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寻找最美教师观后感
2023年寻找最美教师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3年寻找最美教师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节到了,王校长就推荐我们观看《闪亮的名字——寻找最美教师发布仪式》,我知道王校长是一个很务实的人,我相信她的眼光。于是,周二下午我们再次观看了颁奖典礼,再一次深深地被感动。十位最美乡村教师和一个最美支教团队,用他们的执著与坚守,用他们的爱心与责任,用他们的无私与奉献,更是用他们的生命与忠诚,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教育诗篇。
邓丽——27岁的邓丽放弃了武汉当白领的工作,带着憧憬和好奇,来到了海拔1800米的高原小学,成为这里唯一的一位女老师,也是有史以来的第一位英语老师。在邓丽老师的教导之下,在她的快乐教学中,孩子们的成绩变好了,缺席率降低了,孩子们的心境变得开朗乐观了,她一个人为这个学校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邓丽成了孩子们心中最美的大姐姐,也是绽放在高原上的美丽之花。
徐德光——贵州省遵义市的扇子林教学点,建在群山环绕的半山腰上,周围几个村寨的孩子都要到这里来上学。全校15名6到10岁的孩子,每天都要在密林杂草中穿行两三个小时才能到学校,山高林密,灌木丛生,当年18岁的徐德光就是这样用五年时间,一刀一刀劈出了孩子们的求学之路。五年的劈山开路,徐老师的双手伤痕累累,劈成了残废。为了修建新的学校,一个人,一匹马,徐老师就这样将9万多块砖搬上了山。每到下雨,徐老师总是用白龙马把孩子一个一个送回家,甚至为此摔断了两根肋骨。对大山的赤诚,对孩子的挚爱,使徐老师从18岁坚守到了55岁。他是孩子们心中最美的爸爸老师。
于贵琴——1990年,因为责任心强、教学成绩突出,于贵勤从县重点小学分配到这所入学率合格率都只有10%的孤山小学,那一年她34岁。她是老师却又像妈妈一样抚养大了一群孤儿学生,她是校长却八年如一日深夜坚守在锅炉房,她已经到了退休年龄却放心不下没有改建完成的校舍,如今,56岁的于贵勤已经在北大山脚下的孤山小学守了22年。她是孩子们心中最美的妈妈老师。
达祖小学志愿者团队——这是一群富有激情的80后和90后,一群远道而来的支教老师,一个不同地区人组成的团队,一个去世后仍不远离去的灵魂,不同的人生却选择了同一种生活,不同的理想却有着共同的希望。他们,泸沽湖达祖小学教师团队,用热情和努力,改变了大山深处孩子的命运,用知识的力量,带领当地村民致富,打开了山里少数民族与外界的一扇窗。这一群特殊的老师,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原来都有着不同的工作和生活,而现在,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志愿者。300多人的志愿者接力团队,让一个百分之七十的村民都不识字的小村庄的孩子们,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让学校里的电脑课、英语课、美术课、音乐课一应俱全;村里人大都只到过镇里,这里的孩子却可以到上海、南京办画展。这一切是因为孩子们有一群特殊的老师,他们就是评为最美乡村教师的达祖小学志愿者团队。
宋玉刚——远离拉萨120多公里外米拉山脚下的日多乡,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海拔高达4600米。夏季这里暴雨裹挟冰雹,冬季风雪交加,零下30多度的极寒,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有一所牧区小学,很多人都望而却步,可15年前,一个22岁的汉族小伙子,从拉萨师范学校毕业后,却主动写下志愿来到高原,当时学校没水没电,和他一起来的老师一个个都走了,但宋玉刚却选择了留下。作为“藏二代”的他,坚守藏区十五年,一句藏语都不会的他,花了整整四年的时间,从一个单词到一个句子,最终能熟练地用藏语进行教学和交流。为了不让一个孩子失学,他的足迹踏遍了牧区的每一个角落,把孩子们一个一个接到学校读书。为了给远离家庭的孩子一个温暖的家,他那不足20平米的房子成了孩子们生活和学习的快乐老家,他和妻子成了孩子心中最美的藏族阿妈和汉族阿爸。
还有肖山、刘效忠……
一个半小时的颁奖典礼,感动的泪水一次又一次从我脸上悄悄滑落。当我看到老师们一次又一次悄悄拭泪的时候,我知道,他们和我一样感动。
感谢最美乡村教师带给我和老师们的感动和收获,与他们相比,自己变得渺小了,举起茶杯,润润沙哑的嗓子,想想最美教师,默默鼓励自己,好好工作,坚持下去,无怨无悔。
最美如你们!希望我们每位教师都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