦躁不安,生气,还有焦急的心情。我的回答完毕,谢谢。(鼓掌)

生3:我们第1小组认为赏析时我们除了应抓住“闲”字,还应紧扣“约”重点品析。我的回答完毕,谢谢。(鼓掌)

生4:我们第6小组认为赏析时我们除了应抓住“闲”、“约”,还应紧扣“落”字重点品析。我的回答完毕,谢谢。(鼓掌)

师:大家的回答都很好,的确,抓住关键字,词来进行品析,能更好的理解诗文,从而悟出作者的情感。这首诗的后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分焦急地等着,没事可干,“闲敲”棋子,静静地看着闪闪的灯花。下面我们来一起品析“约”。

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

师:有人说到等到夜半三更了还“闲”不如改成“忙”可以吗?让生讨论。

生:踊跃回答。

师:(小结)好,敲打棋子在我们同学看来各有深意,同学们由于自身的经历不同,体验也不同,其实千百来对这首诗就有不同的理解,幻灯出示材料:

近日偶读《千家诗》书中赏析云:“此诗描写诗人初夏的雨夜期客不至的烦躁之情。

师:老师认为诗文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

看来敲打棋子也是人生的一大快事这是特定情境下的一种生活态度和修养,这是身处纷扰俗世的现代人所应该学习的。

师:我们再来读一下闲敲棋子落灯花。我建议同学们做一个动作用你的手轻轻的敲打桌子一起念:闲敲棋子落灯花

生:齐读:闲敲棋子落灯花

师: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学则须疑。疑点往往是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如果在关键的地方抓住一些疑难问题,深入思考,就会使读书不断得到深入。因此,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多提问题的习惯。好,下一环节我们就从多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吧。

质疑探究(学生提出问题)

生提出问题:1、“黄梅时节”的意思?

师:①谁来说说黄梅时节的意思?

生:我知道,“黄梅时节”是指农历四月,五月。

师:好,很准确,老师补充介绍“黄梅时节”。幻灯出示: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黄梅成熟的时节,不仅雨量偏多,而且又阴晴不定。

生提出问题:2、在读之前请问读诗要注意哪几点?

生:我知道要注意节奏,情感这两方面。

师:很好(鼓掌),明确读诗要注意这几点:重音、节奏、停顿、情感。

生提出问题:3、这样梅雨连绵的季节正是农闲的季节,在这样的夜晚里家家户户会做什么呢?

生1:在雨中约朋友相聚,听雨,听蛙声,下下棋,喝喝酒。

生2:在听听雨声,期待明年的丰收,规划着他们的生活。

生3:站在窗前随意望去,青草掩映的池塘,听到蛙声此起彼伏,一片郁郁葱葱。

师:大家都很活跃,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很好。其实在这样的夜晚家家户户都有自己休闲的方式,梅雨连绵,这在古典诗词中常用来比喻衬托无穷无尽的闲愁。

师: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一环节大家都很积极,希望同学们保持多问的好习惯。

四、诵读巩固

师: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接下来让我们伴随着渔舟唱晚古筝曲子一起来感受诗人的那闲适的生活诗意的生活。

生:个别读评价再齐读。

师:真好,同学们的朗诵把我们带入了诗的境界,同学们,其实古代的诗歌是可以吟唱的,尤其是宋代这种吟唱达到了鼎盛,接下来,我想让我们的同学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吟唱一下这首诗,可以套用风格比较接近的歌曲来吟唱一下(节奏、旋律、情感)给你们两分钟的时间。

生:展示并评价。

师:看着同学们这样声情并茂的吟唱,老师也不由技痒,老师喜欢诗歌,我喜欢这样的吟唱。

师示范吟唱,并让生评价。

师:希望老师的吟唱能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并让生再吟唱一两个。

生:展示。(鼓掌)

五、小结,作业:

师:总结:本诗通过对景物和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了作者久等客不至的复杂心境。

布置课后作业:写读后感。

优秀中学语文教学实录范文篇3

师:同学们都知道,能进入中学语文课本的当代作家很有限,假设这位作家恰好是我们嘉兴人,你会怎么想?

生:非常自豪,了不起。

师:假设这位作家今天来到到了我们中间,你们相信吗?

生:不相信。

师:是吗?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台阶》作者——李森祥老师的到来。

师:课前我们已经自由阅读过课文,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文中哪个画面你印象最深?

生:父亲洗脚,洗出很多泥水,让我震撼。

生:父亲把三块大青石背到家里。

生:父亲腰闪了后,母亲给他治病。

……

师:还有很多很多。

今天,就让我们跨上李森祥为我们搭的《台阶》,去感受细节的魅力。

细节是什么?细节是做完作业后母亲的一句“早点休息”,细节是讲完题后老师问询的眼光;细节是生病后同学送来的笔记。很多轰轰烈烈的事情最终会被记忆之海吞噬,但其中鲜活的、个性化的细节却像散落的鱼鳞,漂浮在海面上熠熠发光。今天就让我们放慢脚步,细细品味铺陈在文中的一个个细节,来读懂父亲,读懂作者,读出自己。

师:文中哪些细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形象有何特点?

老师先为大家做个示范:文中有一个细节老师印象很深,在第10段。当父亲决定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后,他开始了漫长的准备:一块砖、一片瓦、一张角票,这有用吗?

生:有用。

师:看,老师这儿也有一个罐(举起储蓄罐),里面放了一分、二分的纸币和硬币,是二十多年前的收藏,后来淡忘了,昨天拿出来数数,只有六块多,能有什么用?父亲放的也是小票,但多年后,父亲用他的执着而又踏实艰苦的奋斗,造起了九级台阶,这让我很震撼,你觉得父亲是个怎样的人呢,老师认为他是一个有毅力的,肯吃苦的,有愚公移山精神的人。?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来分析。由于课文篇幅较长,请同学们以合作小组为单位,重点研读第2、5、13、15、19、21、27、30段,看看父亲的形象是怎样在细节中逐渐丰满起来的?

学生合作探究后交流。

生:21段。我从“尴尬”这词中,看出父亲的老实厚道。

生:15段。我可以看出父亲的勤恳努力。

生:我补充21段。从中还可以看出父亲老了,他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生:19段。也可以看出父亲吃苦耐劳,但很快乐。

生:我补充19段。说明父亲持之以恒,虽劳累但还去做,要做就做得最好,可以看出父亲很要强。

生:13段。可以看出父亲始终没改变他的理想,目光中有着羡慕,也有着追求。

生:30段。父亲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很多,但现在老了。

师:父亲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但父亲半晌都没有动,请体会一下父亲的心情。

生:父亲老了,自认为没用了,不能再为家创造一切了。

生:父亲有点自卑了,他失去了中年的气概,进入了老年时代,他再也没有力量为这个家做得更多。

师:劳动是父亲的生命,他现在几乎已经不能劳动,他生命中的辉煌渐渐归于平淡,这时的父亲有些失落,迷茫,无奈。

生:15段。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看出父亲为了目标不懈努力,非常劳苦。

师:能超过三级台阶的草鞋有多少?你想象得出吗?草鞋有人见过吗?

生:没见过。

师:(举起一双草鞋)这是昨天一个农民老伯伯,专门为我编的草鞋,我想请一位同学穿穿看,体会一下。这位害羞的女同学,你来试试看。

师:我来帮你穿,鞋子脱掉,按理袜子也应该脱掉,父亲是没有袜子的。

请走走看,先慢走几步,再跑跑看,体会一下,有点痛是吗?

师:这可能就是父亲的草鞋,父亲天天穿着这草鞋,想象一下,父亲的脚会是怎么样的?

生:脚上都是泥土。

生:脚布满了裂痕。

生:有老茧。

生:有裂缝,有血。

生:可能还有泡。

生:可能还有脓。

师:现在我们通过板书归纳一下:首先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位三级台阶上的父亲,他是一位吃苦耐劳,老实肯干,而又低眉顺眼的父亲。但他用他的毅力,凭着他的要强、不甘心,努力地往上,攀上了九级台阶。那么,九级台阶上的父亲又是怎样的呢?好不容易爬上了九级台阶,可是他在这台阶上有些不自在,跟人打招呼也说错话了,为什么?

生:我觉得父亲虽然坐上了九级台阶,但他还拥有一个普通劳动人民的本性,他虽然坐上九级台阶,在人家眼中地位升高了,但他还是原来的他。

师:他仍然是原来的他,是那么纯朴老实的一个人,所以他虽然人坐到了九级台阶上,可是他的心呢?可能还在三级台阶上。长期以来因为家里的经济地位不高,他的心里面,有一点点自卑。平时对乡邻仰视惯了,忽然有一天可以神气地俯视大家,不习惯,这就是九级台阶上的父亲。再看下去,故事还没有结束,九级台阶造好了,父亲却坐到了门槛上,这中间有着多少的失落、迷茫。

三级台阶上与门槛上的父亲可以划等号吗?

生:不可以。

师:三级台阶、通往九级台阶、坐在九级台阶上、以及坐在门槛上的父亲各有不同的性格侧面。因此这是一个非常丰满的父亲形象。用细节来刻画人物,通过细节把人物写活,李老师用《台阶》给我们做了示范。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细节对人物塑造的作用。实际上,细节也不仅仅是细节,细节背后还藏着深深的感情,接下来我们体会一下,作者在父亲身上究竟倾注了怎样的感情?

生:我认为作者对父亲是一种关心、敬爱。

师:还有呢?

生:我觉得作者很孝顺。

师:孝顺父亲,敬爱父亲。

生:当作者看到父亲老去的时候,心里是怎样的心酸和无奈,他更想看到的是父亲健康的体魄和永恒的青春。

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我觉得应该是怜爱。

师:包含在这些细节里面的感情是复杂的,既有敬爱,又有怜悯。

师:我们通过这样的阅读,不仅读懂了人物和作者,还要读出自己,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所以请想想看,如果这是你的父亲,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生:你辛苦一辈子了,该享福了!

师:我要是父亲,会很感动。

生:父亲,您将是我永远的骄傲、自豪。

生:你担负了整个家庭,现在该让我来承担你的责任。

师:父亲的担子由儿子来挑,好。

生:父亲你辛苦了,虽然你已经老了,但在我心中永远有着你年轻时候的辉煌和灿烂,父亲我永远爱你。

师:父亲,在我心中你永远不老。

师:我们的作家用心灵感受细节,并用它们创造了这么感人的作品,其实不仅《台阶》是这样,我们所学过的很多课文都有感人的细节,记得《爸爸的花儿落了》吗?文章开头提到英子胸前别了一朵花去参加毕业典礼,这是一朵什么花?

生:夹竹桃

师:在这细节中我感觉到的是父亲对女儿的绵绵爱意,女儿对父亲的牵挂。

师:《最后一课》的结尾还记得吗?韩麦尔先生在黑板上使出全身力量写下两个字——法兰西万岁,这个细节感动着所有有爱国心的人。

师:小说中的细节感人,生活中的细节同样打动人。比如每次买冰淇淋给女儿,她总让我咬第一口,那甜甜的滋味你给过你母亲吗?

生:给过。

师:生活中感动你的细节肯定很多,请你拿起笔,描写你所熟悉的一个人的感人细节。请大家静心的回忆哦!

(师来回巡视)

生:有一次上学时父亲为我推车,下大雨,摔了一跤,我流泪了,我现在借这个机会,想对我的爸爸说:“我爱你。”

生:我想起我的爷爷,他没有什么地位,有一次,爷爷用颤抖的双手从那件打了几个补丁的衣服里掏出了几颗糖,递了过来。他说:“孙女,这糖是供过菩萨的,吃了好。”就这简短的一句话,我觉得爷爷非常爱我,我感受到了他对我深深的感情,虽说我不大爱吃糖,但是我听了爷爷的话,感动地哭了。

生:有一次,补习班结束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可是在北风中,我看到了妈妈,她用她同样的冰冷的手捂住我的手不停地搓着,我用我迷离的双眼看着他的眼睛,我看到的是一种母亲所独有的爱,是一种温暖,是一种爱的流露,我顿时觉得母亲是无可替代的。

师:谁说我们这代孩子不懂感情,刚才这几位同学说的小细节,深深地深深地打动了我。

生活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但是在这些细节的背后是人生,是情感,李老师用他的敏感和才情捕捉了那么多细节,这些细节很平凡,但却让人持久感动。所以今天这节课,我想启发大家的是,在今后的人生中多多关注细节,把握细节,演绎细节,因为——细节决定成败。

师:最后还有一个环节,请允许我代表我们的同学,为李老师献上一份礼物,你们猜,这个礼物会是什么?

生:一双草鞋。

师:我们同学跟我想到一起了,昨天特意请那个老伯伯,做了两双草鞋,一双我要珍藏起来,一双我想送给我们的李森祥老师。

(鼓掌)

师:李老师,这是我们的心意。(送草鞋)

师:接下来请同学利用这宝贵的机会向我们的李老师提问。

生:李老师,你既然那么爱你的爸爸,你是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你爸爸的爱的呢?

李:爱的方式当然有很多种,我的父亲已经去世二十多年了,每年我都到他的坟前去坐一会儿,感觉就是在和父亲交流。当然还有一种更好的方式,父亲当年这么努力,我现在主要靠写作来维生,我要像我父亲一样努力,好好地写作,我现在还是比较勤奋的,我一年写作量至少三五十万字,谢谢。

生:我想问一下,你为什么想起写这篇课文的?

李:首先是素材的需要,写作首先肯定要写你自己身边最熟悉的人,或者最熟悉的生活,只有最熟悉的人,最熟悉的生活,你才有可能把握好,也才可能打动我们的读者。

生:李老师,我想问一下,因为这篇文章非常感人,他几乎打动了我们全场的每一个人,我都想要哭了,我想问一下你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不是自己的内心也是跟我们现在朗读这篇文章时有同样的触动呢?有没有眼泪在眼睛里打转呢?

李:我认识很多的作家,可以这么说吧,作家都是比较敏感的,情感是很丰富的,很多作家在写作的时候,一边写作一边流泪,我呢,情况有所不同,我的眼泪很珍贵,我很少流泪,或者说写作的时候很少流泪,谢谢。

师: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交流就到这儿。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李老师。(鼓掌)下课。

优秀中学语文教学实录范文篇4

第一板块:文意理解

师:一上课我就感受到大家青春的热情,让我们带着这种热情完成这节文学欣赏课。

(出示)(两个任务:文意理解 课中比读)

师:文意理解,这个很简单,说说《孔乙己》阅读的初步感受。思考一下,组织一下自己的语言。

生1:首先是社会炎凉、群众的麻木、科举的罪恶。

师:前面应该有一个总说,“我觉得——”

生2:我觉得这篇文章很有趣,孔乙己就是一个笑料,作者写孔乙己的遭遇是对封建社会的抨击,说白了,揭示了社会的丑陋和科举的罪恶。

师:孔乙己是谁的笑料呢?是看客们的笑料。建议不要用太随意的口语,“说白了”。

生3:我体会到孔乙己是可有可无的人,在这个社会上没有地位。

师:他既不是长衣帮,也不是短衣帮,是一个可怜的社会边缘人物。“可有可无”这个词概括得很好。

生4:我通过孔乙己的遭遇,感受到了社会炎凉。

师:这个发言切入到文学作品的范围来了。刚才我们谈的是初步的感受,这是一篇小说。讲一点东西:《孔乙己》是鲁迅先生最喜爱、最满意的作品之一。他说:“创作此文,意在描写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这是20世纪文学史上最经典的短篇小说之一。孔乙己本身有弱点,正因此,他遭遇了许多令人同情的变化。

(出示)(《孔乙己》是运用“儿童视角”来编排故事、塑造人物的小说。小说以咸亨酒店小伙计的口吻,讲述他眼中的孔乙己的凄惨遭遇。)

师: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文章是用“儿童视角”写的?

生:《最后一课》。

师:师啊,小弗朗士的眼睛就是儿童视角。还有《社戏》《我的叔叔于勒》等等都是如此。

师:(出示)(《孔乙己》巧妙地进行“场景设置”,在“咸亨酒店”让孔乙己“出场”“退场”,子这个场景里集中地表现人物、叙述故事。

同学们,《最后一课》场景在哪啊?(在教室)你看,马上触类旁通了吧?教室就是场景,那么《社戏》的场景在哪?(在船上)很好啊,知道了场景。

师:(出示)(《孔乙己》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表现文中的重要任务孔乙己和丁举人。文中对丁举人的描写就是虚写。对孔乙己的叙述中也有虚写的内容,如听人说。

师:(出示)(《孔乙己》从丰富深刻的“角度”叙写了孔乙己的故事,对他与酒店的关系,对他的“偷”的描写,“手”的描写,“脸色”的描写,对众人的“哄笑”的描写,我们都可以进行专门的欣赏。)这篇文章的文章价值就在于多角度、多线条描述孔乙己的变化。

师:(出示)(专家评述:小说突出地从三个方面表现了孔乙己的人物特征:长衫,语言,手。长衫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语言直接呈现人物的文化背景,手的不同阶段的功用隐喻孔乙己的人生命运。

第二板块:课内比读

师:鲁迅先生的文章,有不少是可以用“课中比读”的方法来进行品读欣赏的。如《从百草园草三味书屋》《雪》《故乡》《闰土》等。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对比,南方的雪与北方的雪对比,故乡的从前和今天对比,少年闰土和成年闰土对比……《孔乙己》同样能够这样,请把视线落到4、11段。通过细致之处的对比来感受孔乙己的变化。

师:比如,孔乙己拿钱的动作,开始是排,而后是摸。请从两段中找出细微的地方,然后阐述表达了什么?动笔。先画下来,再分析、旁注。活动时间,五分钟。

(生写)

师:将见解写在书中,自己欣赏,各自表达,可以举手了。

生1:我从孔乙己之前“身材高大,青白脸色”到后来的“又黑又瘦”可以看出:孔乙己的命运变化和丁举人的残暴。

生2:我从孔乙己的外貌变化,以及他之前与人争辩,但最后用哀求的眼神说:“不要取笑。”可以看出,孔乙己已经不争辩了,说明孔乙己内心已经没有尊严了。

师:已经没有自尊了。心理防线完全没有了,你分析得很好,孔乙己的巨大变化,不仅是身体方面的。

生3:孔乙己以前是“穿着长衫”的,看得出他内心轻视劳动人民;后来孔乙己穿着“破夹袄”,看得出他的身心遭到了严重的摧残。

师:象征身份的长衫永远不见了,如何不见?有许多空白,让我们思考。

生4:孔乙己以前站着喝酒,现在却只能坐在地上喝酒了。说明他的人生已经很凄惨了。

师:注意,这个对比牵动着我们不好的心情。他的双腿被打折了,永远站不起来了。

生5:孔乙己以前总会搪塞别人的嘲笑,现在却只是哀求。

师:这位同学非常锐利。象征身份的长衫没有了,语言也彻底摧毁了,命运巨大的变化带来了他的两个巨大变化。

生6:我从孔乙己掏钱由“排”变成“摸”,说明他以前付钱是分文不少的,是规矩的,带着点炫耀,而现在已经很落魄了,不但赊账还不了,一碗酒钱也不够。

师:“排”带点炫耀,带点童趣,这样对比是有表现力的。

生7:以前孔乙己是在酒店里喝酒,但是现在却只能在门槛外边。天气冷,不进屋,是因为心里不想再被人嘲笑。

师:这个分析太深刻了!原来喝酒会争辩,为自尊反驳,但现在他悲惨地坐在外面,无法站立,令人揪心。

生8:孔乙己以前与掌柜聊天,现在一话不说就走了。因为他已经没有了尊严。

师:这可能是他一生中的最后一碗酒了。

生9:以前,他要两碗酒和一碟茴香豆,现在他只要一碗酒。

师:对,他什么都没有了,只有四文大钱。

生10:他以前还会争辩,现在喝酒根本不理会嘲笑。现在只是用极低的声音,哀求不要取笑。我看出了他身体极其虚弱,不乐观,不从容。

师:这是孔乙己第一次撒谎,他的腿断了。请关注“秋风过后”到“换上棉袄”了这一段,这是环境描写,这里为何要关注到天气的内容?

生11:增加了悲凉的气氛,反衬穿破夹袄的凄凉。

生12:天气冷了。但孔乙己依然来喝酒。可呢个是深知自己时日无多了,想喝最后一碗酒。

师:发现得真好啊!这就是环境描写的魅力。

师:这样小结一下。

第4段 第11段

孔乙己的出场 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于退场

正常 残疾

伤痕 断腿

长衫 夹袄

青白脸色 黑色的脸

眼睛大大的 哀求的眼神

师:还有,时令、语言、语气、动作、形貌、姿态、酒量、钱数、手的用途……这些对比,把精神和肉体受到了巨大摧残的孔乙己形象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激起了人们深深的思索。——思索孔乙己的命运及命运告诉我们的道理,也许就是个人原因,也许是社会原因。

师:刚才大家阐述得很好,唯一不足的是手的用途阐述得不够到位。写字的手、读书的手、喝酒的手、数钱的手、被吊起来的手、爬走的手……写尽了孔乙己的性格命运变化。

第三板块:小结

师:学习小结。“比读”是一种优秀的阅读方法,有“比读”必有“反复”,有“比读”必有细节,有“比读”必有“深入”,比读既能训练阅读的能力,也能培养思维能力。这节课我们进行了文章的理解,进行了“课中比读”,感谢同学们精彩的发言,谢谢!下课

优秀中学语文教学实录范文篇5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现在是课前三分钟活动时间。请轮到今天登台的同学上来。

生:尊敬的老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朗读一篇短文,它的题目是《生命无草稿纸》。

小时候练书法,开始我都是用废纸来写。学了很长时间,但一直没有大的长进。父亲的一位书法家朋友对我父亲说:“如果你让孩子用最好的纸来写,他可能会写得更好。”父亲便叫我按照书法家朋友所说的去做。果然,没过多久,我的字进步很快。父亲很惊奇,去问那书法家朋友。他笑而不答,只在纸上写了一个“逼”字。父亲顿悟:这是让我因惜纸而逼迫自己写好字。

的确,平常的日子总会被我们不经意地当作不值钱的“废纸”,涂抹坏了也不心疼,总以为来日方长,平淡的“废纸”还有很多。实际上,这样的心态可能使我们每一天都在与机会擦肩而过。

记得有一则谚语是这样说的:“如果你想过河,请先把帽子扔过去。”因为帽子己在那边,你别无选择,只能想方设法地过河。正是有了“逼迫”,人才会尽全力发挥自己的潜能,兵家所谓“置于死地而后生”也是这个道理。

生命并非演习,而是真刀真枪的实践。生活也不会给我们“打草稿”的时间和机会,人们一页页漫不经心或全心全意写下的“草稿”,都会成为人生无法更改的答卷。

(大家静静地享受这美文……)

师:确实,生命并非演习,而是真刀真枪的实践,希望我们能过好、过充实每一天。请大家用掌声感谢这位同学给我们带来这么好的精神享受,谢谢。

师:今天这节课的任务是学习课文第10、11段,理解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请同学们打开课文。

师:我们先来分角色朗读第10段。(两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进行朗读)

师:现在请一位同学来点评一下刚才三位同学的朗读。

生:我认为三位同学朗读得不错,语气上能够体现出掌柜和酒客对孔乙己冷漠,体现酒客对丁举人的敬畏,特别是读到“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这句话时声音颤抖更能体现对丁举人的敬畏。

师:好,点评得不错。

师:(出示幻灯片)现在我们围绕着第10段,完成下列问题。形式是分组进行抢答。

生:我们回答第二题:“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这句话透露了丁举人的心狠手辣,非常残忍。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从上文可以知道,孔乙己不是大盗,只是小偷,偷的仅仅是书呀、纸、笔之类的小东西,他去丁举人家偷东西也只是偷小东西,而丁举人把他抓住后打一下也就罢了,可是却打了大半夜,而且打折了腿,可见丁举人的心狠手辣,非常残忍。

师:说得太好了,给点掌声鼓励。

生:我们小组回答第一题:“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这句话透露了丁举人是一个有权有势,凶狠霸道的人。

师:何以见得?

生:从“竟”字可以看出,孔乙己会偷到丁举人家去是自己发昏,出乎大家的意料。还有“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这句话的语气中可以看出大家对丁举人的敬畏之情。

师:分析得好!

生:我们组回答第三题:酒客与掌柜的对话,反映了当时人心之冷漠,侧面写孔乙己的遭遇,丁举人的残忍,心狠手辣。

师:现在仅剩第四题了,哪个小组能回答这个问题?

师:这问题由老师来回答:正是读书人出身的丁举人置孔乙己于死地,作者设计这样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当时科举制度造成了两种读书人,少数爬上去的成为残酷的压迫者,多数爬不上去的成为悲惨的牺牲品。读书人为追求功名而苦读经书,不过是拿经书作为敲门砖,一旦爬上去,就根本不讲仁义道德,就是残酷的统治者。因此,作者设计这样的情节是尖锐地揭露了科举制度的本质和罪恶。

师: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11段的内容。我们还是来进行分角色朗读,一位同学扮演孔乙己,一位同学扮演掌柜,一位同学读陈述部分。

师:三位同学已经朗读完课文,请同学来点评一下。

生:难为那位同学,这么一个阳光男孩,要读出孔乙己那饿得有气无力的语气,我觉得他们读得相当不错。

师:这位同学的点评很好,而且使用了一个很时尚的词“阳光男孩”。

师:下面我们研读第11段。上一段我提出问题大家思考回答,这一段由大家来研读、质疑、剖析。研读这一段要能说出记叙的几个要素,还要能运用比较阅读法,将此段与孔乙己第一次出场的情景对比着研读。下面属于我们的自由学习、发问、讨论时间。

师:时间到,等一下同学们把自己四人小组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来。先请第7小组的同学说出本段的具体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生:时间——中秋过后的一天的下半天;地点——咸亨酒店

人物——孔乙己、掌柜;事件——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的情形。

师:再请第4小组的同学找出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时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句子,比较孔乙己第一次出场时的情景。

生:我们小组制作了一张表,通过投影机就可以展示。投影机展示。

师:请同学们想想孔乙己前后两个细节动作描写的动词“排”、“摸”各自好在哪里?请一位男同学来表演一下。

一男生上台,用九个硬币作道具。表演“排”字时,只见他把九个硬币一个一个仔细地摁在桌上成为一排,脸上露出得意的神情。表演“摸”时,他分别从四、五个口袋里摸了很久才凑齐四个大钱放在桌子上。

师:感谢这位同学的精彩表演。

现在大家可以更加形象地理解“排”和“摸”这两个动词好在哪里了。“排”体现了孔乙己在只花四文钱的短衣帮面前的得意炫耀的神情。“摸”体现了孔乙己生活每况愈下,穷困潦倒的情形。下面我们开始质疑。

生:请问“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除交代时节气候外,还有什么作用?

生:写晚秋的凉意,给孔乙己的末路更增加一种悲凉的气氛。

生:写小伙计“靠火”和“穿棉袄”有何用途?

生:说明天气寒冷。

生:我来补充,说明天气寒冷,反衬孔乙己只穿一件破夹袄的凄凉。

师:补充得好!

生:掌柜一见孔乙己即讨债,仍然和平常一样取笑,这体现了什么?

生:表现掌柜的唯利是图。

生:表现掌柜自私冷漠,毫无同情心,看见孔乙己这样了还只关心他的钱。

生:通过孔乙己的语言,我们可以看出孔乙己怎样的性格?

生:可以看出孔乙己爱面子,自欺欺人,迂腐麻木。明明腿是被打断的,却硬说是跌断的。

生:从文段中可以看出哪一个词最能体现人心冷漠,社会无情?

生:“笑”字。

师:我们的讨论、质疑到此结束。老师来总结一下,第10、11段这两段文字,先从侧面描写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断腿的遭遇,再从正面描写孔乙己身残气微,不复聊生的惨状。孔乙己到了这个地步,赏柜等人仍然拿孔乙己来取笑,这种笑声越发显得悲凉,更表明当时社会里人与人的关系,冷漠无情到令人窒息的地步。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相当不错,希望以后再接再厉。

师:下面布置今天的作业:完成课文练习二、三题。

(下课)

Copyright © 2022-2023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