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集锦

发布者:无名布衣 时间:2023-10-23 14:00

高考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集锦

高考语文需要理解掌握文言句式及其特点。对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句式的理解。古今汉语之间又有发展性,在高考语文文言中,有时主谓宾定状补语的位置与现代汉语不尽相同。存在于古代汉语中与现代汉语有整体不同或局部差异的非一般句式,即文言特殊句式。

高考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集锦

高考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

1、【高考语文】其……之谓:可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如:

①野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秋水》

②《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史记》

2、【高考语文】孰与:表示比较选择。翻译为“与……相比”或“谁与谁比,哪一个更怎么样”。如: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3、【高考语文】无乃……欤(乎):表示委婉商榷语气,相当于“岂不是……吗”、“恐怕……吧”。如:

①求!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②举兵伐之,无乃妨于义乎 ——《魏文侯书》

③无乃毁灭先圣,自是非他欤?——《榴窗随判》

④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殽之战》

⑤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勾践灭吴》

4、【高考语文】得无……乎(耶):表示推测性的疑问语气,翻译为“莫非”“恐怕……吧”或“该不会……吧”。

①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

②日食饮得无衰乎? ——《触龙说赵太后》

“得无”本是一个表示测度的语气副词。但在《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得无”是两个词,相当于现在说的“能不”,以反问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

5、【高考语文】何……为:表示询问或反问。翻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或“还要……干什么呢”

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论语》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

③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史记·项羽本纪》

6、【高考语文】奚以……为?: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

7、【高考语文】所以:①表原因,可译为”……的原因“;②表手段和目的,可译为“用来……的人(物或手段等)”。如:

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表示原因)——《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表示原因)——《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表手段)——《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表手段)——《师说》)

8、【高考语文】无以——有以

一般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有用来……的办法”。例如:

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

②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鸿门宴》

③非学无以致,非问无以广识 《问说》

9、【高考语文】比及:等到……的时候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论语·侍坐篇》

10、【高考语文】如何、何如、奈何、何若

“如”“奈”“若”是动词,“何”是疑问代词,它们组成固定格式,相当于现代汉语“怎么样”、“为什么”、“什么样”等。例如:

①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怎么样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奈何取之尽滋铢,用之如泥沙?——为什么 《阿房宫赋》

③此为何若人? ——什么样

④取吾城,不予我璧,奈何? ——怎么办 《廉颇蔺相如列传》

还可以将上述固定形式扩展,变成“如(奈、若)……何”,相当于现代汉语“对(把)……怎么样(怎么办)”。如:

⑤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

⑥奈并累若属何——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可怎么办呢(1996年全国高考试题)

11、【高考语文】其……乎

表示测度、反诘、婉商等语气,视情况可译为“大概……吧”、“难道……吗”等。例如:

①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表测度) 《庄暴见孟子》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表测度) 《师说》

③其孰能讥之乎?(表反诘) 《游褒禅山记》

12、【高考语文】其……其……

表示选择关系。翻译为“是……还是……”。例如:

①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逍遥游》

②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祭十二郎文》

13、【高考语文】谁……者 = ……者谁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为大王为此计者谁?——替大王出这条计策的是谁?

14、【高考语文】宁……耶(乎)

表反问语气,可译为“怎能……呢”

①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呢?

②然而洞庭,深水也,吾行尘间,宁可致意耶?——可是洞庭水深啊,我只能在人世间来往,怎能到龙宫里去送信呢?

③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臧于岩穴邪!——我已经成了宦官,怎么能够自己引退,深探地隐居在山林岩穴呢?

15、【高考语文】岂……哉(乎)

表反问语气,可译为“怎能……呢”“哪里……呢”或“难道……吗”

①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古人说:“死生是件大事。”这怎能不让人痛心呢!

②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

③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结果陷于困穷,难道仅只是溺爱伶人有这种坏结果吗?

④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当他充当里正,受到责打的时候,哪里想到他会有这种境遇呢!

⑤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这些)您的大臣们都能充分地供给,难道大王真是为了这些吗?

⑥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日日夜夜盼望着将军的到来,怎么敢反叛呢!

⑦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象这样的吗?

⑧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赵国哪敢留着宝玉不给而得罪大王呢?

⑨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赵王难道会因一块宝玉的缘故欺骗秦国吗?

16、【高考语文】不亦……乎?

表示反问,“亦”没有实在意义,加强语气。翻译为“不是……吗?”

17、【高考语文】是以……

“以是”的倒装句。翻译为“因此……”

18、【高考语文】奈……何,如……何,若……何。

表示疑问(询问办法)。翻译为“对……怎么办”或“把……怎么样”

19、【高考语文】得无……乎?

表示某种情况的推测。翻译为“莫非……吧?”

20、【高考语文】然则

表示连贯关系。翻译为“既然这样,那么”

21、【高考语文】“何其”“一何”

表示感叹。翻译为: “何其”(多么)、“一何”(这么)。

文言文固定解析

“不亦……乎”?表反问,可译为“不是……吗?”(其中“亦”只起加强语气作用,可不译);

“无乃……乎?”表推测语气,比较委婉,可译为“恐怕……吗?”或者“莫非……吧?”;

“得无……乎(耶)”表猜测、疑问语气,可译为“莫不是……吗?”“能不……吗?”或者“恐怕……吧?”;

“如……何”、“若……何”、“奈……何”都表示疑问的格式,都可译为“把……怎么办?”、“拿……怎么样?”、“对……怎么样?”;

“……孰与……”表示“与……相比,谁……”,常可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

“其……乎?”表猜测或反问语气,可译为“大概……吧?”、“难道……吗?”;

“何……为?”表询问或反问,可译为“为什么……呢?”或“有什么……呢?”;

“有以……”、“无以……”,前者可译为“有什么可以拿(用)来……”,后者可译为“没什么可以拿(用)来……”;

“有所……”、“无所……”,其中“所”是助词,“所……”是“有、无”的宾语,所以前者可译为“有……的”,后者可译为“没有……的”。

表选择语气:

1、“与其……孰若(无宁)……”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与其……哪里比得上(不如)……”。例: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童区寄传》)

2、“不……则“不……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例:①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苏轼《教战守策》)②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孙樵《书何易于》)

3、……,抑……,译为“是……,还是……”或“……,或者……”。

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或者考察其成败的事迹,不都是由于人事所决定的吗?

4、“非……则……”,“非……而……”,相当于“不是……就是……”,“不是……却”。例:①非死则徙尔。(柳宗元《捕蛇者说》)②非字而画。(《促织》)

固定句式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它的分类可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

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

第二种: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休(把怎么样)、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等。

第三种: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这样啊)等。

第四种: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无乃乎(恐怕、只怕)、不亦乎(不是吗)、得无乎(难道吗)、孰与、孰若(跟相)何为(为什么呢)。

1、孰与君少长?(固定格式,孰与,表示比较和选择,意思是跟比较,哪个(谁)?)译:跟你比,年龄谁大谁小?(《鸿门宴》)

2、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固定格式,相当于有所以,意思是:有用来的)译:我就能够有报答太子的机会了。(《荆轲刺秦王》)

3、而卒惶急无以击轲。(固定格式,相当于无所以,意思是:没有用来的)译:大家都惊慌失措,没有用来击打荆轲的兵器。(《荆轲刺秦王》)

4、为之奈何? ( 固定格式,奈何,表示询问,意思是如何怎样。)译:这件事怎么办?( 《鸿门宴》)

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

1、如何;若何;奈何

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中间可以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以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例: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其如土石何?②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③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例: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在这种习惯说法中,如果插入之,就构成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可译为为什么或怎么办怎么对付(处置,安顿),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例: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

2、庸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

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

3、独耶、独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例:①独不怜公子之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⑵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4、何也(何也)、何哉(何哉)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例: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苏轼《石钟山记》)

5、何(奚)以为(何以是以何的倒装,意思是用什么、拿什么、凭什么)、何(奚、曷)译为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呢?例: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季氏》)

6、何之有是有何的倒装,何一般作定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呢?例: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7、安乎、安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呢、哪里呢。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Copyright © 2022-2023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