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发布者:资三四郎 时间:2023-11-17 20:32

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 1

课标分析

动物在其生活过程中,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行为。这些行为是动物个体或群体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所作出的有规律的、成系统的适应性活动。动物的行为对于维持个体生存和延续种族,都是十分重要的。人们研究动物行为的根 本目的,在于认识和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除有害的动物。

重点、难点

区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学情分析本节知识点清晰,非常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 特点,内容看似简单,但要能让学生建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动物为了生存和繁衍种族,表现出越复杂多样的动物行为特征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在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手段,认真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这个 基本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举例说出动物 的社会行为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动物各种行为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动物的行为,树立正确利用和保护动物的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

第三节

动物的行为

一、

先天性行为

后天性行为

二、社会行为【回忆复习】

1、运动系统的组成

2、关节的结构

3、骨骼肌的组成,特点

4、运动的实现:

屈肘、伸肘、两臂自然下垂、提重物

【导航】

媒体播放:彩蝶翩飞、蜻蜒点水、蜜蜂采蜜、蜘蛛结网,亲鸟育雏、母兽哺乳、雄鹰捕猎、雁群迁飞的图片。指出这些现象都属于动物的行为

讲述: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的动作,包括各种运动方式,动物的取食、攻击、防御、繁殖、迁徙等动作,竖耳、发出声音、 改变体色、静立不动、注目凝视等都是动物的'行为。

对于维持个体生存和延续种族 , 都是十分重要的

【快乐学习】

一、动物行为的分类:

1、先让学生看书了解其分类依据和分类

2、分析课本中出现的动物行为属于哪类

3、教师强调二者的区别及联系

先天性行为:(本能)

学习行为:后天学习所得

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的。

而且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表现出的动物行为也越复杂多样,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4、让学生举例分析动物行为

5、教师举例:

蜘蛛结网、飞蛾扑火、公鸡报晓

猴子表演、小狗做算术 、鹦鹉学舌

母鸡抱窝 大山雀偷喝牛奶

二、社会行为

1、看蜜蜂生活的视频思考

(1)你还知道那些群居动物?

(2)如何判断哪些动物是群居动物?

(3)群体生活的动物要进行信息交流,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哪些?

2、总结:

(1)凡营群体生活的动物,其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性

(2)社会行为动物的特征:组织、 分工、等级

(3)信息交流:声音、形体姿态、动作、气味

3、让学生举例说出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分析它们的交流方式

教师讲述:

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在于认识动物活动的规律 ,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范有害的动物,使人和动物在生物圈中和谐发展。

【巩固练习】

师生共同复习

看图片了解动物行为

阅读课本完成学检导学提纲(一)

并分析讨论课本中的动物行为

看视频思考

分析讨论

交流

然后完成导学提纲

注意补充:

先天性行为特 点:具有持久性

学习行为特点:具有短暂性,容易建立,也容易消退,提高了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布置作业学习检测:课堂自测与智能提升的选择部分

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

2.举例说明动物的社会行为。

(二)能力目标

1.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蚂蚁(或其他动物)的行为。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表述观点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三)情感目标

1.体验与人合作探究,与同学分享交流机会。

2.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注自然的意识。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2.举例说出动物的各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教学难点

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1.课前学生分为两组,捕捉10只蚂蚁放在装有糖、面包、辣椒酱、醋的纸盒里,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也可定时到找到蚁穴处观察自然壮况下蚂蚁的行为。

2.收集有关蚂蚁行为的材料,结合探究结果,形成小组意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课件,展示动物世界视频开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回顾动物行为的概念。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动物的行为,从动物的行为入手我们这堂课来讲解一下动物行为的类型。(板书——动物行为的类型)

二、讲授新课

(一)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

1.由每小组的'代表汇报课后探究蚂蚁觅食行为的情况和结果,各组认真听取其他小组的探究结论。(学生们在上堂课就已经定下了两方面的研究,分别是蚂蚁喜欢吃什么食物和蚂蚁是社会性昆虫吗?)

2.师:看来,同学们都非常认真积极地参与了课后探究活动。

那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同学们的实验是否是如此?(播放探究蚂蚁觅食的行为短片)

师;从同学们的实验和老师播放的影片中能够看出结果是蚂蚁喜欢甜的和油炸性的食物,并且蚂蚁是集体活动的。所以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动物的两种行为,一是觅食行为,二是社群行为。那么什么是社群行为?

(二)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1.社群行为(板书)

师:像蚂蚁这样,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维持群体共同生存的一系列行为,称为动物的社群行为。可是仅仅如此吗?同学们有没有在其中发现社群行为的动物有哪些特点呢?之前让同学们查了资料,来说一说。

师:同学们总结的不错,让我们来看下图片,看同学们说的对不对?(多媒体展示蚂蚁图片),师:从图中能够看出蚂蚁是有分工的,也就是说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不是许多个体简单地聚在一起,而是群体内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

师:除了蚂蚁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举例说一说。(学生举例)

师:我们来欣赏一下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多媒体展示图片)

师:我们知道除了社群行为外,动物还有其他的行为类型,同学们能试着说说吗?

2.攻击行为(板书)

(多媒体展示图片)

师:我们来欣赏下图片,看看图片中体现了动物的什么行为?

总结攻击行为的概念。

让学生举例说出一些动物攻击行为的例子。然后出示有关《动物攻击行为》的图片。

3.防御行为(板书)

(多媒体出示图片)

师:我们从图中能看出动物保护自己,防御敌害,那么这种行为属于什么行为?

总结防御行为的概念。

让学生举例说出一些动物防御行为的例子。然后出示有关《动物防御行为》的图片。

4.繁殖行为(板书)

师:动物要繁衍后代就必须进行什么行为?

师:什么是繁殖行为?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让学生举例说出一些动物繁殖行为的例子。然后出示有关《动物繁殖行为》的图片。

5.节律行为(板书)

师:我们通过上一节课已经知道猫头鹰一般在夜间出没,而我们家养的鸡鸭却是白天生活,那这种又是什么行为呢?

总结节律行为概念。

让学生举例说出一些动物节律行为的例子。然后出示有关《动物节律行为》的图片。

师: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动物的各种行为类型,下面请同学们6人一组讨论以下问题:动物的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群的繁衍有什么意义?

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最后教师总结。

三、课堂练习

书中82页当堂练。

四、课堂小结

以问答的形式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动物的各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有什么意义?

五、开眼界

书中83页

六、作业

做一种动物的探究报告。

七、板书

动物行为的类型

社群行为

攻击行为

动物复杂多样的行为,使动物行为的类型

防御行为

物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繁殖行为提高动物存活和繁殖的机会。

节律行为

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以及动物的社会行为,并能够区分它们。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分析动物的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动物的行为,树立正确利用和保护动物的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

1.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动物行为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动物在做什么?它们的行为有什么意义?”从而引入本课的主题——动物的行为。

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a.先天性行为:让学生举出一些先天性行为的例子,如蜘蛛织网、飞蛾扑火等,并解释这些行为是动物本能地完成的,不需要经过学习。

b.学习行为:让学生举出一些学习行为的例子,如小狗做算术、鹦鹉学舌等,并解释这些行为是动物通过后天学习得到的,建立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之上。

3.动物的社会行为: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动物的社会行为,并举出一些社会行为的例子,如蜜蜂采蜜、猴子互相梳理毛发等,并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4.观察和分析: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分析其行为的意义,并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和保护动物的行为。

5.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析结果,并让每组选出一位代表进行汇报。

6.总结与拓展: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并提出一些与动物行为相关的拓展性问题,如“为什么有些动物的行为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三、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观察学生的表现、小组讨论汇报、口头提问等。

2.反馈内容: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包括纠正错误、肯定优点、鼓励继续努力等。

3.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动物行为相关的课后作业,如观察家中宠物的行为、记录和分析等。

四、教学反思与改进

1.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

2.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是否能够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

3.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方式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根据反思的结果,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改进和优化,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特点以及对动物的生存或繁衍的意义。

2)举例说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及其特点。

(3)归纳总结出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对动物各种行为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能力。

(2)通过“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探究活动,让学生知道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逐步培养分析处理资料和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建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认识到只有人类和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和谐相处,才能使整个地球表现出盎然生机。

(2)认识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关注动物的生存环境,从而初步使学生具有保护动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观察动物的几种行为类型以及各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延续的意义。

(2)“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的探究活动,培养探究的方法和能力。

教学过程

引言:

复习运动系统的组成?

动物因为有了骨骼、肌肉关节才能运动,所以我们看到一个多姿多采灵动的世界。

示图“鹅在水中游”(解说:我国劳动人民早在几百年年前就对动物的行为有了很多观察,骆宾王在七岁时就写了鹅这首诗)让学生齐背“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他写的是鹅在水中的什么行为(嬉戏游水)。还有古人的诗作“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说的就是自然界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和行为。尤其以动物的体形、体色、行为最丰富多样,使人着迷。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他们的'运动和行为与生活环境相适应。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动物的行为,了解动物行为的类型和获得的过程。

一、动物的行为

1.动物行为的概念 (引导学生看课本插图)。

问:看一看:这些是动物的什么动作?这些动作统称为什么?

学生仔细观察讨论

问:想一想:你能说出什么是“动物的行为”吗?

(动物都能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反应,这种反应的表现形式就是动物的行为。)

问:老虎的奔跑跳跃是动物的行为吗?老虎的凝神静卧呢?你还能说出一些动物行为的例子吗?

总结:动物的行为包括动物的各种姿态和动作,包括动物的爬行、走动、奔跑、跳跃、游水、飞行、滑翔和其他运动方式;还包括动物的取食、功击、防御、繁殖、迁徙过程中的各种动作;包括体态、体色、声音等正常和异常的状态。

动物行为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为了方便研究我们把动物的行为进行了分类,请同学门阅读课本P65,思考、并讨论问题:动物的行为分为几种?它们对动物的生存或繁衍有什么意义?

2.动物行为的类型

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看影片中的有关动物行为的相关事例,组织学生讨论、归纳出每种动物的行为的概念以及它们对动物的生存或繁衍有什么意义。

(1)觅食行为

概念:是动物通过独特方式获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为。

意义:觅食是动物生存的最基本的行为。

(2)争斗行为

概念: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这种行为叫攻击行为。争斗的动物双方很少受到伤害

意义:对于动物维持个体生存和延续种族必不可少。

(3)防御行为

概念:动物对付外来侵犯,保护自己或群体中其它个体的行为

意义:对于动物维持个体生存和延续种族必不可少。

(4)繁殖行为

概念: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包括求偶、占巢、孵卵、哺育等)

意义:使动物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使后代得到亲代的良好照顾,提高动物幼体的成活率。

(5)社群行为

概念:是动物群体内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它们具有一系列的动物社群行为。

意义:社群行为使群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存。

问:通过上面的观看和讨论,请同学小结一下我们认识了几种类型的动物的行为

演示:5种动物的行为的分类

问:请学生说一说还有没有其他动物的行为?

(鼓励学生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激起竞争意识。)

二、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问:想一想,这些多种多样的动物行为,从动物行为获得过程来看,它们又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1.先天性行为

概念: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一种行为。

特点:具有持久性

2.后天性行为

概念: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特点:具有短暂性,容易建立,也容易消退,提高了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强,表现出的动物行为也越复杂多样。

三、动物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问:由于动物种类、运动方式等不同而导致动物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请同学们想一想,动物的行为有没有共同的特点呢?

1.动物的行为是对环境的适应,对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作用。

2.是遗传因素、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

问:我们为何要研究各种各样的动物行为?

研究动物行为的根本目的是认识和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除对人类有害的动物。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巩固练习

1.下列哪项不属于动物的行为( B )

A.青蛙鸣叫 B.动物体内食物的消化

C.豹追羚羊、羚羊跑避 D.变色龙随环境改变自己的体色 2.下列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D )

A.狗拉雪撬 B.马拉车 C.猴子剥花生 D.蚕吐丝

3.两只雄性织布鸟在繁殖季节为争夺筑巢的树枝,发生激烈打斗行为,该行为属于( B )

A.取食行为 B.攻击行为 C.防御行为 D.繁殖行为 4.动物具有“学习”能力,这有利于(A )

A.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B.找到配偶 C.逃避敌害 D.找到食物 5.下列动物种群中,不具有社群行为的是( B ) A蜜蜂群体 B.绵羊群体 C.白蚁群体 D.蚂蚁群体

6.“蜻蜓点水”实际上是蜻蜓的产卵过程,对蜻蜓该行为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B )

A.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B.是一种学习行为 C.是一种繁殖行为 D.该行为由蜻蜓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观察动物的几种行为类型以及各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延续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先天性为和后天行为的特点

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课描述动物的节律行为的概念和意义,阐明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和潮汐节律的概念及主要行为分类,说出生物钟的概念及其形成的原因。

2.区别动物的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和潮汐节律的概念,进一步得出动物的节律行为的概念和生物钟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联想及推理能力。尝试练习画概念图,应用学生的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学生进行运用一定的认知技巧。

3.关注动物的节律行为,联系人体生物钟,学生确立生命运动有其内在规律的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学生形成讲科学、不迷信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课的重点是有关动物节律行为的系列概念:昼夜节律、季节节律、潮汐节律的概念和生物钟的概念。

植物和动物在自然界的活动都是有节律的,有的以日为周期,有的以月或年为周期。从本课的学习,学生从动物的节律行为开始去认识生物节律,有利于学生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形成唯物主义的观点。动物的节律行为是动物行为类型的一个重要组成,动物的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和潮汐节律的概念以及生物钟的概念使动物的节律行为概念具体化了,因而这一系列概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对于生活在新疆,离海洋最远的地方的学生来说,潮汐节律是本课的难点。学生对生物钟会有一些理解上的难度,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需要结合小学自然课和中学地理课学过的有关自然界的周期变化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的节律行为是对自然界周期变化的适应,并根据学生的情况补充相关的地理知识,辅助学生突破难点。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节课的参考课时:

1课时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可以以秋季大雁结队向南飞为例,通过头雁的地位及雁群的组织和通讯方式复习动物的社群行为,并为动物的季节节律埋下伏笔。

2.引入新课:从大雁南飞适应季节变化属于动物的节律行为引入新课。也可以从自然界的周期变化引入新课。

3.阅读、比较和画概念图:

①浏览课文,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基本内容。

②慢而仔细地阅读课文。细读动物节律行为的概念,把自己感到不易懂的地方划下来,随手记下自己的问题。

③比较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和潮汐节律的概念,尝试画动物节律行为的概念图。

④回忆自己曾知道的有关生物钟的例子,比较书上所介绍的概念与自己原有的概念有何异同,记下其中的差异。

⑤思考书上“动动脑”部分提出的两个问题。

⑥阅读书上《课外读部分》,了解鸟类的迁徙行为。

4.小组讨论:

①在小组讨论时,先讨论在阅读课文时各组员提出来的问题。在巡视过程中要特别留意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全班讨论时请学生谈谈自己发现的问题和对该问题的假设。

②组内交流概念图的画法。通过交流概念图,交流各自对动物的节律行为的概念的认识,对生物钟的认识,相当于进行自学本节的过程与方法的'交流。

③讨论“动动脑”提出的两个问题。

5.全班讨论:

①请小组代表汇报本组同学发现了哪些问题,讨论的结果如何。教师可以强调发现问题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从书本中、从实际生活中、从社会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②交流概念图,可以将部分学生的概念图画在黑板,讨论概念图设计的想法,进行自学交流。6.请学生对本课做小结。教师可以用学生画的被公认较好的概念图做本节的板书,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时完成板书。

四、板书设计

(一)动物的各种节律行为

1.动物的昼夜节律

举例:夜行性动物(猫头鹰等)和昼行性动物(麻雀、蝴蝶等)。

概念:动物在一昼夜中有节律的活动。

2.动物的季节节律

举例:候鸟的迁徙行为(大雁等);鱼类的洄游行为(鳕鱼等);动物的冬眠行为(蛙、蛇等)。

概念:动物随季节改变而发生的周期性行为。

3.动物的潮汐行为

举例:招潮蟹、牡蛎、珊瑚等。

概念:海洋生物与潮水涨退的变化相适应的节律行为。

(二)动物的节律行为的概念和意义

概念:动物随着地球、日、月的周期性变化,逐步形成的周期性的有节律的行为。

意义:有利于动物获取食物、避开不良生活条件、获得适宜的生活环境。

(三)产生节律行为的原因——生物钟的调节作用

概念:生物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

举例:“调拨”蟑螂的生物钟。

五、小资料

1.鸽子的飞行定向鸽子擅长飞行认路。

晴天,鸽子靠太阳和生物钟定向。如果人为“拨乱”鸽子的生物钟,鸽子就不能正确地依靠大阳导航。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鸽子关在暗室中,每天夜间0时照明,中午关灯,将鸽子的生物钟拨快6小时。过一段时间后,早6:00于鸽舍西方处放飞。该鸽没有向东飞回鸽舍,其飞行的方向是东北方。这是由于该鸽子的生物钟此时是中午,鸽子误以为太阳在南面,按中午该飞的方向,故向东北方向飞去。阴天,鸽子靠地球磁场定向。若阴天在鸽子颈上系一块磁铁,它们会迷失方向。

2.生物钟的位置

生物钟不是具体的形态结构,而是以生化过程为基础的生理机制,很难确定其在生物体内的位置。用蚕蛾做脑组织的切除、嫁接实验,证明生物钟位于脑中。将一种蜥蜴的松果体离体培养,在其存活的一周内,松果体按昼夜节律分泌褪黑素。鸟类和兽类的一些实验证明松果体有控制生物节律的作用。有些实验证明,哺乳动物的生物钟存在于丘脑中。破坏丘脑的某些神经中枢,可以破坏动物的一些正常节律,如心率、激素分泌节律等。

生物学家推测,生物钟现象可能与细胞膜中的蛋白质或脂类有关。有人认为,也许动、植物体内有多种生物钟机制,它们共同作用使生物具有适应环境周期性变化的能力。

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 6

教学目的:

1、懂得动物的贮食行为和繁殖行为的概念。

2、懂得动物的贮食行为和繁殖行为的意义。

教学重点:

贮食行为和繁殖行为的概念。

教学难点:

把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制作投影片

教学准备:

光盘、投影片、计算机等现代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大家知道,动物的行为是很复杂的,而且是多种多样的。在上节课里,我们学习了动物的两种行为: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哪位同学回答一下,什么是动物的攻击行为?举一个例子。什么是动物的防御行为?举一个例子。(P114)

看光盘。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动物的另二种行为:利用投影显示课题:(见标题)

一、贮食行为:

1概念:动物贮藏食物的行为

在动物界中,有许多种动物有贮食行为。小至蚂蚁,大至豹子和狮子,它们都有贮食行为。下面以常见的蚂蚁为例来加以说明。(P117)

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蚂蚁将很多麦粒贮藏在蚁巢的“粮仓”中,这些麦粒有时会发霉腐烂,但蚂蚁能将麦粒搬出去晒干或者扔掉。在彩图二十四中,一只金钱豹将捕到的羚羊挂在高高的树上,使树下的狗和猪看得见却吃不到,它自己独享美餐。除豹子外,不少食肉兽也有将吃不完的食物藏起来的习惯。如大灰熊将蜂蜜野果藏在地下,美州狮将吃不完的食物吃吃埋埋。以植物为食的动物,也能贮藏食物供冬季食用。如豹鼠将松果藏起来,星鸟将榛子掩盖在冰雪之下,也能把它找到。除此之外,同学们想一想,还有哪些动物有这种行为?(黄鼬、松鼠、老鼠)看光盘。那么,动物具有贮食行为有什么意义呢?

2意义:对动物度过食物稀少的时期,维持动物正常的生命活动十分有利。

二、行为:

1概念: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空间、求偶、交 配、孵卵以及对子代的.哺育等)

每一种动物都有繁殖行为,方式方法是很不相同的。从低等的单细胞动物草履虫,到高等的哺乳动物大猩猩,它们在生长发育成熟时,都能够进行繁殖,都具有繁殖行为。

同学们看P118,雄羚羊和雌羚羊的识别。草原上有一只雌羚羊走了过来,一只雄羚羊发现了,迅速地跑过去,挨挨身子,擦擦肩。它们在干什么呢?原来,它们是在相互打招呼、认识,表示亲热和友好。这种雌雄动物的识别就属于繁殖行为。

又如P119,园丁鸟的筑巢、求偶的过程。有四幅图,第一幅图,雄鸟占领了巢区,建造好了鸟巢。

第二幅图,雄鸟装饰鸟巢,吸引雌鸟到来。

第三幅图,雄鸟扭动身体,唱歌给雌鸟听。

第四幅图,雄鸟抛举好看的物品给雌鸟看,以此打动雌鸟,雌鸟受感功动后,前来与雄鸟交 配产卵等,这也是动物的繁殖行为。

再比如,鸟类的孵卵、育雏的例子:母鸡抱蛋,母燕子喂小燕子昆虫吃,母猪产仔等。观看光盘。下面请同学们以青蛙、海龟为例讲讲动物的繁殖行为。那么,动物具有繁殖行为,又有什么意义呢?

2意义:使动物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并使后代得到亲体的良好照顾,可大大提高动物幼体的成活率。

小结:

动物的贮食行为和繁殖行为是动物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本能活动,而不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它对于动物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度过食物稀少的时期,产生大量的后代,提高幼体的成活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思考:P120动动脑1、2

对于1:其他贮食行为有啄木鸟将橡树果实藏在洞中达上千粒,乌鸦也有这样的习性,猩猩喜欢将食物埋藏以后再挖出来吃。

对于2:占区的意义是为动物的正常的生命活动和繁殖后代创下良好的环境条件,使动物可以产生大量的后代,并大大提高后代的成活率。对动物的种族生存和繁衍具有重大意义。

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 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阐述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

(2):举例说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2.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研究蜗牛的资料,让学生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

(2):通过对“研究蜗牛的实验”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

(3):通过列表比较“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培养学生比较、区分事物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4)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查找、整理相关信息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分析研究蜗牛的资料过程中,体验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逐渐形成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在讨论“研究蜗牛的实验”中,学会交流与表达。学会与他合作。

(3):通过学习“后天学习行为的意义”,让学生意识到主动积极学习对掌握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4.教学重点:

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5.教学难点分:

分析蜗牛研究的资料,概括先天性行为与后天学习行为的特征

二.设计思路

导入新课→设置疑问启动思维→展示资料→交流成果→小结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出示一些动物行为的挂图,设置疑问启动思维。

第一节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2、组织学生阅读资料,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动物行为研究事例:蜗牛的行为研究(另:谈谈人类或自己学习的重要性)。其间巡视、旁听学生的讨论,对学生的见解给予积极的评价并补充和完善,以达到教学目标。

实验1的过程:

学生讨论,交流

师小结:

1假设蜗牛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合理即可)

2实验控制的因素是光照,A端有光,B端无光。

步骤3中A端、B端都有光,蜗牛停留的时间是随机的,没有明显异。

步骤4中A端有光,B端无光,如果蜗牛喜欢黑暗的环境,则蜗牛在B端停留的时间应该长一些。

师:在试验1的基础上我们再看实验2。

试验2的过程

师:我们也做过类似的实验是什么呢?

生:狗分泌唾液的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建立

师:在此基础上来讨论活动中3、4的问题

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3.步骤(1)中涡虫对强光的反应是伸展身体,这是涡虫的本能行为。

步骤(4)中涡虫对强光的反应是收缩身体,这是涡虫的后天学习行为。

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实验中多次给涡虫以“光照—电击”连续刺激,涡虫对“光照”形成了条件反射,强光由无关刺激变成了条件刺激。

4.实验1的先天性行为适应相对稳定的的生活环境。实验2中涡虫的后天学习行为能适应迅速改变的环境。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繁衍。

师:通过这两个实验我们知道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同学们已经在课前看了书,现在我们根据书45页和25也上的内容阐述着两种行为的.区别。

学生答(略)

教师总结:

四、课堂练习:

1、下列现象,属于学习行为的是()A、野鸭的迁徙B、蜘蛛结网C、蜜蜂采蜜D、山雀偷吃牛奶

2、动物具有“学习能力”,有利于()

A、找到食物B、逃避敌害C、找到配偶D、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3、下列各项,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马戏团里狮子表演节目B、老鼠打洞C、小狗作算术D、蚯蚓走迷宫

4、乌贼遇到危险时释放墨汁,对这一行为不正确的叙述是()

A、是一种先天性行为B、是一种学习行为C、对个体生存有利D、是生来就有的行为

五.小结: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1.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身体里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鸟育雏蜜蜂采蜜动物的先天性行为-灰喜鹊喂养小杜鹃动物的本能是生下来就有的行为,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同时也因为这些动物体内具备了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也就是生理因素成熟了。2.后天性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具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动物的后天性行为-山雀偷吃奶油、蚯蚓的学习行为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后天行为也复杂,而且后天性行为在动物的活动中占的比重也越大。

六、作业:

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概念和意义。

2.通过阅读和讨论,在学生了解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概念的基础上设计一个观察或实验方案,培养其实验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方面的知识,用于观察或实验设计,教育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重点、难点分析

1.本课的重点是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概念。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六种主要的动物行为类型。其中,首先介绍了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争夺生存空间和生活条件的斗争产生攻击行为;不同种动物之间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是防御行为。这是动物的最基本的生存行为方式,是本节的重点。

2.若不安排观察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本课无难点。

在第一节介绍了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后,教师若能根据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情况适当安排一些观察活动,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概念,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如安排此项活动,则难点在于就近选择适于进行观察的动物;安排观察的时间、地点和观察方式;如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怎样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观察活动和指导学生设计、制作观察记录表等。

建议教师压缩第二~第五节关于动物行为的类型介绍的课时,如第二节、第三节用1课时;第四节、第五节用1课时,节约2课时,再动用机动课时,组织一些观察活动。城近郊区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动物园参观,观察动物的多种行为;农村中学则可因地制宜安排到动物养殖厂、猪栏牛舍、养鸡场、养鸭场、林区田间等处,观察一种或几种动物的行为。对于学生来说,毕竟“读”科学不如“做”科学收获大,因而教师有时需要知难而进,给没有难点的教学内容“制造”难点。

如果安排观察活动条件不允许,确实很困难,建议教师尽量将与本节课有关的动物录像片精心进行节选,上课时能给学生播放,尽量使本课教学直观化,避免空洞说教。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节课的.参考课时为1课时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动物行为的概念,讲评小组观察计划和实验设计:

可以将学生小组所画的概念图用投影片打在屏幕上,请该组学生介绍他们画概念图的思路,通过交流概念图的绘制情况复习动物行为的概念。

对有些小组进行的观察计划或实验设计进行讲评,主要表扬小组对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说明学习科学必须注重观察和实验,建议小组继续完善本组的观察计划或实验设计,并帮助小组尽量实施其计划。

2.引入新课:

课前,教师尽量准备关于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录像片,如电影《生物的进化》中有两只斗鸡相互攻击的生动镜头;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动物世界》栏目中有许多动物攻击与防御行为的节目,如“兔子”、“白犀牛”、“克什米尔赤鹿”等录像片中都有精彩的镜头。上课时,先播放有关动物攻击行为的录像,再播放有关动物防御行为的录像,用时3~5分钟。请学生归纳这些行为,从而引出本节课题。

3.自学本课内容:

①浏览课文。

②将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进行对比,琢磨二者概念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将书上介绍的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与自己原有的认识作对比,想一想有什么不同之处,记下所想到的问题。

③慢而透彻地阅读课文,仔细看彩图27和29,想一想能否举出与书上例子不同的动物攻击行为的例子;同样仔细看P.115三幅插图,想一想能否举出与书上例子不同的动物防御行为的例子,用自己的话归纳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概念。

④思考“动动脑”提出的两个问题。

4.小组讨论:

①交流阅读课文时想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讨论;

②补充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例子,讨论对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概念的理解;讨论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对动物个体和种族的意义。

③讨论“动动脑”提出的两个问题。

5.全班讨论:

①请小组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情况,介绍本组举出的与书上例子不同的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例子,着重说明本组对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概念的理解。教师对学生代表的发言要认真聆听,及时点评。

②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本课的知识结构。

6.建议学生边学习动物行为的类型,边完善各组上节课进行的观察或实验设计,争取将观察或实验设计付诸行动。

【板书设计】

第二节(节标题略)

一、攻击行为

举例:狗打架,公鸡争斗,公羚羊争斗,雄象海豹战斗(及学生所举出的例子)。

概念: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因争夺食物、配偶、领域或巢区而发生的相互攻击。

二、防御行为

举例:尺蠖的拟态,乌贼释放墨汁,乌鸦群鸣叫,母鸡鸣叫,黄鼬释放臭气(及学生所举出的例子)。

概念: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

三、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意义:

小资料

1.领地行为(territoriality)

很多动物有在生活领域内占领一块土地或空间作为繁殖场所,不准其他动物入侵并将入侵者驱赶出去的行为,这种保卫领地的行为即领地行为。若与之争斗的是其同种动物,即属于本课介绍的防御行为。

领地的类型有多种。最常见的是生活-生殖-育幼领地。如:麻雀、莺、多种小鱼等,在其领地中取食、繁殖和抚育后代。领地的大小各有不同。杨树蚜虫的领地只有一片树叶大;麻雀的领地约为2000~4000平方米。

领地通常是由雄性动物建立起来的。领地是雄性动物求偶的资本,没有领地的雄性动物往往找不到配偶。澳洲喜鹊如找不到领地,甚至生理上受影响。动物在领地内抵御入侵者、求偶、抚育子女等。领地主人用姿势、气味、鸣叫来警告周围动物,不准其它动物入侵,否则将发生攻击性战斗。蟋蟀就常因领地之争而产生攻击行为,也称为领地行为。

有些雌性动物也有领地行为。如,杨树上的一种蚜虫,一个雌虫落到树叶上刺吸叶汁,长出虫瘿。若有另一个雌虫落到这片树叶上,则会发生一场恶战。两虫战斗可达两天之久,最后的结果多为一虫生,生者独霸树叶;另一虫死。

领地行为可使动物群疏散,不致因密度太大而造成食物不足,从而保证其生殖力。

2.昆虫防御行为数例

①蛾对蝙蝠的防御。

蛾的后胸两侧各有一鼓膜,与神经元相连,对20000Hz以上的超声波很敏感。蛾可以因左右鼓膜所受刺激的强度不同而判断蝙蝠的位置,根据蝙蝠在自己身体的左右或上下,调整自己的方位,使两个鼓膜接受同等的超声波刺激,使自己与蝙蝠的飞行方向一致。由于蝙蝠很少直飞,在其未发现蛾之前,已改变飞行方向,蛾即可安然脱身。

如果蛾与蝙蝠在空中接近,蛾不与蝙蝠在空中“赛跑”。蛾在“赛跑”中不是蝙蝠的对手,难逃被捕捉的厄运。蛾或做大转圈飞行,或飞快俯冲,直落树丛或草地,扰乱蝙蝠的声纳系统,使蝙蝠无法确定蛾的位置,从而逃脱蝙蝠的追捕。

②灭迹和转移。

阿氏天蛾(Sphecodinaallottii)的幼虫在夜间咀嚼树叶,天亮时则将残叶从叶柄基部咬断,通过灭迹使食虫鸟类不能跟踪它们。另一种夜蛾(Catocalacorogame)的幼虫在夜间嚼食树叶后,不咬断残叶,而是在天亮前转移到树丛深处,使天敌难于找到它们。

③昆虫的化学战。

臭蝽能散发臭气,使敌害动物不能接近,从而保护自己;亚洲蜜蜂在其蜜巢入口处涂抹粘性物质,使蚂蚁不能靠近;黄蜂在蜂巢的柄上涂抹抗蚁剂;一种苍蝇在草杆上产卵,在卵块下面附上粘的卵样小粒,防止蚂蚁爬上,用以保护其卵。

昆虫的这些行为被称为昆虫的化学战,是昆虫的防御行为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2举例说明动物的社群行为对生存的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和搜集动物行为方面的素材,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创新、合作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列举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教学难点

1、动物行为的含义。

2、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组织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负责活动的组织、督促与协调工作,活动结束时小组长给小组成员进行评价。

2、制作多媒体课件;剪辑动物各种行为的影像资料等,进一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知识的梳理。

学生准备:

1预习本节课内容(见预习提纲及要求)

2搜集各种动物行为的图片的资料以便与同学交流。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在我们的地球上,现存百万种以上的动物,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草里跳的……千姿百态,瑰丽多彩。闭上眼睛,不论你的思绪遨游在辽阔的'海洋、奔跑在美丽的草原、还是飞翔于蔚蓝的天空……那机警聪明、通晓人意的海豚,矫健优美、快如闪电的猎豹,稍纵即逝、娇小玲珑的蜂鸟,善于伪装、以求存身的竹节虫……都会不经意地闯入你的脑海,侵占你的心田,你一定会被那个千姿百态、奥妙无穷的动物行为所吸引,让我们悄悄走近它们吧!

二、新课

§17.1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活动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预习提纲:动物行为的含义?动物行为多种多样,你知道哪些?举例说明动物的各种行为。

学生可以归纳出动物行为含义:动物的运动以及动物的体态、发声和其他所有外部可以识别的变化,都是动物的行为。例如:蚂蚁觅食、青蛙鸣叫、孔雀开屏、刺猬缩成一团、侯鸟迁徙等等。

活动二:看一看,选一选

目的:让学生对照教材中的概念选出属于动物行为的选项,进一步巩固对动物行为含义的理解和记忆。选择题如下:下列属于动物行为的是:A鸟儿鸣叫、筑巢、孵卵、育雏B狼捕鹿,鹿奔跑

C变色龙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体色

D血液在家兔的循环系统内循环流动E昆虫假死

F小狗吃奶

活动三:交流信息、展示成果

学生急于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图片,就给他们空间让他们进行交流和展示,并请各小组汇报本组的展示结果,评出最佳收集者、最佳演讲者。

活动四:讨论活动,

自学P61-62了解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及每种动物行为的含义、完成的课本讨论活动并举例填表格如下:

行为类型举例一举例二举例三

觅食行为

防御行为

生殖行为

迁徙行为

社群行为

活动五:教师出示准备好的阅读材料,学生阅读、分析、判断属于哪一种动物行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

三、评价:小组自评、互评、师评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

第()小组组长()

评定等级优良一般

紧扣主题、条理清晰

言简意赅,内容丰富

语言表达

综合

四、课堂小结知识梳理:

1、学生总结,老师以表格的形式呈现:

类型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生殖行为迁徙行为社群行为

概念

举例

意义

2、欣赏动物各种行为的影像资料,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结束新课的学习。

教学感悟

本节采用课后自主探究和课上交流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去探究,去收集有关的内容。生活经验的积累和资料的搜集,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前就获得了较多的动物行为方面的知识。课堂上他们将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所得所获展示给大家。在讨论与交流、批判与质疑中,在交流与倾听中,每个人都从同伴那里获得了信息和启示。他们从同学的身上所学到的东西可能比从教材中学到的多。

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 10

教学设计思路:

动物行为的类型多种多样,课堂教学中,还可以举其他的动物行为事例,或让学生举例生活中有关动物行为的趣闻或播放有关的录像等,导入新课。本节内容主要是研究动物行为的类型。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节课的特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教师提供的分析和实验用的素材,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动物行为的特点。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

2.举例说明动物的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及意义。

3.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蚂蚁(或其他动物)的行为。4.尝试实验、资料分析等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5.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行为都是动物对其周围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的适应性表现。

6.关注身边常见的小动物的行为,增强保护动物的自觉性。

重点难点

重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难点:动物行为类型的`复杂性,多样性。

教学媒体

录像,挂图,课时建议

1课时教材分析

本节课设计成一节典型的探究活动课。通过对蚂蚁外出寻找食物和蚁群搬食两幅图片的观察,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作出假设,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亲自设计实验,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和表达交流。

学生以课本上的图片,或者教师提供的蚂蚁视频,展开讨论,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教师还可以提供蚂蚁之外的各种视频或者图片,比如家蚕、金鱼、蜗牛等动物,供学生探究。

教法建议: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增加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

2.注重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增强体验情感的意识,而不是单纯的说教,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出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动物行为的类型多种多样,课堂教学中,还可以举例其他的动物行为事例,让学生举例生活中有关动物行为的趣闻或播放有关的录像等,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有关蚂蚁行为探究的实验。先给出两幅蚂蚁行为的图片:第一幅是蚂蚁外出寻找食物,第二幅是发现食物后,一群蚂蚁前来搬运食物。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多种,比如,有的提出蚂蚁行为问题,有的提出蚂蚁的信息传递问题。结合本科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重点研究有关蚂蚁的行为问题。

2.出示动物行为图片:繁殖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上三幅)、节律行为、社群行为、捕食行为(下三幅)。教师利用一组动物行为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动物行为的其他类型,播放动物行为录像,让学生认识行为类型并分析该行为对动物生活的意义。

启发:动物行为纷杂,系统研究先应该进行什么工作?学生经思考回答:分类研究。

(1)攻击行为录像:昆虫、斑马等几种动物争斗。让学生讨论:动物们在干什么?据学生回答出示幻灯:扭打、争抢、搏斗、掐咬、厮打……

深入引导:根据生活经验,试判断它们争斗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经讨论回答:公鸡和斑马争夺配偶;狗争抢食物;家鸽争巢穴或领地。幻灯:为了争夺食物、配偶、巢穴、地域;显耀自己、巩固地位……

启发讨论:属于什么行为?同学经讨论回答:是攻击行为。

(2)防御行为:组织小游戏:老鹰捉小鸡,引导学生分析其中道理。学生领悟到:强健灵活而逃得快,可以免遭捕杀。

教师出示挂图:热带小蛙、尺蠖等不易被天敌发现;夜色蛾和尺蠖使蝙蝠难以得手;软体动物、黄鼬刺激敌人;河蚌、蜗牛等用坚固外套保护身体;鸡群集体御敌;乌贼、蜥蜴巧妙逃跑。

教师:防御动物的防御行为:躲避;恐吓对方;守卫自己;释放臭气、刺激物;团结起来对付敌人;装得与环境一样蒙蔽敌人……

(3)觅食行为:观看动物取食的录像,教师讲解:动物的觅食行为是通过独特的方式获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为。动物的各种贮食行为都与周围的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对于动物度过缺少食物的种种难关,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是十分有利的。

(4)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后代有关的行为,越是高等的动物,繁殖行为越复杂。主要包括识别雌雄动物、占有繁殖空间、求偶、孵卵、哺育等。繁殖行为能够使动物的子代数量增加,有利于种群的繁盛。(5)节律行为:动物随着地球、日、月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了许多周期性的、有节律的活动,这种表现出昼夜、季节和潮汐节律的活动。

(6)社群行为: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维持群体共同生存的一系列的行为。3.动物行为与人类的生产活动关系十分密切,并在生产活动中广为应用。这部分内容可以不局限在教材内容上,应让学生广泛查阅资料,引导学生开放性思维,想出更多的有关动物行为应用的实例。

Copyright © 2022-2023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