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中班科学活动教案集合6篇

发布者:年长者是也 时间:2025-7-21 15:05

【精华】中班科学活动教案集合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华】中班科学活动教案集合6篇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寻找水果种子藏在哪里的活动,知道种子都藏在果实里,了解种子的用途。

2、帮助种子找到相应的果实,发现种子的丰富多彩。

3、主动地参与探索活动,体验发现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认识、品尝过秋天常见的水果。

2、幼儿收集各类秋天的水果;西瓜、苹果、葡萄、石榴等水果的种子;水果剖面图若干张、种子食品若干种。

活动过程

1、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引发幼儿寻找种子的兴趣。

(1)教师引导幼儿按水果的名称、生长的地方、形状、口味等方面逐一介绍果实。

(2)教师出示部分果实的植物图片,引导幼儿发现自己带来的都是植物的'果实。

2、寻找水果里的种子,了解种子的用途。

(1)教师:你们在吃这些水果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果实里面的小秘密?(有籽、有核、有硬硬的东西)

(2)幼儿动手操作,自己去发现果实里的秘密,边找边交流自己的发现。(提供各类果实,部分水果已切开,中间用牙签连接。)

(3)教师组织幼儿讨论:你在果实中发现了什么?

(4)教师:小朋友发现的这些都是果实的种子宝宝。种子宝宝为什么要藏在果实妈妈的肚子里呢?

(5)教师:种子宝宝的本领可大了,如果把它放在泥土里,它会慢慢地发芽、长叶、开花,最好会结出许多许多的果实。

3、游戏:种子找果实,发现种子的丰富多彩。

(1)教师:我这有许多的种子宝宝,它们找不到自己的果实妈妈了,你能帮他们找到吗?看,果实妈妈都在前面的图上,它们的肚子里都有几个种子宝宝,你要仔细的看清楚手里的种子宝宝和果实妈妈肚子里的种子宝宝一样哦。

(2)教师引导幼儿对各种种子的颜色、形状、硬度、光滑度等做进一步地观察与讲述。

4、了解、品尝常见的种子食品,体会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教师出示其它的种子)

教师:看,老师还带来一些东西,(瓜子、花生、黄豆、红豆、开心果、核桃等)它们叫什么呢?

教师:其实,这些都是植物种子。种子种子不仅能长成植物,而且还是我们人体的营养宝库,所以,许多种子也被人们做成了食品。

幼儿品尝种子食品。

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水果的种子,还品尝了一些种子食品,如果以后你还发现了其他植物种子的秘密,再来告诉大家。

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活动延伸

自然角:每人选择一种种子进行种植,并进行种子发芽的纪录。

区角活动:学习剥各类种子的种皮,进一步探索种子的内部结构。

家长共育:请家长帮助幼儿收集农作物的种子,丰富幼儿有关植物种子的知识经验。

领域渗透:在美术活动中进行种子贴画的活动,巩固幼儿对种子外部形状的认识。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以对数字有一定的感知,但对数字的排列组合接触较少,针对这一情况,我从中班的主题活动中选择科学活动《编车牌号》,让幼儿在对给定的3个数字进行排列组合的过程中,探索数字排列组合规律。运用车牌及编车牌,让幼儿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的不同组合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

1、 探索数字排列组合规律,并尝试对给定的3个数字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

2、 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的不同组合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汽车牌照一张,熊爸爸和车的图片一张。

2、 两人一套数卡,笔和长方形小纸片若干。

3、 幼儿练习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假如小朋友自己家的车现在正开在马路上,怎样很快在马路上奔驰的汽车中寻找到自己的车?

1、 除了分辨汽车的'牌子、外形和颜色,还能用什么方法很快找到自己的车?(引出汽车牌照)

2、 (出示几张汽车图片)看看车牌上有什么?

二、猜车牌号,学习3个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

1、熊爸爸买了一辆新车,车牌上有123这三个数字,请你猜猜熊爸爸的车牌号会是什么?

2、幼儿两人结对合作,用三张数卡进行排列组合,一人摆数卡,一人记录,一张小纸片上记录一种排列方法。

3、每对幼儿上交一张车牌号,教师把上交的车牌号展示在黑板上,请幼儿看看车牌号有没有重复,还有不一样的车牌吗?

4、把开头数字相同的两组车牌放在一起,让幼儿寻找数字排列组合的规律。

三、游戏:《车牌拼拼拼》

请3名幼儿上台做数字宝宝1、数字宝宝2和数字宝宝3(胸前贴上数字卡片),下面的宝宝根据老师出示的车牌喊出“车牌拼拼拼,车牌xxx”,数字宝宝快速的按车牌数字的顺序站好。

四、编车牌号,练习三个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

(出示幼儿练习)森林车队买了 6辆小汽车,请你用数字456给它们编车牌号。要求3个数字在每张车牌上都出现,并且车牌号不能重复。请幼儿边操作边思考用什么方法能又快又全排列出来。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工具将黄豆从大米中分离出来。

2、知道有洞眼的漏勺能很快地将黄豆从大米中分离出来,是快捷、方便的工具。

3、能运用记录表记录自己的猜测和实验结果,对探索活动感趣

活动准备:

黑板、纪录表,幼儿标记贴,五个澡盆,内放大米和黄豆,漏勺、勺子、筷子、夹子、小桶人手一份,透明杯子5个

活动过程:

1、以厨师阿姨遇到的问题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厨师阿姨今天遇到了一个麻烦,她把黄豆和大米不小心混在了一起,谁来想一想办法,用什么方法可以帮阿姨将黄豆从大米里面分出来?(鼓励幼儿大胆设想和表达)

2、幼儿根据工具进行猜测并进行记录

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工具,看一看,都有些什么呀?(出示工具)请你猜一猜,这些工具中哪一种能最快、最方便地把黄豆从大米里面分出来呢?(鼓励幼儿大胆猜测、讲述)师:(出示记录表)你觉得那一种工具最快、最方便,就把自己的小标记贴到这种工具的.下面。(幼儿记录自己的猜测)

3、幼儿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师:究竟哪种工具又快、又方便呢?老师要请小朋友自己动手来试一试。注意每一种工具都要用一用,都用过了再找出最快、最方便的那一种,最后把你的小标记贴在记录表的小手这一行的工具下面。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注意提醒幼儿每种工具都要尝试,最后再记录结果。重点观察、指导幼儿使用漏勺,探索用法)

4、结合记录表集体讨论,发现漏勺能更多更快的将黄豆和大米分开

师:刚才,我们用了各种工具来分黄豆。试过以后,你觉得那一种工具最快、最方便?为什么漏勺能很快、地把黄豆分出来,而且看不见一粒米呢?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使用漏勺的?(请个别幼儿上来演示、讲解漏勺的使用方法)师小结:原来,漏勺上有许多的洞眼,当我们用漏勺去盛米和黄豆时,米就会从洞眼中漏下去,勺子里只留下了黄豆。当漏勺中盛了米和黄豆时,我门只要用手轻轻地左右晃动,就能让漏勺中的米更多、更快地漏下来了。所以,漏勺是我们今天分黄豆最有用的工具。

5、比赛:分黄豆

师: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场有趣的分黄豆比赛,男孩子一组,女孩子一组,用漏勺将剩下的黄豆和大米分开,看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多!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一、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冷、热、软、硬、光滑、粗糙等特性,学会用正确的词表达自己的感觉。

2.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不同特性物体的名称及作用。

3.对感知探索活动感兴趣。

二、 活动准备

1. 纸箱两个,纸箱内分别放有冷、热两瓶水,棉花球、玻璃球、蜡光纸和砂纸等物品。

2. 放大的特性标志纸一张。

三、 活动过程

1. 摸一摸、猜一猜

请幼儿分别将手放入纸箱中摸一件物品,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受猜一猜是什么物品,并与身边的小朋友交流。

2.说一说

依次请个别幼儿说说他摸到的东西是什么感觉?(冷、热、软、硬、光滑、粗糙)可能是什么物品?(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放大的特性标志纸上做记录)

3.再次进行触摸活动。

(1)对物品再次进行触摸活动,并按其相反的特性进行归类。

教师:请幼儿把物品从纸箱中拿出,对物品再次进行感知触摸,并在此基础上按相反特性进行归类。(如把冷水和热水放在一起、把棉花球和玻璃球放在一起、把砂纸和蜡光纸放在一起)

(2)在触摸感知的基础上,运用经验说说该特性物品的用途。

小结:不同的季节、不同温度的说会给人带来舒服的感觉;棉花球是用软软的、吸水性强的棉花做成的,在医院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它;玻璃球用硬硬的玻璃成的,光滑而且美观,是小朋友游戏的好伙伴;砂纸表面很粗糙,可以把不光滑的表面打磨平整、圆润,比如铅笔尖、带刺的.木头等;蜡光纸美观、易折,是小朋友们用来做手工的好材料······

四、找一找

(1)寻找生活中各类特性的物品,按物体的特性做记录。

提问:生活当中好还什么东西是硬硬的?软软的?······(请个别幼儿回答)它们有什么作用?

请幼儿把自己能想到的各类不同特性的物品分类,老师帮助画在标志纸上。

五、总结评价

教师根据幼儿的发言,按照物品的特性在标志纸上做归纳记录,并总结阐述不用特性物品的作用,对表现好的幼儿进行鼓励。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探索不同形状的桥面与承重力的关系。

2、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能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相同大小形状的铅画纸人手一份,相同大小积木每人两块,雪花片若干,记录纸、笔每组一份

造桥实验

活动过程:

1、谈话引题

幼儿回忆设计过的桥面,教师根据幼儿回忆内容展示桥面。

桥造好了,会有很多的车和人从桥上通过,所以我们的桥一定要造的很牢固,你认为这三中桥哪一种桥最牢固呢?(幼儿自由猜测)我们来做个小实验就知道了。

2、讲解实验方法:

我们已经知道桥墩的距离会影响桥的承重力,所以先得把桥墩的距离定下来,就在桥的两边,然后在桥中央放雪花片,比比哪种桥能放最多的雪花片,它就最牢固,为了能比得更清楚,我们还要把雪花片的数量记录在纸上。

3、幼儿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互相合作,尝试并记录实验结果。

4、讲述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每组请一名幼儿讲述操作结果,并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并得出结论。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对螃蟹外形特征的认识,了解蟹螯的功能,知道螃蟹有再生的本领。

2、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动作协调性和合作能力,享受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对螃蟹有了一定的认识。

2、课件、篓子十个、螃蟹仿真食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场,复习巩固对螃蟹外形的认识。

师:我们已经观察过螃蟹了,让我们变成小螃蟹,到池塘里去玩一玩吧!(找个地方坐下来)

提问:

我们来说说看,螃蟹都长得什么样子?(硬硬的壳、八只脚、两个大钳子、两只小眼睛、嘴巴会吐泡泡)螃蟹弟弟和螃蟹妹妹什么地方长得不一样,(弟弟:钳大,毛多,脐盖尖;妹妹:钳小,毛少,脐盖圆)(出示公螃蟹和母螃蟹图)我这里有两只螃蟹,谁是螃蟹弟弟,谁是螃蟹妹妹?你们都看出来了吗?

师小结:你们的小眼睛真厉害,我们知道了螃蟹有一个圆圆的身体,硬硬的壳,两只大钳子,八只脚,两只小眼睛。

二、了解螯的功能

1、螯的主要功能

师:小螃蟹真可爱,你们知道螃蟹什么地方最厉害?

大钳子厉害在什么地方呢?(它会干什么呢?)

幼:夹东西

师:可以夹什么东西呢?

(1)幼:夹食物吃

师:螃蟹喜欢吃什么?(小鱼,小虾、水草等)我们也来夹夹看:夹,夹,夹小鱼,夹,夹,夹小虾,夹,夹,夹水草。

(2)幼:会夹人:

师:当它遇到有别的动物来侵犯它时,就用他的武器大钳子来夹它了,它的大钳子放在不同的位置还会发出不同的信号,当它的大钳子高高举起,是什么意思呢?(别过来,再过来我就要吃你了)当它的大钳子往前伸紧紧摁在地上,就是告诉别人:别过来,这是我的地盘!当它的大钳子收在胸前,表示我认输了。

情景游戏:呀真的有一只大章鱼游过来了,怎么办?孩子们别害怕,把大钳子举起来告诉它:别过来,再过来我就要夹你了,夹他!(章鱼在远处游)警告它:叫你别过来,这是我们的地盘!(章鱼游走)大章鱼游走喽!

师小结:(课件)螃蟹的大钳子真厉害,它不仅是捕食的工具,还可以作为武器保护自己,这只螃蟹在干什么?(挖洞)用小腿拼命地扒土,大钳子把土推出去,新房子造好喽!赶紧住进去。

幼儿学螃蟹造房子:小腿扒一扒,大钳子推一推,赶紧钻进去!

(2)螯的再生

师:有一天,一只螃蟹从家里出来玩,看看发生了什么事?(课件)

提问:大鸟咬住了螃蟹的脚,怎么办?

你们想的办法都很好,我们看看螃蟹是怎么办的.?(课件) (幼儿说出答案:理解自切)

小螃蟹的命是保住了,可是它的大钳子却断掉了,怎么办呢?(幼儿想办法)

师:看看小螃蟹是用的什么办法?(课件)

小螃蟹脱壳了,又长出一只钳子来了。(引导幼儿说出:小螃蟹的钳子断掉了会自己长出来)

师:原来螃蟹脱壳后,断掉的钳子慢慢地再长出来,它又长出了一个小小的钳子。神奇吧?

螃蟹除了大钳子断掉了会再生,还有什么断掉了会再生呢? (脚、眼睛)

你知道还有那些小动物有再生的本领吗?(壁虎、蚯蚓、蜘蛛、海星等)

师:动物世界真神奇!我们今天知道了我们的大钳子还有这么多本领呢,真是厉害,妈妈也想来看看你们的大钳子能不能干,妈妈要请你们帮个忙:

3、游戏:两人合作运食物

师:妈妈找了许多好吃的东西,要请螃蟹宝宝用大钳子把这些好吃的运到家里来,请螃蟹弟弟每人找一个站在旁边,我说开始,螃蟹弟弟每个钳子夹一个食物运到家里去,螃蟹妹妹在家里帮着数。时间到了请螃蟹弟弟回到原来的地方,请螃蟹妹妹数一数运了多少食物。(可交换玩一次)

4、结束活动:

师:我的宝宝们真能干,运了这么多食物,你们的大钳子真厉害,我们一起来练练我们的螃蟹功庆祝一下,螃蟹功准备(中国功夫)带上我们的食物一起去分享吧!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