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而为百世师 阅读答案
匹夫而为百世师 阅读答案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写阅读题就会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匹夫而为百世师 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材料一: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所为。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二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始潮人来如学,公命进上赵德为之即。自是潮之士,皆笃于火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乎孔子之言“君予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群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蒿①凄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战?”元丰七年诏拜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
(节选自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材料二:
碑者、悲也。古者悬而窆,用木。后人书之以表其功德,因留之不忍去,碑之名由是而得。自秦汉以降、生而有功德政事者,亦碑之。而又易之以石,失其称矣。余之碑野庙也,非有政事功德可纪,直悲夫甿竭其力,以奉无名之土木而已矣!
(节选自陆龟蒙《野庙碑》)
【注】①烈蒿:祭祀时祭品所发出的气味。后亦用指祭祀。
阅读题目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元丰七年A诏B拜公C昌黎伯D故E榜曰F昌黎伯G韩文公H之庙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夺,指强行改变,与《陈情表》中“舅夺母志”的“夺”意思相同。
B.出入,指“进出”,与《鸿门宴》中“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的“出入”意思不同。
C.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
D.因,指于是、就,与《孔雀东南飞》中“于今无会因”的“因”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认为,普通人能成为后世榜样,一句话能成为天下准则,这是因为他们的品格关系到自然变化、国家盛衰。
B.苏轼认为自东汉以来,儒道沦丧,历唐贞观、开元之盛,也不能挽救。只有韩文公从普通人里崛起,使思想和文风回到正途,已有三百年了。
C.从前,潮州人不知道学习儒道,韩公指定进士赵德做他们的老师。自此潮州读书人也都专心于学问的研究和品行的修养,并影响到普通百姓。
D.陆龟蒙认为碑表示悲哀,古代安葬时用木头垫在棺材下面,系上绳索,同时在木头上写明死者生平事迹来表彰他的功业德行,碑的名称由此得来。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4分)
(2)自秦汉以降,生而有功德政事者,亦碑之。(4分)
14.请结合材料二分析苏轼为韩愈写碑文的目的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0.ADF【解析】第一处,年号“元丰七年”做时间状语放在句首,应断开。第二处,昌黎伯是韩愈被授予的称号,其 后应该断开。或者看标志词“故”,作为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应放在句首,因此“故”前要断开。第三处“昌黎 伯韩文公之庙”是“榜”上的内容,所以其前应该断开。原文标点为“元丰七年,诏拜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 韩文公之庙。’”
(评分参考: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四处及以上不得分)
11.C【解析】C项错误“太守”的职责不包括军事和科举。A项正确“夺”在文中指“强行改变”《陈情表》中“舅夺母志”的“夺”也是此意。B项正确“出入”在文中是“进出”之意《鸿门宴》中“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的“出人”是偏义复词,指“进入”,二者意思不同。D项正确,文中“因”是“于是、就”的意思《孔雀东南飞》中“于今无 会因”的“因”是“机会”之意,二者意思不同。
12.D【解析】“同时在木头上写明”错,根据“古者悬而窆,用木。后人书之以表其功德,因留之不忍去,碑之名由 是而得”可知“安葬时用木头垫在棺材下面,系上绳索”与“在木头上写明死者的生平事迹来表彰他的功业德行” 这两个事件不在同一时间段。
13.(1)(他)死后如果有知的话,对潮州是不会深切怀念的,这是明明白白的。
(评分参考:“没”译为“死”,1分;“审”译为“明白,确切,清楚”,1分;句意2分)
(2)从秦汉以后,有功业德行、施政办事的活着的人,也为他立碑。
(评分参考:“以降”译为“以后”,1分;“碑”名词用作意动词,译为“为……立碑”,1分;句意2分)
14.①表达深切的悲伤和哀悼之情。②彰显其功德。
【解析】从材料二可知,碑文的两个目的:一是“碑者,悲也”,表示悲伤之情;二是“书之以表其功德”。
(评分参考:一点1分,两点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