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科学活动教案集锦8篇

发布者:华夏之泪 时间:2025-7-22 15:02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集锦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活动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集锦8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与同伴进行讨论、操作和记录,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2、在尝试与操作中感知压缩可以减少物体所占空间,探索摆放方式和压缩程度的不同对所占空间的影响。

3、发现“压缩”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有良好的环境意识和行为。

活动准备:

1、回收箱3个;大篮子3个;铝罐若干;记录表一份、0-9数字卡若干。

2、课件:环保压缩

活动过程:

一、观察感知材料,引发兴趣

1、师提问:小朋友,我们今天带来了什么?(易拉罐)

对啊,易拉罐我们用完了,不需要它们的时候,我们是怎么处理它们的呢?(送到回收箱)

二、实验操作并记录结果,验证猜想,感知物体压缩程度和摆放方式的不同,可以减少空间的使用,节省空间。

(一)体验空间使用与罐子数量的关系

1、提出实验要求:“请小朋友合作把易拉罐放进回收箱里并把数量记录下来。”(幼儿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2、讨论和分享:为什么同样大的箱子放进去的易拉罐却不一样多呢?

3、教师小结:因为摆放整齐了,空隙小了,空间用得也少了,放的罐子就多了。

(二)体验通过压缩,可以节省空间,进一步体验使用空间与罐子数量的关系。

1、实验验证:怎样才能让箱子放进去更多的易拉罐呢?幼儿实验并记录。

2、观察、讨论和分享:

(1)我们用了压缩的方法,易拉罐放进去的数量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同组纵向比较)

(2)为什么我们用同样的压缩方法,装进去的'罐子数量不一样呢?(异组横向比较,讨论发现压缩程度问题)

3、教师小结:因为压缩的程度不一样,所以装进去的易拉罐的数量会不一样。

三、生成经验,启发联想,迁移和扩展

1、观看课件《环保压缩》。讨论:压缩有什么好处?(节省空间,保护环境)

2、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垃圾?萌发幼儿的环境意识。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哪些材料特别能引起痒的感觉,人体哪些部位特别怕痒。

2.在相互挠痒的过程中得到情绪的宣泄和释放。

活动准备:

海面、羽毛、毛笔、积木、记录表、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哪里最怕痒

1.师:小朋友们,你们和爸爸妈妈玩过挠痒痒的游戏吗?玩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2.那你们想不想和好朋友一起玩一玩?

3.请你和旁边的好朋友相互逗一逗、挠一挠,找找他身上哪些地方特别怕痒,帮他贴上即时贴。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交流:请你说说你身上哪些地方最怕痒?还有其他怕痒的地方吗?(教师在人体结构图上贴上即时贴)

6.师:觉得脖子特别怕痒的请举手,看看有多少?

7.小结:小朋友们都找出了身体上的脖子、胳肢窝和腰这几个地方特别怕痒。

二、痒一痒

1.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东西,看看有什么?

[page_break] 2.待会儿就请你们找找哪些材料碰到皮肤上特别的痒,把它们记录下来。

3.(出示记录表)谁看懂了?可以怎么记录?

4.小结:请你和好朋友用这些材料在皮肤上相互挠一挠,在使你感觉特别痒的材料下面画上一个简单的标记。

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6.交流:(展示各组记录表,出示大记录表)

我们一起把找出来的材料统计一下,觉得海面痒的有几个?一起数一数;还有几种材料谁愿意来统计一下?

7.师:仔细观察这张大统计表,你们发现哪几种材料特别能引起痒的感觉?为什么?

8.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软绵绵的、毛茸茸的东西碰到皮肤上就觉得特别痒,而一些硬硬的东西就不太觉得痒。

三、经验迁移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碰到皮肤上是很痒的,我们回去找找看,再和好朋友一起挠一挠好吗?

教后小记:

结合“一课三研”,我对科学活动“痒一痒”进行了三次教学活动,通过反复地修改、试教,真正领会活动的内涵。

第一次教学活动时,把目标定位于:

1.了解哪些材料特别能引起痒的感觉,人的哪些部位特别痒;

2.得到情绪的宣泄和释放。并把它放在中班进行教学,整个活动下来,目标没能很好地达成,孩子们对于“身体本身痒”和“材料碰上去才会痒”没有弄清楚。因此,在研讨的时候,我们先把目标重新定位于:

1.了解哪些材料特别能引起痒的感觉,人的哪些部位特别痒;

2.在相互挠痒的过程中,得到情绪的宣泄和释放,并把年龄段改为了大班。

第二次执教下来,总体感觉比第一次顺畅、清晰。

首先,第一个环节是“哪里最怕痒”,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导入:

1.让幼儿说说家里和大人一起玩挠痒痒的感觉;

2.然后引导他们和同伴一起玩一玩挠痒痒,找找对方身体上哪些部位最怕痒,此环节中加入了挠脚底,初步达成了目标中的情绪宣泄和释放。

第二个环节是“ 痒一痒”,引导幼儿用海绵、毛笔、羽毛和积木相互在皮肤上挠一挠、逗一逗,找找哪些材料碰到皮肤上特别的痒,并记录下来。此环节体现了两位幼儿之间的合作。大班幼儿合作的.意识比中班幼儿强,活动下来幼儿表现良好。大统计表记录的过程中,我请集体和个别幼儿一起来统计,进一步感知哪些材料特别能引起痒的感觉。

第三个环节是“经验迁移”,引导幼儿知道在生活中其实还有许多能够让我们觉得特别痒的材料,请大家回去找找看。研修的时候,老师们提出了在导入的时候,教师应该更加风趣、幽默,激发幼儿对挠痒痒的兴趣。因此,第三次执教的时候,我更加注重引导语和提问的方式方法,赋予孩子们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电池的作用和正负极。

2、产生对科学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各自从家里带来的电动玩具。

2、有关课件内容的PPT。

活动过程: (教师事先将幼儿带来的电动玩具的电池做些“小动作”—将部分玩具的电池装反)

一、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都从家里带来了电动玩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一玩,老师有要求一会小朋友要把在玩时发现的小秘密跟大家一起分享。

二、教师引导幼儿了解电池的作用和正负极

师:好了,小朋友们把玩具放在地上,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现在谁来说说玩玩具时发现了什么?

幼:玩具坏了;不会动;没电了。

师:有的小朋友说玩具没电了,是真的没电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拿一个幼儿说没电的玩具来做示范,拆开拿出电池。教师用电珠——一节电池、一段电线(带有铁环)、一个小灯泡。试验电池是否有电)电池都亮了,说明电池是有电的,那为什么玩具不会动呢?

幼:提出猜测

师:老师将电池放大了(PPT),小朋友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电池,发现了什么?

幼:电池两端有+、—符号。

师:今天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每节电池都有+、—两个符号,突出一个小头的有+表示的是正极,来跟老师一起念正极;平平的一头有—表示的是负极,跟老师一起念负极。安装电池时我们要将负极的那头对准弹簧按下去,两块电池要相反安装。老师呢这里有一个视频,上面放了电池安装的一个过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要强调安装电池时,弹簧要被完全压下,电池要完全装进)

三、,幼儿自己动手安装电池

师:小朋友们现在都知道电池的正确安装方法了,那现在自己去重新安装电池,然后玩一玩玩具,看看玩具是否能动了。

师:小朋友们把玩具放下回到自己的位子,看来大家都很聪明,都成功了。大家都知道了安装电池时,要将负极那头对准弹簧完全按下去,电池是相反安装的。

四、扩展有关电池的知识

师:其实除了我们今天用到的这种电池,科学家叔叔还发明了许多其它种类的电池,我们一起来看看吧。(PPT、一张张出示电池图片并讲解名称,适当的讲2个电池的作用,一般用在哪里)

活动延伸:

师:今天老师跟大家一起分享了安装电池的秘密,小朋友们回家后还可以问问爸爸妈妈(剩余的两种电池)一般是用在什么地方的。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激发探究小动物小时候的兴趣,萌发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了解小鸡孵化的过程。

3、初步了解鸡生蛋、蛋孵鸡的规律。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鸡孵出的视频以及小鸡的生长图,公鸡、母鸡、小鸡的叫声,公鸡、母鸡、小鸡头饰。

活动过程

一、视频声音导入。

——教师播放小鸡叫的声音,请小朋友听听这是谁的叫声?(小鸡)

——师:“小朋友知道小鸡是从哪儿来的吗?”(幼儿自由讨论)

二、开拓视野。

1、视频故事。

教师:“刚才小朋友讲了很多,那么小鸡究竟是从哪儿来的呢,请小朋友看看故事里是怎么说的。”(教师播放小鸡孵化的视频)

2、教师根据故事提问:“这是一群多么可爱的小鸡啊,毛茸茸的。小朋友们,小鸡是从哪儿来的呀?”(鸡蛋里孵化出来的)

教师:“那鸡蛋又是怎么孵化的呢?”

三、了解鸡的成长。

1、教师出示小鸡的生长图:蛋→母鸡孵蛋→小鸡啄破壳出来→变成毛茸茸的小鸡→小鸡长成公鸡、母鸡。

2、教师提问。

——师:“鸡蛋怎样才能变成小鸡呢?”(鸡妈妈要蹲在上面)鸡妈妈用自己的身体来暖和这些鸡蛋,这些鸡蛋才能孵出小鸡。

——师:“鸡蛋里长出了小鸡,它们想出来,可是小鸡它怎么出来呢?”(它用嘴巴把鸡蛋壳啄破,就出来了)小鸡啄破壳出来的时候毛茸茸的,可爱极了。

——师:“小鸡一天天长大,长大后变成了什么呢?”(公鸡、母鸡)“公鸡怎样叫?母鸡怎样叫?”(教师播放公鸡、母鸡的'叫声)

四、听声辨物。

教师将幼儿分成3组,分别是公鸡组、母鸡组、小鸡组,教师播放鸡的叫声,听到小鸡的叫声,小鸡组的幼儿就要跳起来。游戏循环进行。

活动应变

1、本节活动放在《小小蛋儿把门开》歌曲之前进行可能会好些。

2、了解其他小动物出生的秘密。

活动延伸

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将小鸡生长的每个环节或者过程编制成图书,供幼儿阅读。

区角活动

美工区:提供黄色小圆片,供幼儿拼贴小鸡,添画小草、小虫等。

语言区:将自制的小鸡生长图书放在区角,供幼儿阅览。

科学区:“这是谁的蛋”:小动物图片剪成椭圆形,上面粘贴表示蛋的椭圆形白纸片,纸片从中间剪开。幼儿游戏时,先猜猜这是什么蛋,然后打开白纸片,看蛋里面是什么动物。

环境创设:将小鸡孵化和成长过程的图片贴在主题展示区。

家园同步: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让幼儿观察鸡窝、捡鸡蛋、观察小鸡等。

家长和幼儿一起表演母鸡孵小鸡的过程,

增加亲子的乐趣。

随机教育:日常观察小动物时,鼓励幼儿观察小动物外形,并思考它是否是从蛋里孵出来的,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歌曲《大公鸡》。

活动反思

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们更多的了解身边的小动物,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还让孩子们有了更多的爱心起保护小动物我认为我的这次活动是值得的但是也有一些小朋友没有积极参与活动,我想,是我的活动还没有很完整,所以我会努力工作积极思考,多给幼儿倾听的机会,多讲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幼儿的兴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探索“三脚架”的稳定性。

2.能在仔细观察中,发现问题并尝试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3.有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并乐于表达交流。

活动准备:

1.操作用具:橡皮泥团、游戏棒、筷子、水彩笔、PVC管、皮筋。

2.表格类:记录表人手一份,闯关积分表。

3.经验准备:见过生活中常见的“三脚架”。

活动过程:

一、介绍规则,萌发兴趣。

师:今天我要和大家玩一个有意思的闯关游戏。

游戏共分为4轮,大家已经分成了红、黄、蓝、绿四个小队,每一轮都需要你们

小组内所有人共同努力,完成游戏,在规定时间内闯关成功人数多的小队可以获得

更多的勋章。最后累计获得勋章多的小队就是我们的胜利者,大家清楚规则了吗?那我们的游戏正式开始。

二、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并操作验证。

(一)第一关:用游戏棒将橡皮泥团撑起来。

1.明确任务,进行猜想。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分享交流操作结果。

(二)第二关:用最少的.游戏棒将橡皮泥团撑起来。

1.明确任务,猜想并记录。

2.幼儿操作、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操作结果,进行现场演示。

(三)第三关:说说生活中的三脚架。

1.说一说生活中的三脚架。

(1)明确任务,

表达已有经验。

2.拓展认识生活中有用的三脚架。

(四)第四关:自制三脚架。

1.明确任务。

2.幼儿尝试制作三脚架,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操作结果。

(五)汇总闯关成绩。

三、延伸活动:

师:今天我们玩了一个科学闯关游戏“神奇的三脚架”,大家都学会了做三脚架。

活动结束以后,我会把更多的材料投放到科学活动区,请你们想一想,你们觉得加上一些什么材料可以使制作的三脚架撑起更多的弹珠,大家可以去试一试。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名称】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透镜”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不同透镜的特征,并用语言表达其发现。

2.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人手一份,各种颜色的透明纸若干。

2.哈哈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一副眼镜。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尝试:玩透镜

1.师:小朋友,老师为大家每人准备了三块奇妙的镜片和各种透明纸、图书等,请你们用镜片放在眼睛前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2.幼儿操作尝试。

3.引导幼儿讨论:刚才用三块奇妙的镜片看的东西一样吗?

4.得出结论:

(1)不一样,有的放大,有的缩小,有的不变;

(2)颜色不同的`纸放在镜片前看到东西也变颜色了,教师解释说,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各种颜色的射灯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二、第二次尝试:引导幼儿发现凹、凸透镜、平面镜的特征

1.师:三块小镜片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真有趣,那为什么用它们看东西会不一样呢?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哪种变大?哪种不变?请你们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它们的样子是不是一样?

2.幼儿尝试操作,发现不同的原因。

3.引导幼儿讨论。

(1)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边上厚中间薄的镜片看东西会变小)教师立即告诉幼儿:这种就叫凹透镜(幼儿学说)。

(2)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大?(边上薄中间厚的镜片看东西变大)教师告诉幼儿:这种就叫凸透镜(幼儿学说)。

(3)剩下哪种看东西不变?(剩下的边上和中间一样厚的看东西不变)教师告诉幼儿:这种叫平面镜(幼儿学说)。

(4)得出结论:不一样的透镜看东西也不一样。

三、第三次尝试:玩哈哈镜,说说透镜的用处

1.师:小朋友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几面奇妙的镜子,你们看是什么?(哈哈镜)大家试试看,哈哈镜里的人和你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2.幼儿玩哈哈镜。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会不一样?(图为哈哈镜表面是凹凸不平的)

4.得出结论:哈哈镜是工人叔叔们利用凹透镜、凸透镜的原理,只是它在透镜的后面涂上了一层水银,而这就不是透镜了,叫凹面镜,凸面镜。

5.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镜子真奇妙,能把东西放大、缩小,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镜子呢?(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眼镜等等)幼儿说出各种镜子,教师出示。

6.幼儿自由地玩望远镜、放大镜、哈哈镜等(自然结束)。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过程中取得成功的快乐。

2、自主选择材料,探索单种材料或多种材料的连接、变长方法。

3、提高小肌肉群的动作技能。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

尝试将各种材料连接使用之越变越长。

活动难点:

尝试多种材料的连接,为蚂蚁做出各种各样的绳梯。

活动准备:

1、Flash课件

2、操作材料:雪花片、吸管、扭扭棒、拼插玩具、彩色小纸条、水彩笔、夹子、一次性筷子等,每种材料分别放置在操作盒里

3、铁丝拉长固定在距地面半米高的墙上。

活动过程:

一、播放Flash课件边讲述故事引题。

1、蚂蚁队长宣布要举行“爬爬赛”,需要我们帮助它们提供各种各样的绳梯,给它们“爬爬赛”用。

二、幼儿探索单种材料的连接、变长方法。

1、幼儿自主选择材料,为蚂蚁做出各种各样的绳梯。

2、将做好的绳梯固定在铁丝上,绳梯的长度不能低于铁丝与地面的距离。

3、幼儿交流探索经验

①你是用什么办法,将它越变越长的?

②蚂蚁队长检验我们的绳梯。

三、探索多种材料的不同种连接方法

蚂蚁队长发现我们做的绳梯又漂亮又好用,你们真棒。但是你们的绳梯给蚂蚁爬爬时太简单了,没有难度。它希望我们做出特别的,爬爬时又有难度的`绳梯。

1、幼儿尝试多种材料的连接变长方法。

2、幼儿讲述探索经验:你的绳梯给蚂蚁爬爬时有什么难度呢?

四、蚂蚁“爬爬赛”正式开始

教师播放Flash课件,孩子观看,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引导幼儿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学会看整点、半点。

2、引导幼儿讲出幼儿园一天的生活,并学习运用文字、符号、图画等形式制作作息时间表。

3、培养幼儿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教具:大的钟面一个(能拨动时针和分针),时钟课件。

2、学具:小时钟、表现幼儿一日活动的图片每人一套,每人一套作画工具、废旧材料、胶水、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通过听音乐《谢谢你小闹钟》引出课题。

二、引导幼儿认识钟面,能区分时针、分针。

师:要遵守时间做事,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钟表,今天,小朋友都带来了小钟表。

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钟表上有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小朋友交流一下。(引发幼儿有目的的观察并产生了幼儿间的互动)

师:小朋友你们发现钟表上有什么?

幼:(幼儿齐声回答)有数字、针。

师:有哪些数字?

幼:(幼儿齐声回答)1、2、3、4、5、6、7、8、9、10、11、12、

师:有几根针?它们的长短一样吗?粗细一样吗?(幼儿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钟面上有小朋友说的12个数字,有两根针,它们都有自己的名字,短的叫时针,长的叫分针。请小朋友用自己的小手指一指哪是时针?哪是分针?

(幼儿操作,并学说)

三、通过演示课件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认识整点、半点。

1、教师通过课件演示让幼儿发现时针和分针转动的规律。

师:今天呀,时针和分针要进行一次跑步比赛,现在它们都站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了。请你们猜猜谁会赢?好,比赛就要开始了,预备—开始!(教师操作课件 )

提问:谁跑的快?(分针)

议论: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它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教师反复操作。

(分针跑一圈,时针走一格。)分针时针谁会赢,(分针)

小结:长针长,短针短;长针走得快,短针走得慢;长针走一圈,短针走一步。

(评析:大屏幕上的课件把知识准确的传达到孩子们的眼睛里,通过老师的反复演示课件时针、分针赛跑,让幼儿明确了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2、认识整点、半点。

师:那小朋友分针走一圈指到12上,时针指在几上,就是几点整。分针指向6,时针指到两个数字之间,就是半点。如: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3和4两个数字之间,就是3点半。

(教师操作钟表---请幼儿说出是几点。引导幼儿说出分针指向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

师:今天小钟表还给我们带来了几位小伙伴一天的生活图片我们来看一看吧!

(1)、来小朋友看看两位小伙伴是几点起床穿衣服,洗脸刷牙的呢?(7:00)你能不能把你的小钟表拨到7:00呢?来试一下吧!(小朋友真棒!及时鼓励)

(2)、看小朋友是几点上学呢?小朋友拨一拨吧!

(3)、小伙伴是几点上课的(幼儿操作)

(4)、小伙伴是几点做操的(幼儿操作)

(5)、小伙伴是几点吃午饭的(幼儿操作)

(6)、小伙伴是几点课外活动的'呢?(幼儿操作)

(7)、小伙伴是几点放学看电视的呢?(幼儿操作)

(8)、小伙伴是几点睡觉的呢? (幼儿操作)

师:这是小伙伴一天的生活也是他一天的作息时间!那你能说一说你在幼儿园的一天。几点钟做什么事情吗?小朋友和你的小伙伴讲一讲拨一拨你是几点起床?上学然后正确地拨钟表,看谁拨得又对又快,并启发幼儿要遵守作息时间。

四、幼儿制作“我的一天”(休息日或幼儿园的一天)作息时间表

请幼儿用文字、图画及符号等形式进行表征活动,用画钟表表示具体时间。

师:小朋友都知道你的一天几点钟所做的事,我们来做一份作息时间表吧?来小朋友看老师制作的我的一天作息时间表。布置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记录作息时间表(幼儿制作)

五、幼儿制作欣赏与介绍。

幼儿陆续画完,相互介绍“我的一天”作息时间表。

师:小朋友制作的作息时间表真漂亮,小朋友之间相互介绍“我的一天”作息时间表,小朋友作息时间表做好了你们可要珍惜时间,遵守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吆。小朋友我们可以把制作好的作息时间表贴在家里或者我们教室的作品区。我们要按作息时间去做事。

Copyright © 2022-2024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