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烛而学阅读理解答案

发布者:窈窕美男 时间:2024-5-22 03:18

炳烛而学阅读理解答案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你所了解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炳烛而学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炳烛而学阅读理解答案

炳烛而学阅读理解答案 1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西汉·刘向《说苑·卷三·建本》)

【注释】

(1)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2)欲:想要。(3)暮:晚。(4)何:为什么。炳烛:点燃蜡烛照明。炳,<动词>点燃。乎:呢。(5)安有:哪有。为人臣:做臣子的。戏:戏弄。(6)盲臣:师旷是盲人,故自称是“盲臣”。安敢:怎敢。(7)好:喜欢,喜好。(8)阳:阳光。(9)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10)炳烛之明:点燃蜡烛照明。(11)孰与昧行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12)善哉:好啊。 (13) 师旷:名旷,因为他是盲音乐师,世称师旷。

【参考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年近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说:“为什么不炳烛而学?”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我怎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过:年少时喜欢学习,就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正午时的光芒,老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点燃蜡烛照明一样。点燃蜡烛照明和摸黑走路比哪个更好呢?” 平公说:“说得好啊!”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暮:晚,为时已晚

②何:为什么

③少:年轻时

④阳:阳光

2、上文中晋平公和师旷谈论的主题是 ,文中“何不炳烛”所蕴涵的比喻意义是 。

答:学习的重要性 暮年学习如炳烛之明,要胜过在黑暗中摸索前行

炳烛而学阅读理解答案 2

炳烛而学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②呼?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汉刘向《说苑》)

[注释]

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国君。②炳烛:点燃蜡烛。

[文化常识]

师旷及其他。师旷是个盲乐师,他名字叫旷,但不姓师,因为他是当时著名乐师,所以叫师旷。这种以职业为姓的现象在春秋时还有:有个著名的工匠名石,世称匠石,有个著名的制作车轮的师傅名扁,世称轮扁。

【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

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讲得好啊!

晋平公(1)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2)学,恐已暮(3)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7)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西汉刘向编《说苑》)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暮 ②安敢 ③善

2.翻译:①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②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3、上文臣闻之中的之属代词,它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迟、晚②怎么敢③好

2、①哪有做臣子的跟国君开玩笑的呢?②点燃蜡烛明行走跟在黑暗中摸索而行哪个好呢?

3、下面一段话。

4、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总比不学习好。

炳烛而学阅读理解答案 3

炳烛而学(13分)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③矣。”师旷曰:“何④不炳烛⑤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⑥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⑦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⑧?”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晋国的乐师,眼睛失明,善于弹琴,精于辨音。③暮:晚。④何:为什么。⑤炳烛:点燃蜡烛照明。烛:光明,显著。⑥为人臣:做臣子的。⑦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⑧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走路比哪个好呢?

小题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4分)

①臣之( ) ②少而好学,日出之阳( )

③盲臣安敢戏君( ) ④善( )

小题2: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是吾剑之所从坠B.故时有物外之趣

C.项为之强D.何不试之以足

小题3:翻译句子。(4分)

①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②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小题4: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句,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听说②好像 ③怎么,哪里 ④ 好

小题2:B

小题3:①我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②哪有做臣子的却戏弄他的君王的呢?

小题4:说明了不管什么时候学习都不算晚,都比不学习好。同时说明,越是年轻,学习越是重要,收获也会更多,成就也会更大。

小题1:

试题分析:这几个字词皆是一词多义,要从句子的意思来判断词义。

小题2:

试题分析:例句中的“之”为“的”,所以是B。A句中的“之”在主谓之间,无义(古文的语言习惯);C句中的'“之”是代词“这”(这件事);D句中的“之”是代词“它”,代“足”。

小题3:

试题分析:“年”“暮”“安”“戏”四个字词要理解准确。第二句的语气要译出来。

小题4:

试题分析:“如日出之阳”“如日中之光”“如炳烛之明”三个比喻中都有了“光明”之物,意为“希望”,意为何时读书学习都是有希望的。

Copyright © 2022-2023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