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合集五篇
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合集五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二课时。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我们都有好品质”为中心内容,《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这一课以小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的形式,在国王用独特的方法选继承人的情节中,让学生明白诚实的品质最可贵。
二、【说学生】
一年级的学生爱听故事、读故事,大多也能自主地读懂简单的童话故事。通过文本的学习,孩子们能明白本课蕴含的涵义:诚实的品质最可贵。但要做到铭记在心并指导自己的行动,有一定的难度。在学习本课时要注重引导,让学生融入文本,与文中的思想情感引发共鸣。另外,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将生活情境带入课堂,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
三、【说目标】
我计划用两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识记生字、指导写字和初读课文。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巩固认识“盆、位、选”等12个生字。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十分”等新词的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心理健康渗透目标):知道诚实是人的美德,愿意做一个诚实的人。
四、【说教学重、难点】:
知道诚实是人的美德,愿意做一个诚实的人。
五、【说教具、学具】
PPT课件知心卡片
六、【说教法、学法】
朗读体验法:通过感情朗读,让孩子与文本进行对话,从而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
情境问题法:以学生日常生活中会出现的问题作为情境,让孩子们去解决问题,从而走出文本,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地意识到要在生活中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七、【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游戏激趣
1.播放小青蛙跳伞课件,复习字、词。
花盆、王位、发芽、规定、表情、盛开、挑选、宣布、十分、煮熟、一丝、并
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9课《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设计理念:通过游戏的形式导入新课,既复习了上节课所授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了学生的注意。
(二)、走入文本,加深理解
1.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2.小组合作学习,说一说国王选雄日做继承人的原因。
提出合作学习的要求:小组内人人发言,结合课文有关句子说说国王为什么选雄日做继承人?
预设:a.雄日诚实。
当其他的孩子手捧着鲜花的时候,雄日却手捧着空的花盆。其他的孩子为了得到皇位,不惜换了国王给他的煮熟了的花籽,他们用行动欺骗着国王和周围的人。虽然雄日没有种出美丽的鲜花,但他却拥有着诚实这一优秀品质。板书:诚实(解释“诚”字。言出必行,说话算话才能成功。)(第三自然段)
你怎么知道雄日诚实的?读读文中的话。
国王说:“我发给你们的花种都是煮熟了的,这样的种子能培育出美丽的鲜花吗?”(反问句阅读训练)
b.追问:雄日除了诚实,你还知道他有哪些好的'品质呢?你是从哪里发现的?
有个叫雄日的孩子,他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种。
十分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找个其它的词语代替?用“十分”说一句话吧。
如何用心?
十天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花盆里的种子却不
见发芽。雄日又给种子施了些肥,浇了点水。他天天看啊,看啊,种子就是不发芽。
(朗读训练)
设计理念:出示图片,让学生走入图片所展现的这一情境。看图说话,通过回答老师设置的“你看到了什么?”这一问题,教授学生说的方法,促进学生说的能力的提高。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借助文本来自主探究雄日的优秀品质,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雄日这种诚实品质的可贵。
(三)、看图说话,练习复述
出示课文插图,找同学复述课文内容。
设计理念:利用插图,按照故事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复述课文内容,让学生掌握复述课文内容的方法。
(四)、课间律动,唱《好孩子要诚实》
设计理念:一年级的孩子,不能长时间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安排这一环节,让学生放松一下,跟着音乐一起唱唱歌,并且在《好孩子要诚实》这首歌的优美旋律下,孩子们更加意识到诚实是种好品质!
(五)、走出文本,走进生活
1、续写儿歌《诚实和我在一起》
诚实和我在一起
我拾到铅笔、橡皮和一些有趣的东西,
诚实告诉我:快,交给老师去!
考卷上的满分多神气,老师少批了一道题。
诚实告诉我:。
电视太好看,忘了做作业。
诚实告诉我:。
弄坏别人的东西。
诚实告诉我:。
2、书写知心卡片,深化认识。
老师课前在每个人的身边都藏了一张小卡片,你能找到吗?卡片上的小问题你能解决吗?把你想到的写在卡片上。
(课前事先在学生的书桌中藏着一张知心卡片,卡片上随机出示着这四道题目中的一道,让学生来在卡片上写一写,表达出自己的看法。)
1、因为贪玩,我上课迟到了。老师站在我的面前,我该如何跟老师说呢?
2、我出去玩时把家中的花伞弄丢了,我该怎么跟父母说?
3、考试时我有一道题做错了,可老师给判成了100分,我该怎么办?
4、上课时,小强在书桌下捡到了一支漂亮的铅笔,他很喜欢,没有多想就放在了自己的文具盒里。课下,有同学向老师说自己的一支笔不见了,小强知道了,他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你觉得他
设计理念:学以致用,出示问题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把今日的感知化成文字,指导学生今后的生活。
(六)、作业布置
讲故事:把《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讲给爸爸妈妈听
读故事:读一读《一诺千金》、《烽火戏诸候》的故事
设计理念:这部分是一个知识拓展的过程,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能够不断地增长见识,获得自身的提高。通过这一拓展,孩子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诚实品质的可贵,有做一个诚实孩子的美好愿望。
八、【说板书设计】
29.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诚实
雄日—→国王的继承人
设计理念:
板书设计简单,一目了然:雄日是因为诚实这一优秀的品质而被上做了继承人,这醒目的两个字不仅写在了黑板上,也写在了学生的脑海,写在了学生的心中。
更多小学语文说课稿文章,请访问说课网频道。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意境隽美的抒情散文,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文章真切地描绘了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教学难点是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阅读要求和本册教材特点,同时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我计划用两个课时来完成本文的教学。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1.深入研读课文,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2.拓展延伸,学习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并收集交流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
二、说教法、学法
崔峦老师指出: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向学生传授学法,教学生学会学习。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用肢体语言表演,“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立体式”展开。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三、说教学程序
这里,我主要就第一课时的教学作一番陈述。
为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我设计了情境激趣——整体感知——细读探究——升华情感的教学模式。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舞蹈《千手观音》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课堂伊始,通过多媒体播放舞蹈片段,让学生感受舞蹈之美。同时提出问题:一群聋哑人怎么能在无声的世界中,舞出如此整齐划一的优美动作?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同样的奇迹也发生在一个叫安静的盲童身上。是什么促使了奇迹的发生呢?一起到书中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扫清阅读障碍
a.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b.自学生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练习给生字组词。
c.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d.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2.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a.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试着说一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b.默读课文,边读边标注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寻找学习伙伴帮助解疑。
c.全班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较为浅显的问题,让学生互相帮助解决;含义深刻的语句可以让学生在书中画出,暂时不做讨论)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这是课改实验人教板第三册第七单元“环保”专题中的一课。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通过看动静、闻气味就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害,体会到父亲对鸟的热爱。在课文的最后“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可以知道我同样也是爱鸟的。本课给人最强烈的感受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洽。课后的“我会读”是一个词语积累的练习。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主动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练习用“我会读”中的词语说句子。第一课时是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第二课时是学习课文。
新课标中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读、写、说的能力,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所以我把本课的重难点定为: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心愿,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学法
这是二年级的课文,面对的学生已认识了许多生字,并能读懂浅显的童话、寓言、故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本课中我运用情境导入法、媒体辅助法、读思议结合等方法教学。学生的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进行指导。
三、说教学过程
(一)媒体导课,激发兴趣
作为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采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下面的教学打下基础。多媒体设计为:出示课文中小朋友的形象,他先自我介绍,然后出现父亲的图片,由小朋友介绍他的父亲一生都喜欢树林,喜欢爱唱歌的鸟。这时,出现课题《父亲和鸟》。由师提问,这一课到底讲了父亲和鸟的什么事呢?引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二)自读课文,感悟体验
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应让学生充分地读,体会父亲对鸟的挚爱。新课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独特体验。在读时让学生自己体会文中的语气。读的形式灵活多样:自由读、同桌读、找伙伴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热情。
反馈学生读的情况时,指导学生感悟出父亲“喃喃地说”该怎么读,可以先指导学生理解“喃喃”的意思再来指导。父亲怕惊动幼鸟时,说话很轻,指导学生读得轻些,学生读不到位时,可通过教师的范读来引导。
在学生读熟的基础上设计小组分角色朗读。通过分角色,体会父亲深沉的爱和我的天真。反馈学情时让学生给课件配音。课件中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加上学生的配音,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丰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培养良好的语感。
(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新课标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提出几个问题,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突破重难点。
1、师提问:朗读了课文,你觉得父亲对鸟怎样?从哪里看出?通过讨论深入体会父亲对鸟的熟悉和热爱。
2、读最后一句话,与小组同学讨论:为什么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如果父亲是猎人,会怎样?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感情。
(四)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交流关于鸟类的知识。在新课程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而且注重学科的整和。通过收集资料,既培养了能力又让学生了解了关于鸟类的知识。
2、积累词语。让学生勾画出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读课后“我会读”中的词语,并选择其中的词语练习说话。
3、写一写。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写一写,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写作能力得到提高。我设计让学生观看一则公益广告《我是一只小小鸟》,在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的歌声中,鸟妈妈带着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突然一声枪响,鸟妈妈被击中落地。受惊的小鸟只有躲在树林中哭泣。让学生续写后面的故事,可提示,如果自己碰到那只没有妈妈的小鸟该怎么做?如果你看见那个猎人该怎么做?等等。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讲教材
1、教材简析:
《月球之谜》是新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科普性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全文紧扣“谜”来写,可谓“谜”象丛生。开篇从“遐想”入手,引出一连串的问题,首写“谜”。接着写人们对月球的了解,以及开展的实验,看似在“揭密”,其实,处处生“谜”,用一个自然段的省略号,留下无穷无尽的“谜”。正因为如此,课文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空间,让读者去遐想,去探索。因此,这是一篇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认识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有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教学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讲教法:
1、创设情景法;
2、合作探究法:在探究中通过有效的小组活动的开展,展现一个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培养了学生质疑的能力。
三、讲学法:
1、情景激趣法;
2、朗读感悟法;
3、发散训练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它到底藏着多少秘密啊?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1969年7月20日,美国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很多的——《月球之迷》。
2、揭示课题,板书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这两名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向月球出发,准备好了吗?
(由课文第一段导入,既使学生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回顾,同时也为新课起到了连接的作用。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与想象都被调动起来。)
(二)自主探究,读文感悟
1、学习第二自然段和资料袋
(1)(出示课件演示)看,这就是月球,当我们首次来到月球,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色?
(2)请大家找一找在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
(3)哪位宇航员来给我们汇报汇报你第一眼看到的景色?能不能用一个词概括这是什么样的`景色呢?
(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将学生带入神秘的太空中,以小宇航员的形式为学生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学文的兴趣。)
(4)月球上的景色奇异在哪儿呢?
你能把这奇异的景色读一读吗?(个别)
让我们把这奇异的景色告诉地球上的人们吧。(齐读)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整体感知课文,交流收获,培养自主读书的能力,在正确、流利的读书的同时,获得初步的理解和体验,体验读书的快乐。)
(5)我们原本以为月球上有美丽的嫦娥,洁白的玉兔,然而月球上的景色与我们的想象简直太不一样了,你们想看看
宇航员从月球上拍回的照片吗?(出示课件)
你们看,宇航员在月球上行走,咦,他们是怎么走的呢?怎么会这样呢?
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学习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
2、学习月球的未解之谜
宇航员们把月球上的尘土和岩石带回了地球作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
(1)请同学们小声读一读3、4、5、6段,边读边想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全班交流)
(2)在这三个实验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实验呢?
(3)在小组内选择一个你们共同感兴趣的实验,仔细读一读。说一说假如你们就是参与实验的科学家,在做这个实验过程中,发现了很多的现象,你们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呢?
(4)汇报交流。
(这一环节着眼于学生加强对课文的体验和领悟,开阔视野,培养综合素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培养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5)课文的第七段出现了一个省略号,它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6)除了这些实验给我们提出的没有解开的谜,结合你们读的月球的资料,你还想提出哪些谜呢?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该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在教学中以“知谜”、“探谜”为主线,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探究科学、不断质疑的兴趣。在探究中通过有效的小组活动的开展,展现一个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培养了学生质疑的能力。使得每个学生的头脑细胞活跃,富有创新意识,其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不断自主参与、自主学习,培养了浓厚的学习语文的兴趣。)
3、发散思维,拓展练习
(1)假如20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准备去做什么?(学生说)
(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为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张扬个性、激扬灵性的服。)
(2)师生共同交流描写月亮的古诗句(课件展示)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夏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丰富自己的积累)
(3)课后收集一些感兴趣的月球资料与大家交流。
(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
4、总结全文
同学们和科学家们一样都对月球有很大的兴趣,有志气有决心!我想不用多久月球肯定会被人类开发和利用。
用课文最后一句话来结束我们这节课: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齐读)
五、讲板书设计
尘土是否能杀菌?
22、月球之谜水藻为何鲜嫩青绿?
(十分奇异)
年龄是否比地球大?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学习本册第四组课文主要是让学生感受作者笔下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试着比较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猫》是一篇需要精读的散文。老舍通过对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淘气特点的描写,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作者在介绍猫的性格特点时,用平实、朴素无雕琢的语言将事实具体地写出,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二是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总之课文围绕“人爱猫,猫亲人”这一感情主线,表现人与猫之间相互信任,和谐相处,创造出了一个美好的境界。
二、说学生
小学四年级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着重进行篇的训练,加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概括中心思想、理清层次的训练,重视培养观察、分析事物和连段成篇的能力。根据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课文的能力,我要求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老舍笔下猫的特点,并是从哪些方面,用什么写作方法来表现猫的性格的。也使学生感受到主人与猫之间那份和谐、美好。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学目标三个纬度的有机整合,以此为依据,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本课课文内容,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三、说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无忧无虑、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稿纸、变化多端、跌倒、开辟、枝折花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这也是本课的`重点)
4.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一特点。)
四、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法与学法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教法与学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凭借本课教材特点、教学重难点,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法,展示不同形态的猫,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导读法、合作交流法,锻炼她们自学和解决疑难的能力;“自读,感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是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桥梁。
五、说教学流程
(一)情趣谈话,揭示课题
T:许多同学都带来了自己养过的小动物的图片,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它的小伙伴啊?
T:有一位叫老舍的作者今天也想向大家介绍它的动物朋友,你们欢不欢迎,想不想认识呢?
(此时介绍老舍,揭示课题《猫》)
(二)初读课文,领悟感情
T:读过阅读课文后,大家有什么感受,老舍笔下的这只小猫有什么特点?和同桌说说。
(经同学间合作交流后,大致能感受到这只猫淘气可爱,性格古怪,作者喜爱猫的特点。而这些恰好是文章的中心和重点。)
(三)再读课文,品味词句
抓重点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古怪在哪里,再读课文,自寻答案。
(要求学生把表现猫古怪的对比性质的句子画出来)
阅读后完成填空练习: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既()又();既()又();既()又()。
(在朗读中体会猫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1~3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