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偶之家》阅读答案解析

发布者:丹江水暖 时间:2024-5-22 03:24

《玩偶之家》阅读答案解析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需要适量地做些阅读题,就有可能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具有开放性,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敢于辨证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更完善。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答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玩偶之家》阅读答案解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玩偶之家》阅读答案解析

原文:

玩偶之家

提示:《玩偶之家》描写了娜拉和丈夫海尔茂之间的冲突,娜拉的丈夫像对待宠物一样地喜爱娜拉,却无情地剥夺了娜拉的独立人格;在一系列矛盾冲突中,他最后暴露了自私虚伪的一面,使娜拉感到震惊与绝望,她愤然离家出走。

娜拉照我现在的样子,我不能跟你做夫妻。

海尔茂我有勇气重新再做人。

娜拉在你的泥娃娃离开你以后――也许有。

海尔茂要我跟你分手?不,娜拉,不行!这是不能设想的事情。

娜拉要是你不能设想,我们更应该分开。(走进右边屋子,拿着外套、帽子和旅行

小提包又走出来,把东西搁在桌子旁边椅子上。)

海尔茂娜拉,娜拉,现在别走。明天再走。

娜拉(穿外套)我不能再在生人家里过夜。

海尔茂难道我们不能像哥哥妹妹那样过日子?

娜拉(戴帽子)你知道那种日子长不了。(围披肩)托伐,再见。我不去看孩子了。

海尔茂可是,娜拉,将来总有一天

娜拉那就难说了。我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

海尔茂无论怎么样,你还是我的老婆。

娜拉托伐,我告诉你。我听人说,要是一个女人像我这样从丈夫家里走出去,按法律说,她就解除了丈夫对她的一切义务。不管法律是不是这样,我现在把你对我的义务全部解除。你不受我的约束,我也不受你的约束。双方都有绝对的自由。拿去,这是你的戒指,把我的也还给我。

海尔茂连戒指都要还?

娜拉要还。

海尔茂拿去。

娜拉好。现在事情完了。我把钥匙都搁在这儿。

海尔茂完了!完了!娜拉,你永远都不会想我了吧?

娜拉嗯,我会时常想到你,想到孩子们,想到这个家。

海尔茂我可以给你写信吗?

娜拉不,千万别写信。

海尔茂可是我总得给你寄点儿――

娜拉什么都不用寄。

海尔茂你手头不方便的时候我得帮点忙。

娜拉不必,我不接受生人的帮助。

海尔茂娜拉,难道我永远都只是个生人?

娜拉(拿起手提包)托伐,那就要等奇迹中的奇迹发生了。

海尔茂什么叫奇迹中的奇迹?

娜拉那就是说,咱们俩得改变到――托伐,我现在不相信世界上有奇迹了。

海尔茂可是我信。你说下去!咱们俩得改变到什么样子?

娜拉改变到咱们俩在一起过日子真正像夫妻。再见。(她从门厅走出去。)

海尔茂(倒在靠门的一张椅子里,双手蒙着脸。)娜拉!娜拉!(四面望望,站起身来)屋子空了。她走了。(心里闪出一个新希望)啊!奇迹中的奇迹!―

(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

阅读题:

1.剧中你的泥娃娃指的是谁?生人指的是谁?说话人为什么要这样称呼?

2.娜拉说的奇迹中的奇迹指的是什么?我现在不相信世界上有奇迹了这句话向海尔茂表达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3.联系剧情,说说舞台说明穿外套戴帽子围披肩拿起手提包的作用。

4.《玩偶之家》的结尾是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对这个结尾,肖伯纳的评论是:在他身边关门的砰一声,比滑铁卢的大炮还要响。请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阅读答案:

1.你的泥娃娃指的是娜拉,生人指的是海尔茂。娜拉这样称呼海尔茂是因为她认识到自己在家中,在丈夫眼中没有独立人格,没有自由,得不到尊重,只是一个玩偶;后者因为海尔茂与娜拉之间缺乏沟通,丈夫就像一个陌生人,形同路人。

【解析】这道题前两问考查指代,根据上下文不难推知。关键是第三问。之所以这样称呼,在于本戏剧的戏剧冲突,即两人之间精神上的矛盾,隶属与抗争的对峙,这正是这一出戏的瓶颈。

2.奇迹中的奇迹:两人都要改变自己,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娜拉通过这句话向他表示出自己已不相信与海尔茂之间的婚姻能有美好的结果;建立真正夫妻关系只是一种幻想,而现在幻想已经破灭。

【解析】第一问仍然考查指代,答案的依据在下文,但要抽象出来,进行合理的概括。第二问表明了娜拉对这种家庭秩序的深刻认识及对婚姻现状未来的绝望。全面揭示出来即可。

3.说明娜拉的动作,表示与海尔茂交谈过程中,一直在做出走的准备,说明出走决心坚定。

【解析】舞台说明辅助人物形象表达。这一系列的动作不是简单的生活细节,能直接表现人物的心理世界。从剧情来看,娜拉已经准备出走,这与娜拉的清醒认识不无关系。

4.提示:从剧情发展、艺术技巧两方面谈,言之成理即可。暗示娜拉为追求人格、独立、尊严而迈出了勇敢的一步。娜拉出走标志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始,它的重大意义可与拿破仑用军事手段荡涤欧洲封建势力相比。

【解析】解答这道题首先要说明这一戏剧情节的内在含义,其次,还要对照肖伯纳的评论,来说明这一情节的典型意义,即娜拉的出走不是她个人的行为,而是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妇女的抗争,由此就不难理解其重要意义,评论可谓大处着眼。

相关资料:

1、作家作品易卜生(1828-1906)世纪后半期挪威著名的戏剧家。1828年3月,生于挪威希恩小镇的一个富足家庭。1936年,父亲破产。迫于生计,16岁时经由父亲安排,到一家小药店当学徒。工作之余,自学希腊文。1848年至1849年期间,创作了第一个剧本《凯替莱恩》。1850年,研读古典文学。1906年5月23日逝世。

主要作品:《彼尔京特》、《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海达加布勒》、《野鸭》当我们死而复醒时》等。

评价:弗朗茨梅林在一篇关于这位剧作家的评论中指出:“易卜生再怎样伟大,他毕竟是个资产阶级诗人;他既是悲观主义者,并且必然是悲观主义者,他对于本阶级的没落便看不见,也不能看见任何解救办法。”

2、写作背景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长期处于男权社会的挪威,妇女解放的呼声越来越高,“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易卜生创作《玩偶之家》的1879年,正是挪威妇女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易卜生先后结识了两位女权运动活动家—卡米拉科莱特和奥斯塔汉斯泰。前者激发了他写《玩偶之家》这个剧本的热情。挪威强大的女权运动,给易卜生以巨大的鼓舞,更促使他以自己的作品来支持妇女解放运动。《玩偶之家》是作者根据朋友劳拉的一段真实遭遇写出来的。

3、题目解说《玩偶之家》又译《娜拉》或《傀儡家庭》该剧共三幕,是一部典型的社会问题剧,课文节选自第三幕。玩偶,指供儿童玩耍的人形玩具。剧中喻指女主人公娜拉在家庭中“玩偶”般从属于丈夫的地位,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当时男权社会中妇女没有独立自主地位的社会现实。

Copyright © 2022-2023 领地网 www.lingd.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09043158号-4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返回顶部