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电解池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发布者:醉爱山水间 时间:2023-12-16 06:14

高中化学电解池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化学电解池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化学电解池教学设计(通用10篇)

高中化学电解池教学设计 1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三节。本节课与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等相关知识密切相关。它是电化学的基础,也是原电池知识的延伸,更是进一步研究其应用的基础。在中学化学基础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指导工农业生产的重要理论依据。学习电解池之后学生将形成一个将氧化还原反应、能量转化、元素化合价知识、电解质溶液和原电池原理等知识联系起来的一个知识网络。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系统的学习过了原电池的相关原理,对于氧化还原反应也很熟悉,并且掌握了能量之间的想换转化的方式和途径,为学习本节课内容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高二学生处于思维活跃期,有很强的好奇心理,同时具备了一定得实验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具有较强的分析推导能力,为学习本节课奠定了能力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认识电解池组成,理解电解原理并初步掌握电解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2)学生学会利用对比总结的方法,比较学习离子放电顺序。

(3)综合分析设计实验验证电解池两极产物。

2、【过程与方法】

(1)综合应用化学和物理知识动手实验,体验电能与化学能转化的探究过程;

(2)应用实验、观察等手段获取信息,应用分析、推理、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分组实验与讨论,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2)通过探究实验的操作,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能力,感受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体验科学研究的严谨与艰辛。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电解原理;

2、教学难点;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放电顺序判断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问题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六、教具准备

教师:电解池、CuCl2溶液、I-淀粉试纸、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想一想: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

问一问:原电池的电极如何判断?

写一写: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

【联想质疑】:如下图所示:如果把两根石墨棒作电极插入CuCl2溶液中,外接直流电源,这还是原电池装置吗?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实验探究上述装置,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播放动画】:电解氯化铜溶液微观模拟

【投影】:第三节:电解池

一、电解原理

【学生小结】:

1、电解: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2、电解池: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教师讲解】:放电:阴阳离子在阴阳两级失去或者得到电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放电。

【思考交流】:电解池的两极是怎样确定的?电极分几类?

【学生小结】:

3、两个电极及电极反应

(1)两个电极的确定及电极反应: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电子流进——还原反应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电子流出——氧化反应

阴极:Cu2++2e-=Cu还原反应

阳极:2Cl--2e-=Cl2↑氧化反应

总反应式:

(2)两个电极的类型:活性电极和惰性电极。

惰性电极(铂、金、石墨)——仅仅导电,不参与反应

活性电极(除铂、金外的金属)——既可以导电、又可以参与电极反应

【提问】:根据电解氯化铜的.装置,大家分析形成电解池的条件是什么?在电解过程中,电子是怎样流动的呢?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并回答

【投影】:

4、构成电解池的条件和电子流动方向

(1)构成电解池的条件:与电源相连的两个电极;电解质溶液或熔化的电解质;形成闭合回路。

(2)电子的流向:电子从外加电源的负极流出,流到电解池的阴极,再从阳极流回电源正极。(注意:电子只在外电路定向移动,不能从溶液中移动)

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思考交流】:

(1)电解后氯化铜的浓度如何变化?

(2)若要使电解质溶液复原,怎么办?

【学生回答】:

(1)电解后氯化铜的浓度减小;

(2)若要使电解质溶液复原,可以加入氯化铜固体。

【设置疑问】:

(1)请同学们思考,在CuCl2溶液中,不仅有CuCl2电离生成的Cu2+和Cl-,还有H2O电离出的H+和OH-,为什么Cu2+、Cl-放电,而不是H+和OH-?

【分析】:H+和OH-的量少。

【提示】:阳离子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而阴离子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想一想在阴和阳两级参加化学反应的离子可能与离子本身的那些性质有关系呢?

【讲解】:由于各种离子得失电子的能力不同,因此电解时离子放电的难易程度也不同,顺序不同。

【投影】:5、放电顺序

(1)阳离子在阴极上放电顺序是:

Ag+>Fe3+>Cu2+>H+>Pb2+>Sn2+>Fe2+>Zn2+>Al3+>Mg2+>Na+>Ca2+>+

(2)阴离子在阳极上的放电顺序是:

①活性材料作电极时:金属在阳极失电子被氧化成阳离子进人溶液,阴离子不容易在电极上放电。

②用惰性电极(Pt、Au、石墨、钛等)时:溶液中阴离子的放电顺序是:S2->SO32->I->Br->Cl->OH->NO3->SO42-(等含氧酸根离子)>F-

【讲述】:电解电解质溶液时,在阴阳两级上首先发生放电反应的离子分别是溶液里最容易放电的阴阳离子。

【课堂练习】:在电解氯化铜溶液的装置中,若把电解质换成熔融氯化钠,其结果又如何呢?写出电极反应。

【总结】:

1、分析电解反应(用惰性电极时)的一般思路:

明确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

阴阳两极附近有哪些离子

根据阳极氧化、阴极还原以及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反应的离子先后,最后分析得出产物

2、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比较:

装置名称

原电池

电解池

举例

电极名称

电极反应类型

电子运动方向

能量转变形式

【巩固练习】:

1、电极反应方程式及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惰性电极,溶液):

H2SO4HClNaOH2SO4

CuCl2CuSO4NaClMnO4

2、用石墨作电极电解CuCl2、NaCl的混合溶液时,阴极析出的物质是_____;阳极产物是_____。

3、两极都用银片作电极电解AgNO3溶液时,阳极的产物是____;阴极的产物是____。

【作业布置】:课本83页1、2、3题。

高中化学电解池教学设计 2

一、教学内容:

第二章第二节电解质

二、教学目的

1、了解电离、电解质、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知道酸、碱、盐发生电离

3、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电解质的概念

2、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四、知识分析

(一)电解质的电离

实验探究:测试物质的导电

现象结论解释

NaCl晶体灯泡不亮不导电晶体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NaCl(熔融)灯泡亮导电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NaCl溶液灯泡亮导电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物质导电的情况:a、金属导电: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b、化合物(熔融或水溶液):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1、电离:

(1)定义:一些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条件:溶于水或熔化

2、电离方程式:用符号来表示电离过程的式子,叫电离方程式。

练习:写出电离方程式

H2SO4=2H++SO42-Ba(OH)2=Ba2++2OH-

Fe2(SO4)3=2Fe3++3SO42-(NH4)2CO3=2NH4++CO32-

3、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

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做碱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4、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比较

电解质非电解质

含义溶于水或熔化时能导电的化合物溶于水或熔化时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能否电离能不能

溶液中的存在形式阴、阳离子分子

物质类别酸、碱、盐等非金属氧化物、氢化物等

举例硫酸、氢氧化钠、硫酸铜二氧化碳、甲烷

(2)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含义在水溶液里完全电离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

电离条件在水溶液中

电离程度全部部分

溶质粒子种类阴阳离子分子和离子

化合物种类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弱酸弱碱和水

实例H2SO4Ba(OH)2NaClCH3COOHNH3H2O

扩展: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a、写出CH3COOH、H2CO3的电离方程式(多元弱酸分步电离):

CH3COOHCH3COO-+H+

H2CO3HCO3-+H+HCO3-H++CO32-

b、写出NH3H2O、Fe(OH)3的电离方程式:

NH3H2ONH4++OH-Fe(OH)3Fe3++3OH-

练一练:(1)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弱电解质的是(),非电解质的是()

A、KIB、乙醇C、氨水D、蔗糖E、HClOF、硫酸氢钠G、NH3H2OH、液氯I、CO2J、硝酸K、Na2O

(2)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A、Al2(SO4)3=2Al3++3SO42-B、NH3H2O=NH4++OH-

C、NaHCO3=Na++HCO32-D、H2SO4=2H++SO42-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Cl在电流的作用下电离出Na+、Cl—

B、溶于水后电离出H+的化合物是酸

C、HCl溶于水能导电,但液态HCl不导电

D、导电性强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

(4)把0.05mol的NaOH固体分别加入下列100ml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的是()

A、自来水B、0.5mol/L盐酸C、0.5mol/L醋酸D、0.5mol/LNH4Cl溶液

答案:(1)AFJK;GE;BDI(2)C(3)C(4)BD

小结:

1、电解质必须是本身电离出离子

2、常见的强电解质:

强酸:HClHNO3H2SO4

强碱:NaOHKOHCa(OH)2Ba(OH)2

盐:NaClK2SO4KClO3FeCl3

金属氧化物:CaONa2O

常见的弱电解质:

弱酸:CH3COOHH2CO3HClO

弱碱:NH3H2OH2O

(二)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1、离子反应:

(1)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2)实质:反应物某些离子浓度的减小。

(3)发生条件:①生成难溶的物质;②生成难电离的物质;③生成挥发性物质。

2、离子方程式

(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2)书写:

步骤:

a、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即易溶性强电解质)改写为离子形式,难溶物、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等用化学式表示;

c、删去等号两边未参加反应的离子;

d、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及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例如:氯化钡溶液与硫酸反应:

BaCl2+H2SO4=BaSO4↓+2HCl

Ba2++2Cl-+2H++SO42-=BaSO4↓+2Cl-+2H+

Ba2++SO42-=BaSO4↓

(3)含义:表示一类化学反应。

练一练: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铁与稀硫酸

②碳酸钙与盐酸

③钠与水

④澄清石灰水与硝酸

⑤小苏打溶液与苛性钠溶液

⑥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

⑦氢氧化铜与硫酸

⑧CO2通入澄清石灰水

答案:①Fe+2H+=Fe2++H2↑

②CaCO3+2H+=Ca2++CO2↑+H2O

③2Na+2H2O=2Na++2OH-+H2↑

④H++OH-=H2O

⑤HCO3-+OH-=CO32-+H2O

⑥H++OH-=H2O

⑦Cu(OH)2+2H+=Cu2++2H2O

⑧Ca2++CO2+2OH-=CaCO3↓+H2O

(4)书写原则:

a、合事实

b、须二“恒”

c、“号”符实

d、“拆”合理

(5)检查

a、符合物质反应的客观事实

b、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必须遵循电荷守恒原理

d、必须遵循定组成规律

(三)物质的检验

1、不用外加试剂

方法:观察法、加热法、借用试剂法、相互作用法

练一练:不用外加试剂鉴别四种溶液:NaOH、KCl、CuSO4、MgCl2

答案:先观察溶液呈蓝色的为CuSO4溶液,再用其与剩余无色溶液混合,产生蓝色沉淀的为NaOH溶液,再用NaOH溶液与剩余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的是MgCl2溶液,剩余的是KCl溶液。

2、限用一种试剂

练一练:限用一种试剂鉴别三种无色溶液:KCl、Na2CO3、Ba(NO3)2

答案:硫酸

3、任选试剂

练一练:

(1)鉴别稀硫酸、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

答案:碳酸钠溶液

(2)某溶液中含有SO42-、CO32-、OH-、Cl-,请分别检验

①先检验OH-,加入酚酞试剂。

②后检验CO32-,加入HNO3试剂,离子方程式2H++CO32-=CO2↑+H2O

③再检验SO42-,加入Ba(NO3)2试剂,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

④最后检验Cl-,加入AgNO3试剂,离子方程式Ag++Cl-=AgCl↓

(四)离子共存问题凡离子间能发生离子反应的,均不能大量共存。

练一练:

1、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K+、Ag+、NO3—、Cl—B.Ba2+、Na+、CO32-、OH-

C.Mg2+、Ba2+、OH-、NO3-D.H+、K+、CO32-、SO42-

E.Al3+、Fe3+、SO42-、Cl-F.K+、H+、NH4+、OH-

2、在某无色透明的pH=0的溶液中能共存的离子组是()

A.NH4+、NO3-、Al3+、Cl-B.Na+、S2-、K+、NO3-

C.MnO4-、K+、SO42-、Na+D.K+、SO42-、HCO3-、Na+

3、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A.Na+K+Cl-B.Mg2+Cl-

C.K+Na+SO32-D.K+Na+ClO-

4、某强碱性溶液中,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K+、Na+、、B.Na+、、Cl-、ClO-

C.H+、Mg2+、、D.Ag+、K+、、Na+

5、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酸性溶液Na+、K+、、NO3-B.酸性溶液Fe3+、、S2-、

C.碱性溶液Na+、K+、Ag+、D.碱性溶液Ba2+、Na+、、Cl-

6、在pH=1的无色透明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Al3+、Ag+、、Cl-B.Mg2+、、、Cl-

C.Ba2+、K+、Cu2+、Cl-D.Zn2+、Na+、、

7、在溶液中能共存,加OH-有沉淀析出,加H+能放出气体的是()

A.Na+、Cu2+、Cl-、B.Ba2+、K+、OH-、

C.H+、Al3+、、D.Na+、Ca2+、Cl-、

8、在pH=1的无色透明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Al3+、Ag+、、Cl-B.Mg2+、、、Cl-

C.Ba2+、K+、S2-、Cl-D.Zn2+、Na+、、

9、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pH=1的溶液里大量共存,并且溶液呈无色透明的是()

A.、K+、Na+、B.Na+、K+、SO32-、Cl-

C.Mg2+、、Cl-、D.Ba2+、K+、S2-、

10、某强碱性透明溶液里所含的离子可能是()

A.Na+、Cl-、Al3+、Ca2+B.K+、S2-、、

C.Al3+、Mg2+、Cl-、D.Fe2+、Na+、K+、Cl-

11、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1)K+、NH4+、HCO3-、OH-(2)SO32-、SO42-、Cl-、OH-

(3)Fe3+、Cu2+、SO42-、Cl-(4)H+、K+、Al3+、HSO3-

(5)Ca2+、Na+、SO42-、CO32-

12、某饱和溶液中含有三种阳离子:Ag+、Ba2+、Al3+,同时测知此溶液中pH=3,则该溶液中所含有的阴离子可以是下列中的()

A.CO32-B.SO42-C.NO3-D.S2-

13、下列各组离子,可以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Ag+、Ca2+、Br-、SO42-B.H+、SO32-、SO42-、Ba2+

C.Na+、Cl-、SO42-、SO32-D.H+、Na+、Cu2+、S2-

14、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OH-、Cu2+、Cl-B.HCO3-、Na+、OH-、K+

C.K+、CO32-、Br-、SO42-D.H+、Cl-、Na+、SO32-

15、向0.1molL-1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是()

A.Na+、B.Na+、

C.、D.Na+、OH-

答案:

1、E2、A3、B4、B5、A

6、A7、D8、AC9、C10、C

11、2、312、C13、C14、C15、B

小结:

(一)正确判断离子间能否大量共存的关键是看离子间能否发生反应.如:能生成沉淀.生成气体、生成弱电解质,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氢离子与弱酸的酸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CO32-、HCO3-、CH3COO-、HS-、S2-、F-、SO32-、HSO3-、PO43-、HPO42-、H2PO4-等都不能与H+大量共存。

2、氢氧根离子与弱碱的金属阳离子及弱酸的酸式酸根不能大量共存,如:NH4+、Fe3+、Fe2+、Cu2+、Al3+、Zn2+、HCO3-、HS-、H2PO4-、HPO42-、HSO3-、等与OH-不能大量共存。

3、能生成难溶(微溶)物质的两种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Ca2+与CO32-,Ba2+与

SO42-、Cu2+与S2-,Pb2+与SO42-、Ca2+与SO42-等不能大量共存。

(二)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1、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等。

2、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等。

3、MnO4-,ClO-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4、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高中化学电解池教学设计 3

【学习目标】

1、了解水的电离,会书写水的电离方程式。

2、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定义,记住25℃水的离子积常数。

3、会分析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课前预习】

1、回忆常见弱电解质的类型。

2、写出水的电离方程式。

3、纯水的组成微粒有哪些?

【课堂教学】

作为弱电解质,水的电离平衡受哪些外界因素影响?

在水中投入金属钠,对水的电离平衡有无影响?

水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应如何表示?

【课堂巩固】

1、0.05mol/L的硫酸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为多少?水电离出来的氢离子浓度为多少?

2、1mol/L的氨水中(已知氨水的电离程度为1.0%)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为多少?水电离出来的氢离子浓度为多少?

【问题解决】

1、25℃时,某溶液中,c(H+)=1×10-6mol/L,问c(OH-)是多少?

2、25℃时,某溶液中,c(OH-)=1×10-9mol/L,问c(H+)是多少?

3、常温下,0.1mol/L的NaOH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和c(OH-)各是多少?

4、常温下,0.1mol/L的盐酸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和c(OH-)各是多少?

【交流与讨论1】

条件改变对水的电离平衡及Kw的影响

1、温度对水的电离平衡及Kw的影响?

2、温度不变,加入溶质对水的电离平衡及KW的影响。

(1)加入酸(如:HCl)或碱(如:NaOH)对水的电离有什么影响?(促进还是抑制?)Kw呢?

(2)加入NaAc或NH4Cl对水的电离平衡又有什么影响?Kw呢?

(3)加入NaCl呢?

【交流与讨论2】

溶液的'酸碱性跟H+和OH-浓度有什么关系?

【活动与探究】

阅读P63资料卡

多元弱酸,分步电离,第一步电离大于第二步电离,第二步电离远大于第三步电离……

如何用平衡移动原理来解释?

【课堂巩固】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盐酸溶液中没有氢氧根离子B、氢氧化钠溶液中没有氢离子

C、氯化钠溶液中既没有氢氧根离子,也没有氢离子

D、常温条件下,任何物质的水溶液中都有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而且Kw=10-14

2、向纯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氢钠固体(温度不变),则该溶液的()

A、c(H+)变大B、c(OH-)变小C、c(H+)c(OH-)变大D、c(H+)c(OH-)变小

3、25℃时下列溶液中C(H+)最大的是()

A、c(H+)=10-5mol/L的溶液B、c(OH-)=10-5mol/L的溶液

C、稀释1ml1mol/L的NaOH溶液到1L后所的溶液D、0.1mol/L的NaOH溶液

【课后反思】

我的问题和收获。

高中化学电解池教学设计 4

【学习目标】

1、理解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建立和电离平衡的特征;

2、掌握影响电离平衡移动的因素;

3、掌握电离平衡常数和电离度的概念,并能用平衡常数讨论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课前预习】

对于醋酸的电离:CH3COOHCH3COO-+H+

1)开始时,V电离和V结合怎样变化?

2)当V电离=V结合时,可逆过程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画出V~t图。

【课堂教学】

【交流与讨论】根据预习的V~t图像及已有的化学平衡的知识,请归纳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定义和特点。

【交流与讨论】观察课本P61的表格,根据已有的化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知识,归纳和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1)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K)及意义。

(2)影响电离平衡常数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电离平衡常数与稀溶液的浓度_________,与温度________,一般来说随温度升高,电离平衡常数__________。

(3)电离度α的表达式及意义。

(4)电离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学以致用】

以0.1mol/L的醋酸溶液为例,当改变下列条件时,下列各项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平衡移动方向Kan(H+)c(H+)α

通入少量氯化氢

加入少量氢氧化钠

升温

加少量醋酸钠固体

加入少量冰醋酸

加水

【总结归纳】

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课堂巩固】

已知NH3+H2ONH3H2ONH4++OH-

加入物质盐酸NaOH溶液NH4Cl溶液加水通入氨气

平衡移动方向

【问题解决】

现有两瓶醋酸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1mol/L和0.1mol/L,那么这两瓶溶液的氢离子浓度的比值是大于10、小于10、还是等于10?

【课后反思】

我的问题和收获。

高中化学电解池教学设计 5

【学习目标】

1.掌握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差异及原因;

3.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结构的关系。

4.通过对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学习,掌握学习概念性知识的常用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

5.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预习】

1、你能解释下列事实吗?

(1)、潮湿的手触摸正在工作的电器时,可能会发生触电事故。

(2)、电解水制H2、O2时,为什么要向水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或H2SO4?

2、电解质——在能够导电的。如等;

非电解质——在都不能导电的。如:等。

3、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①铜②氨水③CuSO45H2O晶体④盐酸溶液

⑤石墨⑥酒精⑦碳酸钠⑧蔗糖

【课堂教学】

为什么我们电解水制H2、O2时向水中加入的是少量的NaOH溶液或H2SO4,而不是氨水或醋酸呢?

分析可能原因,设计实验、讨论方案。

【活动与探究】

1.我们将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来举例,根据经验,你认为它们的电离程度有无差异?

2.若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请仔细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①测量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L的盐酸和醋酸的pH;②在两支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L的盐酸和醋酸,在两个气球中分别加入经砂纸打磨过的长度相同的镁条,然后将气球套在锥形瓶口,同时将气球中的镁条送入锥形瓶中,观察、比较气球鼓起的快慢等现象。

盐酸和醋酸的性质比较

醋酸盐酸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溶液的pH

与镁条的`反应

【重点剖析】

1.金属与盐酸等酸溶液反应的本质是金属与反应;

2.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分别与金属镁反应,与镁的反应速率明显较快;

【学生归纳】

当两种不同强度的酸浓度相同时,是不同的。

【阅读课本后分析】

第59页的图盐酸与醋酸在水中的电离示意图

实验研究表明,有一些电解质(如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钠等)在水溶液中能,而有一些电解质(如醋酸、一水合氨等)在水溶液中只能。

【归纳总结】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学生归纳】

强、弱电解质的比较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定义

电离程度

存在形式

化合物类型

【问题探究】

(1.)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吗?

(2.)难溶物一定是弱电解质吗?

(3.)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于弱电解质溶液吗?

(4.)CaCO3、Fe(OH)3的溶解度都很小,CaCO3属于强电解质,而Fe(OH)3属于弱电解质;CH3COOH、HCl的溶解度都很大,HCl属于强电解质,而CH3COOH属于弱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性有无必然联系?怎样区分强弱电解质?

【学生归纳】

强、弱电解质的判断标准:(关键是)

【课堂巩固】

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___,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_,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

a.铜丝b.金刚石c.石墨d.NaCle.盐酸

f.蔗糖g.二氧化碳h.浓硫酸i.硫酸钾j.醋酸

k.碳酸l.碳酸氢铵m.氯气n.硫酸钡

【问题解决】

相同浓度的氢氧化钠和氨水的电离程度有无差异?提出你的假设并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完成下表。

实验假设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高中化学电解池教学设计 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差异及原因,

2.在化学平衡概念的基础上理解电离平衡概念。能运用电离平衡原理解释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学习,掌握学习概念性知识的常用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通过合作学习,活动与探究,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电离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用渗透由现象看本质的辩证观点。

二、教学重点: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三、教学方法:

四人一组,采用合作学习,实验探究学习的方法。

四、设计理念

1.在教材处理上结合苏教版、人教版的特点,重点分析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师创设问题情景,从对比实验入手,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是c(H+)不同,再通过阅读课本了解醋酸和盐酸在水中的电离情况,由学生小结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通过设计科学探究实验、交流与讨论,归纳出证明醋酸是弱酸的方法以帮助学生理解电离平衡的移动。

2.在教学方法上根据教材的特点采用四人一组的合作学习、科学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概念从引入、分析到运用都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教师适时加以引导,组织学生参与探究、合作学习。教学中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特长,小组学生分工明确,有记录的、发言的、实验探究的,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五、教学设计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演示实验】

(1)在四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HCl、NaOH、CH3COOH、NH3.H2O溶液各10mL,将连有灯泡、导线的碳棒分别插入溶液中。

(2)在锥形瓶中先各放20mL0.1mo·.L-1盐酸和0.1mol·L-1醋酸,后同时投放等量的NaHCO3粉末,然后迅速套上气球

观察四个灯泡的亮暗程度,

思考影响导电能力的因素,产生不同实验现象的原因。

观察现象,比较反应产生气泡速率的快慢。分析原因,写出盐酸与醋酸溶液中的溶质通过比较相同条件的一元酸、碱溶液的导电性,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

让学生知道酸与NaHCO3反应的实质是与H+反应,速率不同即溶液中c(H+)的大小不同【提问】

(1)上述实验现象说明相同条件下醋酸与盐酸溶液中c(H+)不同,你能解释原因吗?

(2)醋酸是怎样电离的?(投影)

(3)上述v-t体现了CH3COOH在水中的电离有什么特点?

(4)影响CH3COOH的电离平衡的因素有哪些,怎样影响?怎样证明CH3COOH是弱酸?

【实验指导】指导学生完成下列对比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及原因。组织学生交流、归纳。

【学生归纳1】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的CH3COONH4固体,由于醋酸根离子浓度的增大,导致醋酸溶液的pH值增大,而盐酸中,加入NaCl,溶液的pH值不变。

【学生归纳2】

盐酸中加入少量CH3COONH4固体后由于c(CH3COO-)增大,结合了部分氢离子,使溶液中c(H+)浓度下降,与镁反应产生气泡的速度减慢,剧烈程度减弱。

【提问】从这些实验中你能说明什么问题?

【小结】(投影)

1.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浓度、温度

2.写出能证明CH3COOH是弱酸的方法

【及时对各小组的验证方法组织互相评价】

【投影】

(1)分别取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HCl和CH3COOH溶液,比较其导电性。

(2)测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HCl、CH3COOH溶液的pH值。

(3)对比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HCl、CH3COOH溶液与接触面积相同的Mg带或NaHCO3粉末反应的速率.

(4)测定0.1mol/L的醋酸的pH,pH>1

【课堂练习】

(1)课本P59-问题解决设计实验比较0.1mol·L-1NaOH溶液与0.1mol·L-1的NH3·H2O的电离程度

(2)课本P65-7分析氯水成份,设计实验方案促使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平衡正向移动。

氯水成份:

促使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平衡正向移动的方法(至少3种)

【课堂检测】

欲使CH3COOH电离平衡向右移动,且增大c(CH3COO-),可采取的措施是(至少3种)相互交流,得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常见的强弱电解质

阅读课本P59,

学生上黑板用化学平衡的v-t图描述CH3COOH在水中的电离情况

学生上黑板写出醋酸的电离方程式

讨论得出电离平衡时的特点

分组讨论-实验探究

【探究性实验1】

酸液中加对应的盐

(1)测0.1mol·L-1HCl和

0.1mol·L-1CH3COOH的pH值

(2)在0.1mol·L-1HCl中加入少量的NaCl固体,再测pH值

(3)0.1mol·L-1CH3COOH中加入少量的醋酸铵固体,测pH值

【探究性实验2】

速度对比实验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0.1mol·L-1HCl10mL,再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的醋酸铵固体。再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表面积、大小均相同的镁带。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思考、小结

学生举例说明影响因素及平衡移动的方向

四人一组,分组讨论,书写方法,实物投影展示验证方法。

各小组间互相评价,归纳可行、简单的方法。

体验成功,

归纳整理实验验证方法,并交流得出最简单可行的方法是:

测定0.1mol/L的醋酸的pH,pH>1

【体验探究】

交流讨论可行方案,并用实验验证:

测0.1mol·L-1NaOH溶液与0.1mol·L-1的NH3·H2O的pH值

学生上黑板写出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写出氯水的成份

相互评价,并交流使化学平衡正向移动的方法:加水、通入氯气、光照、加入NaOH、NaHCO3、Mg等能与H+反应的物质….

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讨论,师生小结:

加入Zn粉、升温、

加入NaOH、加入Na2CO3

加入Na2O等引导学生从醋酸与盐酸物质的量浓度相同,而氢离子浓度不同的角度分析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

让学生知道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也能适用于电离平衡

让学生知道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的,书写方程式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证明CH3COOH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通过速率对比实验证0.1mol·L-1HCl中加入少量的

CH3COONH4固体会减小c(H+),从而说明CH3COOH是弱电解质

进一步巩固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进一步巩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加深理解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否完全电离。让学生知道相同条件下的醋酸和盐酸因为c(H+)不同,所以导电性不同,pH值不同,与酸反应的速率不同

让学生理解只需比较相同条件c(OH-)即可。

进一步理解化学平衡的适用范围,知道HClO也是弱酸。

高中化学电解池教学设计 7

学习目标:

1.能从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物导电的本质原因分析,理解电离的概念

2.能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并能准确书写酸、碱、盐电离方程式

3..能运用电解质的知识分析并关注身边中的化学问题

教学重点:

目标1、目标2

教学难点:

目标1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在物质的分类中,我们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及化合物,而化合物又可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板书或投影,边板书边讲解):

单质

纯净物氧化物

化合物酸

而化合物还有另外一种分类方法,即根据在水溶液或熔融下能否导电,又可以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学习有关电解质的知识。

[板书或投影]:

一、电解质的电离

[演示]: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问题探究]:为什么上述物质的溶液具有导电性?

(教师首先提供问题探究所必需的金属导电的知识背景: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少,受原子核的引力作用较小,容易失去而成为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当金属导线接上电源以后,在电场的作用下,金属内部中带负电的电子由自由移动改为定向移动,电流便形成了,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金属能够导电除了外加电场的外部因素外,其金属自身的内部因素是有带负电的自由移动的电子。而后进行问题的情景迁移:根据金属的导电原理,请分析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在导电时除了外加电场的外部因素外,溶液自身内部还有哪些因素?)

[学生分组讨论]:2分钟左右

[学生归纳]:(在教师的引导下沿着以下路径分析归纳)金属能导电→金属内部有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能导电→溶液中也有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猜测: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分别带负电和正电的阴、阳离子

[质疑]:物质中有阴阳离子就能导电吗?

[演示或模拟动画实验]:教师演示或模拟NaCl晶体、熔融NaCl的导电性实验,以澄清对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导电原理的模糊认识。

[质疑]:为什么都含有Na+、Cl-的NaCl晶体和NaCl溶液一个导电,另一个不导电?

[讲解并分析]:NaCl晶体虽含Na+、Cl-,但不能自由移动而不能导电,若将NaCl晶体溶于水,形成NaCl溶液后,原来NaCl晶体中被束缚着的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解离为可自由移动的离子,这个过程就叫做电离(结合NaCl晶体溶于水的电离过程的动画演示,强化说明NaCl晶体中有离子而不自由移动,而当其溶解于水中或受热熔化后,离解为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就叫做电离,并引出电离方程式的概念)。

[板书或投影]:

1.酸、碱、盐的电离

HCl=H++Cl-NaOH=Na++OH-NaCl=Na++Cl-

[学生练习]:书写电离方程式:HNO3、H2SO4;KOH、Ba(OH)2;Na2CO3、CuSO4、BaCl2(三学生上黑板)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提出讨论分析的具体指向——以上三组物质电离后的阴阳离子类型及共同特点。

[学生归纳]:给酸、碱、盐下定义

[讲解]:1.强调酸、碱定义中“全部”二字的含义;2.酸、碱、盐的溶液因电离出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

[转折]:像酸、碱、盐这些化合物,因其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能导电,从化学的另一分类角度讲又叫做电解质

[板书或投影]:2.酸、碱、盐是电解质

[学生归纳]: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得出电解质的概念,并借助对比方法,在电解质的概念的.基础上得出非电解质概念。

[演示]:通过酒精、酒精水溶液、蔗糖水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强化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概念。

[演示]:不同浓度的盐酸溶液的导电性实验(电流计指针的偏转)

[学生归纳]:其他条件一定时,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浓度成正比

[问题解决]:电解质知识运用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在我们的人体和日常生活中都能发现它的踪迹。比如身体有汗的人为何接触使用着的电器容易发生触电事故?人体在大量流汗后为何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在海上遇险的人们,喝海水为何如同“饮鸠止渴”?请同学们用本节课所学的电解质知识加以解释。

[学生阅读、讨论并回答]: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电解质的知识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电解质的一些规律性的知识(教师边引导边板书):

一、电解质的电离

1.酸、碱、盐的电离

酸:………H2SO4=2H++SO42-

电解质碱:………Ba(OH)2=Ba2++2OH-离子正负电荷守恒

化合物盐:………Al2(SO4)3=2Al3++3SO42-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酒精、蔗糖等

(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

2.酸、碱、盐是电解质

[形成性检测]:

1、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A.熔融的氯化钠B.硝酸钾溶液C.硫酸铜晶体D.无水乙醇

2、下列物质中,导电性能最差的是()

A.熔融氢氧化钠B.石墨棒C.盐酸溶液D.固态氯化钾

3、下列电离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Al2(SO4)3=2Al+3+3SO4-2B.HF=H++F-C.HI=H++I-D.Na2CO3=Na++CO32-

[结束语]:电解质的水溶液能够导电,说明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发生电离。那么,电解质溶于水后是否都能全部电离?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自己去解决,如果有兴趣,同学们可以参看P40“知识点击”部分,也可以通过在Internet网在“googl”输入关键词“强电解质弱电解质”进行自主学习

[布置作业]:上网查阅“电解质与生命”等资料,写一个800字的小论文。

高中化学电解池教学设计 8

【教材分析】

电解属于电化学的知识范畴,是中学化学理论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电解与物理学科中的电学、能量的转换有密切的联系,是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电离等知识综合运动。电解教学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电离平平和原电池知识后教学符合化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规律。本节教材可分为二个部分:电解原理、电解原理的应用。

【设计思路】

本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须+选修)选修4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三节《电解池》中的第一课时内容。该内容是中学化学中电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学生已经学习了原电池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电解知识平台。本人采用实验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搭建一系列的问题支架,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升华,然后将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应用中;力求做到“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主”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解的原理。

(2)能够准确判断电解池的阴、阳两极。

(3)知道惰性材料做电极时,离子的放电顺序以及阴、阳极上产物的分析判断。

(4)初步掌握书写两极所发生的反应及电解的总化学方程式;会判断两极所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

(5)通过一些设问及质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总结的能力,以及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演示投影及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的过程,形成一定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渗透由现象看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离子放电顺序、电极产物的判断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启发讨论

【教学用具】

电解槽碳棒(4支)学生电源导线

氯化铜溶液KI-淀粉试纸烧杯玻璃棒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引言】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原电池的有关知识,知道了化学能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电能,我们把实现这种转化的装置叫原电池;我们也知道:能量之间可以实现相互转化。那么,能不能设计一种装置,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呢?在初中,我们接触了电解水,当电流通过水时,水被电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那么,当我们把电流通过水或水溶液时,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这种变化是否存在一定的规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课题:电解池。

【板书】第三节电解池

【投影演示实验】提醒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同时板书:实验)

【演示实验1】将两根碳棒分别插进电解槽中,浸一会儿取出。

(引导学生观察碳棒表面上有没有新物质生成。结论:碳棒和氯化铜不反应。)

【演示实验2】用导线连接两根碳棒后再浸入CuC12溶液一段时间,取出观察。

(碳棒表面也没有新物质生成。结论:没有构成原电池,不发生反应。)

【演示实验3】浸入CuC12溶液的两根碳棒分别跟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接。接通电源,让不家务事观察两极的现象。(提醒学生连接的是交流电还是直流电的两极)

[找学生回家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教师适当进行补充。]

【学生发言】一个碳棒覆盖有一层紫红色物质(铜),另一个碳棒表面有小气泡生成,。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产生的刺激性气体,试纸变蓝色,说明该气体是氯气。

【问题】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我们发现了什么过程?这个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师生小结】(投影实验装置)通过以上实验说明氯化铜溶液受到电流的作用,在导电的同时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铜和氯气。

【投影设问1】氯化铜固体即使在加热的时候也很难分解,为什么其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会分解成铜和氯气呢?

【板书】(电解氯化铜溶液原理)分析

【投影设问2】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思考:

1、通电前

CuC12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这些离子作如何的运动?

2、通电中

1)溶液中的离子运动情况有何变化?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种变化?

2)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子流向如何?当阴、阳离子移向碳电极表面时,哪些离子发生了变化?

3)你能写出两个碳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并指出反应的类型吗?总反应如何呢?

3、想一想,整个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讲座回答如下问题,教师及时点评。

【投影】链接运画投影“电解氯化铜微观模拟”,让学生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加深对电解过程的微观与宏观认识。

【讲述】为了与原电池的两电极区别,我们把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阳极,与负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阴极。

【板书】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阴、阳两极上的电极反应,并指出反应类型。教师纠正。

【板书】阳极:2C1-2e=C12↑(氧化反应)

阴极:Cu2+2e=Cu(还原反应)

总反应:CuC12电解Cu+C12↑

【小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了当电流通过氯化铜电解质溶液时,离子定向移动到阴、阳两极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在这个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过渡】大家能明白什么是电解,什么是电解池吗?

【板书】

1、电解: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上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2、电解池:把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装置。

【投影设问3】思考2:根据以上电解氯化铜的装置,以及联系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你能否总结出电解池的一般构成条件?

【学生活动】学生相互讨论后,回答问题。教师予以适当引导。

【板书】3、电解池的构成条件

(1)两个电极(能导电的金属或非金属)

(2)电解质

(3)有外加直流电源,并形成闭合回路

【投影设问4】思考3:在电解过程中,电子、离子是如何移动以形成闭合回路的?

(再次投影“微观模拟”,分析总结电解过程中电子、离子的移动方向)

【板书】4、电子的流向

阳极→电源正极电源负极→阴极

5、离子的移动方向

阳离子→阴极阴离子→阳极

【投影设问5】思考4:电解质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分别移动到两极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讲述】阳离子移向阴极后,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阴离子移向阳极后,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我们把阴离子失去电子而阳离子得到电子的过程叫放电。

【投影设问6】思考5:在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有Cu2+、H+,阴离子在OH-、C1-,为什么首先在阴极上放电的是Cu2+而不是H+,在阳极上放电的是C1-而不是OH-?离子的放电——也即离子的得失电子有先后顺序,那么,离子的放电先后主要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学生活动】学生相互讨论,思考。教师引导分析。

【学生回答】离子的放电先后应是由离子的氧化性,还原性相对强弱决定的。

【点评归纳】影响离子放电顺序的原因有很多。高中阶段,我们仅讲座氧化性和还原性相对强弱对其影响。根据氧化还原的知道,离子得失电子的能力不同。因此,离子的放电顺序不同,氧化性强的离子先得电子,还原性强的电子先失电子。所以在CuC12溶液中Cu2+和C1-先放电。

【师生小结】共同总结离子放电的先后顺序,。

【板书】6、离子的放电顺序

阴极上放电顺序(得电子先后)

Ag+>Hg2+>Fe3+>Cu2+>H+(酸)>Pb2+>Sn2+>Fe2+>Zn2+>H+(浓度较小时)

阳极上放电顺序(失电子先后)

S2->I->Br->C1->OH->(含氧酸根)>F-

【讲述】教师对上述离子放电顺序作简单的说明。

【投影设问7】在电解氯化铜溶液的装置中,若把电解质换成氧化钠,其结果又如何呢?试写出电极反应。

【师生活动】学生分析讨论,教师点评。

【投影分析】

【投影设问8】在电解氯化铜溶液的装置中,若把电解质换成硝酸银,其结果又如何呢?试写出电极反应。

【师生活动】学生分析讨论,教师点评。

【投影分析】

【课常小结】(略)

【投影作业】

1、用石墨电极电解下列溶液,写出电解时的电极反应和电解总反应。

CuBr2Na2CO3CuSO4H2SO4NaOHHC1

2、在利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氢气和氧气时,一般不直接电解蒸馏水,而是电解HaOH溶液或H2SO4溶液,你知道为什么吗?

3、结合已经学习的原电池,查资料自主列表比较原电池与电解池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让实验成为学生实践体验的一部分,通过演示实验,启发引导,讲座分析等方法,让实验成为帮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积极手段,并在其过程中培养他们基本技能,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激活学生的学习内在驱动力。从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它重在探究重实践。在实验探究中,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知识,更能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使课堂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激发学生积极性。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一个新的局面,从整体教学效果来看,通过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和有目的的知识归纳,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是相当不错的,电解的原理及形成条件,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并应用,为后面的新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案例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在视觉上能让学生感知阴、阳离子得失电子的情况,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常见离子的放电顺序,然后再运用到实际应用中;遗憾的是:实验仪器不足,使学生不能自主实验,没有给学生更多的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板书设计】

第三节电解池

实验:

分析:

电极:阴极:与电源“-”相连,Cu2++2e=Cu,发生还原反应

阳极:与电泊“+”相连,2C1-2e=C12↑,发生氧化反应

1、电解: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上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2、电解池:把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装置。

3、电解池的构成条件

(1)两个电极(能导电的金属或非金属)

(2)电解质

(3)有外加直流电源,并形成闭合回路、

4、电子的流向

阳极→电源正极电源负极→阴极

5、离子的移动方向

阳离子→阴极阴离子→阳极

6、离子的放电顺序

阴极上放电顺序(得电子先后)

Ag+>Hg2+>Fe3+>Cu2+>H+(酸)>Pb2+>Sn2+>Fe2+>Zn2+

阳极上放电顺序(失电子先后)

S2->I->Br->C1->OH->(含氧酸根)>F-

高中化学电解池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掌握电解的原理,能够准确判断电解池的阴、阳极;正确书写两极所发生的反应及电解的总化学方程式;会判断两极所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掌握惰性材料做电极时,离子的放电顺序。

能力培养:通过看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亲自实践感悟求知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些设问及质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总结的能力,以及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

科学思想:从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的关系,使学生领悟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科学品质:通过分组动手实验,并准确记录实验现象的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的精神及团结合作精神。

科学方法: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过程,结合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反应,得出电解的概念,通过分析过程,使学生领悟到科学的正确的分析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

电解的基本原理;离子放电顺序。

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电池的有关知识,请大家回忆,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

(总结)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2.电解质溶液;3.形成闭合电路;

思考,回答。观察现象: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移;

复习巩固原电池的组成条件和电极反应及原电池的两极判断方法。

4.自发氧化还原反应。

(投影显示)如下图所示。要求: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在两极发生了什么反应?

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观察要点:①电流表指针的变化。②碳棒上有什么变化?2.碳棒上有红色物质生成。

写出电极反应:铁为负极,碳棒为正极。

Fe:Fe-2e=Fe2+

氧化反应C:Cu2++2e=Cu还原反应

总反应方程式:Fe+Cu2+=Fe2++Cu为电解CuCl2溶液的实验做对照。

(设疑)设计三个实验

(投影显示)

1.将两根碳棒分别插入装有CuCl2溶液的小烧杯中,浸一会,取出碳棒观察碳棒表面现象;

2.用导线连接碳棒后,再浸入CuCl2溶液一会儿,取出碳棒,观察碳棒表面变化;

3.浸入CuCl2溶液中的两根碳棒,分别跟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相分组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准确记录实验现象,汇报实验结果。

回答:前两个实验碳棒上没有明显变化,第三个实验通电一会儿发现,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的碳棒上有红色固体物质析出,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碳棒上有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

分析整理作出判断。红色物质为铜,黄绿色使湿润淀粉-KI试纸变蓝的气体为氯气。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观察能力,准确记录实验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连接,接通一段时间后,观察两极上的现象并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检验所生成的气体(图3)。

要求:操作规范,注意安全。

(提问)三个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如何?(评价)学生实验情况,对好的给予表扬。

(讲述)在类似的实验中,规定: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叫阴极;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叫阳极。

(板书)电源负极-阴极电解池

正极-阳极

阳极产物—氯气(Cl2)阴极产物—铜(Cu)

设计意图

(质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提示)讨论提纲(投影显示)

1.通电前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这些离子是如何运动的?2.接通直流电后,原来的离子运动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3.有关离子在两极发生了什么样的反应?

(总结板书)通电前:CuCl2=Cu2++2Cl-通电后:阳极:2Cl--2e=Cl2↑

讨论分析,回答:

1.通电前溶液中Cu2+、Cl-、H+、OH-自由移动。

2.通电后带正电的Cu2+、H+向阴极移动;带负电的Cl-、OH-向阳极移动。3.Cu2+在阴极得电子变成了单质Cu,Cl-在阳极失电子变成了Cl2。

调动学生思维,分层次思考,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分析方法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渗透。

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高中化学电解池教学设计 10

一、教材内容

本节课是化学选修四第四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电解原理。教材通过“电解性化铜”的实验展示电解原理的实质,并认识电解池的功能。“电解性化铜”的实验是理解电解原理的突破口,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心。通过该实验将推导出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电解的一般规律,电极产物的判断方法和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其中电解的一般规律,电极产物的判断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教材内容的重要性

电解原理是中学化学重要基本理论之一,既涉及到电化学的理论知识,又与氧化还原反应等密切相关,故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通过对电解池的学习之后,学生将形成一个将氧化还原反应、能量转换、电解质溶液、原电池和电解原理和有关计算等知识联系起来的知识网络,对培养和提高学生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有很大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结合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解原理,会判断电极产物

2、能书写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式,培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惰性电极电解性化铜的微观模拟,探究电解原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性阳离子的放电顺序,判断电极产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电解知识的学习,发现其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并提高他们辩性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

理解电解原理和以电解cucl2溶液为例得出惰性电极作阳极时的电解的一般规律。

五、教学难点

理解电解原理,非惰性电极作阳极对电解产物的判断

六、教法

通过多媒体的应用,直观形象的展示电解的过程,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并适当进行问题探究、分组讨论,归纳总结,体现“以问题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精神

七、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分析、比较、讨论、概括、练习等学习手段,分析讨论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其探索精神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与合作精神

八、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复习回顾——新课引入——探究活动——学习电解理论——演示模拟实验——完善电解原理——课堂小结——学习反馈(固化能力,形成学科思想和学科能力)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注意突出重点,力求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复习回顾(2分钟)

通过习题复习回顾原电池相关知识进行热身,并与本节课建立衔接

2、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分钟)

通过名人典故引入新课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学习电解原理(20分钟)

[设疑]我们已经知道,金属和电解质溶液都能导电,金属的导电过程是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是否与金属的导电过程相同呢?

探究活动1:(p79实验4-2)

活动汇报: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碳棒上有能使淀粉i溶液变蓝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cl2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碳棒上有红性物质析出——cu

[设疑]cucl2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为什么会分解生成cu和cl2呢?

然后通过多媒体演示通电前后溶液里离子移动情况

小结:

(1)、电解:电解质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通电时自由离子作定向移动而在性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

(2)、电解池: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

(3)、电解池的形成条件:直流电源、两个电极、电解质溶液(熔融电解质)、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名称: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性极——与电源负极相连

(5)、电子移动的方向:电源负极→电解池性极→电解液中的阳离子(被还原)电解池中性离子(被氧化)→电解池阳极→电源正极

(6)、电解本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

4、离子的放电顺序

[设疑]性极为什不产生性气呢?阳极为什么不是氧气呢?

通过分析讲解得出结论

小结:溶液中离子放电顺序:

性极:+?ca2+?na+?mg2+?al3+?(h+)水?zn2+?fe2+?sn2+?pb2+?(h+)性?cu2+?fe3+?hg2+?ag+

阳极:1、阳极若是活泼电极,金属电极本身先于任何离子放电

2、阳极为惰性电极:s2->i->br->cl->oh->含氧性根离子>f-

5、通过例题讲解总结出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

(1).分析溶液中存在的所有离子(包括水的电离)、并分成阳离子组和性离子组。

(2).根据放电规律,阳离子在性极发生还原反应,而性离子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完成电极反应式。(注意得失电子守恒)

(3).由性阳两电极反应式,合并得总反应式。(弱电解质的须保持分子形式)

小结:分电极、析溶液、判流向、断粒子、书极式、写方程

6、随堂练习(7分钟)

1、判断

(1)电解、电离均需要通电才能实现()

(2)电解池中电解质溶液导电过程即电解过程()

(3)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阳极均发生氧化反应()

2、以石墨作电极,电解下列溶液,写出电极反应及电解总反应式。

(1)agno3溶液(2)na2so4溶液

九、板书设计

第一节电解池

一、电解原理

1、电解原理

cucl2=cu2++2cl-

性极:cu2++2e-=cu(还原反应)

阳极:2cl--2e-=cl2↑(氧化反应)

总反应:cucl2==cu+cl2↑

2、电解池的形成条件:直流电源、两个电极、电解质溶液(熔融电解质)、构成闭合回路

3、电极:阳极:与外电源正极相连,发生氧化反应(即失去电子)

性极:与外电源负极相连,发生还原反应(即得到电子)

4、电解池中的电子的移动方向:电源负极→电解池性极→电解液中的阳离子(被还原)

电解池中性离子(被氧化)→电解池阳极→电源正极

二、离子放电顺序

性极:

阳极:

1、阳极若是活泼电极,金属电极本身先于任何离子放电

2、阳极为惰性电极:s2->i->br->cl->oh->含氧性根离子>f-

三、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分电极、析溶液、判流向、断粒子、书极式、写方程

本节课我根据高二年级普通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活动探究等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Copyright © 2022-2023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