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岳阳楼记》优质教案一等奖

发布者:广厦寒士 时间:2023-3-9 00:31

初中文言文《岳阳楼记》优质教案一等奖

在平日的学习中,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文言文《岳阳楼记》优质教案一等奖,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文言文《岳阳楼记》优质教案一等奖

初中文言文《岳阳楼记》优质教案一等奖1

教学目标

1、把握全文思路,学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深刻体会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治抱负。

3、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

1、结合时代背景,体会范仲淹的豁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3、流畅地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记叙、写景、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的关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听说过“断齑食粥”的故事吗?它说的是我国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千古名作《岳阳楼记》。

二、作者和写作背景简介。

1、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北宋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中进士以后多次向皇帝上书,提出许多革除弊的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打击,一再贬官。后来负责西北边防,防御西夏入侵很有功绩。一度调回朝廷担任枢密副使、参知事的职务,可是在保守势力的攻击与排挤下,于庆历五年又被迫离开朝廷。写《岳阳楼记》时正在邓州做知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颍州任途中病死。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2、写作背景

北宋庆历四年(1044)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巴陵郡做知州,第二年春重修岳阳楼,6月写信给贬官在邓州的好朋友范仲淹,并附有《洞庭晚秋图》一幅,请他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到庆历六年9月,范仲淹便写了这篇著名的`《岳阳楼记》。

三、朗读。

1、播放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停顿、语气、感情。

2、朗读指导。朗读时应注意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朗读对抗赛。教师对个别朗读错误给予纠正。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学生参照注释翻译课文。

2、结合注释,找学生说出每段应该注意的重点字词句,并说出全段大意,教师给予补充。

3、采用分组挑战式提问,进一步检查掌握情况。

五、课文分析。

1、解题:“记”是一种怎样的文体?

古代的“记”是一种不定体,叙事、写景、状物的成分居多,而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和抱负,或阐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在写法上常常是多种表达方式结合运用。

2、默读全文,说说本文都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

叙事:第1自然段记述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

描写:第2自然段描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

第3自然段描写湖上久雨阴晦的凄凉景象。

第4自然段描写湖上春光明丽的欢快景象。

抒情:第3自然段抒“迁客骚人”登楼睹此的伤感心情。

第4自然段抒“迁客骚人”登楼览之的喜悦心情。

第5自然段直抒作者胸臆,砥砺友人同道。

议论:第5自然段明言其人生志向、治抱负(以“古仁人”为楷模,愈忧民),表露其博大襟怀、坚强意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六、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全文。

2、抄写重点实词和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测。

二、品读第3、4两段,联系上下文体会这两段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学生朗读,教师指导读出感情。)

不同点:第3自然段描写的是凄凉、昏暗、处处险恶之景;产生悲伤之情。第4自然段描写的是晴朗、开阔、充满生机之景;产生喜悦之情。

相同点:都是迁客骚人的“以物喜,以己悲”之情。

三、品读第5自然段。作者对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持什么态度?请说明理由。

作者并不赞赏迁客骚人的这种览物之情,他赞赏的逝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四、讨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为谁而写的?

1、为岳阳楼而写。

属予作文以记之。

2、为滕子京而写。

分析第1自然段:滕子京的处境(谪守),才能(越明年,通人和,百废俱兴)。

引入材料:滕子京对自己的无端遭遣始终耿耿于怀,常常口出怨言。据说,岳阳楼落成之日,他的部下前来祝贺,他却说:“落甚成!待痛饮一场,凭栏大恸十数声而已。”本当高兴之际,滕子京却万般悲伤涌上心头,可见他还没有走出谪官带来的打击。作者写此文有对滕子京的一份劝勉之意。

3、为自己而写。

引入材料:《宋史》记: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堪其乐也。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以力主革除弊,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事谪守邓州。勤爱民,有声,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作者写此文是表明自己一生的追求,是一种自我激励。

五、文中记叙、写景、抒情、议论是怎样结合在一起的?

全文先以叙事带出写景,然后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最后由情抒议,点明全文主旨。做到了情、景、议的高度融合。

六、总结。

《岳阳楼记》的著名,首先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孟子说:“穷则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可是他不肯这样,仍然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来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

本文全篇仅360多字,却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结合起来,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精警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记楼,记事,更寄托自己的心志。

七、布置作业。

1、熟练地背诵全文。

2、仿照课文第3、4两段,写一段即景抒情的文章。

板书设计

岳阳楼记

范仲淹

重修岳阳楼及作记缘由(叙事)

初中文言文《岳阳楼记》优质教案一等奖2

【教材分析】

《岳阳楼记》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范仲淹应老友滕子京之请,为新翻修的岳阳楼写的记文。字数不多,境界宏阔。文章2、3、4自然段集中写景,仅162个字,却描绘了三幅景象:一是写了洞庭湖雄伟壮阔的形势;二是写了霪雨霏霏、凄凉阴森的秋景;三是写了风光明媚、恬静愉快的春景。有总有分,有详有略,细而不腻,粗而不疏,可见作者的概括能力非凡。对比互衬,相得益彰。作者写秋景和春景,完全不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在这篇文章中,写景是为了抒情。为了要写“悲”,就写“霪雨霏霏,连月不开”的阴森凄凉的秋景;而秋景,正是突出了迁客骚人“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悲凉心情。为了写“喜”,就写“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的美好明丽的春色;而春景,正是突出了迁客骚人“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喜洋洋的心情。作者以简洁的语言,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着重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又因情而生发议论,在记山记水的背后,蕴含着作者愈忧民的情怀,其人格魅力,千古传唱,学习时要抓住文脉,理解警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作用。

【设计思想】

本文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不仅立意高远,而且文采斐然,句式整齐中见变化,尤其便于朗读。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反复诵读吟味,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主旨,并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针对《岳阳楼记》广泛使用骈句的方法,引导他们去体会文章语言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另外,对文章语言的品味和主旨的理解,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让学生合作学习,多讨论,不束缚学生思维,发挥学生最大的才能和创造力。

【学情分析】

1、学生虽已在以前学过一定数量的文言文,但是文言功底还比较薄弱,而本文又有较多古今异义、一字多义及句子成分省略的现象,因此会形成文意疏理的一定障碍。

2、学生已经接触过游记类散文和叙事性等散文,形成了相关阅读这类散文的能力,可引导学生进行能力的迁移帮助学习本文。

3、课文主旨的理解是难点,先让学生自主发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重视阅读,学生的诵读水平还需加强训练,必须在反复阅读中方能实现。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领会文章的主旨。

2、深刻体会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治抱负。

【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内涵。

【教学策略与手段】

讲述法图文对照法多媒体教学手段

【课前准备】

学生作品岳阳楼记视频片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将学案发给学生。

2、谈话激情:

同学们,这里有一副对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你们知道它涉及的是哪篇文章,哪一个人吗?

(倾听并进入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引起学习兴趣,为阅读文本作情感铺垫)让学生能够用心感受,使他们进入文本的佳境。

二、自学质疑,整体把握

1、介绍作者,进入新课

2、检查生词预习情况。

3、⑴、师播放课文片段朗诵,学生速读课文,要求勾画出生字词,并结合课文解词。

⑵、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全文共五段:

第一段,赞颂滕子京遭贬后取得的卓著成绩。第二段,描绘气势磅礴的洞庭湖美景,引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疑问。第三段,描绘阴雨天的景色及登楼者低落的情绪。第四段,对晴天美好景色的描绘,写登楼者愉快的心情。

第五段,是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展现,点明中心。

三、交流展示,互动探究

1、学生根据预习时查找的资料说说自已对作者的了解。

2、读课文,给生字正音,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生自主合作解决为主)

3、回答问题,复述情节

4、读书交流,补充质疑。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思考并讨论:

(1)重点词语点拨:

谪守越明年百废俱兴增其旧制作文胜状大观备极

(2)为什么滕子京被贬官仍能“通人和,百废俱兴”?范仲淹为何愿为他作记?

(3)“洞庭天下水”,如此壮观的美景,作者却寥寥几笔,为什么?

(通过问题,让学生讨论、体会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详略的重要)

(4)再读课文,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仔细体味,作者是用了哪些词语取得这样的效果的?

(5)文中有些句子有前后照应的关系,有些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把他们找出来说明他们的关系或作用。

学生活动:

1、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根据所提问题,找出相关语句,概括明确。

2、积极展开讨论,交流。

明确:⑴略⑵大胆发言。(因他俩都能以百姓利益为重,不是太计较自己的得失)

3、文章的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因为“前人之述备矣”,故不必详述,再者,此文写景是为下文议论、抒情服务的)

4、交流合作,回答问题,(衔,吞使近景富于动态和活力。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又加强了气势,绘声绘形。气象万千连用两个数词写洞庭湖上景象变化之多之快,极有声势。)

5、“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为下两段分别写洞庭湖上“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的景象伏线。“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既承接上文写景的句子,又引出下面两段文字,其中“情”“异”守键词,是全篇抒情、议论的基础。行文前顾后盼,文理绵密。

(由情的体悟到理的明晰,以立学习转向合作、探究,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教师要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也要把自已融入学生的探讨中去,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精讲点拨,剖析要点

1、迁客骚人汇聚岳阳楼观赏洞庭景色,心情是否不同呢?清代文学评论家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迁客骚人各自的境遇不同,心情当然也不同,观赏自然景物的感触自然也不同了。

2、两段写景是实景还是虚景?为什么?

3、本文写景的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愁苦之景则悲情必现,写恢之景则喜气洋洋。为何迁客骚人在观赏不同的景色时,感情有如此大的反差?为什么?

学生活动:

1、诵读课文,再次体味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虚景。因为一,范仲淹只到过岳阳楼一次,而本段显然不是描写一次之景;二,“若夫”一词不似实写。

3、不具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治抱负。

(重难点的突破,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五、矫正反馈,迁移运用

1、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引导学生归纳本文主旨。(范仲淹把古代的“与民同乐”的思想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2、补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室俱欢颜,吾庐破受冻死亦足”,比较体会两人的愈忧民的思想,感受异曲同工之妙。

3、引导学生体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内涵,以“范仲淹,我想对你说”为话题,写下自己对《岳阳楼记》的理解。

板书设计: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先后叙事:重修岳阳楼作文以记

天天↓↓

下下写景:暗明

之之(宏伟抱负)抒情:悲喜

忧乐↑↑

而而议论:不以己悲不以物喜(豁达胸襟)

忧乐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基本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老师互动,掌握了文中的名言警句。从学生今天的发言可以看出,他们能够紧跟老师的引导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习风气异常浓厚。散文的风格豪放开阔、刚健雄奇,表现了范仲淹高远不凡的胸襟理想。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一步步走进了他的内心,走进了岳阳楼的精神内涵。并加以引导,让学生展开讨论,发挥学生主动性。通过分析写景的段落,理解作者写景言志的意图,感受作者抒发的积极入世的思想抱负和愈忧民的情感节操。

在教学中,还有不足的地方是学生对作者不同于“迁客骚人”的悲喜观还不是能深入理解。这还需在课后通过练习巩固加强。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