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8篇

发布者:追索 时间:2022-11-18 19:09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8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

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8篇

《三字经》把中华传统美德、道德规范和文明修养熔为一炉,其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可读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本课所节选的内容是常识知识,古人用简短精练的语言总结出了“六谷、六畜、七情、五色、五味”分别是什么。教学过程中完成本课的识字教学任务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多朗读、背诵,在反复的吟诵中体会《三字经》语言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了解“六畜、五色、六谷、五味”分别是什么。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或识字教学课件。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黍”为谷物名,指黍米,性黏,可供食用或酿酒。《管子》:“黍者,谷之美者也。”甲骨文的“黍”字像禾上结着累累果实而下垂的样子,有的禾下加水,表示可用黍米酿酒的意思。黍即黄米。

“菽”豆类的总称。

“稷”古代称一种粮食作物,有的书说是黍一类的作物,有的说是谷子,古代以稷为百谷之长,因此帝王奉祀为谷神。

“豕”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猪。它是人类最早饲养的家畜之一。甲骨文的“豕”字,长嘴短脚,肚腹肥圆,尾下垂,正是猪的形象描绘。不过在古代,“豕”和“猪”是略有区别的:“豕”指大猪,而“猪”指小猪。

古文的“曰”字,像口中加一横或一曲画之形,表示从口里发出声音,即说话的意思。“曰”的本义为说、道,引申为叫、叫做,又引申为“为、是”,含有判断之义。

“咸”字从戌从口。从甲骨文、金文看,戌是一种长柄大斧,口为人口,在这里表示人头。大斧砍人头,所以咸的本义为杀戮。《说文解字》:“咸,皆也,悉也。”把“咸”字释作皆、都、悉、尽之义,这其实也是咸字本义“杀尽”的引申。

“赤”古文的“赤”字,由大、火会意,其本义即指大火。火焰赤红,故又引申指红色。《说文解字》:“赤,南方色也。从大从火。”按照古代五行学说,南方属火,其色为赤,故许慎解释为“南方色”。此外,“赤”字还有空净,赤裸等义。

2.朗读指导

本文节选自《三字经》,顾名思义,每句三字,属儿歌节奏,因此朗朗上口。读课文时,适宜打着节拍来读,可以用手、用脚打着拍子读(称为“手舞足蹈”法);也可以同桌互相拍手读……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以节奏和速度为重点,读得欢快、有力。

3.活动提示

(1)“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这一活动的安排是对课文的巩固和再现。让学生在熟练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总结出“六畜、五色、六谷、五味”分别是什么。教师可以把学习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一背、写一写。

(2)“猜一猜,讲一讲。”这是一次小型的综合学习活动。学生在前几册的学习中,对“字理识字”这种识字的方法并不陌生,看图猜字这一活动受到很多学生的喜欢,同时又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猜出来的字编写一个小故事。图中的汉字分别是:井、炙、猎、射、涉。

4.课时安排:1课时。

相关资料

建议让学生背诵《三字经》全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先扶后放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徐帅朴实无华、平易近人、严格要求子女,甘为人民公仆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研读第二则小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布衣”的含义,结合人物的情绪变化进行个性化的朗读。

教学准备:

音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板书课题)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说说这布衣元帅指的是谁?(出示课件)

质疑:你觉得元帅平时的衣食住行会是什么样?布衣指的又是什么?

引语:徐向前为什么会被称为“布衣元帅”,我们一起到文中去了解一下。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现在我们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读文情况:边听边思考:

1、指出读错的字音。

2、用心观察这篇课文与以往所学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师:其实3个小故事表达的都是同一个主题,那就是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课件)这是全文的总起段。在这段话中你觉得哪两个词语最能概括徐帅的精神品质。(板书:功高盖世、朴实无华)能用上这两个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三、精读第二个故事《看门老人》

这三个故事中哪个故事充分体现了“徐帅比普通人还普通的布衣情怀”?我们就一起走进《看门老人》请大家看阅读提示。

(一)默读“看门老人”这个故事。

(二)画:新娘在去见徐帅时想到了什么?令她没想到的是什么?(做好标注)

(三)想:从新娘的想法前后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

(四)读:结合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新娘想法的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学生汇报,老师指导。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3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答案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

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

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4、齐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1、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后,合作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横线标示出来。

3、齐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4、用波纹线勾出文中阿姨和母亲说的话,仔细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5、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

6、全班交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的?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课后拓展。

1、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一写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

2、创设情境,补充对话。

①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小朋友给抱着孩子的阿姨让座。

②在人来人往的超市里帮素不相识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买的东西。

③大街上,帮助一位残疾的叔叔捡他掉在地上的东西。

板书设计:

阿姨奶奶、将心比心

母亲护士、将心比心

人人、将心比心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4

教学目标:

1、通过老师介绍、自学、同桌讨论等学习形式,丰富对《三字经》21—26节内涵的.了解,学习古代名人圣贤刻苦学习的精神。

2、朗读、背诵《三字经》21—26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其中《三字经》就是中国古代流传最为广泛的读本之一,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而且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背诵。

2、这几天我们已经学习了《三字经》下篇1—20节,先分小组来背一下。(学生背诵)

3、这部分《三字经》讲述了历史朝代的更替演变,你从中了解了哪些历史知识呢?(学生汇报交流)

二、新课

1、《三字经》从21节开始讲述历名人圣贤的故事。今天我们学习21—26节,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会更大。

2、先请大家把书翻到104页,再对照拼音,把这些内容读正确,读流利。

3、自读,指名读,正音。

4、先看21节,这里的“仲尼”指的就是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孔子的学问很大,被人们尊称为“圣人”,他还有三千个弟子呢!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受人们敬仰的大教育家,他曾经拜一个7岁的孩子做老师呢,这个孩子的名字就叫“项橐”,这就叫“师项橐”。同学们想不想听听这段有趣的故事呢?(老师讲故事)课题研讨教案

5、古代的圣贤都如此勤学好问,我们普通人更应该勤奋学习。

6、指名读“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齐读。

7、22节中讲的“赵中令”是指一个名叫“赵普”的人,宋太祖赵匡胤做皇帝时他担任中书令,身居宰相高位。关于“赵中令”赵普勤奋学习的事,我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介绍一下。

8、齐读“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9、下面4节中还讲了很多人勤奋学习的故事,因为内容比较多,所以我们分小组来学习。第一组学习23节,第二组学习24节,第三组学习25节,第四组学习26节。你先读读《三字经》,再读读下面的文字说明,想一想你学习的这一节内容中讲了哪些感人的故事?用笔圈出人物的名字,用横线画出感人的事情。

10、学生对照资料自学。

11、指名交流,同时朗读相关内容。

三、总结深化

1、看来我们今天的收获真的很多很多,不仅认识了许多古代名人,而且了解了他们勤奋学习的感人故事,谁能带着对这些人的敬意来朗读《三字经》。(指名读,齐读)

2、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勤奋学习的老师和同学,我们不仅要向古代名人圣贤学习,更要向身边的人学习。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5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

学生对天山不了解,只能通过图片向学生展示天山优美的景色,并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借助字典,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天山景色、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自读自悟

1、我能把课文读流利

2、我能读准下列词语

戈壁滩白缎山涧飞泻洄水涡俯视五彩斑澜

饮马无限生机白皑皑撑开枝丫马蹄溅起

重重叠叠幽静萦绕五彩缤纷绵延矫健马鞍

3、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我还知道作者是按什么方法来介绍天山哪些景物的。

三、合作、探究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a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

b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主要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朗读四自然段: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

四、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板书设计:

4七月的天山

走进天山:雪峰溪流

游览的顺序、再往前走、森林

感受大自然的美、热爱祖国、壮丽河山

再往前走:野花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6

教学目的:

1、 通过有表情的朗读,体会大自然的这份充满生机的和谐之美。

2、 能正确读写课后十个词语,掌握8个生字“腿、莓、式、刷、唤、咧、牧、献”等。

3、 能在文中找到表示声音的词,融入自己的感受把它们读好,并能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给省略好处填充内容。

4、 能仿照3——5自然段的样子,说说6、7自然段。

教学重点:

1、 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

2、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首大自然万物和谐共存之歌的美。

教学难点:

在读中感悟,展开想象的翅膀,能仿照3——5自然段的样子,说一段话。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 同学们,你们一定看见过下雨,那你们听到过小雨唱歌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30《雨儿在歌唱》。

2、 谁来读读课题,指名读,齐读。

二、 初读课文:

1、 雨儿都唱了些什么歌?快打开书读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拼读音节,把字音读准。

2、 检查词语(课件):

歌唱 小腿 草莓 献给 唤醒

大哈欠 伸懒腰 游泳池

弯弯曲曲 红红绿绿 各式各样

3、刚才同学们读的时候,有两个长句有点儿难,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读读。

A:开放得真像游泳池里的/各式各样的阳伞一样美呢……

B:大自然献给我们/一片红红绿绿的/会唱歌的雨……

4、同桌两个人合作读一遍全文。

要求:(1)听对方的读音如果有不准的帮助纠正。

(2)要把语句读通顺。

(3)读完后标好自然段。

5、这课书共有几个自然段?

6、指名读。其他同学找一找你最喜欢雨儿在什么地方唱的歌?听完后,请你用笔在书上画下来。

三、 品读课文:

1、 指名说,你最喜欢雨儿在什么地方唱的歌?

2、 同学说,老师板书。(小溪、草地、土地)

3、 分别学习:(随机出示课件)

(1) 学习雨儿在小溪里唱歌:

A:指名读,其他同学想一想,雨儿唱的是一首什么样的歌?你从哪看出来的?

B:同学从字、词、句中谈感悟。

C:处理省略号。

D:这是什么季节的雨阿?

E:指导朗读。个别读,齐读。

(2) 学习雨儿在草地上唱歌。

(3) 学习雨儿在土地上唱歌。

4、 过渡:雨阿,雨阿,满世界会唱歌的雨,快拿好书齐读后4个自然段。

? ? ??四、拓展:

1、为什么说大自然献给我们的雨是红红绿绿的雨?

2、雨儿在小溪里、草地上、土地上会唱歌,雨儿还会在什么地方唱什么样的歌呢?

3、同学自己思考。

4、 小组讨论。

5、 照书上2、3、4自然段的样子说一段话。

板书设计:

30雨儿在歌唱

小溪里 丁丁丁

草地上 沙沙沙

土地上 刷刷刷

…… ……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丰富的想象、细腻的描写、美妙的文字,为我们创设出了一副生机勃勃的大自然画面。这么美的文章,我觉得从孩子的读入手,让孩子们在读中去感悟这首“春之歌”。

1、开始初读部分我采用了自己读、同桌读和指名读,这里不仅是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让孩子们进一步的在读中体会大自然的美。

2、品读部分采用让孩子们自由选择所喜欢的段落来学习,学习的中心是“雨儿唱的是一首什么样的歌?你是从哪看出来的?”让孩子们围绕中心找词、句,读词、句,说感悟,再有感情的读,来达到学习的目标。

3、拓展部分既给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空间,又是写话的训练好时机。让学生的课堂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7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过乡村生活的经历吗?想了解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吗?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麦哨》这课文,读完后,相信你一定有美好的感受。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应”“和”“乐”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注意“肺”“嚼”“裹”的字形特点。

2、同桌互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乡村孩子淳朴可爱,乡间景色美丽亲切,孩子的活动丰富多彩,孩子的情感热烈活跃。)

3、同桌交流,小组交流。

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默读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部分,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a、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了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月季花,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会产生一种意境的美)

b.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将一个五彩斑斓的田间世界再现出来,同时

也蕴涵着一种丰收的喜悦)

c、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这里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也写出了孩子们的玩耍是那样地贴近自然,更写出了作者由衷的赞叹。阅读时,要读出赞叹的语气)

2、把你最喜欢的、感受最深的部分读听。

感受全文,积累语言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课外拓展,丰富语言

按照本组课文的读书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和《同步阅读》中的相应文章。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8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2、教学难点。

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三、教学准备。

蝙蝠、雷达的图片,仿生学资料,生字卡片。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

2、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11课。(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

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生反馈: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

5、可以用课题拓展法蝙蝠与雷达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三)生自主学习。

1、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文中有什么疑问,请练习疑问句的读法。

2、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上问题。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交流自读情况。

4、请生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

5、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Copyright © 2022-2023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