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俗的作文
潮汕民俗的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潮汕民俗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潮汕民俗的作文1
潮汕工夫茶名扬海内外。工夫茶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爱、精、洁、思。这五个字的深刻涵养,正体现了潮汕文化儒雅的“和”的思想。喝茶早已成为潮汕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饭后喝茶,闲聊喝茶,茶几乎陪伴着潮汕人的`每时每刻。就连学校的办公室里,老师们在课间也会抽空喝上—杯茶。潮汕的美食是最负盛名的。潮汕地区有“美食之乡”的美称。
潮汕地区濒临海洋,海鲜自是必不可少的美味。血蚌就是—种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会买—些血蚌。家里人煮—锅开水,把血蚌放进去闷—会儿,大约—分钟后就可以取出来吃了。掰开蚌壳,会看到带着血的蚌肉,吃起来鲜美却不带腥味。
潮汕小吃也是非常有特色的。出名的小吃有炒糕粿、蚝烙、鲎粿等,还有—些专门做供品的粿品,如红桃粿、鼠粬粿等。潮汕小吃注重色香味形名俱美,做工精细,让人流连忘返。
潮汕民俗的作文2
环,潮汕人称“耳钩”,在潮汕民俗中应用甚广,在潮汕婚俗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潮汕传统婚俗中耳环是必备之物。男女双方定亲时,男方备礼物到女方家下定亲事。礼物通常是一对金耳环或一枚金戒指,还有饼食、糖果、白糖和面条等,这是表示订婚的信物。在潮阳关埠一带,女子若是在23虚岁或25虚岁时结婚的,男方必须买一对金耳环给女方的母亲。
古时的潮汕地区,男子若是妻子早亡,岳母家有未出嫁的小姨子,岳母疼惜未成年的外孙没人抚养,也对女婿的印象不错;而姐夫也有意娶小姨子续弦,便由父母出面,带小姨子上门来见姐夫。迎接小姨子得由父母亲自出面。在红色茶盘上放一对金耳环、一对金戒指,奉至小姨子面前。小姨子若是捡起金耳环,便是暗示小姨子被钩住,表示愿意接替姐姐,与姐夫缔结秦晋之好。这就是“逆婚姻”,也叫“接枝”。
在金平月浦、澄海冠山等地每年都有“赛大猪”的民俗活动,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全生猪为主要祭祀品,其隆重程度堪称潮汕赛会之最。这些大猪咧着大嘴、口含大柑、憨态可掬,猪背上戴大红花,这是当地人祝愿年年五谷丰登,大吉大利。有的.人家还会为大猪戴上耳坠,以显示其财气,也为了能得到人们更多的赞誉。
潮汕民俗的作文3
“观古宜鉴今,无古不成今。”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代代相传。其中发源于岭南的潮汕文化,在灿若星辰的众多传统文化中绽放出独有的光芒。
星河横流,岁月成碑。在悠长的岁月中,潮汕人民一直坚守着传承的初心,诸如乔林烧火龙、普宁英歌舞和榕西青狮舞等民俗时至今日仍焕发新意。而其中的青狮舞,让我记忆犹新,深感震撼。
新年伊始,我跟着父母回到了家乡,有幸在这里感受到纯粹的潮汕民俗。漫步小巷,只见到处张灯结彩,锣鼓喧天,春意渐浓。我好奇地环顾四周,希望寻找到有趣的民俗表演。正当我走到街头时,一抹耀眼的绿抓住了我睁大的'双眼。
爸爸告诉我这叫青狮舞,是潮汕地区别具特色的舞曲艺术。狮是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自古以来舞狮就寄托着人们驱魔辟邪、纳福迎祥的美好愿望。揭阳的民俗活动里多有舞青狮的习俗,以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生活美好。和煦的暖阳下,青狮的一喜一怒,一乐一惊,都惟妙惟肖、虎虎生威,顿时引来了不少观众。“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暖风袭来,青狮的眼睛瞪得像铜铃,似乎装下了苍穹,闪着万丈绿光。长须鬈发,如翠玉一般,糅进细碎阳光,在光与热中迸发力量。蓦然跃进,是龙腾虎跃;骤然静伏,是龙盘虎踞。青狮的吼声,和着观众的喝彩声,孩童的笑声,溢满了全村,牵动着我的心弦。
倏地,又是一阵“咚咚锵,咚咚锵”的震天的响声。匍匐在地上的青狮腾空跃起,迅疾如霹雳,喜、怒、醉、睡一整套动作,一气呵成。紧接着,是一声发自肺腑的吼叫,引人恇惧,又忽而转为轻声细语,引人大笑。观众连声叫好,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在这片苍穹下,空旷的土地上,舞青狮,似乎从未停止。它被寄予的一份份殷切祈愿,一抹抹无限春光,化合成潮汕人民心中磅礴迸发的力量和信念。
流连于舞青狮表演中,我仿佛看到一只只青狮,在时光洪波中流转出动人的光影。在亘年漫月中,它依旧未变,依旧焕发生机,历久弥新,依旧是潮汕人民心中最淳朴的艺术。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舞青狮——中华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却也积蓄了时间的力量,沉淀了民族的热情。
缄默间,一句话在我的脑海浮现:古老的种子,它生命的胚芽蕴藏于内部,只是需要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播种。古与今的磨合中,青狮舞不仅是我心中最喜欢的一种潮汕民俗,还是流淌于血脉中的文化,是异乡人掠见潮人诉求的心灵窗口,更是我们永远向前、永葆热情的信念。这也许就是——一方水土,和来自心底的信仰。
潮汕民俗的作文4
正月十一日是一年一度“行头桥”的日子。吃过晚饭,我和爸爸妈妈兴冲冲地来到石狮桥。哇!桥上张灯结彩,小桥旁边挂满灯笼,桥上一盏盏花灯在夜风中摇动,像一只只大型的萤火虫,漂亮极了。
行头桥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走来,慢慢地汇集到桥头。人们有说有笑,兴高采烈。桥头人山人海,想一条长河久不停息。我们随着人流慢慢地走着,像蜗牛在爬行。好不容易地挤到了桥上,在桥上还没歇息,就被人们挤向桥的另一头。人们争先恐后地去摸石狮头,据说摸了会有好运气……
潮汕民俗的作文5
潮汕渔民过去出海捕鱼有在左耳上戴金耳环的习俗。以前渔夫出海捕捞,常逢风浪,生命无保障,葬身鱼腹的事时有发生。故有“今天我吃鱼,明天鱼吃我”的.俗话。一次台风过后,一具渔夫尸体漂至异乡,赤身裸体搁在沙滩上。虽然侥幸免于葬身鱼腹,却成了乌鸦、海鸟的肉食。凑巧同船一幸存者经过这里,不忍目睹,他想把那残缺的尸首收埋。可是,沿海渔家苦相同,谁家能买得起棺木呢?只得忍着万分悲恸,赶走乌鸦,就地在沙滩上挖一个坑,将尸首草草埋下。这幸存的渔夫回家乡后把这事与人说了。从此,潮汕渔夫常在左耳别上一只耳环,大小不拘,厚薄无妨,根据各自的能力,金、银、铜均可。一旦遇不测,不论尸体漂到哪里,谁打捞到,凭着良心,根据尸体身上留下耳环的价值,去换取棺木或草席将其掩埋。后来一些渔民以为这是一种装饰品,也戴起金耳环。解放后,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有气象站,有天气预报,渔民有收音机,海难少了,渔夫戴耳环的习俗也随之绝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