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集合15篇)

发布者:泰山顶上 时间:2022-11-25 00:20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集合15篇)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集合15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小鸟和牵牛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选学课文,文本内容比较简单,主要讲述了小鸟和它的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学生一读就能懂。在开学的时候,我已经引导学生进行了自学,大部分孩子对故事内容已经非常熟悉,所以当我得知自己要上这篇课文时,心中是担心而害怕的。但后来针对文本的特点和学生认知的实际情况,我经过仔细斟酌,还是确定了以下几条教学目标。

二、说目标

1、通过重组教材,挖掘和创造课文空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通过说、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

3、通过朗读感悟和想象体验,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三、说教学设计及教学感悟。

1、着眼课文空白处,培养学生想象力。

这是本堂课我最感到自豪的一点,因为能够独立的处理教材是一个教师水平的体现,任教四年来,虽然在一直在不停地学习,但直至近来才真正理会“教材不过是模本”,“教材要为我所用”的含义,尝试着对教材通过不同形式的挖掘和处理,以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之前,我对文本进行了反复地研读,发现文本本身有七个自然段,将近靠五百多个字,对学生来说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就是一个很大的难点,如果不进行取舍显然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我肯定无法进行任何有效地语言训练。考虑到与其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如进行大胆地取舍,选择几个重点段进行扎扎实实地语言训练。所以,我在设计的时候,选用了符合我教学目标的第一、二、五、六,四个自然段着重展开教学。同时为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还在反复地比较中,确定了几处比较有效的课文空白点,促进学生的想象,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如:在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中,我抓住文本空白,引导学生想象小鸟会与好朋友做哪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小鸟没有生病之前,与伙伴们幸福愉快的生活,为下文能更好地体验小鸟的孤独和伙伴之间深切的友谊做好了铺垫。在第二段的教学中,我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展开想象,畅谈自己生病时的感受和想法,由此迁移到小鸟的感受,为指导朗读奠定了情感基础。而最成功的一处想象,是我挖去了文本的两个自然段,特意创设的。首先我从文本引发:“小鸟那么痛苦,如果你是它其中的一位好朋友,会想出哪些好办法来安慰它?”让学生将自己作为故事的一个人物展开想象,在学生尽情畅谈的基础上,来学习文本中的“牵牛花”一节,在体会牵牛花的坚持不懈和甘为朋友付出一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的朗读,让孩子将想象和仿写相结合,这是本堂课最出彩的亮点。

2、抓住重点段、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牵牛花”一段是本文的重点段,体会牵牛花的精神是本课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目标。可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牵牛花精神的体会总是不够到位,于是,我就利用自己的范读,让学生在我的读中去感受,这一招果真很效果,学生思维马上就跟上来了,可是我觉得这还不够,于是让学生说说“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了牵牛花的这种坚持不懈”,通过引导学生找重点词句、学着牵牛花做动作、让学生想象“牵牛花就象你现在一样头也酸了,背也痛了,她当时会想些什么呢?”的方法,让孩子多维的感知牵牛花的精神,这样他们的朗读才会有真情实感,他们模仿写作的东西才会更有血有肉。

四、说遗憾

一堂课下来,总会留下各种遗憾,我的课也不利外:

1、课时安排比较紧张,许多孩子的习作没写完就下课了,放到后一节课,从连贯的情感上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破坏吧!

2、在引导学生做动作的过程来看,虽然意图是让孩子感受牵牛花的艰辛,但操作过程中,孩子们爆发出来的笑声,成了本堂课最不和谐的音符。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2

一、分析教纲教材,制定教学目标

《纸船和风筝》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20课第五专题单元的一篇课文. 第五专题主要是要让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言行,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品质,学会欣赏别人,尊重别人,谅解别人,成为受大家欢迎的人。而本课又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它向我们揭示出小熊和松鼠因为纸船和风筝成为了好朋友,在发生矛盾后,又是纸船和风筝成为他们之间的友谊的纽带,告诉小朋友们在与好朋友吵架后该怎么去“缝合”友谊,主动伸出友谊之手的人,是令人敬佩的。

整篇课文以“情”为主线,表现了松鼠和小熊相好时的快乐,闹别扭时的难过、失落,以及云开雾散时的兴奋、激动。把真挚的友情在字里行间表现得真实感人,是学生体验情感、训练语感的一篇优秀文本材料。根据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阶段目标以及本篇文本的特点,本节课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2、过程方法目标: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运用情境创设的方法使学生感知课文,通过表演读,范读,比赛读感悟课文的含义。3、、情感态度目标: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松鼠和小熊对友谊的感受。

二、根据学生情况确定教法学法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应重视情感体验,在朗读感悟文学作品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形成良好的语感。”而本篇课文的动人之处恰恰就在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情。文章文字虽然浅显,但对二年级的孩子,要让他们感悟小伙伴失去友谊时内心的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方式和感人场面,还是有难度的。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以及根据低年级学生生性活泼的个性特点,我尝试采用体验教学的方式,通过“读中感悟、探究明理、表演体会”,让学生自主感悟体验,达到体验情感,形成语感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中,教师始终是学生体验活动的一个组织者,一个促进者和一个平等对话者。

三、以学生为主体,安排教学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因此,在教学《纸船和风筝》这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复习字词

上课一开始,我创设了一个到童话乐园去逛一逛的情境,如果读准字词即可顺利得到通行证进入童话乐园。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

二、板画贴图,进入角色

我首先用简笔画的形式勾画出童话乐园的概貌,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把松鼠和小熊的家贴到合适的位置,随后请学生带上头饰走进童话角色,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为后面的学习创设了活泼和谐的气氛。而这时我设计了一个小鸟的角色进入,拉近了与学生角色的距离。

三、入情入境,朗读感悟。

(1)感悟松鼠和小熊的快乐

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的2-6自然段,找出是什么使小熊和松鼠成为了好朋友,然后抓住3、5自然段进行朗读感悟训练,进一步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快乐。同时用换词的方法理解“乐坏了”的含义,用角色读,赛读,分工读、配乐读等方式来体会松鼠和小熊的感受,用发现的方法来学习“漂”“飘”的特点,初步感受汉字的魅力。

(2)体验松鼠和小熊的失落

首先在忧伤音乐的渲染下,我用深情地朗诵来感染学生的情绪,自学课文的八、九自然段,使学生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感情。然后我以小记者的身份走进小熊和松鼠的家进行采访,把小熊和松鼠的内心世界展示出来,达到了学习的最终目的,同时也突破了难点。

(3)感受松鼠和小熊的兴奋

在本部分的教学中,同样注重的读的训练,以学生帮帮读,教师范读、齐读等形式来感受友谊给小熊和松鼠带来的兴奋和激动。

四.文情延伸,生命涌动。

在本环节中我设计了说和写的两个拓展练习,第一个练习是说一说松鼠将所有的纸船都放进了小溪后,小熊看到这么些纸船向他漂来,会怎样呢?第二个练习是把你想对朋友说的话写一写。这样的设计,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拓展,又训练了学生组织语言,正确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更加深对友谊的理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五、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以板画的形式设计板书,既直观形象,又突出了重点,起到了总结概括的作用。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3

一、 说教材

沈括是宋朝著名的科学家,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少年沈括由两句诗的内容引发思考:为什么自家院子里的桃花枯萎了,山里的桃花才刚盛开?通过上山观察终于明白了桃花迟开的原因是山上的地势高,温度低。本课集常识性与人文性为一体,“桃花迟开的原因”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课外知识,沈括善于观察思考,勇于探索的好习惯是值得学生学习的,也是平时学生们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二、 说目标

1、 认知目标:

(1) 学习本课“沈、芳、寺、凋、院、枯、萎、约、袄、原”这十个生字,积累词语“芳菲、枯萎、盛开、七嘴八舌”。

(2) 通过课文内容学习,知道山里桃花迟开的原因是地势高,温度低。

2、 技能目标:能有感情朗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并积累这些句子,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相关内容。

3、 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要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好习惯。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中的“三维概念”。一维是知识技能,二维是过程方法,三维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最重要的学习目标。所以我这节课我就是想通过课文内容学习,引导学生懂得山里桃花迟开的原因。让学生感悟到要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好习惯。这里要强调的是本节课三维目标的定位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到了原有的学习基础,考虑到了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到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目标的落实强调整体性,是强调在整体的课文学习过程中去落实三维目标,而非割裂地机械完成。整个内容都是围绕学生在比较中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三里的桃花开得迟?”展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三、 说教学环节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谈我这节课对目标的落实和重点难点的突破。

(一) 导入激趣 破题生疑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又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也就能成功一半了。所以我非常注重“导入”这一重要的开端。开始我先出示图片,并板书:桃花开 。然后问学生:“桃花几月开?”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不难回答出桃花是三月开的。我请学生寻找课文中和他们讲述的不一样的地方。学生找到诗句,我出示内容,让学生读诗句,读译文。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同时感受到了不同,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了矛盾 ,教师揭示课题,学生很自然地在矛盾中产生并提出了问题:“为什么山里的桃花开得迟?”这里问题的产生非老师代替他们提出,而是学生在比较中感悟到的。这样的设计做到了“以学生为本”。在这个环节中,我根据语言环境,进行了重点生字的识字教学。如,在读到古诗的时候,讲到沈括这个人物,我出示沈括的图片介绍,让学生在了解沈括的同时记住“沈”并知道这个字的读音是前鼻音。又如“凋谢”的“凋”字,我让学生用熟字加部首的方法来记住,并找找“凋谢”在文中的反义词,在学生字的同时理解了词语的意思,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字词教学。

(二)、带疑深入 研究学习

这一环节是突破重点的环节,我主要通过填空的形式(出示媒体)把整个环节的内容贯穿在一起。在这里我先让学生读读课文,找找沈括当时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在有感情的朗读之后,再让学生找到山里桃花开的情景。沈括怎么知道山里的桃花会开得正茂盛呢?完成填空。完成的是填空,训练的是朗读,感悟的是观察、思考、探索的过程。最后,让学生找找山上山下的不同,沈括正是从这些不同现象的比较中明白了山里桃花迟开的原因。

二年级的学生还不能连贯地表达完整的意思,这个填空形式是老师给学生一个扶手,让学生能找到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并且积累这些语言文字,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这里我非常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是对文本的体验,是语言积累的重点,是复述课文主要内容的扶手和依据。例如,最后一句:沈括一下子明白了的内容,是山里桃花迟开的原因,是认知目标中的重点,这样的内容不仅要会读,还要会背,还要化为自己的语言讲出来。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填空内容的层层深入,我随即板书。

(三)、积累运用 感悟生情

学生在层层深入的语言训练之后,我又让他们进行角色的迁移,让他们做沈括,看着投影来说说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经过。并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是前面一个环节基础上的升华,是调动学生自身积累的知识对教材进行了再创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有了前面反复朗读甚至背诵为铺垫,复述主要内容对学生而言就不是困难的事情了。

下面是对学生进行第二次的角色迁移:如果你是妈妈,你听了沈括说的话,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妈妈对沈括说的话,就是情感目标中的内容,也是本节课教师希望学生知道的人生的真谛。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自己感悟,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其效果远远超过教师来告诉他。

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牢牢抓住四个字:趣 疑 练 悟。学生在学习的初始,因为兴趣而读古诗,因为兴趣而产生疑问,产生了疑问就要解决,通过解疑促进了语言训练,在语言训练中悟出了感情。这四步不是孤立的,是紧密相连,步步推进,环环相口的。

最后的课外拓展,教师布置了这样的内容:说说对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充满好奇想知道答案的,课堂内不能解决的,自己想办法去找到答案。这样就让学生将疑问延伸到了课外,同时也将课堂上学生自己感悟的象沈括那样“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延伸到了课外,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中国有句古话:授之鱼,不如授之渔。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因为这才是让他们授用一生的。所以我立足于课堂,将眼光延伸到了课堂以外更远的地方。在“授之渔”的教学道路上,不断探索!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4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内容是《黄山奇石》,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说教材】【说学情】【说目标】【说教学设计流程】【说教学过程】

【说教材】

本节课是河南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教科书第三册第2课《黄山奇石》。这是一篇写景的短文,本课图文并茂,生动地介绍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趣的奇石、怪石,课文语言生动、描写形象,富有情趣,表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伟大。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先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概括地写黄山风景区的景色秀丽神奇,点明黄山的怪石有趣极了。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具体描写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四处有代表性的奇石的样子,写出了黄山奇石的有趣。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第六自然段改口介绍了几处有特点的奇石。结尾依据不仅交待了黄山的奇石数量多,而且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想象。

课文紧紧抓住一个“奇”字,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描写得活灵活现,给人以呼之欲出之感。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在作者笔下惟妙惟肖,趣味横生,让人对黄山产生无限向往。文章字里行间蕴含作者对黄山奇石和秀色景色的赞美。

【说学情】

据调查,我班学生没有一人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因此,在课前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方式来收集相关资料,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大胆想像,体会黄山奇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喜爱黄山,热爱祖国之情。所以,本课时的重点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说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会写“陡峭”两个字。

能力目标:能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想象,有选择地说说黄山奇石的样子。

情感目标:体会黄山奇石的生动有趣,产生去黄山看奇石的愿望和喜爱黄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想象,有选择地说说黄山奇石的样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难点:体会黄山奇石的生动有趣。

【说教学设计流程】

品味课题 理解“奇”字

导读课文 揭示“奇石”

默读感知 找出“奇石”

精读品读 欣赏“奇石”

学习生字 规范书写

自主性作业 丰富积累

【说教学过程】

一、品味课题,理解“奇”字

以问题导入,提问:课题中哪个字最能说明黄山奇石的特点?你觉得“奇”是什么意思?带着你对“奇”的理解,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懂得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课前教师搜集有关黄山的各类资料,整理成图片、文字。如分成怪石、奇松、云海、温泉、天下第一奇山等。

二、导读第一自然段,揭示“奇石”

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语“闻名中外”“秀丽神奇”“尤其”,让学生体会出黄山“奇石”的秀丽神奇、有趣极了,知道作者下文要介绍,描写的正是“奇石”。学生头脑中想象着黄山奇石到底有多神奇,多有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愿望。

三、默读感知,找出“奇石”

教学中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奇石的样子,说自己认为最奇、最有趣的石头并想它的样子,读出自己的感受。目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使他们主动、专注,兴致勃勃地去读。选自己喜欢的内容学,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改变了教师的“指令性”行为,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品读课文,欣赏“奇石”

1、比较句子,体会“奇”

如: 仙桃石

句子1: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句子2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下来的一个大桃子,在山顶的石盘上。”

出示两个句子,让学生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发现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飞”和“落”两个字。于是抓住这两个词,让学生想象,体会到仙桃石不会飞,这块像桃子似的巨石在山顶上是静止的,用了“飞”和“落”两个词语描述它,变静为动,把这块桃石写活了,赋予了神奇的色彩。

2、抓重点词语,领悟“奇”

如:猴子观海

教学中抓住抱、蹲、望三个字,让学生体会这三个字把猴子写活,使得这块石头不但像猴子,而且它还有猴子的动作、神态,多像一只看海入迷的猴子呀!

“陡峭”和“翻滚的云海”是学生不容易理解的词语。因此,播放陡峭的山峰录像,帮助学生生动形象的理解陡峭一词的含义。没有去过黄山的人,很难想像云海的样子,播放录像,让学生亲眼看到云海翻滚的景象,深刻的体会云海的浩瀚与壮美。这时再让学生读,学生对“猴子观海”这一奇特景观理解的更为深刻。

3、展开想象,感悟“奇”

如:仙人指路

让学生边做动作边想象这位仙人的样子,想像他会说些什么。(站 伸 指)

又如:金鸡叫天都

在指导学生理解“金”时,想想金光闪闪的雄鸡什么样。理解“叫”时,提问:难道这只鸡还会叫吗?结合句子想像它伸着脖子,好象在那里对着天都峰啼叫。这时,巧妙地导入了一段空谷回荡的金鸡鸡叫声,金鸡鸣叫其实是作者的联想,课件的运用,是为了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感受,引发情感的共鸣。

4、师生同读,加深“奇”

引读2-5自然段。用答的形式,欣赏黄山奇石怎么奇。就说仙桃石吧:学生接;还有有趣的猴子观海呢:学生接;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著名的金鸡叫天都怎么样!

5、发散思维,创造“奇”

在学习第6自然段时运用课件直观演示,说自己想象中的奇石的样子,为没有名字的奇石起名字。目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在这里学生的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放,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尽情想象和创造的乐园。

五、关注写字,提高写字习惯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这节课我安排学习“陡峭”两个字,它们是一个词语,也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有利于书写指导上的迁移与模仿,能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少说一些,多练一些。

六、自主选择性作业:

课前学生收集了黄山风景图片,课下小朋友互相介绍。安排此题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自主选择的意识,二是鼓励学生初步学习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丰富积累。激发学生热爱黄山,热爱祖国之情。

板书设计:

2、 黄山奇石

仙桃石 飞 落

猴子观海 抱 蹲 望

仙人指路 站 伸 指

金鸡叫天都 伸 啼叫

(奇) (趣)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5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红领巾真好》。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习目标、教法与学法、以及教学流程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这是课改实验人教版第三册第七单元“环保”专题中的一课。本课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课文插图形象传神,意境高远。全诗分三节,结构基本相同,每节都采用了自问自答的形式展开叙述。整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合谐相处的美与爱的赞歌。

红领巾、小鸟对于学生来说都非常熟悉。课文图文并茂,学生们乐于接受。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朗读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应在充分挖掘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发挥诗歌利于朗读的优势,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多形式读文,体会小鸟的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受“小卫士”的快乐自豪,从中受到美与家的启发熏陶,激发积极投身爱鸟护鸟公益活动的热情。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组课文训练的主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

发展朗读能力,促进语言积累。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3、情感目标:

有爱鸟护鸟的意识,感受到做“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与自豪。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背诵课文

难点:懂得保护鸟类,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教法与学法

这是二年级的课文,面对的学生已认识了许多生字,并能读懂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本课中我运用情境导入法、媒体辅助法、情感朗读理解法等方法教学,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进行指导。

五、教学流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媒体导课,激发兴趣。

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只有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根据儿童的特点认为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采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下面的教学打下基础。因此,一开始就把多媒体设计为:出示课文中的插图,配上小鸟在天上飞的动画和小鸟叽叽喳喳美妙动听的叫声.由师提问,在动画中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小鸟和少先队员之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引入下一环节的学习。这样导入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游戏激趣、巩固识字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而低年级以识字为重难点。教学中应抓实抓好识字记字的环节,多形式识字记字,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强调重点字音,组织交流识字记字方法,为学生打好阅读写作基础.因此课上我设计了摘苹果、开火车等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了生字词。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在认识生字时,通过出示生字词卡片,用齐读、开火车读、个别读等方法,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蓬、棱”都是后鼻音,“喳、巢、崭”是翘舌音,“棱”在“扑棱棱”一词中变读为一声。在读词语的时候,通过多媒体出示词语,并对学生说,看,生字宝宝带着它们的朋友坐着云彩来了,只要你大声叫出它们的名字,它们就会出现在你面前,和你成为好朋友的.这样的识字环节不仅富有趣味性,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后通过游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认字经验,说说自己是怎样认识、记住这些汉字的,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教学重点.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6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中的一首儿童诗——《一株紫丁香》,这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优美的诗歌。讲的是小朋友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表达了小朋友赞美老师,热爱老师的一片真情.这首诗充满着童真,童心,童味,字字句句都清纯明洁,全诗语言欢快流畅,读起来琅琅上口。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巩固第一课时所学一、二类生字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品读课文,体会老师勤勤恳恳工作的诗句,培养尊敬和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朗读背诵,充分领悟课文所表达的真情实感。

难点:体会老师的勤勤恳恳,培养尊敬、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法:

新课程提倡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注重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因此,教学中我将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课文,让学生读中感悟,悟中生情。

五、说学法:

本课语言流畅,富于情趣,教学时主要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来体会课文所蕴含的尊敬、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六、说教学设计:

(一)情境渲染,启动情感。

配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教师用深情的语言导入:老师像一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汗水;老师像一艘航船,载着我们驶向知识海洋。、

看着辛勤工作的老师,有一群可爱的孩子们为老师栽下了一株紫丁香,这是为什么呢? 让我们一块儿学习课文《一株紫丁香》. 借助音乐渲染和老师富有情感的语调,使学生尽快进入情境中,为学习本课奠定情感基础. ,出示紫丁香图片(导入),谁能向大家介绍紫丁香?(学生汇报课前收集到的资料) 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

①你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能给大家说说吗?(图上画了一株紫丁香,一位老师正在台灯下备课,批改业……)

②想象:如果你看到这个情景,你会为老师做些什么?

(给老师沏茶,给老师唱歌……) 巧妙凭借插图,训练学生的观察和口语表达能力.

现在就让紫丁香为我们做这一切吧!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比一比谁得读书姿势最正确。

(二)全心品读,体会情感。

1、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也想试试,行吗?(动画朗读,做好情感铺垫,让学生注意用心体会老师范读中所表达的浓浓的师生之情。)

2、评价老师读

3、自主读书,选出你认为读得最好的小节。

4、把你认为读得最好的小节读给你的同桌听,让她和你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

5、谁乐意站起来把你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6、谁还想读?

7、你们现在最想听谁来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尊重每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充分的感受到读书的快乐,并和大家一起来共同分享读书的快乐,在读中引导学生体会紫丁香代表了学生送给老师的一份礼物,是尊敬、热爱老师的一种真实表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此环节教师、学生、教材、多媒体多边互动,有助于重难点的突破。)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紫丁香为老师做了些什么?用" "画出相应的句子.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合作完成口头空填空:

我们栽下一株紫丁香,为的是让绿色的枝叶夜夜____;是让沙沙的绿叶儿声帮你____;让满树盛开的小花感谢你____;让花香飘进你____的梦里.

3,这些都是小朋友美好的心愿,他们多想把这些心愿说给老师听啊.请你们把课文再读一读,读出感情.

四、寓教于乐,巩固生字。

同学们读得太棒了,就连一些生字宝宝也想来和你们交朋友,还认识吗?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根据低段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很难长时间热衷于一件事,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

五、练写生字(在舒缓的音乐中,学生静心书写)

六、板书设计

5、一株紫丁香

绿色的枝叶 做伴

绿叶唱歌 消除疲倦

盛开的花儿 感谢

花香 飘进梦里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7

一、说教材

《朱德的扁担》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十三课,本文讲的是1928年发生在井冈山关于朱德挑粮的一个故事。全文没有一句对话,但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革命领袖。

二、说目标、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德。

三、说教学过程

1、课前播放歌曲,意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2、出示朱德挑粮画面,让学生说说看到的朱德,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从说中感悟挑粮的多、沉、重,体会朱德挑粮的艰辛。

3、观看动画片并结合语言训练,教师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把学生置身于故事所在的背景中,使得学生把自己当作是故事中的一员来参与。参与其中的艰辛,参与其中的心理过程,这样不但有助于教学的开展,而且也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加的感同身受,激发学生对革命领导人的尊敬与热爱。

4、拓展延伸这样的课后练习的设计,可以使学生以这课堂的学习为起点,积累更多的知识。这也是语文教学要达到的目的。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8

《秋天的图画》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篇描写秋天丰收美景的散文。作者用色彩浓艳的笔墨为读者勾勒出了秋天山野中的丰收、喜庆和热闹。整篇课文句式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很适合低段儿童的朗读训练。特别是中间四句:“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不仅读来有滋有味,它整齐对仗的句式,更是孩子们进行模仿说话写话极好的训练点。

1、秋天是美丽的、可爱的、喜悦的,为了孩子们能感受真正的秋天,投入地、尽兴地、愉悦地学习课文,我对教材做了如下处理:

⑴ 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文的过程中能真切地感受浓郁的秋色,针对富阳的气候特点,我进行了重组教材,将第一单元的课文后置到了十月份,这样我们就可以一边学文一边带孩子们去大自然中找秋天,画秋天,写秋天,颂秋天,真正达成情感目标和知识能力目标同步发展的目的。

⑵ 适量的从课外引进一些学生喜爱的描写秋天的古诗、儿歌和散文,在拓宽学生的阅读面的同时,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形式。

⑶ 与音乐老师商量是否能与此同时教一些赞美秋天的歌曲,让孩子们多维的感受秋天美丽与喜悦。

2、根据文本的语言特点和孩子们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⑴ 会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⑵ 体会秋天的美丽和喜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⑶ 能够仿照课文中的一些句式,写一写秋天的其他景物。

⑷ 通过拓展阅读,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秋天的特点,积累更多的语言表达形式。

⑸ 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秋天。为了突破重难点,我结合教学目标,计划用三课时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

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理解了课题,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学会了生字,并理解了部分词语,完成了第一个教学目标。第三课时带学生走进春秋公园观察秋天、欣赏秋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赞美秋天:如画秋天、写秋天、唱秋天等。

今天我所执教的是第二课时,通过这一课时的教学,我预设要帮助学生达成的是第二、第三和第四个目标。为了能较好的达成这些教学目标,我采用今天这样一个教学设计,下面我就这个设计来谈谈我的设计理念和课堂教学的反思。整个课可以分为四大部分:

① 第一步:以诗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秋天的图画》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切地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和文中意境的美,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因此,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迅速走入文本成了我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李吉林曾经说过:“教师的情感对于儿童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学生在完成了第一课时的教学后,对秋天的美丽和喜悦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如何才能让这种感受进一步升华,让他们不仅有对秋天美景的喜爱,更有对文中优美语句的喜爱。课后我反复地研读了课文,读着读着,我发现这篇散文读起来更像一首优美的诗歌,于是我以中间四句为主基调对其他的几句进行了修改,果然读来更朗朗上口了,而且这样的修改也突出了重点句式,便于学生的朗诵和仿写。后来我便在课堂上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当舒缓优美的钢琴曲响起时,教师开始动情地朗诵小诗,将学生带入那幅诗意的秋天的图画中,如果孩子们的情感已完全投入,他们会情不自禁地为老师鼓掌,当老师问:“想读吗?”他们会迫不及待地像老师一样去朗诵诗歌,这时学生情感就得到了真正地激发,因为他们朗诵时的表情是投入的、幸福的、诗人的。在让学生反复地动情地朗诵之后,再让学生来谈读后的感受就比较到位了。

② 第二步:赏读重点句,发挥想象,指导朗读:

如果说前面的教学是朗读指导的第一步,学生通过仿读对课文的朗读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那么朗读教学的第二步就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一些朗读技巧,来品味经典语句,体味文本意境。所以在前一环节让学生动情朗读和谈感受之后,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从那些句子感受到了这份快乐?”将学生的思维从感性逐渐带入理性,孩子们很聪明很快就找到四个重点句。这时问题出现了,孩子们整首诗都已经读得很有感情了,接下来我又该如何指导朗读这四个句子,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呢?这时我想到了爱因斯但的一句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对,动用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眼中的文字活起来,不仅能帮助孩子更深入地感受秋天美丽的图画,而且还能潜移默化渗透比喻句的教学,为学生奠定写的基础。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再读读这四个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从今天的课堂教学看来,这一环节确实还是挺出彩的,孩子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所以后面读这四句的时候,情感上更多了一份有趣和可爱。

③ 第三步:发现规律,欣赏文外景,读写结合: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切实把握好语言训练的点,扎扎实实地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这篇课文中的四个重点句,句式整齐,对仗工整,是很好的仿写载体。在第二环节想象朗读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就能发现四个重点句的句式规律。再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秋天的美丽图景,让学生在感叹之余,用手中的笔,模仿课文的句式尽情书写一番,可谓水到渠成。针对一些中下学生即兴访写难度教大的特点,我采用了小组合作,选择其中的一幅或几幅写一写,让孩子们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愉悦地学习知识。

④ 第四步:拓展阅读,走出课堂,丰富积累:

语文专家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孩子仅仅学会课本上的几篇文章,这些文章再怎样经典,它也不过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一个摹本,要真正的学好语文必须阅读大量的书籍,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丰富自己的社会阅历。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和习惯,指导他们做个细心观察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所以我在课的最后一环节,将学习语文的触角伸向了课外,不仅插入了课后的选读课文学习,让学生在不同文章的比较中,感受语言表达的多样性,秋天景物的神奇有趣。还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去感受秋天,寻找秋天,画秋天、写秋天……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赞美秋天。这一活动将安排在第三课时,希望到时孩子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0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9

一、 说教材:

《太空生活趣事多》是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一篇精读课文。本课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并且把造成“奇特”的原因巧妙地安插在第三段:“因为在宇宙飞船里,水失去了重量。”这就是失重,也就是造成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很奇特的原因。这些有趣的事情对学生一定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老师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把课文读好,使他们在了解一些航天知识的同时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

根据课标和学段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和课后练习,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具准备:

学生收集的有关太空的资料。制成飞船形状的字卡、词卡。

二、 说教法和学法: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实际,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贯穿于教学始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这一“例子”,训练学生识字写字以及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运用语言,甚至在说话中创造语言,体现了工具性的特点;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努力创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想学、乐学。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怀。在教学中采用精彩的视频,激发了学生的探知欲望,让学生说出所见的画面,从读课题中说出自己的发现,提出疑问,用不同形式的读——小组说——模拟宇航员介绍,调动全班学生参与,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谈出自己的感受,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在识字中,我先让学生读文自主识字,接着由句——词——字的方式呈现,让学生再次认读,体现识字的层次性。接下来让学生拿出自制的字词卡互相测读,尤其以魔方的形式师生互动,识字——组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研读感悟中,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自读、模拟读、介绍读、展示读等一系列读书活动,间或穿插说话训练,真正达到了理解课文、提高表达、运用语言的目的。课标要求教师要有大语文观,要着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文感悟后,教师依据学生已调动起来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基础,顺势而导,让学生谈学习的感受,激发学生爱语文的感情。接着又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产生对网络这一新科技的喜爱,最后鼓励学生上网或上图书馆再查资料,把语文课堂扩大到了课外,走入了学生的平常生活当中。

三、 说教学过程:

本课分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美丽的太空画面,让学生观看。

(鲜活而精彩的画面能激发小学生的兴趣,感受神奇,产生向往之情。)

2、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汇报。

(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用语言的形式把看到的画面表达出来。师尊重他们的个体感受,并鼓励指导他们说较完整准确的话,激发其说话热情。)

3、师激情:在茫茫的宇宙中,点缀着无数颗美丽的星球,它们看上去似乎彼此离得很近,但实际上却相隔非常遥远。在广阔无垠的太空里,藏着无穷的奥秘。看到如此美丽的太空画面,你想说点儿什么?指名谈感想。师顺势利导:是啊,人人都想去太空遨游一番,你们猜想一下,在太空中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呢?

4、学生自由说后,师导入课题:如果在太空生活,许多事情都会变得非常稀奇而且还有点“古怪”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太空生活有关的课文。(板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学生齐读课题。从课题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说后)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学贵有疑,疑而促思。学生产生“想知道”的愿望后,才能积极地去发现,去探索,能激发学生去通过读书探究的迫切愿望。)

2、学生带着问题读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

(自主识字与小组合作的形式相结合,能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学习效率。)

3、汇报读文:采取个人展示读、小组竞赛读、领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通顺。

(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机会,能满足低段学生好表现的欲望,促进其积极主动地去读书。)

三、引导学生识字:

1、学生快速找出含生字的句子读几遍,师相机出示相关句子,领读、齐读,师生共同正音。

2、从上述句中找出含生字的词,去掉其余部分,学生认读生词。

3、去掉上述词中其余部分,只留生字,让学生认读并自由组词。

(由句——词——字的认读,根据难度不同,有层次地多次再现生字,让学生随文识字,既是新授,又是复现。在读的过程中,生字不断复现,自然也就成了熟字。)

4、学生拿出自制的字词卡,互相测读。

(生生互动,使课堂呈现出平等、和谐的氛围,测读形式更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

5、师生合作认字:师拿出字词魔方,任意翻转各面,学生开火车认读。

6、学生再读文,读通顺,读流利。齐读或小组接龙读。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也是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激趣益智的魔方识字和接龙读书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显得生机盎然。师生互动让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

四、合作学习,自主记忆: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记字的方法,看谁记的最多,方法最好。

2、学生汇报交流,师适当参与,给以启发性的引导。

3、仿照“读读说说”给生字组词。

(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肯定他们的个体体验,以展示才能的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让识字方法异彩纷呈)

五、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 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以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不束缚、不牵引学生,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闪现与发展。)

2、学生自由汇报,师相机板书:睡觉、喝水、走路、洗澡。

3、 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全篇)大声朗读。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小动物过冬》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自然常识故事,也是一篇童话,讲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一起商量怎么过冬的事情。课文有8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是好朋友,常在一起唱歌跳舞。第2~7自然段写三个好朋友在一起商量过冬的事情。这部分有5个自然段都是写他们的对话,介绍了他们不同的过冬方式。第8自然段写他们约定第二年春天再相见。课文不仅生动地介绍了有关过冬的知识,而且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

二、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正确认读本课的6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体会课文内容,了解小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自己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初步学习“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3、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

其中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了解动物过冬的有关知识,懂得对好朋友要关心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说学法:

二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有一定的识字能力,能够阅读一些浅近的文章,已经初步具有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意思的能力,并且能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学生的词语积累量有限,有时心中很明白,却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教师要适时引导点拨。例如:在学习三种小动物过冬的方法时,让学生先读一读,然后小组里自由讨论,把小动物过冬的方法先给小伙伴说一说。在一次次的合作中,学生之间的学习、思维方式便会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融合,自觉地取长补短,改善自己的学习、思维方式。

四、说课时安排、学具、教具:

本篇课文,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识字教学和指导书写。第二课时指导学生熟读、感悟和拓展阅读。

教学本篇课文,准备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同时使用小燕子、青蛙、蜜蜂三种小动物的头饰。

五、说教法:

有人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开放学生学习的情境,从而点燃思维的火花。在教学中我积极创设情境,先激起学生朗读词语的兴趣,积极地读准词语的字音。然后图中的小动物与课文中出现的动物名称一一对应起来,让学生在脑中建立起文中三种小动物的可爱形象。这最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学生和小动物做好朋友,一同参与学习,学习就更有趣味了,学生自然比较自信,也容易获得成功的快感。

六、说教学流程:

根椐对课标的认识,教材的理解,学生的学情及本文的特点,采用整体设计教学法(即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部分探究,深入理解;最后,整体理解)。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感知语言文字背后隐含的情感。想象小动物们第二年相见会说些什么,体会好朋友之间的关心。

下面谈谈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共设计了四个板块激趣导入;自由阅读,整体感悟;体会感情,读中感悟;回归整体,拓展升华。

(一)激趣导入: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上课时,问学生“冬天到了,你们是怎样抵御冬天的寒冷的?”然后再谈话引出课题:“小动物们也有自己的方式度过寒冷的冬天。”板书课题,并且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同时也为学生“带着问题”深入文本、为进行个性化阅读做好了铺垫。)

(二)自由阅读,整体感知:

这一部分设计两个环节: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在检查生字学习情况。先用词语的形式呈现生字,然后针对本课生字的特点,从读音、字型、词义等方面各找几个有代表性的字进行点拨。如“商量”“暖和”强调轻声的读法;“暖”“商”还要强调字型。这样一来,在一篇课文的识字教学中,就呈现出各个侧重点,你还有什么好方法来记这些字词呢?

(这两个小环节的设计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识字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识记字词,从整体感知入手,符合语文教学由“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原则。)

(三)整体感悟,体会情感:

这部分的教学都从课文中的两个“商量”入手(“商量”一词第一次出现在“一天,青蛙、小燕子、小蜜蜂聚在一起,商量过冬的事”;第二次:“它们商量好了,约定第二年春天还在这里见面。”),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商量”的内容;第二个层次是引导学生体会从这两个“商量”体现了什么。

学生学习小动物们第一个“商量”的内容,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找出能体现小动物们如何过冬的句段,然后点拨学生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语,体会其独特的过冬方式,并且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找出的句段可能有:

(1)燕子:冬天快要来了,虫子也快没啦。我要飞到南方去,那儿暖和,还有很多虫子。等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再飞回来。

(2)青蛙:我不到南方去,就在这里过冬。我准备吃得饱饱的,过两天钻到泥土里去,好好睡上一大觉。等到来年春天,再出来找虫子吃。

(3)蜜蜂:我早就采了很多蜜,藏在蜂巢里,够吃上一个冬天的。

学习燕子如何过冬一段时,可点拨学生抓住“飞到南方”“暖和”“很多虫子”等词语体会燕子迁徙的过冬方式,并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你就是小燕子要到南方去了,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怎么能读出这种心情呢,;学习小青蛙如何过冬一段时,引导学生自己找找哪些词语能体现小青蛙如何过冬的,学生可能会找出“吃得饱饱的,钻到泥土里,好好睡上一大觉”,然后点拨学生“吃得有多饱?”“什么叫好好睡上一大觉?”从而有感情地朗读,吃饱喝足了,好好睡一觉其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该怎么读呢,;学习小蜜蜂如何过冬一段时,点拨学生抓住“早”字体会它的勤劳,并且可以结合一年级学的《蚂蚁和蝈蝈》一课,体会“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在理解了小动物们的过冬方式之后,引导学生再和文本对话,画出小燕子说的几个问句,学生画的句子可能有:

(1)青蛙哥哥,你不是也吃虫子吗?可你不会飞,怎么到南方去呢?

(2)蜜蜂妹妹,冬天地上都是冰雪,没有鲜花,你怎么生活呢?

学生读句子,谈自己的体会,教师给以点拨,如“从小燕子对青蛙和蜜蜂的称呼中,你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读出问句的语气,同时体会小燕子对好朋友的关心。

(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利用字词句理解内容的方法,体会小动物们的过冬方式,学生在自读感悟、合作交流中学习,教师只是在学生说不出、理解的不到位给予点拨、指导,并且总结学习方法——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教师的引导地位。)

学生学习小动物第二个“商量”的内容,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第二年春天它们再见面时,会说些什么?”,让学生体会从这两个“商量”体现了什么,带上头饰进行表演,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体会朋友之间的相互关心。

(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和文本对话,表演对话,实现文本的熏陶感染作用,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纬度目标)

(四)回归整体,拓展升华:

带头饰分角色表演朗读全文。

“春城无处不飞花,万紫千红总是春”。语文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教材中,生活中的学习资源也是无处不在的。我给小朋友布置了两个拓展作业(1)、《我会做》:收集有关动物过冬的资料或图片。(2)、我会续编故事:第二年春天来了……这样的课外练习激发了他们继续去探究,使学生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培养学生喜爱图书、乐于课外阅读的好习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学生的思维也得到扩展。

七、说板书设计:

小 动 物 过 冬

{ 图 }燕子 飞往南方(迁徙)

{ 图 }青蛙 钻到土里(冬眠)

{ 图 }蜜蜂 蜂巢藏蜜(备粮)

板书的设计提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突出的课文的重点和关键,一目了然,对于本课文的内容学习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八、说一说教后感:

教学《小动物过冬》这一课,令我想了很多很多。一起教研时,我们同事在一起交流教学感受时,总少不了感叹一句:现在的学生接触事物多,好动,思想活跃,但上课时却像萎谢的花儿,有时一点精神也没有。运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教学《小动物过冬》这一课后,我感到思想豁然开朗,想马上对大家说: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让他们成为学习的小主人。教学时,我运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如:教师语言描绘情境、图片展现情境、学生表演体验情境等等,将学生带入意境之中,使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接近了,加深了对课文的体验和理解。课堂上,学生仿佛一群放飞的小鸟,在天空中遨游,情绪高涨,学习兴趣非常高。同时,结合我的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把他们所思、所想、所知都说出来了。运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去教学《小动物过冬》这一课,我努力去做了,虽然运用还不够自如,做得不是十全十美,但是从学生学习效果反馈回来的点滴,却使我今后能自信、从容地走进新课程的课堂。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课的内容。本文叙述了夏日里,萨沙一家到郊外去度假。恰逢暴雨,年仅四岁的小萨沙在家人的影响 下,把妈妈让给他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上的故事,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虽然这只是一件普通的生活小事,但字里行间,却蕴 含了深刻的道理。既渗透了“不甘当弱小者,要争当生活强者”的文本价值观,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这样的信念情感,更体现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义,发人深 省,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

围绕小学中段教学的训练重点,并结合本课教材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技能目标: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同时以句型转换、比较、标点符号的使用为训练手段,进一步理解句子所饱含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不甘当弱小者,要争当生活的强者”,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保护弱小者”。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为: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萨沙和妈妈的对话,从而懂得“不甘当弱小者,要争当生活的强者”,并引导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保护弱小者”。

二、说教法:

在这一课的教学上,我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由于本文是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篇章,在教学中,我主要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近乎文本的真实情景,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导学 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体验文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第一,我通过创设情景对话,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在暴雨来临危急之时,自己是甘当弱小者,欣欣然去接 受雨衣,还是勇当强者,把雨衣让给别人?从而懂得“不甘当弱小者,要争当生活强者”的人生价值观。第二,我通过创设实际生活画面,把学生由文本引入生活, 引导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自觉保护弱小者”,

Copyright © 2022-2023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