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人忧天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发布者:不是知青 时间:2025-7-26 15:35

杞人忧天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还记得以前背过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杞人忧天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杞人忧天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作品简介

《杞人忧天》是一则寓言,出自《列子·天瑞篇》。文章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文章基本以对话构成,言简意赅,逻辑严谨,读来文气贯通,一气呵成。

作品原文

杞人忧天⑴

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⑵,身亡所寄⑶,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⑷,因往晓之⑸,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⑹,终日在天中行止⑺,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⑻,日月星宿⑼,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⑽,亦不能有所中伤⑾。”

其人曰:“奈地坏何⑿?”

晓者曰:“地,积块耳⒀,充塞四虚⒁,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⒂,终日在地上行止⒃,奈何忧其坏⒄?”

其人舍然大喜⒅,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作品注释

⑴杞:春秋时期国名,在今河南杞县。

⑵崩坠:崩塌,坠落。

⑶身亡(wú)所寄:没有地方存身。亡,同“无”。寄,依附,依托。

⑷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之,的。忧,忧愁、担心。

⑸晓:开导。

⑹若:你。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

⑺终日在天中行止:整天在天空气体里活动。行止,行动和停留。

⑻果:如果。

⑼日月星宿(xiù)不当坠邪: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星宿,泛指星辰。邪,同耶,吗,疑问语气词。

⑽只使:即使。

⑾中(zhòng)伤:打中击伤。

⑿奈地坏何: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

⒀地积块耳: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

⒁四虚:四方。

⒂躇(chú)步跐(cǐ)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躇,立;步,行;跐,踩;蹈,跳。

⒃行止:行动和停止。

⒄奈何:为什么。

⒅舍然:释然,舍弃心事的样子。

作品译文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作品寓意

这则寓言,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这是一则益智寓言,写了忧天者与忧人者两种人。作者不以这两种人为然。

文章重要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在别人耐心的开导下,他又放下心,高兴极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了。另外一个人物,开导杞人的热心人,他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是代表了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开导的方法,还是值得肯定的。这则寓言故事运用对话刻画人物,人物形象分明。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作品道理

这则寓言辛辣地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决不做“现代的杞人”,而要胸怀大志,心境开阔,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成语本意指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杞人忧天原意是要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这是道家的人生哲学的反映。后来,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来形容不必要的无根据的忧虑。

但是如果从积极方面看待杞人忧天的话,则是一种积极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且勤于探究的良好表现。

在人类还没有完全认识自然界之前,一个人提出任何疑问,其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精神本身无所谓错误。可是杞人成天为这个问题烦恼忧愁,而影响到自己的现实身心生活就不对了。未来有很多会发生和不会发生的事情,我们成天只是担忧有什么用?关键是多学知识,了解自然,做好防范。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是否具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状况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平时要注意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防止主观片面性和盲目性。对于一些确实无法认知和解决的问题,我们也不要陷入无休止的忧愁之中而无力自拔。人生乐在豁达。

作品鉴赏

这则寓言出自《列子·天瑞篇》,是一则非常有名的古代寓言。它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这是一则益智寓言,写了忧天者与忧人者两种人。作者并不以这两种人为然。

文章重要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在别人耐心的开导下,他又放下心,高兴极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就浮现在读者的眼前了。另外一个人物,开导杞人的热心人,他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是代表了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开导的方法,还是值得肯定的。古代道家学者长卢子也并不赞成这个开导者关于天地无毁的说法,他认为一切事物既有成,就有毁。而列子认为,天地无论成毁对人来说都是一样的。道的本质在于虚静无为,人也应该以笃守虚静的处世态度,不必在不可知的事物上浪费心智。

这则寓言的客观意义是值得重视的,它反映了当时自然科学在宇宙形成理论上的成果,所谓“积气”、“积块”、“日月星宿亦积气中有光耀者”等见解,其辩证思维水平之高,是令人膺服的。

这则寓言故事运用对话刻画人物,人物形象分明。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文章基本以对话构成,言简意赅,逻辑严谨,读来文气贯通。这则寓言也成为后世文人常用的典故,如李白有诗曰“杞国有人忧天倾”,即出于此。

作者简介

列子,生卒不详,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人,主张虚静无为,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信奉道家的与世无争思想,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他一生安于贫寒,不求名利,不进官场,“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农耕之馀,醉心读书著述,潜心撰文二十篇,约十万多字。流传有《列子》一书,其作品在汉代以后已部分散失,现存八篇《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其中《愚公移山》、《杞人忧天》、《夸父追日》、《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黄帝神游》、《汤问》等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百馀篇,篇篇珠玉,妙趣横生,且影响极大,可谓家喻户晓,广为流传。其中《两小儿辩日》被纳入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篇课文。

赏析二

内容概述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另一个人则为他的担忧而担忧,于是去开导他,说天是积聚的气体,地是堆积的土块,不会崩塌陷落。经过一番解释,杞国人放下心来,开导他的人也很高兴。

艺术特色

对话体形式:文章基本以杞人与开导者的对话构成,通过两人的交流,生动展现了杞人的无端忧虑和智者的理性开导,使故事内容更加清晰直观地呈现出来。

修辞手法的运用:运用了反问,如 “奈何忧崩坠乎?”“奈地坏何?” 增强语气,突出杞人担忧的荒谬。同时使用夸张手法,如杞人因担忧而 “废寝食”,夸张地表现其忧虑之深。

对比鲜明:杞人的极端忧虑与智者的理性开导形成鲜明对比,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两种不同的态度,从而突出故事的寓意。

人物形象

杞人:形象生动,他的忧虑虽显多余,但真实反映了人们对于未知事物的恐惧心理。他缺乏起码的常识和经验,担心的问题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且方法不对,不是积极探索而是消极害怕,以至废寝忘食,徒劳无益。

开导者:智慧豁达,他善于用当时朴素的科学态度去解释自然现象,如以 “天,积气耳”“地,积块耳” 等观点,帮助杞国人解除了忧虑,体现出一种理性、豁达的态度。

寓意解读

批判无谓忧虑:这则寓言主要批判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诫人们不要为毫无根据的事过度担忧,要学会理性思考,科学对待生活中的问题。

倡导理性与乐观:面对未知,应保持理性态度,避免盲目恐慌。开导者的行为和言论倡导人们以平和、坦然的心态面对自然与生活,不要被无端的忧虑所困扰。

体现科学精神:故事中开导者的观点代表了当时 “气一元论” 的宇宙观和天文学上的 “宣夜说”,鼓励人们探索自然规律,而非仅凭迷信或臆想看待世界,具有一定的科学精神。

时代背景与文化内涵

这则寓言创作于先秦时期,当时社会局势复杂多变,百姓生活困苦,生命受到战争威胁,人们对未来充满担忧和恐惧,这种现实的不安与恐惧反映在文中,就是杞人对天地崩坠、自身无所寄托的深深忧虑。同时,它也承载着道家等学派试图引导人们以正确态度面对自然和生活的思想诉求,体现了道家顺应自然、减少人为干扰的思想理念。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