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基础模拟测试卷及答案

发布者:飞哥 时间:2024-3-6 23:11

生态学基础模拟测试卷及答案

在各领域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试卷,试卷是课程考核统计分析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试卷的信度、效度、区分度、难度四个方面。你知道什么样的试卷才算得上好试卷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态学基础模拟测试卷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态学基础模拟测试卷及答案

生态学基础模拟测试卷及答案 1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自然环境中影响生物有机体生命活动的一切因子是 ( )

A.限制因子

B.生态因子

C.生存条件

D.环境因子

2.“春化”作用的主导因子是 ( )

A.水分

B.温度

C.光照

D.生物

3.水生动物保持体内水分得失平衡主要是依赖 ( )

A.渗透压调节

B.减少水的消耗

C.获取更多水分

D.储水组织储存水

4.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同体称为 ( )

A.菌根

B.菌丝

C.根瘤

D.子实体

5.不能直接参与植物生理代谢的气体是 (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水汽

6.在山区出现的、方向有昼夜转换现象的地方性风叫做 ( )

A.焚风

B.山谷风

C.陆风

D.海陆风

7.生长在热带潮湿气候条件下的植物,具有相似的外在形态特征,其芽位于离地面较高处的枝条上,这类植物的生活型称为 ( )

A.高位芽植物

B.地上芽植物

C.地面芽植物

D.地下芽植物

8.某生物种群波松分布的方差为V,平均数为m,且V

A.成丛分布

B.均匀分布

C.随机分布

D.群集分布

9.东亚飞蝗的大发生在种群数量变动中属于 ( )

A.周期性波动

B.不规则波动

C.季节消长

D.种群平衡

10.植物分泌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的影Ⅱ阳称为 ( )

A.他感作用

B.抗毒作用

C.他毒作用

D.抑制作用

11.1866年首次定义“生态学”一词是由 ( )

A.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

B.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C.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

D.英国植物学家布朗

12.生理有效辐射是

A.红光、橙光、蓝紫光

B.红光、绿光、蓝光

C.红光、青光、绿光

D.绿光、青光、蓝紫光

13.种群环境的容量决定于 ( )

A.温度、光、水、营养、行为

B.非生物环境、生物特性、遗传特性

C.食性、行为、适应能力

D.温度、光、水、空间、适应能力

14.个体数量多、覆盖面积大、生物量高、体积较大、生活能力铰强的植物种是 ( )

A.建群种

B.优势种

C.伴生种

D.亚优势种

15.在生态系统中,全部初级消费者所消耗的能量与全部次级消费者所消耗的能量相比( )

A.少

B.多

C.相等

D.大约相同

16.生态学建立时期的主要研究内容是 ( )

A.个体及种群生态学

B.全球生态学

C.生态系统生态学

D.群落生态学

17.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K对策者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B.K对策者个体小、寿命短、存活率低,但增殖率高

C.K对策者适应多变的栖息环境

D.K对策者是以提高增殖能力和扩散能力取得生存机会的

18.生物群落是 ( )

A.生物种内许多个体组成的群体

B.许多动物组成的群体

C.许多植物组成的群体

D.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19.若X=某物种出现的样方数/样方总数×100%,则X是 ( )

A.密度

B.频度

C.多度

D.优势度

20.中国植物群落分类中将许多群落划归在同一个群丛的标准是 ( )

A.层片结构相同,建群种也相同

B.层数相同,各层优势种也相同

C.群落中所有物种都相同,层片结构相同

D.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优势种相同

二、填空题:2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21.我国环境保护的内容是:(1)保护自然资源;(2)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3)倡导绿色业;(4)提倡持续农业;(5) ____ 。

22.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指群落____现象。

23.大气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主要表现在空气的化学成分和空气____两个方面。24.从岩石或裸地开始的原生演替叫____。

25.两个或多个种群争夺同一对象的相互作用称为____。

26.土壤满足生物对水、肥、气、热等要求的综合能力叫____。

27.生态因子归纳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____和人为因子五大类。

28.我国的沼泽可分为木本沼泽、____、苔藓沼泽。

29.植被分布主要是受____和水分条件以及两者组合状况的影响。

30.旱生植物增加水分摄取的重要途径是____ 。

31.长江流域夏季干热风和秋季____ 是造成水稻空瘪粒形成的主要原因。

32.寄生蜂将卵产在昆虫幼虫体内,随着发育过程逐步消耗宿主的全部内脏器官,这种介:寄生和捕食之间的种间关系称为____ 。

33.由植物分泌的化学物质,对自身或其他种群发生影响的现象,称为____。

34.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是生产者、____和分解者。

35.氮气是一种惰性气体,绿色植物一般不能够直接利用,必须通过____作用,才能:大部分生物所利用。

36.表示某物种在一个群落内的丰富程度,常用____ 。

37.芦苇生长期高可达2 m,冬季地面及其以上部分枯萎,来年从地下又长出新的茎叶,按饶基耶尔生活型分类,此植物应属____ 植物。

38.生态因子综合作用构成生物的____ 。

39.短时间内种群数量猛增造成种群爆发或大发生,具有不规则或周期性波动的生物都i能出现____。

40.如果群落中的建群种只有一个,则称该群落为 。

三、判断题:41~5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41.生态因子综合作用构成生物的生存环境。 ( )

42.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 )

43.某物种在一个群落内的丰富程度常用多度表示。 ( )

44.K对策生物种间竞争的能力较强,不易遭受激烈变动,死亡后返回平均水平的时间较短,不容易走向灭绝。 ( )

45.自然环境中影响生物有机体生命活动的一切因子是生态因子。 ( )

46.生态学向宏观方向和微观方向发展,并与其他领域的学科交叉。 ( )

47.植物花芽分化和形成中,光照时间起着主导作用。 ( )

48.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 )

49.种群呈“s”型增长时,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量的l/2时,种群的密度增长越来越快。

50.趋同适应的`结果是使同种生物形成多种生态型。

四、简答题:51~5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51.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52.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53.变温的生态作用有哪些?

五、论述题:54题。20分。

54.论述生态系统的稳定机制及反馈调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B 2.B 3.A 4.C 5.B6.B 7.A 8.B 9.B 10.A

11.C 12.A 13.B l4.B 15.B16.A 17.A 18.D 19.B 20.D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21.保护生物多样性

22.成层

23.运动

24.旱生原生演替

25.竞争

26.土壤肥力

27.生物因子

28.草本沼泽

29.热量

30.发达的根系

31.寒露风

32.拟寄生

33.他感作用

34.消费者

35.固氮

36.多度

37.隐芽(或地下芽)

38.生态环境

39.种群爆发(种群大发生)

40.单建种群落(单优势种群落)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41.× 42.√43.√44.×45.√ 46.√ 47.×48.√49.×50.×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51.(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2)不同物种问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是简单的物种集合;

(3)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

(4)具有一定的结构;

(5)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6)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7)具有边界特征。

52.(1)综合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4)阶段性作用;

(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6)限制性作用。

53.1.植物:(1)促进种子萌发;(2)促进植物生长;(3)提高植物产品的品质;(4)促进植物开花结实。

2.动物:(1)加快发育速度;(2)增加昆虫的产卵数。

五、论述题:20分。

54.(1)稳态机制: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常常趋向于达到一种稳态或平衡状态,使系统内的所有成分彼此相互协调。这种平衡状态是通过自我调节过程来实现的,借助于这种自我调节过程,各个成分都能使自己适应于物质和能量输入和输出的任何变化。例如,某一生境中的动物数量决定于这个生境中的食物数量,最终这两种成分(动物数量和食物数量)将会达到一种平衡。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如雨量减少)使食物产量下降,只能维持比较少的动物生存,那么这两种成分之间的平衡就被打破了,这时动物种群就不得不借助于饥饿和迁移加以调整,以便使自身适应于食物数量下降的状况,直到调整到使两者达到新的平衡为止。

(2)反馈调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属于反馈调节。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就叫反馈。反馈有两种类型,即负反馈和正反馈。负反馈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反馈,它的作用是能够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或稳态,反馈的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例如,如果草原上的食草动物因为迁入而增加,植物就会因为受到过度啃食而减少,植物数量减少以后,反过来就会抑制动物数量。另一种反馈叫正反馈,正反馈是比较少见的,它的作用刚好与负反馈相反,即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一系列变化,反过来不是抑制而是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成分所发生的变化,因此正反馈的作用常常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或稳态。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正反馈的实例不多,下面我们举出一个加以说明:如果一个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为死亡而减少,鱼体死亡腐烂后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鱼类死亡。因此,由于正反馈的作用,污染会越来越重,鱼类死亡速度也会越来越快。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正反馈往往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但是它常常是爆发性的,所经历的时间也很短。从长远看,生态系统中的负反馈和自我调节将起主要作用。

生态学基础模拟测试卷及答案 1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 ( )

A.以植物为研究主体

B.以人类为研究主体

C.以动物为研究主体

D.以种群为研究主体

2.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 ( )

A.地球因子

B.限制因子

C.替代因子

D.一般生态因子

3.下列条件中,能提高雏鸡的孵化率,降低“死胎”率的是 ( )

A.昼夜变温

B.恒温条件

C.高温条件

D.低温条件

4.当水量低于植物生长所需最低点时,植物会 ( )

A.萎蔫

B.烂根

C.休眠

D.缺氧

5.在下列哪种条件下,土壤养分有效性最好,最有利于植物生长 ( )

A.pH5~6酸性

B.pH6~7_微酸

C.pH7~8微碱

D.pH8~9碱性

6.下列现象中属于风对植物的有利影响的是 ( )

A.风媒

B.“旗形树”

C.风折

D.矮化

7.下列属于原地实验的是 ( )

A.实验室中通过罩笼,研究棉铃虫的发育和死亡

B.在田间通过罩笼,研究棉铃虫的发育和死亡

C.应用人工气候箱研究不同温度对昆虫发育和死亡的影响

D.用线粒体和细胞核DNA标记序列,分析证实欧洲大陆的沙漠飞蝗来自两个起源地

8.睡莲属于 ( )

A.浮水植物

B.沉水植物

C.挺水植物

D.多浆植物

9.在一些水域中,由于氮、磷等矿物质过多而引起一些浮游生物的突然增殖,并引起水色异常,即赤潮现象。这一现象属于 ( )

A.生态入侵

B.种群平衡

C.季节消长

D.种群爆发

10.群落发育初期的主要标志是 ( )

A.植物优势种的良好发育

B.植物伴生种的良好发育

C.植物建群种的良好发育

D.植物亚优势种的良好发育

11.下列生物在生存斗争中是K对策生物的是 ( )

A.蝼蛄

B.金雕

C.乌龟

D.蟾蜍

12.高原植物叶肉组织具有丰富的含较多单宁或胶状物质的异细胞,其作用是 ( )

A.形成CO2的储库

B.增加抗寒、抗旱能力

C.有利于增加光的吸收量

D.吸收高原增多的紫外辐射

13.油菜的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属于 ( )

A.气候生态型

B.生物生态型

C.土壤生态型

D.不属于生态型

14.种群分布调查得分散度S2和平均数m,若S2=m,即每一个体在任何空间的分布概率是相等的,其分散度S2等于平均数,种群的分布为 ( )

A.随机分布

B.均匀分布

C.群集分布

D.成丛分布

15.在渔业生产上为获得持续最大捕捞量,海洋捕捞时,应使鱼类的种群数量保持在( )

A.K/2

B.K/3

C.K/4

D.K/5

16.植物分泌毒素抵抗微生物入侵称为 ( )

A.他感作用

B.抗毒作用

C.他毒作用

D.抑制作用

17.下列生物属于r对策的是 ( )

A.蝗虫

B.大象

C.丹顶鹤

D.银杏

18.关于群落概念的叙述,下列不正确的是 ( )

A.群落的特征就是植物个体的特征

B.群落内植物与动物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关系

C.群落内植物与植物之间构成一定的相互关系

D.群落内动物与动物也具有一定的相互关系

19.物种频度从高到低分A、B、C、D和E五级,其中属于E级频度的种类往往是 ( )

A.优势种

B.伴生种

C.偶见种

D.残遗种

20.植物受低温的伤害决定于降温的速度,它表现在 ( )

A.温度一直缓慢降低到-20℃,植物冻死率高

B.温度迅速降低到-10℃,而后缓慢降低到-20℃,植物冻死率低

C.温度缓慢降低到-10℃,而后迅速降低到,-20℃,植物冻死率低

D.温度缓慢降低到-10℃,而后迅速降低到-20℃,植物冻死率高

二、填空题:2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21.由树木构成防护森林带,风可以从林冠上方和下方通过,这种林带结构是____

22.营养级之内的能量转化效率包括组织生长效率、____、同化效率和维持价四种。

23.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和____。

24.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且能____ 的疏松层。

25.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这是减少散热的一种形态适应,这一适应常被称为___ 。

26.地形是通过改变其他生态因子而对生物产生影响的,所以地形称为____生态因子。27.生态系统中生物有机体在能量代谢过程中,将能量、物质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生物产品(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等)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____。

28.根据演替起始基质的性质不同,生态演替可划分为____和次生演替。

29.根据形成生态型的主导因子不同,将植物生态型分为气候生态型、生物生态型和____三种类型。

30.当环境条件相当一致,且生物没有群集的要求,则该生物种群的内分布型是____。31.山坡有凸形、凹形和____ 三种基本形态。

32.种群是____ 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33.个体生态学的基本内容与____ 相当。

34.根据植物对土壤含盐量的反应,可将植物划分出盐土植物和____。

35.种群各个年龄或年龄组的个体数占整个种群个体总数的百分比结构称为____。

36.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受海洋季风和湿气流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依次有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的气候,相应的变化植被依次出现____ 、半干旱草原区和干旱荒漠区三大植被区域。

37.群落随着气候季节的交替,形成周期性变动,群落呈现不同的外貌,叫群落的____。38.冲积物母质上发育的'土壤较风积物母质上发育的土壤,其肥力____。

39.在太阳光谱中央附近,可分为紫外光区、可见光区和____ 三个区。

40.认为群落并非自然界的实体,而是生态学家为了便于研究,从一个连续变化着的植被连续体中,人为确定的一组物种的集合,这种群落性质观点是____。

三、判断题:41~5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41.酶的活性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温度越高对生物体的发育和生长的速度越好。( )

42.在经常有大风的地区,只有最善于飞行的动物生存。 ( )

43.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耗散结构。 ( )

44.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需要大量二氧化碳,所以农业施肥只用含二氧化碳含量多的肥判就可以了。 ( )

45.植物的性别决定只由其基因决定,而不受其他任何因素影响。 ( )

46.多度是指群落内各物种的个体数量。既可以是个体的绝对数量,既可以用各物种的个体在群落中的比率来表示。 ( )

47.生物的生态位重叠必然导致竞争。 ( )

48.太阳能和化学能只有通过绿色植物,才能源溽丕断地输入到生态系统,成为消费者和还原者的唯一能源。 ( )

49.栖息地的减少和改变,滥捕乱猎和污染是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 )

50.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生物与环境。 ( )

四、简答题:51~5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51.简述种间竞争的竞争类型。

52.什么是初级生产、次级生产?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53.什么是优势种、建群种?

五、论述题:54题,20分。

54.论述捕食者与猎物的协同进化。

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B 2.B 3.A 4.A 5.B 6.A 7.B 8.A 9.D l0.C

11.B l2.D l3.B l4.A l5.A 16.A l7.A l8.A l9.A 20.D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21.通风结构

22.生态生长效率

23.价值流

24.生长植物

25.Allen规律

26.间接

27.生物生产

28.原生演替

29.土壤生态型

30.随机型

31.直形

32.群落

33.生理生态学

34.碱土植物

35.年龄结构

36.湿润森林区

37.季相

38.较高

39.红外光区

40.个体论观点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51.种间关系是生活于同一生境中的所有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种间.关系主要包括竞争、捕食、共生、寄生或他感作用等。

(1)种间竞争是指两种或更多物种共同利用同一资源产生的相互竞争作用。一般将种间竞争分为干扰竞争和利用竞争两种。种间竞争的一个重要原理是竞争排除原理,其主要内容是,当两个物种开始竞争时,一个物种最终会将另一个物种完全排除掉,并使整个系统趋于饱和。

(2)一种生物攻击、损伤或杀死另一种生物,并以其为食,称为捕食,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捕食与被捕食者应保持着平衡。否则生态系统将会被破坏。

(3)共生是生物间的一种正相互作用,包括偏利共生和互利共生。

(4)寄生是一个物种从另一个物种中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物质获取营养,并对宿主造成危害。

(5)他感作用是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中的化学物质,对其它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52.初级生产是指地球上的各种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辐射能以有机质的形式贮存起来的过程。

次级生产是指生态系统初级生产以外的生物有机体的生产,即消费者和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所制造的物质和贮存的能量进行新陈代谢,经过同化作用转化形成自身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

初级生产是自养生物有机体生产和制造有机物的过程,而次级生产是异养生物有机体再利用再加工有机物的过程。牧草被牛羊取食,同化后增加牛羊的重量,牛羊产奶、繁殖后代等过程都是次级生产。

53.优势种是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植物,它们通常是那些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较大,生活能力较强,即优势度较高的种。

建群种是在优势层的优势种中起构建群落作用的植物。分单建种群落和共建种群落。

五、论述题:20分。

54.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另一物种的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性状又作为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的进化现象称协同进化。捕食者与猎物的相互适应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捕食者通常具锐利的爪,撕裂用的牙,毒腺等或其他武器,以提高捕食效率,猎物常具保护色、警戒色、假死、拟态等适应特征,以逃避被捕食。

蝙蝠能发放超声波,根据回声反射来确定猎物的位置;而一些蛾类能根据其腹基部“双耳”感受的声纳逃避蝙蝠的捕食。不仅如此,某些灯蛾科(Arctidae)种类能发放超声波对付蝙蝠的超声波,并使其堵塞或失灵。更有趣的是,为了对付蛾类这种“先进”的防卫系统,蝙蝠还能通过改变频率,避免发放蛾类最易接受的频率,或者停止回声探测而直接接受蛾所产生的声音以发现猎物。捕食者与猎物的相互适应是进化过程中的一场真实的“军备竞赛”。

在捕食者与猎物相互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常常是有害的“负作用”倾向于减弱。捕食者如有更好的捕食能力,它就更易得到后裔,因此自然选择有利于更有效的捕食。但过分有效的捕食可能把猎物种群消灭,然后捕食者也因饥饿而死亡,因此“精明”的捕食者不能对猎物过捕。

Copyright © 2022-2023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